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24.98万的“背水一战”:理想i6的年轻化豪赌能赢吗?

2025年9月28日 文/ 老缅 编辑/ 孤鸽

9月26日,理想i6新形态五座SUV正式发布。

外观设计方面,理想i6与理想i8几乎一脉相承,采用一体式鲨鱼形态、上下双色车身设计,车身匹配隐藏式门把手,运用低风阻造型设计,辅以低重心设计,官方称“开起来收放自如”。

理想表示,i6在电池、空间、智能配置及补能体验等方面全方位突破。搭载新一代5C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补充500公里续航,CLTC标准下综合续航里程达到720公里。车内空间方面,纵向可用空间超过3.3米,配备16.8英寸抬头显示、3K双联屏以及后排21.4英寸3K显示屏。全车配置22个扬声器的杜比7.3.4环绕声系统,座椅支持完全放平形成床铺功能。

不同于此前复杂的sku布局,理想i6仅1个配置,全国统一零售价格为24.98万元。用户在首销期内下单,还可享受价值35000元的首销权益——包含1万元现金减免,以及合计2.5万元的冰箱、电吸门和双腔空悬的限时赠送。

历经三个月销量承压后,理想i6成了理想“背水一战”的作品,意义非比寻常。理想也确实拿出了现阶段理想最能拿的出手的诚意——价格比L6便宜,空间比L7大;全系一个配置,不难猜测是参照理想i8的出师不利而及时进行的战略调整,这也反应出理想确实“听劝”了不少。

在后续直播中,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透露,该车上市5分钟大定就突破了1万台。

另据晚点报道,发布会后数小时内,理想i6获得超2万个大定订单。

理想试图“甩掉”家庭标签

发布会之前,坊间对于理想i6的价格预期是,如果20-22万元起售,将是绝杀。

毕竟,理想转型纯电的前两款产品,都算不上成功,甚至不约而同地都以负面新闻的形式“出圈”,这接连耗损了理想汽车的品牌力,并直接导致理想陷入了“跌跌不休”的漩涡之中。

理想需要一剂猛药,但i6未必管够。

不可否认,理想i6拥有一系列市场主流配置,包括全铝底盘、双腔空悬,智能座舱与自研智驾,以及理想一直强调的车内大空间和二排舒适度、5C超充电池等等。是一款毋庸置疑的水桶车。

理想i6二排空间展示

但水桶车,恰恰是市面上最不缺的产品。

如果排除BaaS方案带来更低价格的乐道L60与乐道L90,那么在当前20-30万元级纯电SUV市场里,除了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能够实现月销过万,其它各家连突破5000月销都是一种挑战。

理想i6的可参照系之一是极氪7x,后者定价23万-27万,近三个月的销量都在5500台上下,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它同样“水桶”,以至于在用户看来显得“乏味”。

李想曾在社交媒体透露,内部对i6的目标是稳定后每月销量在9000-10000台——可以想见,对于理想如此寄予厚望的车型,如果不能稳定月销过万,那么理想i6显然是失败的。

此外,Model Y与YU7,他们的主力消费客群,同时也是理想现阶段最想要争取的用户——年轻人群。

理想i6可以说是理想首款“抛弃”家庭标签的车型,宣发海报上也都是以年轻用户或情侣为主角,以往占据理想C位的幼儿、孩童等元素,这次反倒不见了踪影。

这体现出理想品牌定位上的转变,它努力争取年轻用户,强调“悦己”理念,或许,这也是受了大环境变化,以及小米YU7大获成功的启发。

但理想显然还想既要又要——既要单身用户认可理想i6的驾驶感受与智能体验,又要年轻情侣和家庭能够青睐的“移动的家”。

思路上很讨巧,但现实却未必能如愿,特别是考虑到,经过小米YU7的教育与引导,相当一部分年轻用户的关注重点,开始放到外形如何、驾驶感受如何,主驾舒适度如何等方面,他们更看重一辆车对驾驶者的关心程度,而非是对于乘坐者的体验提升。

这才是真正的“悦己”理念,显然,理想没有捉摸到“精髓”,或者说,理想没有一步到位的勇气,这使得它仍旧富有一股“中登”的气息。

不过,理想仍旧做了它所能做的所有努力,甚至破除了此前对于不请代言人的坚持,邀请易烊千玺作为理想全品牌的代言人——注意,四字弟弟并非理想i6的代言人,而是理想汽车的品牌代言人。

拥抱年轻人,被理想视为是破解当前困局的解药。但仅凭如此,能够奏效吗?答案或许没那么乐观。

一方面,在一些细节之处,理想i6显得有些拧巴。比如从宣传到发布会,都在重点强调这款车的功能性拓展丰富,支持拖车钩、行李架,适合户外出游等,实际却和理想L6一样不支持车内220V电源——对于需要接插线板才能使用的外放电功能,车内220V电源更适合车内休息、娱乐特别是天气不佳时的户外旅途场景,可以预想的是,理想i6在以上场景中的实用性将大打折扣。

此外,在舒适设计上,理想似乎想让用户舒服,又不想让用户那么舒服。

舒适的地方在于,理想i6的产品思路还是在强调“移动的家”——更大的空间,更舒适的内饰配置,更好的NVH体验,以及老三样“冰箱彩电大沙发”。

不舒适的地方在于,作为一款五座SUV,理想直接照搬了大型SUV以及MPV上常见的后排顶部中置娱乐屏设计。但通常情况下,一款五座车型,后排娱乐的最优解,应该是前排座椅后的娱乐屏,而不是需要用户昂起头,以低可视角度观看的顶部中置屏幕。

此外,理想i6还取消了当下目前高端车型都几乎标配了的零重力座椅,取而代之的是腿架设计。虽然美其名曰为皇后座驾,但明显与真正的零重力座椅,不是一个维度的产物。再加上本就见仁见智,且又格外固执的外观设计,理想i6这碗“近水”,可能难以解救理想多年积攒的“远渴”。

理想为何失宠?

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理想共交付新车28529辆,相较于去年同期超48122辆的交付量,同比下滑近41%。而这已是理想汽车连续第三个月出现销量同比下滑。

是行业不景气吗?显然不是,同样8月,零跑汽车交付新车5.7万,是理想的近2倍之多。而数月前几乎已被媒体们宣告“阵亡”的蔚来,也凭借乐道L90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月销首次超过3万辆,同比上涨了55.2%。

更早一些,理想连续24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的头衔,先是在开年首月被小鹏取代,到了4月份又被零跑拿下,甚至在5月份还被鸿蒙智行反超,沦为第三。

理想的销量下滑,第一个归因,在于其今年正处于增程向纯电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不仅意味着其销售与配套体系都处于集中调整期内,也直接导致许多潜在消费者不得不保持观望态度,延缓下单。

要买增程的用户,看到理想转头开始押注纯电,不免担忧增程车型会变成“明日黄花”。与此同时,要买纯电的用户,难免也会对正在转型中的理想在产品力方面打出问号。

但这似乎仍不足以概括,理想进入2025年以来“跌跌不休”的状态。

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个原因——理想汽车越来越平庸了。

要知道,理想之所以能够在造车新势力中一骑绝尘,关键在于它率先打中了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最大痛点,同时还满足了用户对于家庭用车场景的理想与期待。

理想从首款车型理想ONE开始,就是增程路线上几乎唯一的坚定份子——不管彼时增程如何被诟病为过时落伍的技术,但在新能源发展初期,在那个用户对续航心里没底,且个人充电桩尚未普及的阶段里,增程,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事实也证明,理想押对了宝。

理想能够成功的另一重法门,在于它的定位——为中产家庭,打造第二空间,三个字概括就是“奶爸车”。

试想一下,假期带着家人出游,后备箱放满行李,孩子在后排嬉戏,停车可以支开天幕露营,这样的场景,多么美好惬意。

哪怕现实里全家出游的场景少之又少,但品牌传递出的理念与营造出的愿景,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所提供的高级体验,仍旧可以精准而有效地作用在用户的心里。

凭借着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理想几乎只身遨游在新能源汽车的蓝海市场,不仅率先冲入“千亿营收俱乐部”,还于2023年成为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仅次于特斯拉和比亚迪。

但以上这些,并不足以构成理想的护城河。事实上,先前的理想,就像一张由好几道选择题组成的试卷,相比起需要代入公式的应用题,照着抄起来,非常简单。

增程动力解决续航焦虑,大空间家用SUV满足家庭用车需求,谁做到了这两点,谁就能复制一个理想。

问界做到了,不仅如此,还拉来了华为,打出了豪华+智驾这张王炸;零跑做到了,不仅如此,还比理想便宜一半,性价比成了它的最大杀器。二者迅速完成了对增程市场的分割。长安、吉利等众多头部车企也都纷纷入局,不断掏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理想反倒成了最不上不下的那一个——在40万元级以上高端市场,问界M9实现了对理想L9的“碾压”。2024年全年,问界M9累计销量15.1万辆,理想L9为8.5万辆。‌‌刚刚过去的8月,8月问界M9销量达10067辆,同样远超理想L9的3959辆。

而20万元及以下市场,理想则是彻底拱手让人。

如今,仅剩曾经推动理想销量再攀高峰的理想L6,在20-30万元的增程市场里,尚且有着独当一面的战力,但问题是,这里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各家投入最大的市场,理想L6能够在8月录得11217辆的销量成绩,已是不易。

与此同时,随着充电设施不断完善,加之电车纯电续航不断突破,直接推动消费者在新能源发展初期那无处安放的续航焦虑被消融化解,他们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纯电车型,自然也就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增程车型——最终发现,纯电没有那么差,增程也没有那么“香”。

这直接让一大批潜在用户对增程祛魅,进而也开始动摇了理想的基本盘。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增程技术将要被淘汰——根据现有的消息,小鹏、小米、大众、宝马等一众主流车企,都有意或即将推出增程产品。更恰当的比喻应该是,增程技术度过了属于它的新手保护期,它不再是某一品牌的保护色,理想也不得不直面更加残酷的竞争——转向纯电,就是不得不为之的道路。

理想还差一把火

但问题在于,理想转型的太晚了。

问界切走了家用市场的相当一部分,小米吸引了海量年轻用户的关注,特斯拉在纯电汽车的地位依然稳固,只有理想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反而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转型。

结果显而易见,被理想寄予厚望的理想i8,却因为蔚来的“闪电战”,被光速划定了上限。

7月29日,理想首款纯电中大型SUV理想i8发布,新车售价为32.18万至36.98万元,相比此前预售价35万至40万元明显下调。发布会前后,李想本人也努力变得谦逊与亲民,不仅亲自为新车当起了“车模”,还开通了抖音账号,首条视频内容更是直接拿自己开起了玩笑,以换来大众好感度的提升。

然而,理想看来已经通过降价而胜券在握,本意是要狙击蔚来ES8的理想i8,却被乐道L90给截了胡——乐道L90起售价为26.58万元,对比理想i8的32.18万元的起售价格,足足便宜近6万。更别说,乐道L90的电池租用(Baas)售价,已经低至17.98万元,这是理想从未踏足过的“地方”。

蔚来四两拨千斤,一招便把昔日追赶不上的对手理想,成功拽到了“小孩那桌”。

尽管理想很快做出反应——8月5日,理想宣布理想i8统一版本,全系以理想i8 Max作为标准配置,将售价从34.98万元调整为33.98万元,并赠送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但在市场看来,这更像是被动挨打后的被迫反应,消费者不觉得这是理想在主动让利,反而进一步“坐实”了理想i8的对手,就是乐道L90的观感。

客观的看,这样的转型“阵痛”本身无法避免。理想应该做的,是通过营销手段和产品竞争力,告诉消费者,理想的纯电与增程同样靠谱,都值得中国家庭信赖。

遗憾的是,理想在几乎同一时间,端上了堪称中国汽车史上最负面的营销案例之一——理想i8撞卡车。

这场测试的本意,是宣传理想i8的安全性,但离谱到挑战公众常识的结果,则将公众对于其产品安全性能的认识,引向了另一个极端。

事实上,车企并非不能围绕安全进行营销,典型的案例是,沃尔沃CEO曾亲身测试自家产品的自动刹车功能,结果却被“意外”撞飞。消费者看着视频图一乐的同时,潜意识里也愿意相信,沃尔沃一定会下大力气进行改进。

这种非刻意的营销,反倒可以体现出车企对于安全求真务实的态度。

放在理想i8身上,消费者想要看到的,是在正面碰撞卡车后,车身存在损伤,但AB柱保持完整,车内人员或测试人员安全的场景。

但当实际测试结果过于魔幻时,摆在观众面前的结论只有两个,要么理想掌握了超前科技,要么就是理想刻意引导了测试结果。

在别的项目上弄点“巧思”,用户可以网开一面,但在安全测试上整出这么大“活”,用户只能往另一个极端去想象,即理想汽车的安全性,是一只薛定谔的猫。

尽管此事以理想汽车与乘龙卡车握手言和画上了句号,但理想的麻烦还不止如此。

不同于以前需要被教育和引导的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者则开始讲究面面俱到,智能、舒适、好开、经济,几乎全都想要,最后价格还要有惊喜。

当然了,从产品的角度,全部满分显然不现实,但提供1到2个长处+N个平均项,也能够形成爆款——令小鹏与蔚来起死回生的MONA 03与L90,其实都是这样一个思路。

但在以上这些维度,理想始终缺乏记忆点。以智能为例,理想的VLA大模型,被理想定义为具备“道路感知、指令理解、习惯记忆”能力的智能驾驶系统,但其知名度却远低于其它品牌。

与此同时,该系统近期也陷入功能开放与宣传不符的争议之中,甚至被用户质疑理想给出的是“残血版”VLA。对此,李想承认当前推送的VLA模型存在功能限制,部分预期功能尚未开放,虽然否定了“技术缺陷导致降级”说法,但也对用户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面临明年补贴退坡的现实情况下,各家都在拼抢最后的时间窗口来尽可能刺激销量,理想此时推进增程、纯电两条路线分拆并行,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首先便是资源分散,超充基建、大模型研发、三电技术突破等等都需要巨额投入,短期难形成技术壁垒,这意味着,理想或许还要经历一段难捱的时光。

不过,往好的方面看,新势力特别是“蔚小理”中的其它两家,都曾面临过生死攸关的阶段,理想的运气使得它的劫难要比小鹏与蔚来晚上许多,这也为其累计了足够的弹药与缓冲。或许再来一个爆款,烧上一把火,理想就又能成为用户心中的“理想”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