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作家麦家:作家要冲到时代的浪前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他的作品《人生海海》累计销量再创新高,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刀尖》终登院线,本人也以参加直播、综艺等形式,走进了年轻一代观众的视野。
他在工作室里开办了“麦家理想谷”,藏书上万册,供读者阅读;他在直播中畅谈创作的心路历程,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
作为创作者,他拒绝复制,拒绝停滞,追求每一次的创新,任凭世事变幻,始终冲到时代的浪前,为普通人的命运代言。
作者|岛主
编辑|孤鸽
2023年,麦家的作品和他的文学观有了更具象化的呈现:作品《人生海海》累计销量再创新高,等待多年的根据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刀尖》终登院线,他本人也以参加直播、综艺等新形式,走进了年轻一代观众与读者的视野中。
《人生海海》是一部献给父亲的作品,如今的麦家正在创作“故乡三部曲”的第二部,这将是一部献给母亲的作品,而第三部则可能是献给百姓。他很坦诚地告诉大家,之前谍战题材的写作已经让自己的积累日渐稀薄。“当然我也可以自我复制,但是我并不甘心,要挑战自己,寻找新的激情。从这点上看,我也在当一个奋斗者,去‘突出重围’”。
拒绝复制,拒绝停滞,这是麦家的信条,也是一名作家的宿命。一部作品写完以后,写字的人要学会告别,不再纠结,读者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作为作家的使命已经完成,要做的只是下一次创新,一如既往地冲到浪前。
人生海海,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仍然是这一年麦家微博中经常出现的词。
熟悉麦家的读者都知道,《人生海海》是麦家2019年出版的小说,这本书的销量目前已经突破了400万册,麦家也凭借这部作品,一改过往读者对他“谍战小说作家”的认知,在写作的经度与纬度上,有了更全面的扩展与提升。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形容人生复杂多变,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叫人好好活的意思。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就像麦家对高考的回忆那样:“42年前我参加高考,语文仅60分(平均分72),多年后我语文老师听说我在写小说,对人感叹‘麦家写小说,本身就是一篇小说’。其实人生也是一部小说,输赢无定。人生海海,不畏沉浮,潮落之后是潮起!”
在《人生海海》中,麦家选择回到了浙江富阳蒋家村(麦家原本姓蒋),追溯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很多作家在创作初期都会从故乡出发,但麦家似乎是个例外,他好像一个在外面漂泊了许久的游子,到了人生的中段,才回到了这里,他说:“一方面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和故乡的一次和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人生海海》的创作周期和麦家过往的作品一样漫长,前后历时5年。写作5年这件事对于麦家来说,似乎像在寻找一些恒定的东西,而不是追时髦。他曾经在采访中说:“我慢慢写,是因为我在接近一些比较陌生甚至是危险的东西,需要我小心、耐心。作家当到这份儿上,应该有一种责任心,至少要对自己的族群有个见识,有个态度。中国这100年经历得太多,我们留下了什么?我想从自己故乡出发去寻找一些什么。”
麦家的谍战小说之所以迷人,除了紧张刺激的故事外,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书中的主人公往往具备常人没有的能力与魅力,《人生海海》中的“上校”同样如此,他不仅有着高智商,还有着超强的意志力与生存能力。但他同样是孤独的,这份孤独的底色使得读完本书的读者可以形成强烈的共鸣,无关时代,无关地域,只因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目的地。
当然,写长篇是对一个作家综合能力的检验,除了主题,在群像塑造和讲故事的方法上,同样需要技巧。《人生海海》里除了“上校”之外,爷爷、父亲、老保长、小瞎子都是活灵活现的人物,行为看似荒诞,但都经得起推敲,而小说分成的三个部分里,前两部分埋下了诸多的伏笔和细节,也在第三部分逐一破解。正像莫言评价该书那样:“麦家一路试险,一再身临绝境,叫人替他惊险,终是有惊无险,叫人佩服他的武艺。”
写了这么多年,从《解密》到《人生海海》,从被退稿17次到销量400万册,作为作家的麦家,他的命运始终和时代的洪流裹挟在一起,起起伏伏,任凭世事变幻,他的创作观始终未曾改变:“你只有冲到了浪前,翻了跟头才会尝到大海的寒冷、苦涩,才能有一种普通人的情感,能够真正体味大众。”
“尖刀”终出鞘,锋芒毕现
2023年,还有一件麦家书迷翘首以盼的大事,即等待多年的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刀尖》终于上映了。《刀尖》出版于2011年,之前曾经拍摄过两版电视剧,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麦家看来作品影视化最重要的当数导演,高群书曾经和麦家合作缔造过经典电影《风声》,此次再度合作,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拍摄,何时能登上大银幕,就成为麦家心心念念的期盼。
在麦家的小说中,《刀尖》属于改编难度比较大的一部,因为原著采用了特别的文学创作手法,原著是分为了金深水(阳面)与林婴婴(阴面)两个视角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好在麦家与高群书相交多年,“他很懂我想讲一个什么故事、想传递什么精神”,所以在看完影片后,麦家对影片给予了高度的认可,“我笔下的角色在电影里都活过来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刀尖》的上映,对于麦家来说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这次他积极地配合影片的宣传活动,同时也表示《刀尖》可能是他的最后一部谍战作品。其实一直以来,麦家都不太承认自己“谍战小说作家”的身份,毕竟他创作《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时,并没有完全把它们当成谍战小说来创作,很多标签是后续出版和影视化的过程中加上去的概念,但《刀尖》属于比较标准、也为麦家本人所承认的谍战作品。
有趣的是,和《人生海海》的故事发生地回到麦家的老家一样,《刀尖》99%的外景也都是在浙江取景的,其中50%取景地在杭州,包括西湖、龙井村等地。对于这一点,麦家感到格外自豪,他认为导演高群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发现到浙江之美,为家乡多做一些事情,也是麦家近年来致力在做的事。
如果从《刀尖》的电影版倒推回去看小说版的创新之处,那可能就是在氛围感以及主人公生存环境上的营造,是麦家《刀尖》之前的作品中很少涉及的。电影版《刀尖》海报上有一句宣传语叫“语言是可以杀人的”,指的就是一句云淡风轻的话可以置人于死地,而麦家的小说中,就从金深水和林婴婴的视角,将这种步步惊心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进行了刻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当然因为有《风声》珠玉在前,《刀尖》和《风声》难免会被观众拿来比较,高群书也在很多场合告诉大家:“《刀尖》不是《风声》!”麦家曾经在采访中谈到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关系:“就小说而言,《风声》当然好过《刀尖》,前者是开(谍战)先河之作,独领风骚,独具魅力,后者是惯性之作,借势而为,乘龙快婿。”但在电影改编上,《刀尖》更加忠实原著,也更令作为作者的麦家满意。
《刀尖》的另一大创新之处,在于女性视角的呈现,最初《刀尖》只是一部中篇小说,完全从林婴婴的视角出发讲述,而金深水的视角是后面加入的,《刀尖》的电影版选择了金深水的第一人称旁白作为引入,但高群书很能体会到麦家的创作初衷,从林婴婴的角度如何看待这段故事同样重要,所以他也萌生了想拍一部《刀尖前传》的念头,这令麦家同样期待:“那会是一个让人心疼的革命爱情故事,会让人哭。”
接下来,麦家的小说《解密》也将首次被搬上大银幕,导演是陈思诚,在此之前这部小说只拍过一版电视剧,对于这次的改编,麦家亦表现出了强烈的看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
2023年,麦家还走出了书房,以更多样的形式和喜欢他的读者朋友见面。
他在家乡浙江获颁了“中国城市幸福大使”的荣誉,领奖时,他借用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话:“我犯下了人类所能犯的,最深重的罪孽:我从不感到幸福。”麦家说,不幸福是一种罪,但“幸福大使”这个头衔,让他有幸被豁免了不幸福,“实在感到惴惴不安”。
最能让麦家感觉到愉悦的时刻,还是在阅读或写作时。从2014年起,麦家就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开办了供读者阅读的“麦家理想谷”,藏书上万册。2017年,他又开通了“麦家陪你读书”的微信公众号,计划用20年的时间,以星期为单位,陪伴读者阅读1000本书。这些计划他在2023年仍然坚持着。
麦家曾经谈到过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雪原》,这是麦家人生中读到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少年的他跟着父亲串门拜年时在火堆里捡到的,“因为《林海雪原》,我走出了村庄,从来没放弃过读书”。还有一本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的情绪和麦家的日记非常相似,麦家的体内突然有了想要创作的冲动,他第一次尝试写小说,就是从自己的日记中摘抄出来的,名字就叫《私人笔记本》。
“让自己的生命多一层色彩是比较难的,人天生是有惰性的,人天生是有欲望的。欲望就是一种‘重’,一种‘自重’,在这种沉重的欲望面前,人很难轻盈起来、飞翔起来。有时候,环境的残酷,条件的贫瘠,反而会给人一种反向的力量。而我对书籍最大的感恩在于,我终于知道怎么摆脱孤独。书籍中让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发动机——写作。在每个人的生命积累里,每一本书,都可能让你变成一个新的你。”这是麦家的阅读观。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去年夏天,麦家与俞敏洪做了一场短视频平台的直播,这也是麦家第一次接触直播这种时下最热门的传播形式,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吸引了约40万人观看,小说《解密》《风声》卖断货,《人生海海》在直播间销量突破8万册,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成绩。但麦家却强调自己并不是来卖书的,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新形式聊聊文学与创作,但读者的热情超乎他的想象,这可能也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无心插柳”吧。
直播中的麦家,从自己的童年聊起,一直聊到了这些年创作的心路历程与变化。他希望用他的人生经验,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我们印象中写出《暗算》《风声》的作家,应该是冷峻、不苟言笑的,但通过更多的接触,发现他和身边的邻家大叔一样和蔼可亲。
在这一年,他还以飞行嘉宾的身份参加了综艺《种地吧》,给参加节目的种地少年们带去鼓励。他说:“读书就是种地,中国自古有这种传统,耕读传家,一定意义上来说,耕地和读书都是耕,一个是耕耘土地,一个是耕耘自己的内心,你内心的这片土地怎么变得更肥沃?那我觉得读书肯定是最便捷的方式。”
麦家和少年们约定,明年麦浪滚滚的时候,他要回到这里,给大家讲讲《麦田里的守望者》。时间仿佛轮回一般,从读书到写书,从育己到育人,也许麦家自己恍然未觉,他才是那个一直耕耘在“书香麦田”里的守望者。
年度对话
《博客天下》:经历5年,电影《刀尖》今年终于上映,作为原著作者,您的感受是什么?
麦家:首先是为老高(导演高群书)激动,一部在库房里压了5年的精心之作终见天日,其次电影唤醒了我写《刀尖》时的记忆和我对作品中人物的爱恨。我在第一次观影过程中数度落泪,第二次看,依然惊叹电影画面之美和演员表演之到位。
《博客天下》:《刀尖》是您和高群书导演第二次合作,这次有什么新的感受?
麦家:我们私下打交道不多,但心里都有彼此,就像高山大海一样。大海和大海总在你推我攘,波涛汹涌的,山和海总在默默守护、私语。我自出让版权后,从未过问电影的事,既是出于对老高的信任,也是多年来对影视复杂命运的一种认命,听天由命。
《博客天下》:您的小说比较喜欢描写处于极端环境中的人物和人性,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麦家:常态的人生太平庸琐碎,很难写人性。不是有种说法嘛,“不要考验人性”,就是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或者说,只有在一定程度的考验下,人性才能浮出水面。当然,不是所有的文学或艺术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人性,但如果要表达人性,极端环境、强情节、奇故事是最好的烘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博客天下》:您的《人生海海》出版后,销量屡创新高,这本书不同于您之前的作品题材和风格,当时为什么想要写这本书?
麦家:我跟一般的作家不一样,很多作家都是从自己的故乡开始写,因为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原型,这种写作更容易成功,但我从一开始就在回避故乡。但父亲的去世,成为我和故乡改变关系的契机。2011年,父亲去世后,我个人的情感一下被掏空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备受打击的事情。我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盘算如何重新找一个写作出发点,最终还是决定从故乡出发,因为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博客天下》:这本书中表现了家乡的很多风俗人情,写作时就有强烈的情感吧?
麦家:我发现很多事情,只要你慢下来,功夫就回来了,包括对故乡语言的追溯和模拟。当我们脚步匆匆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离我们而去,当我们心安下来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又回来了。我没有刻意去学家乡话或者回忆家乡话,但我写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很多东西就像流水一样涓涓细流地流回来了,每天流一点,慢慢地就越流越多。
《博客天下》:您认为作家和生活的关系、和时代的关系是什么?
麦家:生活当中充满各种各样的乱象,没有规律,而小说必须要把一些生活的规律总结出来,就像数学上所谓的公式公理,我觉得小说家就是干这个事的,把人的感情摸透,把人间的一些真情了解和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过程必须要真实。
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会越来越变得平静如镜,那不是作家应有的生活状态。一个作家永远要跟这个时代的洪流裹挟在一起,起起伏伏,你只有冲到了浪前,翻了跟头,才会尝到大海的寒冷、苦涩,才能有一种普通人的情感,才能够真正体味大众。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