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旷视与西安交大结盟,学生聘老师“打工”

2017年12月13日 文/ 四月 编辑/ 赵艳秋

AI技术公司多为名校高学历出身。如今,这些公司与其母校走得越来越近,产学研导向性愈发明显。

近日,国内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Face++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下称西交大人机所)宣布成立西交大—旷视联合实验室,并聘请西交大人机所教授郑南宁院士担任旷视学术委员会特别顾问。

郑南宁,西安交通大学前校长,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早年在日本庆应大学取得工学博士。他是IEEEfellow、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理事会成员,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院士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认知计算、人工智能系统及其先进计算架构领域建树颇高。

旷视科技Face++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创业企业,目前处于国内AI创业头部阵营,10月底拿下国内AI创业领域最高融资,C轮4.6亿美元。创始团队来自著名的清华大学姚班体系,以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见长。2016年7月,旷视科技引入原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剑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兼研究负责人。此前,旷视创始人印奇为孙剑在微软期间的实习生。

谈起这次旷视与西安交通大学结盟,少不了孙剑的桥梁作用。孙剑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学业,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如今,他以创业者的身份重回母校,搭建产业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桥梁。郑南宁院士现场打趣道,学生聘请老师这还是头一回,为此他表示很自豪。

此前,旷视CEO印奇曾邀请其本科的清华老师姚期智担任特别顾问。在活动现场印奇表示,企业在商业化走得越远,越意识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建立联合实验室的一大关键目标在于打好人工智能产学研的基础。

谈到双方的合作模式,据孙剑介绍,旷视将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联合课题组,可能涉及无人车、机器人和AI芯片等。孙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项应用科学,大规模的商业化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好动力,或者几乎是唯一的最好动力。

站在高校的角度,郑南宁院士谈到,专家学者不能对自己的研究孤芳自赏,也不能停留在深墙高院,要与企业开展紧密的合作。高校与创业公司的合作能从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产业转换到人才培养形成系统化的一套体系,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AI公司与高校合作越来越频繁。云从科技和中国科学院、商汤科技与香港中文大学等,不乏联合实验室的类似案例。国内AI公司多为学术研究型背景,在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过程中,不免牺牲掉部分研究性投入和精力,将更多基础型研究转换到联合实验室后,能让学术与商业化分工更为明确,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学术研究工作的落地能力和目的导向性。

除此之外,人才作为当下AI产业发展的最核心资源,AI公司不断加强与高校的绑定,同时也扩宽了其人才招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