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在这里,500个普通人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2025年4月3日 文/ 莱克西 编辑/ Yang

在这里,500个普通人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2025-04-03 14:11 · 是个人物

一个人度过漫长一生后,会如何来归纳过去的日子和自我?

写下墓志铭或许是一个方法。它是一个人的真实写照,人生的经历、性格可以从短短的字句间展露无疑。

不久前,《人物》和小红书心理共同发起了一次读者征集,我们回收了将近500份问卷,也仿佛看见了500个普通人的一生。也有不少人在小红书上,写下了自己对生死的思考和感悟。在这些交流中,人们开始对死亡、生命有了新的感知,也能更好地面对当下的失去和痛苦。

清明节将至,当我们来到故人墓前,诵读墓志铭,过去的故事会在春雨微寒中被重新铭记。而了解并写下属于自己的墓志铭,或许也是一种面对生命的仪式感。

文|莱克西

编辑|Yang

「能让后来者见之一笑,也是我愿意的」

面对死亡,很多人会用轻松或调侃的方式来面对。

@散散 24岁 女 山西

墓志铭:你终于来啦!快来和我聊聊天吧,分享下最近的八卦吧~

希望来到我跟前的时候不要悲伤,我可以一直做个安静的倾听者。

@蝴蝶老师 25岁 男 非洲

墓志铭:贡品记得放辣椒!

我是四川人,无辣不欢。这个墓志铭是诙谐搞笑的,希望我的爱人朋友家人能更加乐观面对这个世界,不要对世界失望。

@九十九山

墓志铭:地球暂住者再见,回母星了,地球就留给你们照看了,bye! PS:不用祝她安息,她这一生从未甘于平静。

图源@九十九山

@小李31岁 女 北京

墓志铭:想要什么自己去争取,我谁都不保佑。

这是一种调侃和拒绝世人祭拜的功利态度。之前我在墓园,见到不少人在墓前和烧纸区念叨希望逝者保佑在世的子孙荣华富贵、家族政商界都有人等等,带来世俗意义的好处。坟墓里仿佛不是挚爱的亲人,而是用贡品换来愿望实现的对象。

我希望对我的祭拜只出自思念和真心。我印象最深的墓志铭是从书上看到的萧伯纳的——「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在我看来,墓志铭是逝者与生者的最后对话,而我想用幽默为人们解构死亡。

图源@崩溃的小姑娘

@刘旸教主

墓志铭:会是一个二维码,扫它就会出现我这辈子所有段子的视频合集。

那个二维码一扫出来是十几个小时的段子,(扫墓的人)在那笑得都不行了,鬼也笑得不行了,好多小魂都飘过来,大家一起笑,人鬼笑未了。我觉得这个状态太好了。我不想墓志铭搞得特别悲,很奇怪,我希望它是一个偏喜剧的。

我选的配乐是《我真的还想再活 500》 或者是《成名在望》,大家一扫出来多好笑,这首歌叫《成名在望》,但这个人已经没了,就望不着了。

人会死,我小的时候就有这个感觉。那时候,身边经常有我同学离去——六年级的时候,我一个同学去黄河游泳,他就被水冲走了,班里就没有他了,那一个瞬间会觉得好像人真的有一天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我非常害怕死。我害怕突然有一天我死了,人世间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做完,追的很多漫画还没更完,我还有很多的美剧没看。录《一年一度喜剧大会》的时候,我自己开车往录制现场走,那个本子费了老半天劲,当时觉得应该能成。在路上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开车一定要小心,一定不能够随便并线、不能够超速。因为万一我先死了,队友无法承受这么好一个本子就因为我没了演不了了。生活里反正时不时会有这种时刻让自己觉得特别害怕死。

我目前不能接受的离开就是身边的孩子、老婆、父母。但是父母注定会离开你,就好像只能提前预知一些情绪,无数遍去想未来到了那一天的时候是什么样。

经常有人问我,喜剧演员会如何理解死亡呢?其实我目前没见哪个喜剧演员把死亡这件事处理得特别好。印象很深的是国外有一个演员,他在台上突然心脏病发,他在临死时说了最后一句话——如果我现在就死了,会不会很好笑?观众就笑了,之后他就心脏病犯了,趴在台上。但因为他说了那句话,没有人认为他是真的心脏病发了。直到大家笑的时候,才发现他真的走了,那一瞬间观众蒙了。

我很受触动,他在知道自己马上要死的那一瞬间,开了一个玩笑。这是一个我心中接近完美的对待死亡的态度。

刘旸教主

「生命就是一场短暂的陪伴,当他们离开,当我也离开,这场陪伴才算真正结束。」

在墓志铭面前,很多人会提起一些已经过世或者生病的亲人,是TA让自己意识到了死亡就在一瞬间,在想念这些亲人的同时,我们也开始思考死亡和生活的意义,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好好告别。

@我恋禾谷

墓志铭:我很好,谢谢你能够来看我。

走过我墓碑的人看到我的文字,他们会说,这是一个好人,死了还能这么有礼貌。

我现在已经 70 岁,经历过很多生死——我的父母、我的公婆、我的姐姐。我觉着,死亡是生命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老伴去世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很难受。那年他还不到 68 岁,我还不到 60 岁。他平时身体很好,但他瞬间就没了。

我当时觉得缓不过劲来,有点恍惚。但是慢慢会觉得这是一种持续的疼痛,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比如我出去看见一个老头的背影挺像我老伴,我就骑着电瓶车赶紧跑前头去看看。我老伴晚年有点发福,如果我到服装店买衣服,一看大号的,我就想,这个他可以穿。这些时候就一点点意识到他这个人确确实实死亡了。

清明是一个慎终追远、怀念亲人的节气,我会一次次回望亲人和故人的背影。我感激他们从我生命中走过,感激他们给我的生命曾经带来过温暖和色彩。现在,我对死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今后我们老去的生命也是正在走向死亡。我能够从容来谈论死亡,并不是说我不恐惧死亡,不意味着我愿意死亡,我是想过好现在的每一天,从容地离去。

我在感性上觉着人应该能够重逢,生生世世的轮回中应该还会相遇,未来我希望我和老伴能够在春天相遇,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春天相逢的,我也是在春天把他送走的,所以我们在以后还会相逢。如果我们能够重逢,我们应该像久违的老朋友,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期待。

图源@我恋禾谷

@小肾 20岁 女 广州

墓志铭:我要去探索另一个新的世界啦!祝我玩得开心叭!

上一个月我失去了我的爷爷,今天也听到了一位远房亲戚因为抑郁症选择轻生,我很想念他们的同时,也能特别真实地感知我活着这件事,音乐、阳光、美食、电影...它们似乎是世界留住我的方式。

我想到了琼瑶阿姨的遗书,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死亡是一件那么轻盈的事,离别变成了一种力量,小小的振动翅膀但也令人潸然落泪的力量。在这个世界的我是一个喜欢探索新事物的人,我想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要保持这一份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去买个馕 女 新疆

墓志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出生是,死亡是,遗忘也是。

因为工作原因会接触到很多有关去世的课题。最早,有个50岁左右的女性在我的工作窗口办理业务,几天之后她的家人再次出现,带来的却是她已医治无效去世的消息。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家属在讲述时,我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

后来,我的姥姥、姥爷在两年间相继离世,在无数个需要鼓励的时刻我都会想起他们,有时眼泪汪汪,有时力量满满。生命就是一场短暂的陪伴,当他们离开,当我也离开,这场陪伴才算真正结束。

图源@我去买个馕

@王资巨 26岁 男 北京

墓志铭:祝我们安然享受特立独行的徒劳。

从小我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我习惯性地质疑父母教授的规矩,会询问老师各种俗语背后的故事。2021年,我的母亲险些因脑卒中离世。她生于60年代初,却格外包容。她开始和我从容地谈论死亡与后事,于是我也开始认真地思索起我人生的终点。

我在捷克留学时,看到过一位平常人的墓志铭。上面用尚显古旧的捷克语写着:「很多人说我无聊,但陌生人,我并非如此。」在我看来,墓志铭是一个人对自己最后一次的诚实,是可以做到的最后一次对于生命的勇敢冲锋,是一种坦然的悲壮和罕见的欣喜。每个人在生活里都承担着这样那样的误解,每个人的画面都由他人的认知投射而成,而墓志铭,却恰恰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最后一次自证。

@VV 22岁 女 秦皇岛

墓志铭:一个坚定并努力选择生活的人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是我爷爷在我高中的时候去世了。爷爷卧病在床的时候,我照顾过他,那时他还很安静地躺在床上,不能动不能说话。再次听到爷爷的消息便是他去世了。当时我一直在哭。我并没有接受爷爷的去世,我上学去,还会以为爷爷在老家生活着。现在距离爷爷去世已经很多年了,过年的时候,亲人们一次次的团聚都在提醒我爷爷去世了,我才发觉爷爷不在这个世界里了…

图源@VV

@之 29岁

墓志铭:Seize the day,抓住这一天,意思也是,活在当下。

前两年看过一本书,《丧钟为谁而鸣》,讲在战争期间,一位士兵被指派了一件任务,他需要在三天后炸掉一座很关键的桥,以此阻止敌人的进攻。他有可能在任务结束后活下来,也可能在炸桥时意外死去。因此对于他来说,生命可能维持得更久,也可能只剩下三天。于是,他一边为炸桥做准备,一边拼命地生活,拼命地结识伙伴,还拼命地和一个女孩谈了恋爱。他好像把一辈子的生命浓度,都浓缩进了三天,直到炸桥时刻的到来,他真的因为战争死去。

Seize the day,抓住这一天,那位士兵给我的就是这种感受,他的日子不是散漫度过的,而是用力抓住的。

生和死一样重要,也是我这两年越来越切近的体会。我见过很漫长的死亡,来自我的爷爷奶奶,一个卧床多年被病痛折磨;一个老年失智,最后到了认不出亲人、尿失禁的地步。他们的痛苦虽然不是最剧烈的,但死亡被时间拉长,不知道结束的期限,他们活在每一天,但也抓不住每一天。

我也见过很短暂的死亡。去年,一位熟悉的亲戚确诊了淋巴癌,她50多岁,原本卷了一头很美的头发,她爱化妆,爱去各地旅游,也经常和朋友聚会,拍照发朋友圈时,露着甜甜的笑。但因为癌症,她失去了头发,也失去了热烈的生活。一方面她贪恋着生,但一方面又因为抓不住生而恐惧,因为化疗切实带来的痛苦而痛苦。确诊不到半年,她离世了。

因为死,我们才思考生,才热爱生。对于生的态度,我的希望就是抓住每一天,去爱,去笑,去感受,去工作,去具体过每一天的生活。

图源@朱脑花

@张春 43岁墓志铭:我度过了极其完美的一生(虽然是维特根斯坦先说的,但是我也这么想。)

虽然我已经 40 多岁了,但我真正意识到人一定会死是近几年。19 岁的时候,我爸爸去世了,我很多年都没有意识到,没有真的感觉到(这件事)。我有一个表现,家里人会谈起来说梦到他了,(他)在梦里干嘛,那个时候我只觉得他是去了远方,偶尔会有消息回来。

我在近几年才真正地意识到——他死了。因为我自己有重度抑郁,我有一天突然意识到,痛苦是永远不会停息的,不自杀也会死,那一刻,我才发现,人真的会死。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你一定会死」这件事。我也相信,在没有经历一些时间、一些阅历之前,你不会有真正的实感。但这个提醒非常重要,这是人生唯一真实的事情,对人生非常有帮助。接受生命无常带来的无能、无力、无助感,它不是淡化,而是变得更沉重,去承受生命的分量。

张春 张春

「我并不惧怕死亡,就像我并不惧怕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

有一些年轻读者很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经历重大疾病的经验,在当下,TA们或许有更具体的生死体验,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层理解。

@鹿儿岛的野兽25岁 女 宁夏

墓志铭:请记得我,请继续向前

21岁生日刚过,就被查出白血病,一个我这半辈子都没见过的病。化疗最痛苦的时候写过遗书,没想过死,很奇怪,人在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是不想死的。那一年多时间大概是我这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失去了头发、学业,也看清了人情世故。

还好,我现在还活着。那天还跟朋友聊天说不要去预测命运的走向,给你什么全凭他的心情。那就先活着吧。墓志铭算是一种对死亡的态度吧,我并不惧怕死亡,就像我并不惧怕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

图源@竹个个

@项羽 26岁 男 许昌襄县

墓志铭:他放肆地活过。

确诊罕见病(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后,设定了三个人生目标来倒逼催促自己更放肆地生活。我记忆里有个父母为孩子写的墓志铭——他来人间看了看,不太喜欢,便回去了。我觉得墓志铭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也供活着的人寄托哀思。

@Catherine 23岁 女 江苏

墓志铭:我计算过23克灵魂与三年光阴的燃烧值,足够为地球添一盎司星尘。

20岁的那年,大二的我确诊了疾病,之前的人生中,我都是一个小镇做题家,还没有好好感受一下这个世界,今年的我23岁,由于病情反复,已经是跟疾病抗争的第三年了。有位临终护士说过,人在最后时刻念叨的从来不是受过的苦,而是未说尽的爱。

或许墓志铭的真正使命,是把医疗仪器的滴答声,翻译成晚风拂过麦浪的韵律。当一个人亲手撰写墓志铭,实则在争夺生命叙事的最终解释权——你希望世界以何种公式记住你。

@痞小立 33岁 女 河南

墓志铭:她此生已然尽兴。

本人是医务工作者,第一次接触到死亡是凌晨12点给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量血压,她蜷缩在床上如平日那样,我把她的手「拿」过来开始量,但没有听到脉搏的声音,后来突然惊醒才去摸了颈动脉和探鼻息,但她的身体还是温热的,最后判断说可能就是5分钟前。那一年我才22岁。而她的家人只因为她的退休工资高请护工在高级病房养着她,不太清楚每次我们查房时她那种漠然的表情在说什么,但有一种深刻的虚无感。

墓志铭对一个人来讲是内心的「火花」,那是Ta对这一生内心向往的实践,是属于Ta个人在世界留下的印记,是Ta和自己最深刻的对话。

图源@花神

「活着的时候执着地寻找光和热,这是我此生唯一一次的未雨绸缪」

与其恐惧、焦虑死亡,各式各样的墓志铭给了我们机会去理解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抓住当下,让自己更自由、更尽兴。

@加壹 25岁 女 佛山

墓志铭:18岁之后,没吃过苹果,目前已经过去7年了,贯彻得非常成功,我到现在都没有吃过一口苹果和苹果制品。

我本身很不喜欢吃苹果,「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口号让我觉得厌烦。高中三年父母为了我的健康让我吃了很多苹果。高考结束,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不吃什么之后,我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吃这种再普通不过的水果。墓志铭对于我来说,就是我此生想贯彻的某种不能持续的事情吧,它和我的人生命题息息相关。

@路灯 21岁 女 北京

墓志铭:下次让我做妈妈的妈妈吧。

我从小镇走出来,全家人的托举让我最终走到了梦想的院校,尤其是我的妈妈。我以前经常跟她吵架,妈妈很早就辍学在家务农,嫁人后也为了家庭整日忙碌,但我见过很多次她在哭,她有很多不快乐和无奈。越长大,当我越幸福的时候,我越会想起她。我想,除了总结这一生,墓志铭可以表达对来生的期望,我希望做妈妈的妈妈,我会好好养她、爱她,我不要她再哭泣。

@桑桑 28岁 北京

墓志铭:

以下是我姥姥教给妈妈、我妈妈又教给我的天下第一美味的肉馅方子:肉九瘦一肥,和葱比例是1:1,再放入姜蓉、生抽、白胡椒粉。找一个不烫手的汤勺,炸一些花椒油,看见准备起烟就抽手浇在肉馅上,听到「滋啦」一声为佳,搅匀腌一会儿就可下锅,能做肉丸、饺子还有馄饨馅。

好了,现在我要去找我的妈妈了。希望她的方子能让你吃得开心。

之前看书里写,人记得最深刻的不是场景,不是面孔,而是味道。于是我想,如果有选择,我应该会把属于我妈的味道深深刻在墓碑上,这样,不仅是我的孩子、孙辈,任何停下驻足的人都可以超脱于时间,尝一口我妈的手艺,属于姥姥、妈妈和我的一缕精神,也算是在人生实现了永存。

至于我自己,我再也用不到这个方子了。生命的尽头应该是像回到了幼儿园放学的那一刻吧,推开大门,妈妈就会在那里等着接我,她会带我回家,然后亲手做给我吃。

图源@桑桑

@野原广志 27岁 女 北京

墓志铭:刻一只眼睛

在欧洲旅行时,路过许多城市公墓,友人拉着我闯入。

两墓并列,照片上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合葬在一起,他们出生的时候,二战还没有结束;纯白的大理石雕成穿着芭蕾裙翩翩起舞的小女孩模样,卒年与生年的间隔短得令人心碎;各式信仰的象征与符号交错,守护着他们去往各自的彼岸。

我读不懂上面的墓志铭,反而给了我最多的想象空间。怎么样的一句话才能概括一个人真实的人生呢?即使是最精彩的语言,也无法概括我们曾吃到过最好吃的蛋糕的甜美;对着照片哭泣时眼泪的温度;每年第一缕春风拂过那一刻我们的轻快和解放。我想记住那些我成就的,但也不想忘记那些我曾放弃的,挫败的,痛苦和绝望的。以及那些犹疑的、无所事事的、等着微波炉把东西热好时那一分钟的空白。是它们组成了我的生命。该怎么把它们统统总结进一个人生命的判词里呢?

站在大片的墓碑前。我看着他们的墓碑,意识到此时此地,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虽然还没有决定,未来我要不要树墓碑,如果要的话,我希望我的墓碑上面能刻着一只眼睛。当有人看到我,无论国王还是乞丐,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不谙世事的小孩,我将用这只眼睛回望。我曾像你一样吹拂过这风,吃到过甜,看到过这天空的蓝色。我们都是一样的。

@Maud 28岁 女 北京

墓志铭:已成小鱼的养料。

我希望自己被海葬,烧成灰撒了也好,直接漂走也好,总之要回水里去。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很对不起一条小金鱼。学校组织去动物园春游,有一口收费的小池子,供所有的小孩子捞金鱼。我提的那个桶,底边破了条长缝,大概还比较锋利,把一条刚捞起的小金鱼卡在里面。它挣扎了几下,尾巴断了,我吓得连桶带鱼扔到池里。

小金鱼不见了,我也不敢再找,但是想想便知,断尾的鱼是活不久的。简单说,小金鱼是因我的游戏行为而死的,很不值当的死亡。从那之后,我像经历了生死启蒙,忽然很怕鱼,继而害怕一切水产。尤其在国内,水产品上了餐桌,大多保有完整的样子,看头看尾,我都有些难受。

我相信自然与生命确实是有灵的,不怀感恩又一味索取的生物是坏的、自私的。捋捋生物链,还有比人类更擅长吃拿卡要的吗?我想的,活着时拿够了,死掉后,尽量就还出一些。这样对谁都好。

毕竟,作为人,我(们)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我有幸被鱼吃掉,或许我就可以变得很大很大,和太平洋一样大,继而变得清白无暇。如果我有幸成为小鱼的养料,证明这个世界还有公平的希望。

@写诗的赵铁柱

墓志铭:她什么都没带走,除了她自己。

这是你的人生欸!你凭什么不能自己做主!! 凭什么不能拿一部分时间去好好浪费!!我是个胆小鬼,我怕那个又黑又冷的世界,所以我活着的时候执着地寻找光和热,这是我此生唯一一次的未雨绸缪。

图源@写诗的赵铁柱 图源@写诗的赵铁柱

写在最后

在读者们鲜活的表达背后,我们发现,大家除了对过往人生进行了一场认真的回望,还有对未来真正的盼望——自由、公正、欢脱、鲜活、无所畏惧、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在小红书搜索 #关于我的墓志铭# 遇见更多人的生命表达,也获得更多尽兴生活的动力。或许,从写下这句墓志铭开始,我们的人生也来到了一片自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