王家卫获“卢米埃尔大奖”,深情怀念香港电影黄金年代
“今天的年轻导演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文裘雪琼
编辑张慧
2017年10月21日,法国里昂,王家卫从迷人的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手中接过“卢米埃尔奖”的奖杯,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为王家卫颁奖
当天,王家卫穿着礼服、打着领带,照例戴着黑墨镜。他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坐在观众席里鼓掌,未能亲临现场的章子怡发来恭贺视频。大洋彼岸的网友,纷纷在微博点赞:“厉害了,真正有风格有坚持的墨镜王!”
法国里昂是“现代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故乡。卢米埃尔电影节创办于2009年,由戛纳电影节总代表蒂埃里·弗雷莫和法国导演贝特朗·塔韦尼耶发起,致力于修复、翻拍和交易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
作为电影节上颁出的唯一奖项,“卢米埃尔大奖”含金量颇高。它是对电影从业者的终身成就奖,在业内享有“电影界的诺贝尔奖”之名。执导《杀死比尔》《低俗小说》的昆廷·塔兰蒂诺,《愤怒的公牛》《华尔街之狼》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法国国宝级演员凯瑟琳·德纳芙都曾获过此奖。
2017年6月,卢米埃尔电影节主办方就宣布将授予王家卫第九届“卢米埃尔大奖”。官网上的评价一语双关:“Darkglassesareundeniablyclassy(墨镜是不可否认的经典)。”
1958年出生于上海的王家卫,5岁时跟随父母移居香港。他在少年时代完成最初的电影启蒙——每天傍晚放学后,母亲都带着他去尖沙咀看电影。1980年,王家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进入香港TVB电视台从事电视制作。
8年后,以执导电影《旺角卡门》为起点,王家卫正式进入电影行业,用30年的时间一路走向卢米埃尔奖的领奖台。
颁奖当晚,手捧方形奖牌的王家卫难掩激动:“122年前,电影在里昂诞生,今天在同一个地方得到这个荣誉,意义殊深,感谢卢米埃尔,感谢大家!”
随后,王家卫邀请妻子陈以靳上台,共享大奖:“我在电影中创造的所有伟大女性角色中,总是有她的身影在其中闪现。那就是她的名字总是第一个在我的电影上出现的原因。”陈以靳担任了王家卫多部电影的出品人。
此番现身里昂,除了领奖,王家卫还带来了两部电影——1995年面世的《堕落天使》和2000年上映的《花样年华》。后者的修复版在里昂举行了全球首映。
《花样年华》剧照
根据广电总局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中国的电影屏幕数已达40917块,并以每日26块的速度持续增加。“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影屏幕,也需要足够规模的电影产量,所以中国有很多机会。”王家卫告诉法国电影同行。
相应的,中国电影行业涌动着越来越多的热钱。“我认为,今天的年轻导演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2016年7月,王家卫在西宁参加第十届First国际电影节时,看到有几十家电影公司在寻找项目,“他们口袋里装满钱,渴望发觉刚刚崭露头角的电影天才”。
此情此景,唤醒了王家卫对香港电影制作的黄金时代的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知名酒店的大堂宛若电影制片厂,坐满洽谈电影项目的制片人与导演。找投资并不难,只需要给老板一个卖座的类型、几个明星的名字。
1988年,刚出道的王家卫,踩准香港市场流行黑帮片、英雄片的热潮,拍出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收获超过一千万的票房。3年后,《阿飞正传》的票房惨败让王家卫成为“票房毒药”。整个电影圈都在说“这个导演不能碰”。
《旺角卡门》剧照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行业也从高歌猛进变得步伐迟缓。筹备《重庆森林》期间,寻找投资的王家卫多番碰壁。无奈之下,他和好友刘镇伟合伙创立泽东影业,开始自己筹资、自己制作、自己发行。
眼下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产业,几乎与当年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如出一辙。“今天,年轻电影制作人正在变得缺少竞争力,这是大环境所致,他们有大把的资源和机会。”王家卫说,“但同时,电影行业的新人会越来越多,以后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