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最强大脑》赛前,导演告诉他:你做错的话,我不如牵条狗上来

2018年4月12日 文/ 编辑/

▵孙勇图/孙勇微博

相对于努力,他视智商如草芥。促使他赢到最后的,不是高智商,而是因为他怕输。

文✎王媛

编辑✎卜昌炯

20岁的清华大学学霸孙勇最近一次体味“智商”带给他的压力,是在《最强大脑》节目组。

“你做错的话,我不如牵条狗上来。”导演对他说。

这是一档比拼脑力的节目。参加竞技的多是名校学霸或被认为有某种特殊天赋的人,以完成各种普通人甚至连规则都看不懂的高难度项目为看点。

导演要求孙勇必须以“正确”为首要前提。他需要向观众证明,孙勇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最强大脑”。

这样的时刻,在孙勇的成长经历中,不是第一次出现。他从小顶着学霸的标签长大,这个标签既是荣耀,也是压力。

他怕输。

“总有一个人要赢,那我要赢。”孙勇对火星试验室说。

▵孙勇接受赛后采访视频截图

某种程度上,“赢”成了他的一种人设,更多时候,他是为人设而战。

因为想赢,赛前他会焦虑、紧张、不自信,背负极大的压力;因为赢,赛后他又突然变得格外自信。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认为自己拥有超于常人的大脑。比起所谓的智商,他更看重自己投入的努力是否有被看到。

“如果大家因为看《最强大脑》而开始崇拜那些天赋型的选手,我觉得这个节目很失败。”孙勇说,“我觉得我不是(天赋性选手),我反复强调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从县城考过来的学生,和他们千千万万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无为之光”

“如果我不是最强大脑,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在《最强大脑》亮相时,孙勇对着镜头说了这样一句话。

▵孙勇第一次亮相《最强大脑》时

他另一个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2016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这个来自安徽省无为县的年轻人,被节目组赞誉是“无为之光”。

赛前采访时,孙勇笑着说:“我们那里上一次出状元,要追溯到宋朝了。”

直到现在,县城的人们还以他为荣。“他们至今还觉得我是神一般的存在,百年出来了我这样一个人。”

节目上,主持人蒋昌建提到孙勇成为安徽状元后,他的家乡想要用孙勇的名字修一条路,被孙勇拒绝了。“我就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孙勇说。

但高考状元的光环并没有赋予他足够的自信。

那是《最强大脑》30强1对1的对决,他的对手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陈泽坤,一样是学霸。

孙勇穿着宽大的帽衫和牛仔裤,一身嘻哈打扮出现在舞台上。头上那顶标志性的黑色鸭舌帽,来自他最喜欢的韩国歌手姜Gary自创的潮牌。

对手陈泽坤的脸上始终挂着笑,仿佛已经预知了胜利。来自北京大学数学专业的他所具备的强大计算能力,是赢得比赛的有力武器。

孙勇知道这一点。“大家把我的数学水平乘上10,基本上就是陈泽坤的数学水平。”在微博问答中,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对手。

两人接到的题目是,在3分钟内记住5个任意城市的经纬度,并根据投影原理,在脑海中构造出对应的飞机航线,最终在50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的一个。

这是一场颇能挑起话题的清华北大之战。孙勇知道,很多关注他的人会收看这场比赛,他不想在这些人面前输。

▵《最强大脑》30强1对1的对决

此前,他把自己关在《最强大脑》节目组的一间会议室里,连续练了3天。

直到比赛前一天彩排,他才知道,对手的解题速度要比自己快一倍。“他只要3分多钟,这个成绩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孙勇对火星试验室说,“我用3天时间,才从刚开始的十几分钟缩短到了六七分钟,而他可能一直是3分钟。”

他慌了。当天下午的练习中,为了追赶时间,他几乎再没有做对过。

栏目组导演觉察到了孙勇异常的情绪波动,要求他必须以“正确”为前提,不然还“不如牵条狗”上去。

赛前,孙勇发了一条朋友圈,评估了自己的胜算——只有一九开。

他告诉自己,必须要冒一下险。

怕输的学霸

孙勇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陈泽坤一起站在镁光灯下,接受3名导师的赛前挑选。出乎他意料的是,担任队长的两位清华学长王昱珩和鲍橒都没有选他。

这意味着即便他赢了这场比赛,也只能被放在待定区,去留未卜。

孙勇感到很难堪,当场沉下了脸。之后,他闭着眼倚躺在选手位上,情绪失落。

▵孙勇闭着眼倚躺在选手位上,情绪失落

作答开始。陈泽坤马上进入状态,不动声色地在大脑中开始缜密地计算。另一边,孙勇像玩“水果忍者”一样,用手臂疯狂地比比划划,嘴里碎碎念叨着什么。

比赛的最后时刻,孙勇表现得十分焦躁。他一边满头大汗、心猿意马地涂画着草稿,一边紧盯着舞台另一边的对手。他知道,只有快过对方,才有赢的可能。

“要是那一场输给了陈泽坤,我会甘心,因为他就是很强。但是我会不爽,觉得太难看了,观众是不知道他很强的。”在清华大学的一间地下咖啡厅里,皮肤黝黑、个头一米七几的孙勇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回想那一场对决,略微有些后怕。

他承认自己很怕输。从小当惯了学霸,他觉得任何事只要自己认真了,稍一发力,就可以轻松甩开别人。

“从小学东西就比别人快?”

“对,这就是天赋。”孙勇答。

他说,自己其实骨子里并不像别的清华生一样,变着法儿的要求上进,“能不勤奋就不勤奋”。

进入大二,尽管在班上的成绩从第一梯队下滑到了中段,他仍不慌不忙,不像大一时那样,因担心在同学中掉队,敦促自己去参加各种不那么喜欢的活动,患得患失。他对自己的期望是4年后能申请到东京大学或者早稻田大学。为此,他托福考试只需考100分左右就行,不用逼着自己朝着满分去疲于奔命。“我就做到能去那个地方的相应的工作量就够了。”

“我现在想开了,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随后他话锋一转,“这些可以全部理解为借口,反正不用把自己逼得这么紧。”

但在“赢”这件事上,他把自己几乎逼到了临界点。

“戏精”

作为2017年的陕西省理科状元,孙勇的清华师弟郑书豪认为,在一起比赛的过程中,“勇哥”确实表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

▵孙勇在《最强大脑》节目中挑战“魔力巴克球”项目

“对于每一个新项目,他都能很快找到入手点,我就必须得琢磨。比如提前一两个小时拿到题,我估计需要半个小时来看一道题,他可能不到10分钟。”郑书豪对火星试验室说。

但是在练习“地图投影”的项目时,在高考前觉得什么题都会的孙勇,第一次感觉到脑子转不动了。

他算不过陈泽坤,只能利用空间想象来构造答案。在闭门集训的3天里,他拿着手边的地球仪,不断复盘着任意5座城市的经纬度,以及在投影点之下,它们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平面路线。这对记忆力而言,是极大的负荷。

他在微博上记录了当时的心情:“比赛前持续不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已经折磨了自己太久太久。”

正式比赛上,4分21秒,孙勇终于豁出去按下了抢答键。之后,他在座位上不住地摇头、懊恼,眼中闪着泪光,似乎已经提前预知了自己的去留。

不过,在这一场并不势均力敌的比赛中,他获得了好运。由于陈泽坤出现计算失误,耽误了时间,最终以6分51秒的成绩,输给了孙勇。

知道结果的那一刻,孙勇在舞台上转过身去,放肆痛哭。

比赛结束后,孙勇的微博开始迅速涨粉,同时也不断接到私信,指责他在比赛中表现欲过强,是个“戏精”。

▵孙勇在《最强大脑》节目中挑战“地图投影”项目

为此他专门发了一条微博:“说我吊儿郎当心态不好的,你一本正经成熟稳重,你考上清华了吗?”

在孙勇后来加入的“云之队”队长鲍橒看来,孙勇不算是有突出特长的选手。“我觉得他智商应该不错,思路挺灵活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但是你说他到底有哪一个特别鲜明的特长,我也说不上来。”鲍橒告诉火星试验室。

孙勇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认为自己在实力上没有短板,但也没有特别擅长的东西。“你拿一个平常人,同样的训练量,肯定他没有我做得好。但是你让我上去就做,肯定也做不出来。”

对孙勇而言,他把所有的项目都当做一道新的题去攻克,他只是不能接受自己完成得不好。

比起聪明,他更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努力。他甚至不满意当年摘得状元后媒体对自己的吹捧。“媒体会有意识地放大你的天赋。考状元肯定是聪明的,天赋上肯定比大家好,他们就会放大这件事。”

孙勇说:“他们希望成功的人是比自己聪明,而不是比自己努力的人。”

高考结束后,孙勇曾站在无为中学门口,在镜头前给学弟学妹送出寄语:“上了高中真的只要你努力,你就能实现梦想。努力绝对是上名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道路。所有努力的孩子,所有有实力、有才华的孩子,都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

短短两句话里,他提到了3次“努力”,言辞恳切。在他背后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他夺得状元的喜报。

没有人称得上“最强大脑”

参加《最强大脑》后,孙勇明显感受到了一些变化。

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两个群加起来有3000多人。他很享受被人关注的感觉。这种感觉比几年前高考状元给予他的虚荣更加真实可感。“他们给我贴的标签是励志逆袭,他们就是因为这些点才喜欢的。”

▵孙勇在《最强大脑》节目中挑战“密码云图”项目

他甚至开起了直播。“就想和大家聊聊天,粉丝们想看,我觉得没有占用太多时间,就可能播那么一会儿。”

不过,外界对于他的崇拜并没有延伸至清华校园。一回到学校,他就又恢复到了普通学生的身份,“他们不care这件事”。

他对当下人们对“最强大脑”选手的刻意追捧不以为然。“过分宣传高智商的好,就让这件事变成一件有产出的事,但是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产出。”

孙勇觉得,天赋与智商不应该成为很多人刻意去追逐的东西。

他甚至认为中国不需要“神童”。比起在少年班培养一个超智少年,“(培养)一个扎扎实实的工科生更加有把握,更有意义。还是要让更多人去踏踏实实追求一些真正能靠自己努力达到的东西。”

针对市面上的一些高智商协会,孙勇持“疯狂diss”的态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误导广大青少年小朋友的东西。节目做多了,就会有家长说,孩子两岁了,怎么提高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回想起自己在第一期节目的豪言,孙勇解释,他的潜台词其实是想说,包括他在内,所有走到最后的选手,没有任何人称得上是“最强大脑”。

“我看不出大家有任何能让我觉得超出平常人的东西。其实朝夕相处,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刻苦的。做好一件事需要勤奋,这个大家都是认可的。”

曾有人在微博问答上提问孙勇:你觉得什么样的才是最聪明的人?

他答:“如果说一个人他最后的成就,是一个长方形,是努力×天赋,那就看一个人如何合理地分配,可以将这块面积最大化。”

▵孙勇

孙勇认为,光讨论智商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你就算有170的智商,有什么用?”能够把一件新的任务完成好,在他看来,是所有能够走到《最强大脑》比赛最后的人,所拥有的共性。

4月6日,《最强大脑》第五季播出收官站。孙勇、杨易、杨英豪等人组成的中国队以5比3的成绩,打败了国际队。

从参赛到结束,不管个人战还是团队战,孙勇一场未输。

他坦承,所有的集体作战,自己都有所保留。作为主力队员之一,他有意减少自己出场的次数。“当时我一直有私心,因为我不想输。”

他说,如果要给自己“只想继续玩下去”的初衷加一个严肃的意义,那就是想在这个舞台上证明一些自己坚信的事——比如高考。

这个高考的胜利者想以自身经历来证明高考制度是有生命力的。“目前的教育体制是真的能培养和选拔出有实力的人,即便是在《最强大脑》这种你们觉得靠脑力、靠天赋的舞台上。”

▵孙勇与薛飞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合作挑战“迷途探秘”项目

他称自己从来没有经过任何有关记忆力、观察力的专业训练,“但是当我经历过高考的这一切,当我再走上《最强大脑》的舞台,我同样有很强的竞争力”。

录制完最后一期《最强大脑》后,孙勇坐在红色的选手椅上,对着镜头比出胜利的“V”字。

他在微博配文中写道:“‘我代表了千千万万中国最普通的学生们。’终此一季,只想说这句话。”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留言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