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支付宝再扩应用场景,全国50城已实现扫码乘公交,未来可达上百城

2018年4月18日 文/ 卢华磊 编辑/ 唐晓园

文/卢华磊

编辑/唐晓园

4月18日,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在杭州召开“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会”,主办方在会上表示,2016年到2017年国内已有50多个城市实现了支付宝扫码乘公交,完成了智慧交通的第一步,而未来实现智慧交通的城市数字有望过百。

截止到4月18日,支付宝已经在杭州、武汉、西安、天津、郑州、石家庄、绍兴、嘉兴、泰安、安阳等城市实现了公交车移动支付,此外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的市民乘坐地铁时也可以用支付宝扫码或者付款。蚂蚁金服计划,未来一年,这个范围将扩大到超过100家城市,除了大中型城市,很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都将实现扫码乘公交。

这个数字是蚂蚁金服过去数年间对交通场景扩张的总结。

早在2014年6月,支付宝就联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发布了“城市一卡通”该产品能将用户的手机变成一张通行全国35个城市的公交卡。

主要是通过与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厂商合作,支付宝钱包把手机变成了一张卡。用户在使用时,使用支持相关NFC功能的手机登陆支付宝钱包,进入应用中心的“城市一卡通”,申请一张虚拟卡后进行充值,即可使用该功能,使用方式类似于今天的ApplePay刷地铁功能。

而在随后的几年里,支付宝发现NFC模式存在产业链方面的现实困难——兼容性较差、手机普适性低、行业利益链复杂等,进而在2016年5月推出了“双离线二维码支付”。

蚂蚁金服集团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在会议上解释了这种技术:“通过机具侧(闸机)和移动手机侧的脱机二维码,与信用体系相结合,一方面让更多用户无门槛使用移动支付的双离线二维码,另一方面让整个通过信用体系解决资金、资损等风控问题,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300毫秒(0.3秒)内用户乘坐公交、乘坐地铁的通行效率问题。”

2016年的8月杭州开通公交扫码乘公交,标志离线二维码技术从实验室正式推向商业化试点。

刘晓捷说,“2017年是整个移动支付应用于中国公共交通行业的元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已经服务超过了1亿的用户乘坐公交、地铁。”

之所以如此努力的拓展公共交通业务,是因为公共交通有着巨大的应用场景。与同样是出行的打车和单车相比,公交交通的的体量巨大,据行业估算,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也就是说,公共交通一周的体量就超过一个双11的支付总量。

实际上,不仅是蚂蚁金服希望在这个领域一杯羹,同样杀入公交出行场景中的还有腾讯。

去年11月,腾讯公司与广州地铁集团宣布合作,在广州上线试运行地铁乘车码,乘客通过微信小程序中的“广州地铁乘车码”,将二维码靠近地铁站的闪客峰云闸机,即可扫码入闸乘坐广州地铁。

这个嫁接在微信小程序上的扫码出行服务,甚至引得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亲自站台,可见腾讯对该领域的重视。

随后该乘车码的应用程式扩张到青岛、驻马店、佛山、合肥、济南、淄博、莱芜、呼和浩特、常德、汕尾等多地。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当时表示:“腾讯希望通过乘车码,将移动支付技术与公交出行场景、行业生态融合发展连接起来,深耕智慧交通,落实绿色出行理念。”

据《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公共汽电车65万辆,增长7%;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56786条,增加3997条;运营里程106万公里,增加8.8万公里。

与此同时,城市公共汽电车2017年客运量较2016年下降了3%。这已经是常规公交客运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从2014年的781.88亿人次降到了2017年的722.87亿人次。

一边是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线路和里程不断增长,另一边却是客运量连年萎缩,这一数据显示出了公交发展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发展不同步或是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路权、信号优先的BRT客运量则同比增长了24%,这说明不是市民不愿意选择公交,而是常规公交“来车不准点、行车不快捷、乘坐不舒适、换乘不方便”等问题限制了人们使用公交的需求。

而改善体验、提升效率,正是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