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喊出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这回真的走了

2017年9月28日 文/ 编辑/

文丁雪

连绵的炮火映衬着王成黝黑的脸,他抱着无线电报话机声嘶力竭地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2017年9月27日23时20分,10天前刚刚获得第31届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87岁演员刘世龙离世,他带走了银幕上那个深入人心的王成,也带走了那句呐喊。

这句电影史上的经典台词,拍摄起来并不太容易。刘世龙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时一共安置了108个炸药点,他需要在时时刻刻都有爆炸和燃烧的火海里一遍一遍冲,皮肤被灼得发烫。他经常的遭遇是,跑完一遍,眉毛烧光了,鬓发被燎去一片,胳膊也被烧了很多泡。一遍不行,下来化妆,重新沾眉毛,修鬓角,敷点儿红药水,接着来第二遍、第三遍。因为心疼胶片贵,刘世龙不忍心喊停,怕让剧组受损失,他感慨:“当英雄也不容易。”

每天拍完戏,摄制组来回坐大客车,客车上面都是很白的座套,刘世龙记得自己那时脸是黑的,全身军装也是黑的,司机怕他把座位弄脏,不让他坐,他只能去坐没有座位的道具卡车。尽管如此,在刘世龙的记忆里,每天拍完戏,扶着后座的车把,凉风从脸庞吹过,哼唱着剧中的歌,“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心里涌上来的还是幸福的感觉。

拍戏之前,刘世龙的身份是抗战老兵。9岁时,革命被父亲带到刘世龙的世界。那时的他居无定所,鞋子经常被磨烂,他就光着脚在雪地里走,随便找个地方就睡一觉。16岁时,刘世龙担任解放军二野十九旅宣传队豫皖苏军区文工团戏剧队队长。

刘世龙过往这样的经历,被导演武兆堤在给《英雄儿女》选角时看中。当时有五六个人同时认为自己适合王成这个角色,但武兆堤都感到不太理想,直到他想起了刘世龙。刘世龙的参军经历和剧中人物有诸多重合之处。

刘世龙有些忐忑。此前他曾去参加电影《黄继光》的选角,结果没选上。

剧团的领导不太同意导演武兆堤的决定,原因是刘世龙没有英雄相,认为他的形象只适合演一个配角小兵。

武兆堤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用刘世龙。为了和剧中人物气质接近,刘世龙打起背包在他原来所在的长春郊区的部队当兵。站岗、放哨、投弹、刺杀、比武,所有项目一项不落地参加,硬磨了3个月,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英雄儿女》讲了一个团圆的故事。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亲生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圆。

而银幕之外的刘世龙,却因为战争看到过太多的生离和死别。在一次对日军的战斗中,刘世龙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姐姐。他也不能忘记,11岁时亲眼看到邻居小孩被日本兵刺了12刀。这些化成一些和民族主义有关的基因,融在他的血液里。

和屏幕上王成的坚毅相比,现实中刘世龙的第一次开枪并不太容易。1945年,农历小年,又一次日军的抢掠。他远远看到一个背后有枪的日本兵手里拎着刚抢到的鸡。刘世龙没来得及多想,开了一枪,对方回了一枪。刘世龙在日后回忆:“打完两枪后,我的眼泪哗啦啦地流,一手拿枪,一手擦眼泪,什么也看不清。”直到后来,他眼睁睁看着日本兵一瘸一拐地趟过河去,很是懊悔,“太紧张了”。

很多人通过刘世龙认识了坚毅果敢的王成,其中包括他后来的妻子常家瑞——常家瑞看了中央6台播放的刘世龙的节目后,主动打电话给他表示想和他共度余生。

和英雄有关的宏大叙事施加于个体身上,刘世成要时时面对二者关系的处理。

对于常家瑞的要求,他一开始是拒绝的,他掂得清戏里戏外、角色和现实。“你崇拜的是英雄王成,那是我40年前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现在我已70多岁了,我们年龄相差30多岁,还是做个朋友吧。”刘世龙回复她。

直到后来,通过一封来自常家瑞的长信,他才知道,《英雄儿女》曾伴着常家瑞走过一段青春。彼此慢慢有了更多理解,渐渐走到了一起。

因为饰演王成,刘世龙经常会被请去作报告,一遍遍讲述自己在《英雄儿女》的经历,一遍遍表演影片中最振奋人心的场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紧跟着的是掌声雷动。

刘世龙的另一个经典角色是《刘三姐》中的阿牛。影片中,刘世龙呈现了一个善良、憨厚的阿牛。日常生活中的刘世龙,介于王成和阿牛之间,既有宏大叙事融入到生命中被赋予的荣光,又有英雄主义之外的平凡生活。

刘世龙度过了一段平静的老年生活,他出门不坐轿车,每天骑自行车,和老伴常逛菜市场,也会讨价还价,每天会去报摊买当地的报纸,最喜欢的运动是冬泳。

耋耄之年,刘世龙住进了朋友开的养老院,叫“世外桃源”。有人在文章中回忆:“晚年的刘老由于年龄原因,比较自闭,一天很少说话……”

在长影发布的刘世龙的履历中,职务一栏填着“演员”。刘世龙知道这两个字的重量,并实践了一辈子。

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公开画面,是卧在病床上,手里捧着“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荣誉证书和奖杯。照片上的他没有笑,脸上也没有痛苦,看起来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