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短剧又出大爆品,爽感是如何被制造的?

2025年8月25日 文/ 老缅 编辑/ 孤鸽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短剧市场再掀“现象级风暴”。

7月25日,由国内短剧第一厂牌听花岛出品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以下简称《太奶2》)上线首日热度值破亿,成为红果平台史上首部“单日破亿短剧”。

官方数据显示,上线四天后,该剧在红果平台的观看量已突破10亿大关,热度持续霸占热播榜、新剧榜、热搜榜三榜首位。饰演“18岁太奶奶”的演员李柯以个人抖音号在72小时内涨粉40万,登顶WETRUE女演员榜,获封新“短剧一姐”称号。

红果热度值、观看量双破亿

问题来了,是什么,让“太奶”系列这么能打?而吸引了包括刘晓庆、李若彤、宁静等“传统”影视演员竞相进入的短剧行业,又是如何在长剧的“寒冬”里,迎来了独属于自己的“火树银花”?

短剧质量参差不齐,《太奶2》为何大爆

《太奶》系列改编自小说《孝子贤孙都跪下,我是你们太奶奶》,是一部融合奇幻、家庭与青春元素的都市情感短剧。

故事以“18岁的太奶奶”这一极具反差感的人物设定为切入点,讲述了1955年的数学家容遇意外穿越到2025年,以18岁的高中生身份出现,却意外发现自己是70岁董事长纪舜英的母亲,与其成功相认并“重掌”纪家的故事。

由“穿越”设定引发的的辈分错位,以及“祖孙对峙”带来的戏剧张力,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冲突——一开始重孙们对“突然冒出的太奶奶”嗤之以鼻,而容遇通过结合现代知识与历史经验,帮助纪氏集团解决家族商业危机,修复了亲情并带领家族重新步入正轨。

整部剧用奇幻的外壳包裹着现实的命题,回应了观众对于家庭温情的渴望——唯有在责任与智慧的引领下,亲情的隔阂才能被化解,纪氏家族也得以重新走上正轨。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太奶》系列进一步融入家国叙事,通过价值升华增加剧情深度,得以在短剧热潮中脱颖而出——穿越前的容遇作为著名数学家,主动放弃了海外的优渥条件、毅然回国,为祖国事业奉献自身力量。而这一段故事,又与穿越后的“太奶”容遇,选择用毕生所学再度投身和献礼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互文”——让观众不光获得了短剧的“爽感”,还感怀了拳拳爱国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太奶》系列还打破了“女性成功”叙事的“惯性思维”,不走“玛丽苏”和“菟丝花”路,容遇选择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系列第一部中,容遇坚定表示“声乐救不了国,唯有科技强邦”,折射出从一个数学家到现代企业掌门人,不变的那份奉献情怀。到了第二部,容遇再次喊出“航天事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大家共同奋战的接力”,进一步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集体英雄主义。

从《太奶》系列不难看出,一部好的剧集,不管背景是虚构架空还是现实演义,都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三观内核,而不是单单只为了凸显爱情故事或是展现爽文人设,观众的笑与泪,也都应该建立在真挚的情感共鸣之上。

短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剧照

得益于对角色成功的塑造,演员李柯以也凭借精湛演技和“170cm娃娃脸演老祖宗”的反差人设爆红,斩获218.14万火热指数,成为新的“短剧女王”。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李柯以关联热剧27部,抖音粉丝近280万。

这位来自河南的00后女孩,最早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广播专业,大学时,她曾受朋友推荐,尝试性地参演了一部微短剧。2023年,李柯以在大学毕业半年后,迎来了她的第一部主演微短剧《李特助如此多娇》。

2024年,李柯以正式签约听花岛,并转型为专职短剧演员。她接连出演了《孕期被霸总宠上天》和《我投喂了古代大将军》等多部作品。2025年,除了《太奶》系列之外,李柯以还有《爱在怦然心动时》《新婚夜和离,替嫁医妃超旺夫》以及《夜色入怀》《侯门婢女升职记》等剧集接连上线,高频的发片率使她获得了“短剧一姐”的称号。

拆解听花岛的爆款密码

《太奶》系列的创造者,正是短剧第一厂牌听花岛。

作为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微短剧厂牌,听花岛成立于2023年,其出品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是第一部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的短剧,在全球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种语言发行,也是2024年海外超级短剧爆款。

此后,听花岛一路长虹,先后推出《夜色将明》《引她入室》《闪婚老伴是豪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家里家外》《法官的荣耀》等优质爆款短剧。在红果短剧对外公布的10亿爆款俱乐部中,单是听花岛一家公司就占了5部,分别是《家里家外》《南音再许》《念念有词》《太奶1》和《太奶2》。

短剧《家里家外》《南音再许》《念念有词》海报

密度,是听花岛的爆款密码之一,也是听花岛对“短剧”中“短”字的另一重拆解与定义:时长可以短,但内容不能因此单薄。于是听花岛选择拉高密度,包括信息密度、情节密度、情感密度,通过高密度的情节与设定,辅以各种冲突带来的视听冲击力,对观众注意力实现颗粒度级别的精准操控。

举例来看,《太奶》系列,就一举融合了穿越、逆龄,家族恩怨,青春校园,豪门财产等几乎全部爆款短剧元素,从而实现了对观众偏好的牢牢把控。

此外,质感,则是听花岛的另一重法门。

短剧要想摆脱“低俗”“快餐”的标签,精品化是必然趋势。除了服化道水平与演员演技的提升之外,还需要从立意上得到升级。而这一点,恰恰是听花岛最擅长做的事——《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年代叙事,《家里家外》的人文情怀,《闪婚老伴是豪门》里折射出的中老年情感需求,再到前文提到的《太奶》系列的家国情怀等,听花岛不断用精品化的情感表达与情怀抒发,来对抗并消解用户的“倍速焦虑”。

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闪婚老伴是豪门》海报

总体来看,以听花岛为代表的短剧厂牌,正在通过专业化、精品化,引导短剧市场从观众的“情绪放大器”向着“情感共鸣器”转变,短剧走向经典化的可能性,正悄然萌芽。

不过,“强者恒强”的听花岛,也被批评存在“垄断化”的倾向。

一方面,红果短剧的爆款几乎被制作公司“听花岛”所垄断。虽然年初曾有另一厂牌“于今无量”制作的《好一个乖乖女》成为“现象级”黑马,但后续声量上再也没有能与听花岛相媲美的厂牌出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另一方面,短剧制作天然伴随内容的快速消费与遗忘,决定了短剧无论再怎么精品化,也无法抹杀“快餐化”的底色。这也就意味着,一家独大的市场结构,不仅将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让平台承担过度依赖单一制作公司的风险。

事实上,听花岛也曾多次陷入过内容争议之中。如2023年11月,听花岛出品的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是非观念混淆,导致该剧被快手平台下架。

此前,综艺节目《这是我的西游》中,72岁的老戏骨唐国强曾尖锐点评过短剧市场三大问题:“博眼球忽视剧情合理性、制作粗糙逻辑混乱、演员陷入复制粘贴式表演”。

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了短剧行业当下最紧迫的问题——不缺爆款的短剧市场,却始终徘徊在“昙花一现”的境地,缺乏真正能够留存于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

短剧该如何在资本浪潮的冲击下,守住艺术本质,从而获得长剧那样的影响力?答案或许只有两个字——品质。

短剧未来会如何发展?

根据人民网报道,截至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同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也达到8.3万多家。

“追梦者”众多的短剧行业,“跟风者”也同样不少。打开某短剧平台,“重生”“总裁”“世子”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微短剧剧名上,且大量短剧内容从故事框架到人物设定,从服化道设计到台词细节,都高度还原,疑似直接抄袭和挪用。

以8月4日上线的短剧《万里江山入我怀》为例,后者讲述了大学生孙坚穿越成穷秀才,于乱世中智斗村霸、救县令、发展农业、击溃山贼,收编土匪,并一路逐渐俘获三名绝世美女芳心的故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但检索短剧平台不难发现,雷同的故事与设定,轻易就可以找到至少3个相同的版本。但由于版权意识模糊,且上线时间较为集中,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大部分用户都难以辨认。

事实上,抄同行、抄长剧、抄网文,在短剧行业早已屡见不鲜。厂牌们赌的不是独家供应,而是谁能抢先在某一条细分赛道上占据用户心智,谁就是赢家。这样的竞争逻辑,反而削弱了创作者沉下心打磨剧本与演技、提升内容质量的动力。

好在,创作引导深化与用户需求分化,加上政策引导持续发力,都极大地推动了短剧题材拓展与品质跃升。职业演员的加入与横屏短剧的推广,使短剧更多地进入电视台,2024年以来,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卫视频道,甚至央视总台都开始播出短剧。微短剧正加快从流量产品向文化精品转型,进入发展与治理并重的新阶段。

短剧《家里家外》剧照

以听花岛推出的另一部热门短剧《家里家外》为例,后者以20世纪80年代初川渝地区的重组家庭为背景,没有豪门恩怨、没有天降奇缘,只有柴米油盐、和睦家庭的点点滴滴。该剧一经播出,不仅带动了眉山青龙老街等取景地成为网红打卡点,更通过“微短剧+文旅”模式,为特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事实上,短剧的宣传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变现。除了上文提到的《家里家外》,聚焦河北衡水市冀州区省级非遗手织粗布技艺的短剧《田园织梦》,以“李子柒”式的记录风格,讲述并记录古老技艺焕发新生的故事。此外,用巧妙剧情设定体现浓厚民族情怀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湖南益阳清溪村为现实的 《有种味道叫清溪》,则在美食和美景中展现乡村魅力,都引发了广泛共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究其原因,正是它们从立意上跳出了个人恩怨与小情小爱,将个体叙事升华并融入进对文化价值的守护、对社会现象的探讨、对时代精神的展现等“宏大格局”。

此外,也有品牌通过定制的形式,将短剧打造为品牌“软”广,在碎片化的注意力场中低成本、高频次曝光,并且植入短剧的生活化场景,降低观众对广告的反感,从而成为新一批年轻人偏好的“电子榨菜”,改变着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

以美团打造的《追光者》和美团喜人系列短剧《葬礼后我竟成大哥卧底》为例,该剧集植入了美团闪购以及美团团购中的美发、美食、旅拍、按摩等多个生活场景,且普遍以植入品宣的形式开展,力求自然地融入剧情,不引起观众的反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美妆品牌丸美也加入到这一阵列中来,合作对象包括从年初的爆款《夫妻的春节》中的倪虹洁,到近期新剧《你好,同窗妈妈》的洪欣。

据“鞭牛士”统计,今年1月至5月,已经有46个新品牌以各种形态加入了品牌短剧赛道。

以上这些变化,都标志着微短剧正从单纯的娱乐产品向“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成为连接大众情感、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根据DataEye研究院预测,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0亿元,2027年则有望站上千亿级台阶。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太奶》系列无疑开了个好头,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整个市场格局和战线,都将很快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 作者实习生孙楚涵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