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演了30年的戏,他却说“没弄明白”?

2024年1月9日 文/ 魏侨 编辑/ 丁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2024年是李乃文成为演员的第30年,演了半辈子戏,他依然觉得“还没弄明白这件事儿”,仿佛总有那些更有意思的、更吸引人的角色,等待他去探索、去尝试。

作者|魏侨

编辑 | 丁宇

在剧版《三大队》里,潘大海一出场,弹幕里突然出现了许多其他角色的名字——《大秦赋》的李斯,《回来的女儿》的王重江,《珠江人家》的谭耀亨,《平凡之路》的廖律,还有更古早的,《动什么别动感情》的小李美刀……

这是演员李乃文,熟悉国产影视剧的大多对这张脸十分熟悉,但比起他的本名,观众似乎更容易记住他演过的角色。

刚刚过去的2023年,李乃文有6部剧集播出、3部电影上映,最新鲜的是跨年档电影《年会不能停!》里想要裁员的领导杰弗瑞,最吓人的是《坚如磐石》中神秘又狠绝的反派刘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年会不能停》

这些作品中,他都不是贯穿故事始终的男一号,而是戏份不多,却又不可或缺的配角。大部分情况下,仅凭几场戏,李乃文饰演的角色就立起来了。既能推动主线剧情,又能令情节丰富,所谓“黄金配角”,正是如此。

有人说,2023年是“叔圈”大放异彩的一年,也是影视剧“配角上桌”的一年。对于即将50岁的李乃文来说,他被更多的观众看见和记住,似乎迎来了演艺事业腾飞的风口。但他很平静,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在他的眼里,“演艺事业”的意思就是简简单单的“把戏演好”。

他当然也想演主角,但比起戏份的多少,他更看重角色的真正魅力和演员能赋予的能量。即便是小角色,“我也不希望把他当成一个符号或者工具来演,我希望他是有灵魂的。”他对博客作者说。

2024年是李乃文成为演员的第30年,演了半辈子戏,他依然觉得“还没弄明白这件事儿”,仿佛总有那些更有意思的、更吸引人的角色,等待他去探索、去尝试。

配角的自我修养

最近,在剧版《三大队》里,李乃文又贡献了名场面。他饰演的潘大海和秦昊饰演的程兵,为了是否要继续追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然后一起倒在了雪地里。

两个人从吃火锅,到打架,又和解的飙戏过程,情绪层层升级,以至于有网友说“潘大海的愧疚要溢出屏幕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三大队》截图

李乃文说,潘大海这个角色的特点是“执着”,“虽然有点笨有点轴,但是我觉得挺可爱”。他发了条微博,还加了一个笑脸的表情。

分析人物、理解人物、琢磨人物,是这么多年来李乃文的习惯和必修课。无论拿到的角色大小,他首先要做的都是理清人物在戏中的作用,然后做人物小传,构建起角色的底层逻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

逻辑不仅存在于正面人物上,也存在于反派人物身上。比如,他饰演的电影《坚如磐石》中的刘锋,在金五集团的高层成员里,他是看起来没什么情绪的那个人,但却一直在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颇有心机。

拿到剧本后,李乃文赋予了角色很多想象,补全那些字面上没有的东西。刘锋是如何进入公司?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的?他认为这是一个聪明又自私的人,表面上服从黎志田,但有着自己心里的小算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坚如磐石》

李乃文总会有自己的“共情方式”。对于极端的反派人物,这并非是共情“坏人”的意思,而是只有梳理过完成坏事的心理过程之后,才能更好地将那种“坏”演出来。“比如说他杀人了,在杀完人以后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是害怕、是兴奋,还是觉得后悔、自责。这个时候你就得自己去分析这个坏人的内心状态。”李乃文对博客作者说。

从拍摄时间上来算,今年上映的《坚如磐石》是李乃文和张艺谋导演的初次合作。在他的印象里,张艺谋像个“四不男人”,不吃东西、不喝酒、不抽烟、不睡觉,“跟个神仙一样,无限的精力99%都在戏上”。

空闲的时间里他们就聊戏,聊以前拍过的戏,也聊错过的戏,聊过往拍戏时遇到的趣事,唯独不聊具体的表演。李乃文回忆,张艺谋导演在片场时只调整节奏的快慢,和演员的沟通更多的是把握每一场戏的审美和功能,所以他们合作的两部戏都非常顺畅,“嘁哩喀喳”就拍完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悬崖之上》

从《坚如磐石》到《悬崖之上》,李乃文似乎成为了张艺谋电影中鲜明的反派符号。无论是黑心商人的二把手,还是特务集团的头目,在影片中所承担的功能性大多高于所呈现出来的人物特性,但不多的戏份里,他总能赋予人物独特的灵魂,给观众留下回味悠长的想象空间。

李乃文从不以番位前后和戏份多少作为接戏的标准,他有着自己对角色的判断。他说:“如果能演主角的话我也演,但是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角色的魅力是超越所谓的主角和配角的划定的。”

在接到《山河锦绣》的剧本时,他更喜欢精明世故的村主任柳大满;出演《大秦赋》时,他直接跟制片人说,比起李斯自己其实更想演赵王,因为他的发挥空间太大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大秦赋》

说起这些,李乃文一直在笑,仿佛已经再次进入到了戏里面。他觉得“恨不得场场都是你”的戏,并不一定带来广阔的创作空间,反而可能“水满则溢”显得平庸。“咱们之前的戏,演配角的人都特别厉害,你要把主角的光环维护住的同时,把自己的色彩也合情合理地添加进去,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这是伟大配角的基本修养。”

演员的“功课”

当前李乃文正在拍摄的剧集中,有一部是与王宝强合作的犯罪悬疑剧《棋士》。有一天,拍摄过程中导演突然对他说:“乃文老师,我发现您能演喜剧。”他哈哈大笑地回答:“我以前就是演喜剧出来的,只不过是后来你们不让我演了,所以演的都是正剧。”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李乃文

事实上,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李乃文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十几年,孟京辉、田沁鑫、赖声川、林兆华导演的戏都演过,很多都有喜剧元素在里面。

“那时候别说演出了,排练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开心。我们那时候演出不光是为了让观众开心,我们自己也得开心。” 回忆起那一段经历,李乃文言语中都带着雀跃,“你知道吗,演的时候每个演员都憋着怎么让别人笑场,逗笑了他们这场戏才有意思,当然观众是看不出来的。”

幽默是一种难得的天分,即使离开了喜剧的舞台,喜剧的基因依旧流淌在李乃文的血液里,“我是喜欢通过一些节奏或者细节,赋予点喜剧的元素在角色里面,甭管是什么题材的戏我都喜欢加,当然肯定是得合适。”

细心的观众早就发现了,无论作品是正剧还是喜剧,角色是正派还是反派,李乃文仿佛天生自带喜感,又与角色浑然天成。“我就喜欢让观众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啊,大家愁眉苦脸的我觉得没必要。”

李乃文挺怀念和话剧演员一起围读剧本的日子,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围读以后,就把所有字面上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才开始下地排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谍战舞台剧《夜行者》剧本讨论会

话剧舞台的锤炼也让李乃文形成了一套看自己剧本的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现在,他拿到剧本的习惯是一般会看三遍,第一遍是对角色的初步了解,第二遍发现人物更多、更细微的特质,第三遍让人物在心里一点点丰满起来。

如今对于追求效率的影视剧拍摄来说,协调演员、主创的时间提前进行完整的剧本围读变得更加困难,虽然影视剧创作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跳过这个环节,但李乃文仍然认为剧本围读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规律,“就像你的生老病死一样,你是躲不开的”。

对于成熟的演员而言,无论是自然鲜活的“生活感”,还是拍摄现场的“灵光一现”,都不是随机发生的“玄学”,而是在一次又一次梳理剧本逻辑,感受人物状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量变”,最终产生的“质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相逢时节》剧照

《相逢时节》里,李乃文饰演的郝青林与袁泉饰演的宁宥是一对处于破裂边缘的中年夫妻,他们一场吵架戏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剧本上,写出的只是从头到尾的争吵,李乃文向导演建议,可以试试前半场各自在房间发短信,发急了以后“噌”一下跑过去吵架。于是中年夫妻在家中的生活状态,吵架时各自的情绪层次被更加鲜活、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这样大家看起来会更丰富,如果演戏就是你坐着、我站着,俩人‘叨叨叨’地就那么吵,肯定没意思,是不是?”李乃文说:“观众爱看生动的东西,怎么才能尽可能让戏更加生动,这个是我们演员要做的功课。”

做演员的三十年

从1993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至今,李乃文已经做了30年的演员,但他却觉得,在表演这件事上,未知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多,他依然觉得自己“还没弄明白这件事儿”。

“从上学开始我就发现表演有意思,就是它永远在我眼前,摸不着、够不到,我也不懂。但就像一道题一样,我特别有一种想把它解开的欲望,一直让我坚持了到现在。”

总是有那些能让他产生新鲜感的人物出现,他们激发起李乃文的表演欲望,让他在演戏这条路上,一直有新的尝试和发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借枪》截图

在出演《借枪》里亦正亦邪的杨小菊时,李乃文已经是拥有20年演艺经历的“老戏骨”,但在演绎这个角色时,他还是尝试了前所未有的表演方式,直到拍完,他和导演对于这个角色的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很含糊。

电视剧播出后,这个表面上是个文艺青年,说话咬文嚼字,实际上贪财好色,身上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角色,在争议声中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这才放下心来,“说明我这么弄是成功的”。

但回忆起当时的表演,他仍然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不一定不对,但是也不一定就对”。影视作品呈现出来的样子,可能无法完整预知,但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让李乃文觉演戏是件特好玩的事,“太有意思了,太有魅力了”,他沉迷其中。

在漫长的演艺经历中,李乃文很难找到一个“醍醐灌顶”的顿悟瞬间,“我觉得表演没有答案”。在他看来,不同的表演方式并没有优劣,无论是主动地走进角色,还是把角色拉进自己的领域,表演永远都躲不开“自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2023年国庆档上映的两部电影

上学的时候,李乃文就听表演老师说过,演员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个人魅力,他听得一头雾水。魅力在哪儿呢?这个东西听起来很玄、很虚,提起这件事,李乃文说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找着没有,但如同一个方向,指引他一直在表演这条路上走下去。他觉得这恰恰演员这个职业的魅力,“你永远在探索、挖掘一个未知的自己”。

如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要面对的课题,对李乃文来说,观察最重要的前提是热爱,“你得爱生活,爱这个世界,才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你要是对什么都抵触,你什么都观察不了。当你爱身边的所有的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哦,这个挺有意思,你就能记得住。”

在李乃文看来,演戏有时候也是在打磨自己的人生。理解角色、演绎角色的过程,也反映着演员人生经历,对社会环境、生活细节观察,以及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你20岁你想到的东西,和你50岁想到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人生给予你不同的东西了。”他对博客作者说。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李乃文

他还在期待那种“把自己撕碎的角色”。在和相熟的导演探讨表演时,李乃文说起过自己对于角色的期待,“老吃剩饭没意思”,他想去接触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类型角色。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还不知道,市场上没有参考,或者只有碰到的那一刻才知道。

如果把演戏比作上班,李乃文算得上是参加工作30年的老员工了,他并不想“演而优则导”。他觉得,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大家都有分工,“把份内的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而演员就是他“应该做好的份内事”,他笑着说:“不擅长的事就不要去尝试了。”

2024年,李乃文还会继续做着他的“份内事”,只不过会有一点小变化,那就是他将回到暌违20年的话剧舞台上去,和老同学一起合作话剧。久未上台,他有些忐忑,与其说是紧张,不如说这是他对表演的敬畏心——“不管是面对舞台也好,还是面对镜头也好,我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职业演员的内心永远都要有‘敬畏’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