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儿子太可爱,有娃就是要晒出来!
毛毛撰稿
从遥远的亘古走来,亿万劳动人民不仅铸就了璀璨文明,还创造了一种陶冶情操,诱人打call的文化传统——晒娃。
从卖萌吐奶满地爬、吃饭穿衣学说话,到恋爱结婚搬新家、移民出国拿绿卡……可谓无一不晒,世界各地概莫能外,尤以华夏民族博大精深。
在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遣词造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晒娃的“晒”字,并非通俗理解中“曝光”和“share”的意思,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深意。
“晒娃”界目前可考的鼻祖是生活在东海之畔的太阳神羲和,“晒”字正是因她而来,而古籍《山海经》明确记载了她“晒娃”的典故——羲和浴日。
儿子们毛发浓密,无需特效也能“duang”。羲和心中十分骄傲,经常开着敞篷版五菱宏光到处炫耀,后来竟然丧心病狂地同时“po”出十个儿子,这种不顾他人感受的“晒”,使得广大单身狗非常不满,最终遭到了老光棍后羿的疯狂报复。
发光的,一个就够了
在“晒娃”的源头,光的荣耀便与血的教训同在,后人为了纪念这一文化的开创者,也为了保持警醒,便采用了一个“晒”字。
第一个把“晒娃”作为一种基因融入家族血统的是老刘家。话说老刘一代刘昂去产房探望临产妻子时,发现有东西趴在老婆身上,在确定不是老王而是一条龙后,日后每当朋友们炫耀孩子拥有“京籍京户”甚至“美国国籍”,他只消一句就能diss回去:“我儿子是我媳妇和龙生的”。
MMP,老子被一条龙戴了绿帽子
从此以后,老刘家代代沿袭这种“晒娃”模式。到三国刘备时,却发生了质的转变,“晒娃”演变成了“摔娃”,“晒出身”变成了“晒质量”,别人的惊叹也从“老刘家的孩子真不赖”变成了“老刘家的孩子摔不坏”。
孩子质量好,蜀州刘备造
在刘备摔娃的同时,另一位父亲却通过带娃参加“户外真人CS表演”,而在晒娃江湖中声名鹊起。三线草根明星孙坚成功塑造了“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完美人设,自然吸粉无数,连业界大佬也纷纷出来站台。
主要嘉宾曹操就曾在节目中公开表示希望自己的儿子向孙权学习,事后又毫无逻辑的补充了一句:“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翻译过来就是“刘表的儿子是狗子”,话中明显带有恶意辱骂成分,因而在节目播出的时候被剪掉了。
你是儿子,你们全家都是儿子
事实上,曹操也是一名资深“晒娃狂魔”,他专门为心爱的儿子曹冲举办了一场“智力竞赛”。在众位大臣为大象的鼻子究竟有多长而一筹莫展时,五岁的曹冲在憨憨的曲调“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中顺利完成了智商碾压,令在场观众纷纷茅塞顿开,目瞪狗呆。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究竟有多么长
西晋时青年作家左思不仅使得“洛阳纸贵”,更是“朋友圈晒娃”文化潮流的开创者。想当年,他在自媒体贴出女儿的萌照,并配诗一首,赢得八方点赞的同时更获得了“国民岳父”的称号: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
(此处省略几百个字)
如此洋洋洒洒,说来说去不过就三个字:
快点赞!
北宋是晒娃文化全面走向民间的时期,方仲永的父亲便是民间晒娃的始作俑者,一出场便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由于知名度所限,方仲永的父亲只能采取原始而朴素的晒娃方式——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也就是带儿子四处走穴,这样一晒就是十五年。
晒来晒去,泯然众人矣
随后民间晒娃便显露了日渐式微的势头。南宋杨铁心为了晒娃,在CBD举办了一次大型路演——比武招亲,尽管成功赢得了“海淀银枪小霸王”杨康的注意,但是影响范围不过是北京而已。
我爸是王爷
明朝是“为宝贝拉票”这种毁誉参半的晒娃方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尽管萌娃王守仁早期参加“诗词大会”赚够名头,可他的父亲王华却依旧不满足。在“全国中学生四书五经作文大赛”举办时,王华在朋友圈中疯狂push链接,群发无数消息为儿子拉票,却事先没有发红包,这种行为引得众人反感,口头上虽然答应,私下却把票投给了别家。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到了清朝,晒娃逐渐出现了阶级分化,寻常百姓家想晒娃,无非是在客人面前展示展示孩子的字画。而高墙之内封建家族却崇尚标新立异的晒娃,《红楼梦》中贾母经常在人前晒孙子:“宝玉,快去让叔叔阿姨看看你的命根子”,如此旷世之举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孽障,你何苦摔你的命根子
照相的出现令晒娃迈上了新的台阶,晒娃党们为了晒出“出其不意,与众不同”的效果,经常把孩子扮作文臣武、魑魅魍魉、满天神佛以至鬼怪妖魔,他们把孩子po在墙上的乐趣,成为了孩子们最不堪最想删去的回忆。
是他是他就是他
在父母的嘻嘻哈哈中,孩子迈着蹒跚的步履,步入当今由自媒体构建的“晒娃4.0”时代。明星微博po照,自有粉丝疯狂打call;而普通人只有发红包,才能讨赞拉票;朋友圈晒照,下一秒就可能被屏蔽掉;而电视网综不仅能晒娃,顺便还晒了爸,远有小小志,近有小小春,令多少夫妻告别杜蕾斯冈本,又让多少单身狗深夜望着右手暗暗嫉恨……
Canyoustopangrynow
我们一边吐槽别人的晒,一边又在盘算自己的晒,这不仅是感情的循环还是历史的必然。回首过去,会惊讶的发现,“晒娃”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从东海畔到朋友圈,竟然绵延了数千年……
看的不过瘾,咋整,来“咋整”看咋整啊~
原创文章,转载需联系“咋整”公众号授权,违者必究。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