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这次何小鹏找到了爆款密码?

2025年8月7日 文/ 伊飞 编辑/ 孤鸽

当中国新能源市场从“技术驱动”转向“生态驱动”,从“规模战”走向“价值战”,小鹏也在试图用更加精细化的产品定位与用户运营,重新建立“科技品牌”的影响力。

作者|伊飞\编辑|孤鸽

与其说这是一场新车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时尚大咖秀。8月6日晚,全新小鹏P7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请来了陈妍希、朱正廷、宁泽涛、钟楚曦四位明星站台,分别介绍一款车身颜色。复古与先锋交织,明星气质与车辆颜色相互呼应,现场氛围颇具视觉张力。

在这场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不再着重强调智能化与性能参数,而是罕见地将重点放在了颜值与情绪价值上。“我们以前是科技第一,今天是颜值第一,”他笑着表示,“如果科技和颜值冲突,那对不起,颜值优先。”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 何小鹏

然而,在充分铺垫情绪价值后,发布会并未公布备受期待的预售价格。何小鹏表示,价格将在月底新车正式上市时揭晓。这一操作在行业惯例中显得不同寻常。此前,何小鹏已在微博上为市场预期“降温”,称全新P7“一定不会是部分‘鹏友’期待的那种‘便宜’”。

他强调,新车代表了小鹏对未来科技的探索与实践,集成了领先技术,目标是成为“极致科技理想主义者的Dream Car”和“有口皆碑的时尚经典”。业内据此推测,全新小鹏P7将是小鹏品牌的冲高之作,预计售价区间在20万-25万元,将直接与同价位热门轿跑小米SU7展开竞争。

颜值也要让位科技?

颜值,其实才是人类社会消费的核心驱动力,在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里也依然成立。

相信看完全新小鹏P7发布会的人都很惊讶,向来以科技为第一抓手的小鹏,这次居然一反常态,大搞造型设计。在媒体群访中何小鹏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指出,设计通常是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前三或前四因素,但过去行业并未给予同等规模的研发投入。

过去一年,小鹏在上海专门为造型团队租用两栋楼给造型团队,“要啥给啥,把最好的资源待遇都给到造型团队”。何小鹏认为,我们可以在自动驾驶上投入接近20亿,在造型设计上为什么不舍得花这么多?

长期以来,部分车企低估了一辆车外观设计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更侧重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及性价比等因素。这使得消费者对汽车颜值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小米SU7凭借高颜值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取得的成功,让行业不得不正视:“买车也是看脸的”。

流畅的车身线条、独特的前脸设计以及吸睛的车身配色等外观特征,往往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注意力,尤其是轿跑这类极具个性张力和视觉化语言的车型,外观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十分强大。媒体的调研数据显示,外观好看是48.8%的受访者购买小米SU7的最主要原因,占比达82.2%;其次,才是座舱、操作、内饰、性能、空间等原因。

某种程度上,高颜值的汽车很像车主的社交名片,是他们个人态度、品味的象征。

过去几年,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轿跑的外观设计,曾一度处于“形式大于内容”的尴尬阶段。整体来看,受制于平台、电驱技术和市场接受度的限制,当时轿跑的设计语言仍陷入“同质化审美”与“机械参数导向”的拉扯中。尺寸大、轴距长、风阻低成为一时的主旋律,忽视了轿跑用户精神文化属性的表达需求。

直到2020年小鹏初代P7亮相,在一众同质化电车设计中剑走偏锋,大胆前卫的车身设计建立了“科技轿跑”的视觉体系,此后,很多年新能源轿车的设计基本都沿用这类简约、科幻的风格。在汽车设计的底层逻辑同质化背景下,全新小鹏P7跳脱同质化桎梏,整车采用极简曲面结构,将车灯、隔扇、传感器等功能模块融于型面边界,实现美学与功能的统一。

同时,线条凌厉平直,棱角鲜明,呈现出极具强烈的未来科幻与肌肉力量感。

车身1.40的宽高比、3.57的长高比与0.52的轮高比,造就更宽体、更低趴、更修长的车身比例,一眼看去颇具速度和力量感。就连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都曾公开夸奖小鹏P7的姿态是“最好的”。

前脸采用全新XMART FACE家族设计语言,配备纯平无缝衔接LOGO,还有让绿牌也好看的悬浮式牌照架、隐藏式毫米波雷达与矩阵LED大灯,构建极具未来感的视觉符号。

外界对全新小鹏P7外观设计的评价可能见仁见智,但这样一台设计独特、棱角分明的轿跑上路,搭配吸睛的新月银、律动黄、星瀚绿、星暮紫、微星灰、星芒蓝六款新车漆,必然会成为焦点。用何小鹏的话说,好看的车很多,但全新小鹏P7是“在一群车中不一样的‘好看’”。

全能六边形战士:最好的技术都压上

在被称为“最卷”的20万元级新能源轿车市场里,面对消费者既要、还要、又要的心理,仅靠出众的外观设计仍难以站稳脚跟。对于一款轿跑而言,除了姿态好看,操控性能也要足够惊艳。

作为小鹏的“嫡长子”,小鹏把目前所有“最顶尖的技术”都放在全新小鹏P7上。高性能版零百加速3.7秒,最高车速可达230km/h,妥妥的速度与激情;底盘采用全铝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结合轻量化锻造轮辋设计与簧下质量优化,简单来说,就是转弯更灵动了;配备双腔空气悬架与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日常舒适与运动操控随时切换。

同时,全新P7用上了最新的800V高压架构和5C电池,可以达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525公里。出去喝杯咖啡的时间,又能满血复活。而且全系均有超长续航,其中长续航版达702km,超长续航版达820km,高性能版也有750km。消费者完全不用绕路找桩,不必担心电量,真正的一站直达。

不仅如此,小鹏还为它带来了自己的最强杀手锏——智能化。全新小鹏P7全系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2250TOPS,其中两颗驱动智驾VLA大模型,也就是智能价值,赋予汽车理解与主动决策能力,是更安全的司机,另一颗协同8295P芯片驱动智舱VLM大模型,即智能座舱,更聪明的管家,让汽车成为“懂你”的AI伙伴。

区别于传统“冷冰冰”的人机交互模式,全新小鹏P7的智能灵动仿生座舱围绕“科技岛仪表台”展开,87英寸抬头显示、沉浸式运动仪表、Touch Pad智慧触控与运动方向盘共同构建AI交互空间。它的三轴灵动屏采用机器人IRON手腕同款结构,可实现左右共25°以及上下共25°的摆动幅度,你跟他讲话,它就会转向你,认真倾听,响应你的需求。

可以说,全新小鹏P7不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操控性能,都展现出一种难得的“全要素均衡”能力。它不再执着于单一维度的极致堆砌,而是在颜值、性能、智能、续航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了精准的平衡点。它既是一台能打硬仗的高性能轿跑,也是一款懂生活、有态度的智能出行伙伴。

全新小鹏P7能否再度成为”新势力样板

全新P7的登场恰逢小鹏销量强势复苏之际。

前不久,小鹏公布7月销量数据,共交付新车36717辆,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6%,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这已经是小鹏连续第九个月交付量超过30000辆。2025年前七个月,小鹏共交付新车233906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70%。截至2025年7月,其累计总交付量超过80万辆。

具体到车型,小鹏MONA M03表现抢眼,7月交付超15000辆,该车型自上市以来已连续11个月实现单月交付破万台,累计交付量超过15万台。与此同时,小鹏P7+也持续受到市场认可,累计交付量已超过67000台。

小鹏MONA M03与代言人欧阳娜娜/小鹏汽车微博

销量的增长也直观反应在财务表现的好转上。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为158.1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141.5%;毛利率达15.6%,较2024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何小鹏在采访时表示,小鹏汽车的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高,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小鹏汽车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因此,他认为,今年四季度盈利,对小鹏来说不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

业内认为,P7是小鹏的代表车型之一,也是其品牌调性的重要承载者。前代P7曾开创“科技轿跑”风格,为小鹏赢得了技术先锋的口碑。此次P7的升级,被视为品牌向上突围的关键一步。在接受采访时,何小鹏对全新P7信心十足。他认为,老P7是小鹏的图腾,历经五年进行大换代,无论内外饰设计,还是智能化表现,包括很多方面的体验,这次全新P7都展现了小鹏最大的诚意。“我希望它能够重新成为图腾般的存在,回到20万元以上纯电轿跑的前三强。”

早期款小鹏P7

过去两年,小鹏面临来自市场与资本的双重压力。从2022年初到2024年中,销量持续震荡,组织架构调整频繁,产品节奏被打乱。虽然G6和X9等新车补足了中大型SUV与MPV产品线,但品牌始终缺乏一个足够强力的“爆款锚点”——而P7,正是曾经奠定小鹏品牌调性的那一款。

如今,当中国新能源市场从“技术驱动”转向“生态驱动”,从“规模战”走向“价值战”,小鹏也在试图用更加精细化的产品定位与用户运营,重新建立“科技品牌”的影响力。

这种回归不再是单点爆破,而是从设计哲学、用户体验、智能系统、硬件性能乃至营销表达上的整体进化。

当然,前路并不平坦。面对小米从手机生态切入汽车生态的“原力打击”,以及特斯拉model3、比亚迪汉L、智己L6等强势对手的围攻,小鹏全新P7能否重现初代P7曾创下的月销万辆辉煌,尚待观察。

但至少,全新P7的这次回归,给行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纯电高性能轿跑战场上,设计美学与智能科技、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依然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