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我附近的美好,被City Walk「毁掉」了

2023年11月12日 文/ 罗兰 编辑/ 楚明

这一期征集关注那些被City Walk(城市漫步)的兴起「毁掉」的地方。我们发现,留言里提到的大多是那些本来非景点的街道、集市等区域。它们原本主要是为附近的人提供生活便利或是一个随意遛弯的场所,但在网络上传播开后,来walk的人多了,打卡拍照、摊铺林立,先前闲散舒适的氛围就消失了。

但这一切真的完全不可忍受吗?从大家的讲述里可以看到,其实,很多人都是想看看没见过的美景,想为逼仄紧张的生活增添一点调剂。时间、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令大家的选择受限,只好扎堆,无意中成为「破坏」美景的一份子。同时,许多地方的走红还带来了经济效益,那个卖特色小吃的摊主赚了钱,或许也有心情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走走。

或许,比较好的walk方式,是少跟从网络热门,多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宝藏地;是尽量挑个不太拥挤的时间;实在碰上人挤人,也不要烦躁,多看看那些不会被人群遮挡的景致,也可以看看人,毕竟,人也是风景。

文|罗兰

编辑|楚明

自己的附近,挤满远道而来的walker

西安小南门早市 @小王

在西安小南门城墙下,本来是个卖菜卖早点的早市,早餐店很多,菜也很便宜。以前经常和妈妈去早市买菜,在附近吃个早餐。早市的烟火气,照片只能表达一半,另一半靠听: 吆喝、叫卖、砍价……扯着嗓门喊陕西话。

图源视觉中国

不知什么时候起,很多旅游攻略把这里定位成「最有烟火气的本地人早餐打卡点」,游客蜂拥而至。嗅觉灵敏的商家迅速摆起了「西安传统美食」摊,卖肘子夹馍、驴肉火烧。我寻思,驴肉火烧不是河北的吗?每个摊子都号称自己是「全西安市最好 (吃) 的」,孰真孰假分不清。

图源@小王

早市的街道本来就不宽,现在游客在小吃摊前排队十几米,菜摊前挤满了拍照打卡的人。以前我一说买菜就想到去这里,买菜+walk,但今年暑假去了一次,人多得根本walk不动,就不愿意再去凑热闹了。买菜买不了,早餐也没办法安稳吃,真正的西安传统小吃甑糕也从3块钱一小份涨价到7块一小份。

北京奥森北园 @wm

曾经没多少人去北园,大部分喜欢逛有湖有溪的南园。我却觉得北园人少,正适合走路。之前每到周末,我会在12点左右到北园,沿着10公里的跑道路线徒步。路上遇到好的景色停下来拍拍照,然后继续走,基本不太坐下来休息。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我也不走树荫下,会特意走在阳光下,慢慢出汗。走的时候放空大脑。一圈下来,慢慢悠悠3小时左右。虽然身体有些累,但是脑袋轻松了,能缓解工作日积攒的烦躁。

北京奥森北园的向日葵图源@wm

后来北园种了花,成片的向日葵和粉黛乱子。City Walk兴起后,很多人去看花,人头比花头还多。有段时间我住的地方步行到北园西门只要5分钟,却很少再去。感觉一个心灵港湾没有了。

图源视觉中国

成都彭镇老街 @小张

彭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有个百年茶馆——观音阁老茶馆。上大学时离彭镇不远,有阳光的周末,经常跟朋友约着去那里闲逛、喝茶。那时的彭镇恬静舒适,镇上年轻人都去城里务工安家,留下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茶馆里也都是老爷爷们在打牌喝茶。所有的东西在彭镇都是缓慢的,会觉得非常放松。

图源@小张

网络平台推荐成都周边打卡地后,彭镇就不再那么安静了,每到周末总是水泄不通。镇上新开了很多文艺小店和围炉煮茶的店,卖狼牙土豆和冰粉的摊贩也日益增多。幸亏本地老人们起得早,不然应该抢不到茶馆的座位。

图源@小张

彭镇火了后,我基本不去了。现在我摸索到一个新的小镇,离成都不远,地铁转公交就能到,适合随意闲逛发呆,镇上也有一家很好吃的蹄花。(作者说了小镇的地址,但为了避免它也迅速被人流攻陷,我们决定不写出来。)

厦门十里长堤 @乙醇

疫情前,这条长堤是我和朋友们的后花园。它不是景点,因此没什么游客,只有家住附近的人会常来遛弯。我们遛狗散步看夕阳,或者什么事都不做,安静地在草地上躺一下午。

图源@乙醇

随着City Walk兴起,长堤成了著名的漫游地,找不到一处空闲的草地,空气中满是劣质音响的声音和烤肠味。人多得令人窒息,被挤压得只想在家待着。

图源@乙醇

杭州王小波书屋 @这儿xccc

大一时发现这家书屋,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去的,因为我是王小波的书粉。初印象是安静、闲适,独辟幽处。书店墙上有王小波语录,「我的精神家园」之类的,很有气氛,来的人多是青少年、学生模样,都是真心实意来看书的,自习的人也比较多。我基本上隔一周就会去一次,在那儿安静地阅读。附近还有几家各具特色的书店,我也常会去坐坐。

图源@这儿xccc

今年上半年City Walk流行后,书屋开始变得「热闹」。很多人来拍照,尤其喜欢拍墙上的「语录」。他们通常待上十几分钟,拍完照就走,感觉整个书屋的氛围变得浮躁了。我觉得,书店布置得美观、有格调本身是为真正想来读书的人提供更多雅致,现在却成为像咖啡馆、蛋糕房一样的「景观」。

图源@这儿xccc

我对读书场域会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在城市里总是面对钢筋水泥森林,有时会有点无所适从,所以读书时会想追求适宜且诗意的环境。人多了室内空气不太流通,占着座位不读书的现象也时常可见,感觉书屋不再是纯粹的书屋,美好的感觉也流失了很多。

这让我想到「景观社会」,会觉得这是一种对书的亵渎吧,也害怕这些富有特色的书店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地。

图源@这儿xccc

泉州东海泰禾旁边可以上到晋江大桥的楼梯 @弜

原来很安静、荒芜、私密。旁边是泉州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身后是呼啸而过的车,上到楼梯平台后,风很大,有很多藤蔓。看脚下的车水马龙,有一种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割裂感。2020年第一次和朋友去,吹着晚风大声笑着,我们肆意的19岁。后来自己去,每次都躺在平台上放空。

去年秋天,晋江大桥变成了「泉州最美落日打卡点」,两步一个艺术涂鸦,虽然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变好看了,但是给我的感觉,它就像很多突然火起来的城市角落一样变得同质化,不知道潮水褪去还能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都知道,也都难以避开的重灾区

安福路 @陈卡米

被City Walk毁掉的街道必然是上海安福路了吧。大学时候经常在那边住Airbnb,一个人散步,耳机里放着的歌都是平静的意绪。毕业后搬到附近,眼见着安福路火起来,每个来上海的人一定会去这里City Walk。这条小马路似乎负荷了太多的关注和闪光灯。

图源视觉中国

周末一出门,就有几十个镜头飞奔过来。因为人太多,周末(有时甚至周中)都不敢在安福路遛狗。怕街拍摄影师不屑的镜头,也怕下一秒就会在小红书上受到来自网友的审视。

图源视觉中国

安福路(再一次被提及)@依山

上海安福路。曾经非常清静的一条小路,窄窄的人行道,稀稀落落的行人,大多是去尽头的剧场看话剧的(《爱情神话》开头的话剧散场,就是在话剧大厦取景的)。如今成了网红地,喧嚣嘈杂,堵着路街拍的潮人各处可见,而且追求「出挑」,再没了往日的悠闲。

图源电影《爱情神话》

北锣鼓巷 @玥

前两周去了一趟北锣鼓巷。知道人多,平时都是尽量避开的。

最近想看看秋景,忍不住去了。非旅游旺季,非节假日,还是挤挤挨挨,几乎走不动。大概有很多人是像我这样的吧。

图源视觉中国

青岛八大关 @颜颜

很有名,人一直不少,但之前多半是些文青、历史爱好者,或是在海边玩后顺便来走走。City Walk兴起后,无论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得来。

图源视觉中国

上升一点思考

没有指明是哪个地方 @三三的燕麦饼

我最先想到被毁掉的是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散步」。大概散步是说走就走,不需要多想的、趋于常规的动作,但「City Walk」火了之后,由于之前不习惯这种表达,大家需要想一想City Walk的含义,有一种散步的「存在」突然被看见了的感觉,因此变得刻意了一些,有一种「紧张的松弛感」。也许会带着想从这个景点和街区收获到什么的想法出发,但我认为可能还是无所求地出发比较好。

不过对于「散步」的这种额外注意,我还算是比较乐观:首先,尽管说City Walk不如说去散散步能让人更自然地沉浸在散步中,但City Walk带有的刻意可能会引导大家一路上去留意到更多美;其次,大家在慢慢习惯City Walk这种说法,未来它也许就能直接与散步这个词换用,说去City Walk也可能会像说出去走走那样自然了(就像说「发一篇paper」「看NBA」这么自然)。

香港坚尼地城附近街区 @纸月

最近搬到香港坚尼地城附近住,这里本来只是一处普通临海街区,被网络带火后人满为患,游客走到马路中间拍照,甚至需要警车来驱赶。每次路过都感到「City Walk」的荒诞之处。用精心的拍摄和造型表达虚假的松弛,更对当地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图源@纸月

我老家在大连,和同学在自己的城市搞City Walk的时候,会有自己的宝藏地点。通常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城市街区,外地游客一般不知道,也不会大规模地来。

在我看来,City Walk毁掉city的情况恰恰是违背City Walk精神的行为造成的。一些本来不是为旅游而开发的地点变成了打卡地,超出了它们本身的承载能力。如果游客真的能把大片的城市街区作为感受一座城市的窗口,抛弃对「打卡」「出片」的追求,City Walk本应该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旅游形态,无论是对游客还是对城市都更友好。

图源@纸月

最后,一些正面效应

@小王

西安小南门早市人多了后,更多不在附近的本地人愿意「凑热闹」来买菜了,菜贩们的生意挺兴旺。我见过一个卖鹌鹑蛋的小摊,还从原来卖生鹌鹑蛋变成了改卖盐焗熟鹌鹑蛋,主要卖给游客,也能挣到钱。

图源@小王

@椰子

City不就是来感受的吗?路不就是来走的吗?难道我们想再回到路上空无一人的时候吗?

@尧

我的家乡有竖着白色巨大发电风车的海边堤坝。在它成为网红打卡点之前,我很喜欢起个大早,去堤坝上的绿道看日出,或是晚饭后去吹吹海风散散步,在一片寂静中听潮声涌动。现在,风景宜人的海边绿道从傍晚开始就一路烟熏火燎,叫卖和直播声音此起彼伏,人多的时候,无论是行车道还是绿道都水泄不通。

对于安静被打破,在海边散步十多年的我肯定觉得遗憾,但另一方面又为它的兴盛感到一丝欣慰。因为对家乡这样的发展动力不足、流动人口稀少的小县城,有人气、有经济增长点是好事。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