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垫底学生考“青北”,可能吗?

2023年12月21日 文/ 斯嘉丽 编辑/ 丁宇

如何面对高考只是一个缩影,如何在面对考验时成长为一个真正“长大”的人,才是主创想要表达的内核,也是该剧最能切中中国观众内心的地方。

作者|斯嘉丽\编辑|丁宇

世界是公平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看看每个人不同的起跑线就知道了。

电视剧《鸣龙少年》一开篇,就直接将这个问题摆在了台面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雷鸣老师(张若昀 饰),在开学典礼上给学生们做了一个社会学实验。

他让学生们通过前进或后退的方式,来回答家庭、特长、学习环境等不同维度的问题。十个问题之后,有人前进有人后退,学生们之间的差距被清晰地展示出来。

然而,起跑线不同,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雷鸣对那些不断后退的学生说:“龙生龙,凤生凤,但你给我记好了,后面的内容你可以自己填空。”

雷鸣准备将起跑线靠后的的学生收进他的“实验班”11班,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并喊出了一个听起来不够正确与包容的口号——一年逆袭,考上“青北”。

雷鸣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给学生们做社会学实验

校园剧、青春剧这几年并不少见,但像《鸣龙少年》这种直接将高考的残酷和命运的参差讲出来的作品几乎没有。实际上,很难将这部剧归为某个狭义的类型,它讲的虽然是高考,但内核却呈现了人生的多样性。

导演丁黑此前以《大秦帝国之纵横》《那年花开月正园》等正剧作品为人所熟知,《鸣龙少年》是他所执导的第一部校园青春题材,亦是在《警察荣誉》之后与张若昀的“二搭”。《鸣龙少年》的故事让他产生了兴奋感,他说:“一群后进生组团升级打怪,这样的文本本身是有很强的生命意义和象征性。”

编剧陈舒过往的作品是《绣春刀》《刺杀小说家》等电影,她被《鸣龙少年》的内容属性所吸引,想呈现“一个浪漫主义框架中,内核现实主义的故事”。

如何面对高考只是一个缩影,如何在面对考验时成长为一个真正“长大”的人,才是主创想要表达的内核,也是该剧最能切中中国观众内心的地方。

少年能逆袭吗?

《鸣龙少年》的故事发生在两所中学合并之后。在近年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改革之下,为推动教育公平,星州市的重点高中鸣英中学和师资、生源较差的龙海中学合并成为鸣龙实验中学。

剧中以新闻的形式将此事播报出来,随即引起轩然大波,鸣英一本上线率高达98%,而龙海中学二本升学率也才20%。

学生家长自然各有意见,鸣英的校长更是对学生进行了摸底考试,并且私下劝说排名靠后的学生放弃高考。龙海的校长显然不会同意,他以退为进推出了师弟雷鸣,提出要雷鸣带教学实验班11班,选择排名倒数的学生进来,目标是在一年之内,将他们送入一本,创造“鸣龙精神”的“奇迹”。

雷鸣和心理老师桑夏(黄尧 饰)带的11班的学生个个都具有典型性。

贫困家庭出来,被奶奶抚养长大的李燃(王锵 饰);妈妈改嫁继父猥琐家里又重男轻女的程雨杉(徐若晗 饰);单亲家庭妈妈控制欲极强的禹洋(张琛 饰);寄居姑姑家讨好型人格的边晓晓(曾宥臻 饰);以及中产家庭但母亲热衷鸡娃的江晴朗(许淇杰 饰)。

在现实中,这样的五个学生组成一个班级的情况不会常见,但在剧集中,他们在一定的假定性情况下成立,又由每个人物支撑起一块,最终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支起来了。

少年能逆袭吗?这是《鸣龙少年》设置的悬念,却并非着急解开的谜题。

剧中大量的铺陈了每个人在学习之外的生活,比如:程雨杉继父的猥琐与威慑,禹洋妈妈掌控的窒息,这样极端却又真实的情节,令无数观众产生共鸣。学生各有各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家庭、家长身上,这就呼应了雷鸣的那个社会实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能有一个踏实的学习环境,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雷鸣的出场,也并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他先是在街心公园宣传自己的补习班,打着“人人都能上青北”这种听起来就不靠谱的鸡血。面对11班的学习,他的每一句话都显得“冷酷无情”,目的明确又有效率地揭开了社会的真相。就像他的台词:“这个游戏根本不公平,但是想要建立公平,不是靠你在这里抱怨就可以。”“什么喜不喜欢,合不合适,愿不愿意,这在成年人世界里有意义吗?”

但这背后这是属于他自己的成长轨迹。他的父亲雷立洲也曾是知名教师。他曾经一年逆袭考上青北,成为金牌教师,又经历了创业失败。当他再次回到星州市,父亲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雷鸣自己也已人到中年,满头白发、满腹愁绪。

和雷鸣不同,心理老师桑夏则是一个“小太阳”,她活力四射,充满爱心,在雷鸣观察不到的地方,照耀着别人。这个人物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来自于编剧前期的调研。现在的中学里,心理教师也是教师岗位非常重要的职务,学校对心理卫生的健康建设十分重视的,对学生成绩和心理人格完善,这两个层面都是并重的。

心理老师桑夏

导演丁黑认为,这种故事的讲述方法,具有很强的假定性,有象征意义。“因为这种群像的写法,能迅速地把观众带到一个故事里来。”学生的部分,是编剧通过大量的生活采访和原型的积累获取的素材;老师的部分则是以“相互对比”的方式来呈现,即“反着人物正着写,正着人物反着写”,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叙事都跟故事要身有着强关联性。

编剧陈舒觉得,这个故事是关于一群少年的逆袭的故事,但在理想主义气质的基础上是承载现实的。一帮失意的人要去挑战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听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剧中“涉及到了非常当下的教育话题,还关乎到我们每个人曾经经历的少年,正在经历的成长”。这正是观众能找到共鸣的原因。

有意思的事

最初接触到《鸣龙少年》这个项目时,导演丁黑产生了一种兴奋感。

他被三个原因所吸引。一是校园题材,“纯校园剧我没拍过, 觉得岁数也不小了,拍这样的题材的机会也不多了”;二是“叙事形态特别有新意”,不是传统叙事的线性关系,而是以多视角的人物构建的组成的;三是人物的立体性和丰富性,比如雷鸣就打破了传统的“道德楷模”似的老师形象,而是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魅力。

丁黑不想把自己定义为某个类别的导演,他更愿意做有意思的、有挑战的事情,《鸣龙少年》即是如此。

对于编剧陈舒来说,“少年气”和“叙事模式”是促使她投入其中的主要原因。故事中想表达的现实底色,是十分打动人的。

为此,编剧团队曾实地采风近一年,在长沙和当地高中生一起上课,走访了10余所学校,采访了300多位师生及家长,阅读并观看大量相关书籍、纪录片等,最大限度丰富素材。

此外,剧组还聘请了专门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指导为团队把关,陈舒介绍:“剧中相对来说更视觉化的或者是他更有趣味性的方法,像唱K背英语单词、地理老师打太极拳,历史老师用飞花令教学等,都是在学习指导的帮助共创的。”

《鸣龙少年》中确实讲了不少学习方法,不仅对剧中的学生有所帮助,甚至让网友高喊:如果我高中时知道这些方法就好了!比如手机戒断课就极具实用价值,别说中学生了,成年人也早就被手机绑架,如果能做到这些,也能少了很多烦恼和困扰。

陈舒说:“学习方法有很多能融入的,能够让现代的年轻观众看着觉得好玩,可能会觉得当时我有这样的老师该多好的那种期盼。这个是我们想在表达学习这部分希望能够达到的效果。”

当然,真实的高三没有这样轻松,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题海战术。高考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依然是无数人以最简单方式实现梦想的桥梁。

这也是剧集中学生们的人生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即使前路梦想没有那么清晰,但是眼前的高考却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能够突破自己困境的机会。他们是否能真正“逆袭成功”尚不可知,但在主创的表达中,比起来人物将要得到的结果,他们现在经历的过程更加重要。

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找回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拥有了承受挫折,继续努力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成长。

正如丁黑导演所说:“我觉得考不考大学,上不上‘青北’都是一种剧作设计,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互相影响、对照关联和产生共鸣他们的某个人生阶段,这种关联性和剧作的高度结合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一次“新”尝试

《鸣龙少年》在优酷独播后,站内热度值突破9000,猫眼电视剧网播热度第一,云合数据霸屏榜稳定在前三位,央视八套收视率连续破1。

主演张若昀更是用一条微博让网友胆战心惊,他在线问:“就问你们单词背到哪了?aback?abandon?” 也令话题#张若昀你快删了吧#登上热搜。

在牛津词典中,aback取代abandon成为了单词表第一位,而《鸣龙少年》也成功地带观众回到了少年时光。

剧中没有使用校园剧中贯用的热血、中二的方式来吸引观众,而是用了更有象征意义的表现形式和镜头语言,通过虚实结合让核心表达更多元、人物群像更鲜活。

《鸣龙少年》每一集开头都有一个“序幕”,每一集的序又形式多样,在每一集一个主题和故事的内核的引导下设置,序有现实的,有回忆的,有非现实的,有想象的等等。

雷鸣在街心公园慷慨激昂地演讲高考改变命运,老师辅导的重要性;李燃幼年丧父的葬礼现场;程雨杉童年母亲再嫁的婚礼现场;江晴朗父母在他面前的装模作样;边晓晓在姑姑姑父面前的迎合讨好……

雷鸣在街心公园慷慨激昂地演讲

每集开头的序幕,都引出了一个人物,几场戏内,就将他们人生中的关键转折时刻,或是最压抑的常态,展现了出来。

这样的创作是不多见的,对于很多剧集来说,节奏慢约等于“死刑”。而《鸣龙少年》在第一集节奏飞速发展后,在随后的几集放慢脚步,迟迟未进入“如何逆袭”的正题。这样“又快又慢”的节奏,对于主创来说,是一种创新的冒险。

编剧陈舒说,本来已经做好了导演会让调快节奏的准备,结果丁黑的反馈却是把前五集的内容更扎实的进行捆绑,让它更实在、更有现实性。拍摄过程中,丁黑希望将“新”贯穿始终。“在影像语言上,在结构形式上,在故事铺排上,努力让‘新’变成可视的。”

于是,观众清晰地看到了11班的5个少年是怎么样的人,他们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们渴望什么样的人生,他们所渴望的改变是什么。与此同时,也看到了雷鸣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这是《警察荣誉》之后,导演丁黑与张若昀的二搭,他说张若昀的特点是“能够更深层的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的时候,又能够寻找到他的外化形态”。在剧中,他将雷鸣玩世不恭和狡猾的地方演了出来,也将他才华横溢和真诚的一面精确地呈现出来。

作为一部群像戏,《鸣龙少年》在开机之前就对演员进行了一个月的集训,从十余位演员中最终确定了五位演员。丁黑透露,在这个过程中,演员们理解了人物,使表演风格更统一、更准确。

剧作上的创新、演员提前集训、镜头语言上的设计,电影化的表达,最终令《鸣龙少年》完成了这种很“新”的效果。编剧陈舒提到,《鸣龙少年》的编剧团队都相对年轻,擅长写少年但对更成熟的人生体悟不够深入,与丁黑导演的合作以及张若昀的加入,都是让整个故事更丰富和生动起来。

这种创新融合是优酷在推动剧集创作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也是现实主义创作的突破。此前,优酷与TVB合作的《新闻女王》以及文牧野、徐峥担任总监制的《似火流年》都达到了豆瓣8分的成绩,《鸣龙少年》则成为优酷现实题材的又一精品剧集。此外,剧集的衍生微综《鸣龙正当燃》也同步上线,完成了剧综联动的创新。

现实主义是当下剧集创作中的复杂议题,既要有浪漫主义的外壳,又要有体现现实主义的内核,这是平台和主创们必须齐心协力完成的一件事,也是打动观众的关键。

就像陈舒所说:“只有当充分建构起观众和角色的情感共鸣的时候,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个就是我,或者是你看这个人很像是我身边的某某人,真实的情感建立起来以后,观众会顺理成章地跟随你,真正的愿意跟随这些角色一起经历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