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一台平价“法拉利”,能征服年轻人吗?

2025年9月11日 文/ 王伯德 编辑/ 孤鸽

恩佐·法拉利曾说过:“如果让一个孩子画一辆车,他们一定会涂成红色。”在那个年代,红色是速度与激情的代名词。而今天,一家中国车企试图把这种象征变得触手可及。一台不需要涂成红色的电动轿跑,同样能让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超跑想象”。

德国时间9月8日,慕尼黑国际车展开幕。零跑展台上,一台带着无框车门和俯冲姿态的轿跑车,让来自欧洲的观众挤满展台。

尽管名为“Lafa5”,但此拉法非彼拉法。这台零跑是一辆紧凑型个性电动轿跑。作为一份零跑送给年轻用户的“十周年礼物”。它的定位很直接,要么吸引国内年轻人,要么打动欧洲街头那些喜欢小而美、个性化电动车的消费者。

毕竟,谁能拒绝一台平价“东方法拉利”呢?

为什么是“法拉零”?

整个8月,零跑每分钟卖出1台车,交付了超过5.7万辆车,同比增长88%。

零跑之所以能取得新势力排头兵的成绩,靠的是SUV打出名气。C10、C11这样的走量车型。它们覆盖面广、接受度高,是品牌赖以生存的基本盘,给了零跑力争上游的勇气。

为什么是“法拉零”?

但中国车市已经一卷再卷,SUV市场早已从蓝海变成红海,价格战打到刀刀见骨。零跑很清楚,继续原地踏步没有未来,于是这个品牌选择了在紧凑型轿跑赛道开辟新战场。

细看Lafa5,还能品出零跑的市场逻辑,与造全球车的战略布局。在欧洲,“小钢炮文化”依然深深影响着年轻人的购车选择。Golf、思域、Abarth等车型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街头“车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大众ID.3却没能接住高尔夫留下的情绪价值。年轻用户要的是个性和乐趣,而不是单调的节能。

在国内,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也缺少一台既买得起、又带点跑车氛围的电动轿跑。Lafa5想踩中的,正是这两个市场的痛点。

同时,零跑Lafa5的设计和配置,明显不只是“堆参数”。无框车门、俯冲姿态,是情绪价值。尾翼、侧裙、黑化套件等Ultra配置,是传播符号。激光雷达、高阶辅助驾驶、800V快充等配置,是技术底气。

价格依然是最大的悬念。零跑官方目前还没有公布价格,坊间猜测不一。有人认为是15万元起,因为配置确实很能打。也有人说会压到10万以下,走超高性价比路线。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慕尼黑接受采访时的原话是:“价格一定会让用户满意。”如果售价真能压在10万—12万区间,Lafa5将直接对标海豚、哪吒X、Smart精灵#1等车型,产品的竞争力会非常突出。同时,零跑官方表示Lafa5的产品价值,能直接对标蔚来ET5T、极氪007GT、小米YU7等品牌。

车身尺寸也颇为巧妙:4米4的车长兼顾灵活性和停车便利,2米7的轴距保证了内部空间不局促。这种“外小内大”的思路,正击中城市年轻人的用车痛点。再加上电机带来的大扭矩,得以让轿跑的爽感被电动化重新定义。

尽管“Lafa”的名字一出,争议随之而来。有人说是营销噱头,有人觉得只是个巧合。但无论如何,命名确实起到了效果,它让这台车天然带上了一点“超跑想象”。

在零跑Lafa5慕尼黑车展的报道下,不少外国网友都给出了“眼熟”的评论,有人说Lafa5的外形有MK8 Golf的影子,有人看出了mini Macan,甚至有人觉得尾部设计有保时捷卡宴的神韵。这恰恰说明,零跑在个性化设计上的努力,确实触动了目标用户。

曹力在慕尼黑车展的访谈中强调,“这款车型在欧洲是非常主流的细分市场。我们的优势是电动化和智能化,包括底盘调校、运动化操控,都是按照欧洲标准优化的。”在他看来,这款车不仅能满足25-30岁的中国年轻人需求,也适合欧洲四五十岁个人用户甚至小家庭。

带上产品,出海“打仗”

从牵手Stellantis,到慕尼黑车展首发Lafa5,零跑在讲的故事是,他不仅要在国内卷大众车型,还想到欧洲街头卖产品。进入德国市场一年,零跑累计销量超过6000台。8月还拿下了中国品牌在德国纯电市场的销量第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零跑T03在当地售价不到2万欧元,正面迎战达契亚Spring、雷诺Twingo E这样的入门电动车。结果它一度成为德国最畅销的中国电动车型。德国消费者买零跑的理由,说起来很朴素,车本身能打,颜值不输对手,价格也摆在那里。

而Lafa5,是零跑在欧洲的第二张牌。不同于C系列的务实,Lafa5更像是调性的代表。无框车门、Ultra套件、激光雷达,这些配置在欧洲年轻用户眼里,不仅意味着一辆车,更是“酷”的象征。换句话说,零跑不只是要在国内SUV市场卷,还要在欧洲街头复制一台“电动高尔夫”。

这个产品更深层的价值,则是在于零跑如何把一款看似“小众”的车型做得可持续过去,个性化车型往往难以规模化是汽车行业的共识。

但零跑似乎找到了平衡之道。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总结道,零跑的优势在于“体系化规划”和“平台化研发”。品牌内共享的核心三电系统、电子架构和供应链体系,大幅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一方面依靠平台架构做规模化,降低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在设计和配置上保持差异化,打动年轻人。

Lafa5试图实现的“超跑设计平民化”,其根基也是中国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制造能力。无框车门、空气动力学套件、激光雷达,这些在过去是豪华车的专属符号,如今能下放至大众车型,靠的正是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度平台化的研发体系。

这种打法背后是体系化规划。朱江明透露,明年零跑在海外可能会有五六款,甚至六七款产品的销售。欧洲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中国完全不同,所以品牌会更偏向于A、B、C三个系列。他强调,到目前为止,零跑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700家销售和服务网点,这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当前,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方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出海“镀金”,去个海外车展露脸,回国继续卖国内熟悉的车。另一种是出海“打仗”。产品、价格、渠道都要真拼命。零跑显然选择了第二条路。

正如朱江明说,零跑不做贸易,而是真正落地,做品牌、推广,自己开拓市场,而不是总代模式。零跑的国际化是长期战略,不可能拔苗助长。他透露,零跑今年海外销量能做到5~6万台,已经基本达成预期。未来随着产品投放加速,海外市场还有更大空间。

这种“务实”背后,却折射出零跑更大的节奏感。许多中国品牌在出海时都经历了一个缓慢的适应周期,从市场调研、渠道搭建到用户教育,往往需要三五年才能看到一些初步成果。然而零跑仅用一年,就完成了从“试水”到“落子”的跨越,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初步的全球网络。

这种节奏优势并不是偶然,零跑背后的杠杆是Stellantis。一家拥有成熟的渠道资源与市场经验的跨国车企,为这个年轻的品牌提供了难以复制的加速度。

在合作当中,零跑提供电动化技术和产品,Stellantis则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分销体系,把带着“零跑”LOGO的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嵌入欧洲主流市场。对零跑来说,这是一场“1+1>2”的全球实验。

据零跑官方透露,目前其正在稳步推进欧洲本土化生产,预计2026年就能在欧洲本地生产B10和后续新产品。朱江明还表示,到2027年,零跑汽车的车型阵容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5款,其中包括推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这种“平台化+个性化”的模式,让零跑既能保持规模效应,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也让零跑成为典型的“反向出海”先锋,不是中国品牌单方面输出,而是和国际车企共同在欧洲重构供应链和市场格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零跑Lafa5或许会被拿来和“超跑”开玩笑,但这背后有一个很现实的逻辑:谁说只有造半价理想会有人买单,造半价小米SU7Ultra就没人青睐?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浪潮中,比亚迪靠大规模走量打开东南亚,极氪则选择北欧切入高端市场,蔚来主打换电体系和服务体验。但这些路径无一例外都强调“大而全”。

零跑的打法反而有点“剑走偏锋”,它选择了更直接的品类切口,用紧凑轿跑去切入欧洲主流市场。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零跑没有卖概念、卷价格,而是把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体验。集中在一台极易接受的车型里。从“被带出去”到“主动闯出去”,零跑的故事本质上是节奏取胜。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法拉零”确实代表了一种趋势,汽车设计正在变得民主化。在庞大制造能力的面前,个性与风格不再只是富人的特权。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零跑们尝试平衡梦想与现实。就像Lafa5至少给了年轻人一个在卷到不行的现实生活中,偶尔做一回“超跑车主”的梦的机会。

也许有一天,当开过“平替”车的年轻人真正有钱买法拉利时,会想起人生第一台“超跑”,是那个叫零跑的中国品牌造的。

零跑Lafa5的气质,就像零跑这个品牌,也处处透着一种“实诚”气质。不拐弯抹角,价格要让用户满意,产品要让年轻人感到酷。正是靠着这种务实,零跑才一点点走到了今天。

从“活下去”到“走出去”,再到“月销逼近6万”,零跑的成长路径并不依赖单一优势,而是技术、模式与全球化的叠加效应。核心技术的自研,给了它差异化竞争的底气;商业模式的灵活创新,让它敢于在细分赛道做实验;而与国际巨头的绑定,则让它获得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出海效率。

在恩佐·法拉利的时代,超级跑车是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今天,像Lafa5这样的电动轿跑正在证明,真正的创新不在于让少数人享受极致,而在于让更多人体验到驾驶的美好。这或许就是中国汽车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