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素人恋综争议不断,为啥还有这么多人看?

2025年9月9日 文/ 苏唐 编辑/ 孤鸽

“吃瓜”似乎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嗜好。

8月4日,老牌恋综《心动的信号》第八季(以下简称《心动8》)开播,首期正片单日播放量即突破2.1亿次。截至8月底,《心动8》话题登陆微博热搜50多个,累计阅读量超20亿。第三期正片播出后,播放市占率突破12%,登顶全网综艺排行榜。

但与亮眼数据形成反差的,是观众口碑的两极分化。尽管豆瓣上《心动8》还未开分,但回顾往季评价,该系列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前两季“出道即巅峰”,平均超7分,后续则因素人选取、剪辑混乱、过度营销等广受质疑,评分不佳。

打开社交媒体,“这人在立深情‘人设’”“她以前就做自媒体,来恋综是为了以后转型当网红”“全都是剧本,谁信谁是傻子”等吐槽随处可见。

不仅如此,有网友在社交媒体透露,《心动的信号7》完播后,男女嘉宾依人气不同,各自涨粉几万至几十万,节目后全员签约MCN,社交媒体商单报价为每条3-15万元不等,堪比三线明星。

从“恋综天花板”到“恋综脚底板”,为何舆论对《心动的信号》系列的评价在八年时间内出现了巨大变化?为何各类恋综争议不断,观众仍然“不离不弃”?

多样素人 创新互动 恋综:看我“七十二变”

“二本恋综”是本季《心动的信号》最早的破圈标签。

与以往节目精英化的选人取向不同,《心动8》中的素人男女更“接地气”:中医馆学徒、眼科医生、博物馆讲解员、在读研究生……

没有了往季扎堆的双一流学霸、常青藤“留子”,也少了些过度包装的品牌主理人、公司创始人头衔,在观众对于“精英恋爱”愈发审美疲劳的当下,“普通人”身份无疑收获了更多共情,“二本恋综”标签就此出圈。

事实上,在《心动8》将目光投向“二本”素人之前,不少恋综已经在选人上另辟蹊径。例如,《半熟恋人》聚焦30岁以上的轻熟龄人群,为观众呈现出不同于年轻群体的恋爱节奏与情感深度。

这些经历过生活打磨的嘉宾,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成熟的心智走进“半熟公寓”,他们的相处既有对爱情的憧憬,又多了几分现实的谨慎与考量,让观众看到爱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别样模样。

以“恋爱经历”为切口的选人标准同样不少。韩国恋综《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从40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出12位零恋爱经验的单身男女。节目里,这些母胎单身的嘉宾们,在恋爱互动中尽显青涩与懵懂。

初次见面时,“男女分散坐”的保守状态,与传统恋综里嘉宾们积极热络的互动形成鲜明反差。滑冰场约会,“girls help girls”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不会滑冰的女生求助时,男生甚至直接滑走,这般“反套路”操作,生动展现了母胎单身者与异性相处时的不知所措,却也因真实而引发大量观众共鸣。

《恋爱兄妹》(引进自韩版)更是大胆,把亲情元素融入恋爱综艺。四对兄妹/姐弟一同参与节目,他们既要在其他人中寻找恋爱对象,又要隐藏手足关系,让观众在猜测感情线的同时,好奇谁和谁是一家人。

节目中,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带着各自独特的性格与相处模式,在恋爱与亲情的交织中碰撞出奇妙火花,展现了家庭对个人恋爱观的深远影响。

除了选人标准“卷出天际”,在恋综的环节设置上,同样有着层出不穷的创新。早期恋综常见的环节是嘉宾们在固定小屋内相处,通过日常交流、约会来发展感情。

如今,这一模式不断进化。《半熟恋人3》开创全脱产恋爱模式,让嘉宾们全身心投入恋爱社交体验,大大增加了相处时间与互动深度。

同时新增的“冰封故事”环节,嘉宾需提前准备一个秘密封存,在特定时刻揭晓,为节目增添了神秘与刺激感,促使嘉宾在分享秘密过程中加深彼此的了解。

《心动8》举办开放日运动会,素人朋友参与节目录制

《喜欢你我也是5》则新增“恋爱小屋双向录制”,打破以往单一视角,从男女嘉宾两个视角同步呈现恋爱细节,让观众能更全面地捕捉双方情感变化。

还有融合其他元素的创新尝试。比如老牌素人恋综《我们恋爱吧》,将场景搬到了“邮轮恋爱航线”,8位素人嘉宾登上邮轮,从厦门出发途经日本、韩国,在海上漂泊的十余天里,既有无边海景下的浪漫约会,也有封闭空间里的情感碰撞。

另一档主打“音乐+恋爱”的素人恋综《有你的恋歌》,则把情感表达与音乐创作深度绑定。6位热爱音乐的素人嘉宾入住“恋歌小屋”,除了日常相处,还需共同完成“恋爱主题歌曲创作”任务——从作词、作曲到编曲,每一步都要在合作中推进。

《有你的恋歌》将音乐元素融入恋综

不难看出,为了给予观众更多新鲜感,近年来恋综“千变万化”,通过多元的素人嘉宾和推陈出新的环节设置,深挖不同群体的恋爱形态,并融合各类元素,最大化提升节目的趣味性和话题度。

恶意剪辑 网红跳板 素人恋综变味儿了?

尽管各类素人恋综持续更新迭代,但还是难掩细分品类的颓势。社交媒体上,“剧本”“恶剪”“人设”成为观众吐槽的热词。

所谓恶意剪辑,是指节目组为了制造话题、提升流量,通过有指向性的剪辑,将情节带往“三角恋”甚至“四角恋”等不真实的方向,以增强节目冲突性和戏剧性。

比如,《心动8》中徐如蓝、焦峙衡、方益炯三人的热度最高——剪辑后的镜头里,徐如蓝时而与方益炯相谈甚欢,时而又对焦峙衡展露笑颜,“修罗场”氛围满满。

但细心的观众很快发现了破绽:正片中焦峙衡与徐如蓝进行的公园约会,实际发生在徐如蓝与方益炯两人火车谈心后,可节目却将后者完全剪辑(仅在加更中放出),营造出“徐如蓝仍然在焦峙衡和方益炯中徘徊”的错觉。这种时间线错位的操作,亦引发了网络对三位嘉宾的争议。

还有网友透露,此前节目设置的“心动短信”(每位素人定期给心仪异性发送短信)内容也被剪辑,为的就是保持彼此关系的神秘感,实际上素人早已基本实现两两配对。

《心动8》并非个例,类似的恶意剪辑、剧本质疑在素人恋综中甚至被称为“基操”,故意制造冲突的方式也为观众诟病多年。

关于恋综的另一大槽点是“伪素人”现象。所谓的“素人”嘉宾,不少是自带粉丝基础的自媒体博主、小网红,上节目不过是为了搭个流量跳板,快速实现人气变现。

几年前一档聚焦“校园恋爱”的恋综,某女嘉宾以“清纯大学生”人设收获大量关注,节目中展现的青涩互动让不少观众回忆起校园时光。

可节目收官后不久,有网友扒出她早在参加节目之前,就已签约网红公司,社交账号不仅有大量商业推广,还曾以“美妆博主”身份开直播带货。

更让观众不满的是,她在节目中所说的“从未恋爱过”,也被旧友爆料“高中时就有公开男友”,多重人设翻车让观众直呼“被骗”。

在另一档颇具热度的恋综中,一位温柔体贴的男嘉宾与女嘉宾组成的CP圈粉无数,节目收官时两人成功牵手的画面,更是让CP粉直呼“嗑到了”。

可就在节目收官当晚,一位自称该男嘉宾前女友的网友发文控诉,称节目录制期间(当年9月),两人仍处于恋爱关系,而男嘉宾在节目中却声称自己已空窗五个月。

该网友还晒出聊天记录、出行合照及酒店订单作为证据,聊天记录显示,8月底两人仍有联系,但男嘉宾对其消息回应冷淡。爆料一出,男嘉宾的“深情暖男”人设瞬间崩塌,尽管他后续在直播中道歉,称“处理感情方式欠妥”,但节目口碑已严重受损。

除了恶意剪辑和“伪素人”泛滥,素人恋综还有不少让观众难以接受的“雷点”,过度广告植入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某档恋综里,嘉宾吃早餐时要特意拿起某品牌牛奶说“这个口感很香浓”,晚上聊天时还要自然地展示某款零食,甚至连约会地点都选在某品牌线下门店,生硬的植入让不少观众直呼“出戏”。

有观众统计,该节目单期时长90分钟,其中广告相关内容就占了近20分钟,不仅有嘉宾口播,还有穿插的产品特写、LOGO镜头,“感觉不是在看恋综,而是在看超长广告片”。

这种“为了赚钱牺牲观感”的做法,也让节目口碑一路下滑,豆瓣评分从开播的7.2分跌到了5.1分。

“爱情的真诚与真实,在流量的追逐中被不断稀释、抛弃。”这是一位豆瓣网友对某恋综的评价,直指当下素人恋综整体创作的困境。

恋综到底哪好看?有人“磕对子” 有人照镜子

恋综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当下快节奏的青年人补充“糖分”。

刚毕业不久的晓妍,每天忙碌于工作,社交圈狭窄,偶然间,她点开了一档素人恋综,就此深陷其中。“看他们在节目里相识、相知,慢慢靠近,那种小心翼翼又满含期待的感觉,太真实了。仿佛看到了自己如果有机会恋爱时的样子。”

在社交媒体上,像晓妍这样的声音不在少数。有网友留言:“现实中找不到恋爱的感觉,在恋综里却能找到共鸣,看他们互动,自己的心也跟着起伏。”

32岁的陈凯是一名程序员,他看恋综的初衷很特别——想搞懂“女生到底在想什么”。“我之前相亲总碰壁,不知道怎么跟女生沟通,有时候明明是关心,说出来却像在说教。”

直到他在一档恋综里看到男嘉宾因过于直白的表达让女嘉宾尴尬,“那瞬间我好像看到了自己,原来不是真心就够了,还要懂对方的情绪需求”。

如今,他会在恋综里观察男女嘉宾的沟通方式,记下那些让对方舒服的细节,比如“女生分享工作烦恼时,先共情再提建议,而不是直接说‘你应该怎样’。”

通过恋综学习亲密关系处理

恋综里不同性格、恋爱观念的碰撞,也让观众学会了接纳差异。28岁的教师林薇曾坚定地认为“恋爱就该以结婚为目的”,直到她在一档恋综里看到女嘉宾坦然表示“我更享受当下的相处,不想过早被婚姻束缚”,而男嘉宾也尊重她的选择。

两人在相处中依然收获了快乐。“这让我意识到,恋爱没有标准答案。”林薇说,之前她总觉得朋友“不婚主义”很奇怪,现在却能理解“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

社交媒体上,类似的讨论也很热烈,有网友留言:“以前看恋综会骂‘这个人怎么会这样表达喜欢’,现在会想‘哦,原来还有这种方式’,心态包容多了。”

还有些观众在恋综里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完成了与过去的和解。30岁的设计师张萌曾因一段失败的恋情自我怀疑,直到她在某档恋综里看到女嘉宾因男生忽冷忽热而焦虑,其他嘉宾告诉她“不是你不够好,是对方不懂珍惜”。

“这句话像一道光,让我突然释怀了。”张萌说。她想起自己当初也是因为对方的不重视而否定自己,如今再看,才明白感情里的问题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她在社交平台写下这段感悟,收获了几百条共鸣评论,有人说“终于有人说出了我当年的心声”,有人说“看恋综居然治好了我的情感内耗”。

恋综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观众,或许正是因为它不仅是“磕糖”的娱乐产品,更是一面映照自我、了解他人的镜子。在这里,有人看到了理想爱情的模样,有人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有人放下了过去的遗憾。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我们看的不是别人的恋爱,是自己对爱与幸福的探索。”而这,或许就是恋综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