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那时人们最爱写信表达情感

2018年3月19日 文/ 编辑/

文✎何可以

此前,文化节目往往给人“苦旅”、“苦吟”的印象,但从2017年开始,不论《见字如面》《朗读者》,还是《国家宝藏》,都创造了一种新的画风,摒弃了严肃的说教、刻板的搬演,选择了接地气、生活化的呈现方式。

《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在嘉宾表演前,给每人写了一封信,沟通读信的方式。他希望嘉宾能用声音、形体、表情等细致入微的表演,来塑造写信的人物,读出的声音是自然的、生活化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朗诵腔。

重读历史上第一封家书《黑夫家书》时,新生代明星林更新用现代人的口吻说着“快点寄钱,钱花完了,还借了战友的,寄钱要赶快,再不寄来,即死矣”。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里表现出来亲情,和今天的我们并无二致。

戏骨杨立新念完信后,花了几秒才缓过神来,肩一耸头一歪,说了一句:“哎呦哎,终于啊!”

张国立、王耀庆在表现曹禺、黄永玉的来信时,手舞足蹈,如被角色附体。

从不参加综艺节目的演员何冰,被节目的人文情怀所打动,朗读了一封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我自家连一条棉裤也没有》。信中,已经成名的文学家郁达夫真诚激昂地勉励“北漂”青年沈从文奋力前行,并揶揄讽刺了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节目播出后,这段不为大众所知的文坛掌故,迅速在网上传播,微博上还出现了#上大学就有好工作么#的热门话题讨论,阅读量超过2000万。小众的书信文化就这样变成了引起共鸣的大众文化。

董卿对《朗读者》的定位是“高而不冷”。她解释:“高,是文化的地位,不冷,则要靠人的情怀来完成,而非人的光环。”

《朗读者》的舞台呈现,也和央视其他节目不太一样。“这个节目没有什么繁琐的道具,没有配个大舞啊、舞台秀啊什么的,都没有。就是希望大家安安静静地去听别人的真情实感,去听别人的朗读,节目绝对不会加那些东西的。它对品质要求是极高的。”导演田梅说。

节目每一期都被设置了一个主题,分别是“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董卿曾对媒体透露,节目最初的设想是做明星朗读节目。但最终首季出现的68位嘉宾只有15位是演员,其余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专家和学者。

企业家柳传志是《朗读者》团队最先想到的人选之一。第一次见面,董卿、田梅和他聊了4个多小时。她们希望柳传志和所有嘉宾一样,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聊天中,柳传志从兜里拿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两天后,他的儿子就要举办婚礼了。会议室里,柳传志把这封信念了出来,听得董卿和田梅瞬时泪奔。董卿当即决定:就读这封信,很好。

事后证明,董卿是对的。没有高超的朗读技巧,这样一封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企业家作为父亲最朴实的一面,也被朗读中丰沛的父子亲情熨帖了心灵。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留言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