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百雀羚广告刷屏的罗生门:抠图侵权转化率低挡不住老国货逆袭

2017年5月13日 文/ 庞凌子 编辑/ 庞凌子

这两天,护肤品牌百雀羚的一则创意广告刷爆朋友圈。在一张复古画风的全景长图里,一名女特工身着旗袍,穿过1931年的上海闹市区,找到目标“时间”后开枪将其杀死,引出百雀羚的广告主题“与时间作对”。

这则创意广告火了,同时也引发网友关于百雀羚广告涉嫌侵权,高阅读量低转换率,以及这个老字号品牌如何重回消费者视野这一系列话题的讨论。

抠图影视剧被指涉嫌侵权

百雀羚广告在朋友圈刷屏不久,质疑声就随之而来。微信公众号“罗盘邦compass”在文章《致百雀羚:您如此大胆地侵权郑爽、刘诗诗等明星,不怕被告么?》指出,该广告有多处人物素材来自电视剧照和淘宝模特照片,涉及郑爽、李东学、刘诗诗、董洁、茅子俊等人,涉嫌侵权。

为百雀羚制作该广告的“局部气候调查组”在广告圈内已小有名气,在他们的微信号推送中,已11篇原创内容阅读数量达到10万+。

这已经不是该团队第一次“抠图”影视剧了,在此前的《一起下潜,海底一万米》中,他们就借用过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里的任务形象。

对于这种现象,《新京报》引述广告界业内人士称,利用网络图片、剧照等公开素材,“移花接木”进行再加工,目前在广告业界已是常态。也有网友认为,在百雀羚的广告里,截取的人物形象小到看不清,怪只怪这广告太火爆,引来质疑。

不过,根据中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书面同意。

《光明网》的一篇评论认为,说百雀羚广告具有侵权嫌疑并非“小题大做”,广告传播效果再好,也不能代替正义,豁免侵权责任。

在被质疑侵权后,百雀羚回应称,广告为外包,公司只负责提要求,涉及的侵权问题将与制作方沟通,而制作方“局部气候调查组”尚未作出回应。

3000万+阅读量转化不到0.00008

百雀羚广告涉嫌侵权一事还没有结论,一场关于转化率的讨论又在网上展开。

微信公众号“公关界的007”在名为《哭了!百雀羚3000万+阅读转化不到0.00008》的文章中指出,百雀羚广告相关微信文章有2481篇,粗算光微信平台总阅读量就近3000万。但如此大的数据并没有让百雀羚在广告中主推的产品“卖到脱销”。作者统计了百雀羚淘宝旗舰店的数据发现,广告发布后,预定价40元的该产品只售出2311件,换算下来,微信3000万+阅读转化不到0.00008。

“公关界的007”认为,现在的广告陷入了社交刷屏的误区,只追求创意而忘了广告的本质是产品。这篇文章在公关和新媒体圈里迅速传播,流量在几小时内就达到了10万+。

很快,名为《做公关谈转化的,大部分都是耍流氓》的文章又在朋友圈刷屏,并也迅速突破10万+。作者“万能的大叔”反驳“公关界007”的观点,认为公关旨在提升品牌的声量和美誉度,并非负责销售或市场,自媒体转换率低是常识。他还认为,文章提到的数据仅用淘宝销售和阅读量做对比,结论草率,典型的标题党,是“酸葡萄的10万+”。

有自称是百雀羚合作商的读者在文章留言说,百雀羚所有电商平台销售不到总销量的15%,只拿淘宝店作对比有点耍流氓。不少留言同意“万能大叔”的观点,认为转换率低已不是新鲜事,广告的使命在于塑造品牌而不是与销售捆绑。也有圈内人士借此吐槽,称外围传播和转换率挂钩的考核就是“耍流氓”。

86岁高龄国货的逆袭

在讨论爆款广告的同时,百雀羚品牌本身也引发关注。在很多人心目中,百雀羚还是奶奶辈的护肤品,但近年来,公司在宣传上动作频频,成功俘获了一群年轻消费者。

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成立于1931年,公司前身富贝康从德国引进配方,推出了国内首创香脂类产品百雀羚。据称,这款香脂在当时受到了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名媛贵族的喜爱,影星阮玲玉、名媛周璇、宋氏三姐妹和英、德、法驻华使节夫人都推崇百雀羚。

但随着越来越多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包括百雀羚在内的国货被边缘化,在80后和90后眼里,那个蓝黄色的小铁盒是奶奶辈才会用的护肤品。

2008年,百雀羚开始主打“草本”概念护肤,产品由以前单一的香脂、润肤露扩展到了上百个。2012年的百雀羚,年销售规模只有18亿,但在外国品牌被爆质量问题、国货品牌回归的风口下,公司销售额在2016年达到138亿,4年翻了7倍。

数据显示,在“双11”购物节,百雀羚销售额超70%都由25岁以下用户贡献,线下渠道屈臣氏的百雀羚消费者也是该年龄群。

不固守怀旧风,是百雀羚在众多老牌国货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百雀羚曾连续四年拿下《中国好声音》独家特约权,2015年与《快乐大本营》达成特约合作,先后请莫文蔚、周杰伦、李冰冰等明星代言。

网络渠道营销上,百雀羚与华晨宇合作的一场直播引来500万人围观,2016年“双11”推出的视频广告《四美不开心》,通过恶搞古代四大美人的故事,提出“开心就好”的概念引发热议,今年春节的另一则视频广告《过年不开心》在B站的播放量超过30万。

发力线上营销为百雀羚带来了大批年轻消费者,但营销并非品牌的全部,《光明网》评论称,作为“国民品牌”的重要代表者,百雀羚应该守护好应有的市场与法律底线,靠打法律擦边球的方式来谋取营销捷径,终究难以走远,无论如何,百雀羚不该成为“百无禁忌”。

不管怎么说,百雀羚这次又火了一把。

AI财经社庞凌子综合报道(资料来源:光明网、新京报、上观、北京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