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刀切机器人”背后,小鹏憋了一个大招

2025年11月13日 文/ 郝怪 编辑/ 宸希

11月的第一周,应该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今年最忙的一周。

前脚刚搬到位于广州的新总部——小鹏科技园,后脚就迎来了今年最重磅的两场发布会:11月5日的小鹏2025“涌现”科技日,以及11月6日的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

两天的发布会可谓信息量和爆点满满,但在发布会过去的一周内,人们的讨论焦点似乎只有一个:小鹏机器人IRON里是不是装着真人?

在11月5日亮相的IRON,可以说是整个发布会最让人大开眼界的产品,它如同模特一样优雅的猫步姿态惊呆了现场众人,同时也引发了全网质疑,不少人认为里面“藏了个真人”。

为了解释这个误会,何小鹏在11月6日早上特地赶拍了一条一镜到底的拆解视频解释,这还不够,当天晚上的X9超级增程发布会上,他还特地匀出了部分宝贵的时间,请工作人员现场把IRON的小腿切开直播给大家看其内部结构。

何小鹏自嘲为“让子弹飞里吃凉粉”的剧情引爆了全网,不管是质疑还是认可,小鹏再次以“科技先锋”的姿态,让全国乃至世界再次为之侧目。

但连续两天的发布会,小鹏汽车爆出的猛料,可远远不止一个会走猫步的机器人那么简单,在经历了数年的低谷期后,重新振作的小鹏接下来会怎么走?

小鹏的“未来绘卷”

在新势力的“御三家”蔚小理中,蔚来搞服务、理想研究用户,小鹏则是其中最具极客气质的技术力担当。

尽管在过去的两年中,小鹏以MONA 03以及小鹏P7+、新小鹏P7的性价比优势重回新势力的第一梯队,但“务实化”的小鹏,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极客作风。

在这场时长2小时,有点“硬核”的发布会中,小鹏就展现了自己最大胆的未来构想。

所有小鹏的构想都基于一个核心——新一代VLA的发布,这也是小鹏首个应用“物理AI”概念打造的大模型,相较于初代VLA,二代VLA去掉了“语言转译”过程,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效率大大提高。

比晦涩的科普更易懂的当然是更加落地的应用场景,基于VLA打造的“小路NGP”功能就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这一更新能让小鹏的辅助驾驶显著提高“走街串巷”的能力,让复杂小路的平均接管里程(MPI)提升了13倍,小鹏的演示视频都在广州星罗棋布的城中村中进行,不管是走街串巷还是识别工地、交警、行人,“小路NGP”的效率都十分高。

辅助驾驶的尽头自然就是无人驾驶,借着这一趋势,小鹏极客掏出了三张一张比一张炸裂的“王炸”:Robotaxi、飞行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

辅助驾驶的尽头是无人汽车,而Robotaxi就是其中最好进行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小鹏宣布在2026年即将推出3款可以达到L4级别的无人驾驶能力的Robotaxi,并且进入试运营阶段。

小鹏汇天更是小鹏的“看家本领”,在科技日中,小鹏汇天也带来了两个爆炸消息,首先是小鹏最为人熟知的“陆地航母”已经获得了量产能力,明年有望正式交付;其次就是续航高达500km、能装载6人的“庞然大物”A868正式发布。

当然,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小鹏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当这个长得像《龙珠》弗利萨的“女性”(姑且从外形上区分为女性)机器人踏着猫步缓缓走上台时,整个会场都愣住了,随即才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不过,因为“猫步走得过于丝滑”,让IRON陷入了“里面塞人”的质疑,也让小鹏汽车的股价在一天之内出现了大幅度震荡。

结果就是,何小鹏在发布会结束后和整个团队几乎一夜未眠,决定在第二天早上拍摄“一镜到底”的视频来展示IRON的内部结构,再加上当天晚上的“切腿自证”,不仅打了所有质疑的脸,也挽回了小鹏的股价。

两个小时的发布会,小鹏为大家展现了一幅只能出现在科幻片里的生活场景:楼宇间穿梭的飞行汽车、房间内四处可见的服务型机器人,以及没有司机驾驶的网约车。

这也难怪说,小鹏汽车才是中国最接近特斯拉的企业。

一次炫酷的“秀肌肉”

展示“炫酷”赛道科技是小鹏的常态,但让“炫酷”摆脱“华而不实”的帽子,也一直是小鹏的难点。

就拿新发布的IRON来说,尽管走猫步的姿态确实足够炫酷,“切割自证”也足够精彩,但冷静下来后,大部分人对IRON的疑问只集中在一点:除了当吉祥物,这玩意还能买来干嘛?

何小鹏在发布会中也直言,IRON目前并没有全面商业化的潜力,并且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让IRON下场打螺丝“造自己”以及做家务。

结果却是,螺丝能打但损耗太高,成本远远超过一般工人;而家务工作又太复杂,短期内无法实现,何小鹏自己承认,IRON目前的应用场景也就只是能在小鹏专卖店当导购。

其实,除了IRON之外,飞行汽车、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似乎也有一定距离。

对于即将进行量产的“陆地航母”来说,其所搭载的小型飞行器几乎只能供有钱人在特定场合“飞着玩”,即便开启交付,那低空飞行许可、飞行员驾驶证等等都是让驾驶员头疼的问题。

除了与敦煌景区合作的西北地区首条自家飞行观景项目外,似乎也没有任何可以实现的落地项目。

承载能力更强、商业化更加可观的六座飞行汽车A868,目前也仅仅是处于试飞和实验的阶段,距离真正投入运营还有不小距离。

Robotaxi和全面自动驾驶看似是距离真正应用最近的新项目,但在其完全落地之前,小鹏汽车还需要解决安全、相关法规、责任归属种种问题,最起码也要等到政策开放L2级别以上的辅助驾驶之后才能真正考虑落地。

如此一说,这么多项目未免有种“画饼”的嫌疑,但是在“炫技”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小鹏的真正实力展现。

例如,IRON机器人的诞生,不仅是小鹏在为你的“未来居家生活”打造机器人管家,而是在彰显自己的硬科技实力。

比如这一代的IRON就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2250TOPS,同时首发搭载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并且还能通过构建“VLT + VLA + VLM”的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实现“对话、行走、交互”三大高阶智能。

IRON流畅的身体结构,则由全身82个自由度以及仿生脊椎、仿生肌肉和皮肤等共同构建而成,光手部就包含22个自由度,制造和调试难度极大。

而车友最值得关注的则是,IRON由体内的纯固态电池,尽管其容量和体积还未能达到给电动汽车供能的水平,但也足以表现出小鹏已经拥有制造生产固态电池的能力了。

其实,IRON并不是真的要解决什么生活应用难题(至少现在不是),而是小鹏在精密制造、固态电池、传感和算力方面的一次全面的“秀肌肉”。

不管是计算、传感还是储能,机器人身上的诸多技术点和新能源汽车拥有高度相似之处,一台机器人如果能对复杂的室内环境进行读取、处理和交互,那搭载同样“内核”的新能源汽车,自然也有能力在复杂的道路上主动做出同样级别的处理。

而能量产此等规模的机器人与飞行汽车,也证明小鹏在工业流水线上的“硬功夫”已经足够高深。

“未来主义者”小鹏,拥抱销量密码

小鹏汽车“科技先锋”的一面已经足够深入人心,但也不禁让人担心,在先锋科技上如此高投入的小鹏,能不能卖出足够多的车=来支撑自己的“未来设想”?

在第二天的小鹏X9超级增程发布会上,就让大家看到了小鹏“脚踏实地”的一面。

与前一天充满未来幻想和硬核科技的发布会不同,超级增程X9的发布会尽管同样硬核,但整体气质却主打一个“接地气”。

尽管增程式一度被视作新能源动力“鄙视链”的底端,但在理想、问界以及零跑等品牌的相继成功后,各大纯电车企也不得不开始重视起增程式的存在必要性。

不管是出于销量考虑,还是解决用户需求,智己、极氪、小鹏等诸多“纯电党”也在去年起纷纷决定“转投”增程这一销量密码。

小鹏的选择,是把过去在纯电MPV界有口皆碑的产品小鹏X9进行增程化改进,在给X9塞入油箱的同时,把“解决用户焦虑,满足用户需求”这句设计理念打造到了极致,旨在保留老X9优秀舒适性、驾驶感受和大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过去纯电、增程车的缺陷。

尽管新一代X9的外形和老X9看上去区别不大,但是其内部结构却有着“天壤之别”,何小鹏在介绍超级增程X9时,反复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续航”。

与过去的常规增程式“小电池+大油箱”的设计不同,新一代X9给出了“大电池+大油箱”的超顶配置,在63.3 kWh磷酸铁锂“超快充”大电池的加持下,增程版X9的CLTC综合续航高达1602km,为同级别车中最长,其中光纯电续航就高达452km。

对于日常使用的场景来说,其实452km的纯电续航已经完全足够日常通勤及家用,更何况增程版X9还支持5C+800V超充倍率,日常不加油完全够用。

除了续航够长,小鹏超级增程X9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省”。

增程式新能源车隐藏的另一大身份是“油老虎”,不少传统的增程式SUV因为过大的车重,在油耗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而增程X9则达成了“省油省电”的双重特性,在1.5T高效增压中冷发动机和800V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的加持下,增程X9综合油耗相较于同类型车辆下降了15%。

此外,这套系统在亏电状态下依旧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动力,路测中显示,增程X9在亏电状态下仍能保持150km/h的行驶速度稳定巡航。值得一提的是,这等功率的输出足够强大,也能让增程X9充当其余电动车的“充电宝”。

何小鹏特地提到,超级增程X9日常只用加92号汽油就已经足够,对于地处北方偏远地区的用户来说十分友好。

舒适的乘坐体验也是增程X9的设计重点,针对常见混动型车“油电切换”时的噪声过大问题,X9采用超静谧无感增程器设计,结合ENC主动降噪技术,使得增程器启动和停止时的抖动下降了60%,介入噪声低于0.5dB,驾驶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切换噪声,十分静谧。

另外,不少人还担心在同时加入了“大油箱+大电池”以及增程器的情况下,X9的内部空间会不会被迫削减?

针对此,小鹏增程X9利用9合1超集成后桥技术,让整车的空间不至于被挤压得特别过度,同时还利用第三排座椅的变形设计,让整车在4座、6座、7座间无缝转换,适配各种实用场景。

此外,新势力标配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在X9也是一应俱全,而小鹏当家的辅助驾驶系统以及前一天发布会更新基于新版VLA的小路NGP功能,也会在日后更新在Ultra版上。

总体而言,增程版本的X9,是一辆集合舒适性、大空间,并且专门针对续航和里程焦虑下手的全新MPV。不难看出,新X9所有的卖点,都精准踩中了近年来车圈的“销量密码”。

尽管MPV并没有SUV和轿车一样的市场普及度,但小鹏这次拿“旧时代”的王牌车型开刀,也是对自身增程系统的自信。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鲲鹏超级增程系统能够在新X9上表现优良,日后小鹏推出增程版G6、P7甚至MONA 03等车型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原本就有爆款潜力的车型,在“加油”后会有如何的市场表现,令人期待。

一个学会“脚踏实地”的小鹏,将会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