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宝马5系大降17万,你买吗?

2025年8月12日 文/ 老缅 编辑/ 孤鸽

国产新能源大幅提高了“豪华”的下限,甚至已经把豪车从“身份象征”变成了“科技快消品”,各种实实在在的配置,让很多人对BBA那种需要更多真金白银才能获得的“经典豪华”逐渐祛魅。

作者|老缅、编辑|孤鸽

在中国市场,过去多年,“宝马雕车香满路”!如今,这个德国豪华品牌日子有点难过。

作为传统燃油车豪华品牌的代表之一,宝马当下正在经历最痛苦的周期。其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成为宝马下滑幅度最大的单一市场,同比下滑15.5%至31.8万辆,并直接拖累了宝马今年二季度以及上半年的业绩。

沈阳华晨宝马铁西工厂/视觉中国

对此,宝马把原因归咎于关税问题,但在财报中,宝马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市场仍会拖累今年全年的利润。

不会骗人的,还有市场——继今年5月传出宝马5系跌破29万元的消息之后,近日,这款宝马旗下当家车型,再次传来价格下探的消息。

以2025款525Li车型为例,在某汽车垂直网站上,上海地区的宝马经销商已经给出了27.29万元起的促销价,且到店还能再谈——相比去年的指导价,大降17万元。

图源:中国证券报官方抖音号

与此同时,宝马3系终端优惠14万元,入门款跌至22万元,2025款宝马i3五折甩卖,2023款宝马X3换代清仓等消息,也在不断挑动着消费者的神经。

曾经“遥不可及”的宝马,如今却被打了“骨折”,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品牌价值的短期挑战,还是一个时代的加速离去。

降价是真的,但有前提条件

需要明确的是,此轮降价并非官方主导,而是经销商主导的“高息高返”金融方案和车企补贴的共同作用。

这当然可以理解,特别是考虑到宝马官方对于降价促销,始终保持着慎之又慎的态度。

2024年7月,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宝马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通过降低销量目标和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以帮助经销商应对短期市场挑战,缓解业务压力。

一言以蔽之,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不卷了。

但面对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经销商却难与宝马同凉热——仅仅两个多月以后,在宝马官方“悄咪咪”的调价作为支撑之下,多地又开始了降价促销。

彼时,宝马i3车型全包落地价格从此前25万元以上降到了21万元左右,并且还能叠加“区补”等补贴,最低可以做到17万元。同期,宝马旗舰纯电车型i7的降价幅度达到38%,最高下调已达55.52万元。

而在令消费者厌恶已久的4S店经典套路里,藏着的不仅有经销商辗转腾挪的盈利空间,还有普通人难以琢磨的逻辑陷阱。

比如上文提到的宝马i7,其降价55万元的车型,实际包含了部分选装内容,导致其在优惠结束后,售价依然保持在百万往上。同时,17万元的低价i3,一般是高利息贷款才能给的价格,如果把利息算上,总价其实相差无几。

事实上,当下宝马5系的大降价,背后也藏着同样的小九九——以“高息高返”为例,这是4S店最常见的一种创收模式,实施起来大致可梳理为三步:银行提供超长分期(比如60期/5年)给经销商,经销商鼓励消费者采用超长分期购车,成交之后银行再给予经销商高额返利。

这种模式常伴随隐藏条款和较高实际利率,部分消费者最终需支付远高于名义利率的利息。

图源:视觉中国

不过,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同样也是有苦难言——巨大的库存压力下,经销商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也就更加仰仗“高息高返”等汽车金融政策来获取利润。

然而,最新的消息是,6月以来,包括四川、河南、福建等在内的多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剑指车市“高息高返”乱象。这也意味着,曾凭借“高息高返”策略抢占市场的汽车分期模式,随着银行的盈利困境与车市的竞争加剧,将逐步退出舞台。

可以预见的是,没了“高息高返”政策,宝马等豪华品牌的终端价格,必然将较现阶段有所回升,继而大幅影响终端销量。

图源:东方卫视《看东方》

要知道,宝马5系今年曾经历严重的销量下滑,从1月的10625辆暴跌至2月的5159辆,几近腰斩。此后,随着宝马5系终端价格优惠幅度增大,其销量也开始走高——3-6月,宝马5系的销量分别为9085辆、9688辆、11556辆、13299辆,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同时,这也将进一步降低经销商的收入和利润率,造成经销商“反水”或撤退。

当降价的引力不再,宝马,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审视与挑战。

谁击穿了宝马的定价体系?

事实上,不管降价是否是宝马官方行为,其品牌价格体系失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呼之欲出——国产新能源的强势崛起,对宝马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围剿”。

作为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宝马建立在油车时代“品牌溢价+豪华内饰+驾驶质感”的策略,被国产新能源不计成本的豪横堆料,逐步击溃。

激光雷达、空气悬架、四轮转向这些曾专属于百万级豪车的配置,如今通过“技术普惠”,被下放至30万元、甚至20万元级市场。

当豪华内饰被同等用料且更加智慧的智能座舱取代,当驾驶质感被电动汽车天然的动力优势和操控性能所取代,宝马还剩下的,只有相对空泛的“豪华叙事”了。

如果说此前的豪华,几乎只有以宝马为代表的BBA一种“解法”,现如今,消费者对于豪华则多了一重认知与定义——堆料上的豪华,谁说不是另一种豪华?

换句话来说,国产新能源另辟蹊径,找到了豪华的第二种解法,尝试把豪车从“身份象征”变成了“科技快消品”。对消费者而言,各种实实在在的配置加持,也让不少人对BBA那种需要更多真金白银才能获得的“经典豪华”逐渐祛魅。

并且,经过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目前国产新能源已成了另一种主流消费的代表。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为了避免消费行为过于“扎眼”,往往主动规避传统豪华品牌,反而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新能源。

理想L9智能座舱/理想汽车官方微博

事实上,问界M、理想L系列等车型对于宝马X5的销量挤压,很大一部分正是得益于此——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豪华空间,国产新能源汽车不仅社交属性直接拉满,科技感更是远远把宝马甩在了身后。

最终,很多人宁愿花三十多万元,甚至四十多万元去买一辆配置拉满、科技感十足的国产高端新能源车,也不愿意去买一辆性价比不具备优势的中端BBA。而这种底层消费逻辑的变迁,都在提醒着豪华品牌们“时代变了”。

更何况,绝大多数消费者及其家庭,同时只会拥有一辆汽车。在这样的前提下,“面子”的优先级,往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靠前。

一辆宝马5系能够带来的牌面,可能远不如冰箱彩电大沙发那么的实惠与心安。

国际豪华车品牌进入下半场

曾几何时,奔驰、宝马、奥迪组成的BBA,堪称豪华车界的“铁三角”,稳稳占据着国内豪华车市场的头部位置,是高端、品质与身份的象征。

但如今,BBA都不太好过。

值得一提的是,刚开始,奔驰与奥迪作为“舒适型”豪华品牌的代表,相比起宝马这种“操控型”豪华品牌而言,受到国产新能源的挤压还相对温和。但随着时间推移,奔驰与奥迪同样也开始撑不住了。

例如多地奥迪4S店也在社交媒体打出“白菜价”标语,奥迪A3 Sportback从16.59万元的官方指导价,直接跳水至12.49万元;三厢版A3L Limousine更是从16.99万元降至12.79万元。而曾经价格坚挺的奔驰中型SUV车型GLC,在一些地区的裸车价甚至跌破了30万元,降幅超30%。

7月30日,奔驰集团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69%,从去年同期的30亿欧元骤降至9.57亿欧元,全球销量下滑9%,中国这个最大单一市场更是骤降19%。

原因与宝马一样,困境也如出一辙。

在BBA之外,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也无法独善其身——Macan跌进40万元区间,最新款卡宴仅需75万元即可提车,帕拉梅拉直降30万元,相当于白送一辆小米YU7。

保时捷卡宴(上),保时捷帕拉梅拉(下)/保时捷官方微博

这时候,写在品牌基因里的豪华二字,反倒成了品牌的束缚与吸引消费者主动靠近的“壁垒”。降价,也就变得势在必行。

可长远来看,降价等于在抽取BBA在国人心目里的最后一点豪华底色,伤害的是品牌长久以来建立的根基。

事实上,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倒反天罡”——国产汽车品牌在四五十万元级的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反倒是BBA开始大肆抢占十几二十万元的“百姓”市场,不失为一种“黑色幽默”。

针对各类困境,宝马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销量下滑的被动局面,包括在销售端实行“限产保价”,减少向经销商压库,以稳定终端价格;推出“0首付+5年超长贷”的金融政策,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

此外,BBA也纷纷开始与国产供应链加深合作,例如宝马与Momenta联手打造智驾系统,奥迪则率先引入了华为高阶智驾等等。

图源:Momenta官方微博

据悉,2026年宝马还将推出基于NeueKlasse平台的纯电版5系,续航目标瞄准700km+,并支持L3级自动驾驶。

短期来看,豪华品牌的电动化举措更像是防御性的自救措施,未必能立刻扭转销量的曲线。但至少可以看出,BBA已经意识到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窗口正在缩紧,正试图用更本土化的研发、更开放的合作姿态去追赶。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留品牌底色的同时,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并重新与中国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建立连接。毕竟,在一个“豪华定义”不断被重塑的时代,品牌力不再能被单向塑造,而是一场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汽车组作者王伯德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