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为什么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2023年7月31日 文/ 吕蓓卡 编辑/ 楚明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你是否感觉近几年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2023年,全球的高温不断打破纪录。7月的第一周,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从区域上看,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温度多次飙升到50摄氏度(注:以下「度」均为摄氏度)以上,北京也有记录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天温度超过40度。今年6月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记忆再往前移,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几近消失,在卫星地图上只剩一片滩涂;2021年,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德国锡根大学洪涝专家延森(Jürgen Jensen)形容:「一直开着水龙头都无法造成这么大的降雨量,几乎就是上头不停倾倒洪水,世界上没有任何排水系统能应对。」2020年,大西洋飓风席卷中美洲十多个国家,造成上百万人被迫流离失所,成为气候移民。

为什么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翟盘茂给出的答案是,全球气候变暖是主要的幕后推手。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气象中心从事气候分析,九十年代以作者身份加入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要研究全球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期的历史观测数据,他越来越确认,「人类活动毋庸置疑地影响了地球大气、海洋、陆地」。

作为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他在组织编写并发布的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中认为,即使全球变暖相对较小的增量(如:0.5°C),也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情况发生统计上的显著变化,特别是极端温度、强降水加剧,以及一些地区干旱加剧。

至2011-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和工业革命之前相比已经上升1.1摄氏度,在未来气候继续变暖的情况下,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很可能在所有极端气候事件中增长最为强劲。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度,五十年一遇的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将比工业化以前增加9倍;温度升高2度,这个频率的增加将是14倍。而全球温升1.5度和2度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数字,在翟盘茂的理解里,很可能是未来几十年要面对的现实,取决于全人类统一的应对行动。

我们当下正处在怎样剧烈变动的气候环境里,这样的气候环境是如何造成的?未来我们还会经历什么?基于IPCC的报告,翟盘茂给出了他的理解。

文|吕蓓卡

编辑|楚明

图|视觉中国

「预计高温热浪在明年还要更厉害」

问:今年的高温,超过了科学界的想象吗?

答:我认为没有超过我们的想象。科学界一直在讲气候变化,这种高温热浪,肯定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决定了气候变暖的大背景。

气候变暖主要是说现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影响。到2019年底,人类排放造成了大气中累积的二氧化碳已经大概有两万四千亿吨,超过两万亿吨啊!现在还在不断地排放,每年的排放量还在往上加。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每年排放的量是非常大的,一年就排放四百多亿吨,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它放到大气当中累积,地表温度肯定是越来越高。

今年又碰到了特殊情况,在前三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拉尼娜现象之后,转向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本身只是年际间的气候波动,每隔两到七年都会出现一次。但是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在加剧,带来的影响肯定是更严重了。

问: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厄尔尼诺现象吗?上一次强厄尔尼诺现象是2015-2016年,和那一次厄尔尼诺相比,今年的厄尔尼诺强度会更大吗?

答:厄尔尼诺本身是赤道东太平洋上的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每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就会伴随着全世界很多地方出现高温、干旱等极端事件,有些地方还有强的降水等各种各样的极端事件出现。

今年的厄尔尼诺还不能说强度很强,暂时只能说已经发生了。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有三次,1982-1983年、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

但为什么厄尔尼诺一次比一次的影响看起来大,因为叠加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厄尔尼诺又带来了一个波动式的升温,叠加在气候变化背景上的一个正的效应,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所以才出现了今年这种罕见的高温热浪。

问:厄尔尼诺一般会持续一到两年,未来我们还会经历什么?

答:厄尔尼诺在今年形成,一旦形成就有影响,但是通常是在北半球冬天达到峰值,更大的影响可能在来年,预计高温热浪在明年还要更厉害。此外,厄尔尼诺峰值期间影响就会很大。但峰值往往在北半球的冬季,搞不好会是个暖冬,但对南半球澳大利亚等区域而言,持续干旱接着丛林火灾风险很大。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5日,美国加州河滨县莫雷诺山谷爆发山火,一名消防员正在控制火势。

「今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问:今年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极端气候事件吗?什么算是极端气候事件?

答:极端气候事件是有明确定义的。今年这个情况,完全可以说一些地区出现了破纪录的高温极端事件。

但极端气候事件有不同的定义,也可分相对的和绝对的。比如对一个地方来说,当下温度和这个地方历史上的数据相比位于前1%、2%或5%,或是从来没发生过的,破纪录的,这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极端概念。但也有一种定义,我们讲日最高值打破了一个固定的阈值,如超过35摄氏度,或40度,就算一个极端高温事件。

我们国家这两年发生的很多影响很大的气候事件,2020年长江流域的洪水,2021年郑州暴雨;去年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由于长期的高温干旱影响,鄱阳湖等水位都受到了影响,这些都算极端气候事件。

问:有没有哪些极端气候事件,是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极不可能发生的?

答:最近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比如今年的高温,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到底会不会发生。说到极端气候事件时,一定要把强度拿出来说。就类似于今年,比方说北京发生了数日40 度以上的极端高温事件,应该说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自然状况下是极不可能发生的。

类似这样破纪录的极端气候事件,包括郑州的暴雨,如果不加入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加入全球变暖的状况,在做气候模拟时,发生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归因问题是要具体分析的,科学界的结论是要基于大量研究成果的。需要指出的是,类似这样的极端事件确实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

问:极端气候事件是可以预测的吗?

答:现在的预测是两种,一种是天气预报,关键是提前多少时间。我们的天气预报现在是相当准的,例如,未来一周内某地温度多少度,会不会下雨。

另外一种是气候预测,气候预测是一个月以上的展望。这种报就只能报一个总体趋势,如今年夏季的温度,在哪些区域更高;汛期的降水,哪些地方的要多一些。极端气候的预测就难度更大一点。

对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几十年的趋势不能说预测,要叫预估吧。这是很难的,一个是未来具体哪一年,哪一个月比如要火山爆发,是不能预知的。火山爆发也是一种突发的事件,会给气候带来巨大的影响;第二个就是全世界到底排放多少温室气体,人类控制的行动到底有没有效果,也有不确定性。我们的研究中,只能是假设几种情景。但真正预计未来10年以上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是受上述条件制约的,同时也取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

问:有一种说法是,2020年是气候危机元年,这种说法是准确的吗?

答:什么叫元年?我们在IPCC的报告里还没有明确提气候危机。当然我不反对气候危机这个说法,但我觉得什么叫元年不科学。这些气候变暖有关的问题是一个持续的,在不断加剧的过程,不是说到2020年,一下子就怎么着了。气候变暖的问题不解决,那这个危机我们就一直要面对。

肯定今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的挑战越来越大,直到全球达到碳中和。我觉得我们在当下第一个必须要做的,肯定要做好极端事件的预警预防。伴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其影响降到最小。另一个方面就是看科学上能不能找到办法,全世界能否统一行动,把气候变暖背后的根源给消除掉。

7月17日,沈阳,市民高温下出行

「这个升温是过去万年都没有过的」

问:为什么近几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这么频繁?

答:去研究每一个近期发生的极端事件,会发现这些事件背后都是有推手的。这个推手就是气候变暖带来的新的气候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等极端事件频繁发生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随着全球变暖幅度的增加,这些事件的频率、强度、影响力都是越来越大。

问:如今气候变暖是跟什么时候比的是在变暖?变暖的速度如何?意味着什么?

答:现在我们全球平均温度就比工业化革命前高了1.1度。这么说吧,我们以1850- 1990年做一个标准,实际上19 世纪末到现在(2011-2020)100 多年,增加了1.1度。

这1.1度意味着什么,我来做个类比。过去差不多200万年中,实际上地球表面的温度是受到太阳跟地球相对位置的影响。我们专业上讲受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影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一样,地球接收到的热量就不一样。这种自然的变化引起了地球上出现的冰期和间冰期。冰期的时候,地球一直到中纬度或者更低的纬度全部是冰,气候特别冷。地球的平均温度要比现在低好几度。还有一个叫间冰期,处于两个冰期之间的暖期。这个从冰期到间冰期缓慢的气候变化过程当中,气候变暖最快的速度也就是 1000 年左右才能升高1.5度。这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增温趋势!我们现在一百多年就增加了1.1度,并将在20年以内达到1.5度。

现在这个升温速度是过去百万年都没有过的。这种变暖不只是带来温度升高的问题,还有我们的大气、海洋、冰冻圈,包括积雪、冻土、冰川,整个生态系统都对这个变暖产生了很强的响应。温度只是其中一个关键而简洁的指标。

问:全球变暖给整个气候系统带来的变化是什么?它是怎么一层一层影响了极端气候的频发?

答:温度是首先响应的,响应之后地球表面的增暖并不是均匀的。比如,陆地表面的气温已经1.6度了,海洋表面的温度是0.9度。海洋和陆地之间有差值,升温不一致,它也影响环流。改变环流也会改变降水。大气环流就是一种动力作用,相当于你拧一块抹布,用多大的力量;抹布里含多少水,相当于大气里面有多少水分,当地球表面的温度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水汽增加。大气中动力和热力作用同时加强,产生极端降水的可能就增大了。这就像你用更大的力拧一块更湿的抹布,拧出来的水是不是就比以前更多?

问:在《巴黎协定》中提到了两个关键的数字,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度以内,并将努力争取在1.5度。IPCC报告里也提到这两个温度值。这两个数字该如何理解?升温1.5度,我们将会面临什么?

答:现在全球升温1.1度就已经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拿极端高温事件来说,工业化前五十年一遇的极端事件,现在的发生概率已经到4.8次,极端高温的强度也增加了1.2度。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度,五十年一遇的高温事件,可能会发生8.6次,极端高温强度也将增加2度。平均气温升高2度,这个概率就会增加到13.9次,极端高温强度将增加2.7度。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极端降水频率、强度增加和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

这么发展下去,未来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就会从百年一遇变成几十年一遇,甚至数年一遇。

问:有一种说法是,历史上温度比现在还要高过,对此你怎么看?

答:到现在还有人在喊当代气候变暖是假的,你到外面40几度露天条件下晒晒是什么感觉啊?像我们这种年纪,在外面半小时都受不了。所以说气候变化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影响的范围也特别大,不是说就一个小地方这样,在全球许多地方不是今年就是明年频繁发生类似高温这样的极端事件。

2022年的高温热浪,长江中下游一直到长江上游,还有近年京津冀一带,多少人受到影响啊!这些地方是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人口最密的地区,影响时间又长。这些影响是震动了全世界的。

有人说,地球历史上温度比现在高过10度。但问题是气候比现在高10度,那时有人类吗?

气候的剧烈变暖不光是出现极端的高温事件,还有好多低洼的沿海地区和小岛屿地区,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可能未来整个家园都被淹掉,国土就会丧失。所以全球温度变化不是一拍脑袋就说一个具体值跟当代比较。说远古气候怎么样从而来否定当代气候变化,需要严格的论证,需要考虑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问:这些影响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哪些?

答:其实每个地方的影响不一样。在城市里,现在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温了,因为城市里面除了气候变暖之外,又加了一个城市化的热岛效应上去,城市里面高温热浪影响更突出;高温晴天还有一个很重要影响,叫大气的臭氧污染。这个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重要,通过呼吸来影响人体健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一定马上就能见到结果。所以这些常常就被忽视掉。

还有一个就是极端的强降水,城市里固化的下垫面没办法一下子渗透突发的强降水,水循环出了问题之后就产生雨涝灾害,危及城市运转甚至居民的生命。

7月17日,江苏镇江突降暴雨

问:我们现在对未来升温的预估是什么样的?

答:现在看来,全球温升1.5度很难控制,未来20年以内预计就得突破。突破完了之后看看有没有先进的技术,把大气里排放的过量二氧化碳给中和掉或移除掉,在本世纪末回到1.5度。

控制在2度的话,全人类也要共同付出巨大的努力,并要在21世纪后半叶实现碳中和。

问: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加剧全球变暖?

答:因素现在很清楚。最主要就是人类的活动。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主要靠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来维持,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残骸经过非常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现在它们被燃烧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当中。而且人类这个动作已经持续了200多年,我们现代人类的文明就是靠这个建立起来的。但这是把前千万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形成的化石能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量地利用起来,而且利用的势头越来越大,大气当中二氧化碳浓度是越来越高。到2019年底,大气中已经累积了大概两万四千亿吨二氧化碳!现在全世界人类一年还要排超过400亿吨的二氧化碳到大气当中,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增长,现在还没有看到全球达峰,也就是排放量的峰值。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吸收掉超过一半,剩下来的储存在大气中,促使其浓度越来越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加强,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地表温度的上升。

问:怎样减缓这种恶化的速度?

答:要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它不要愈演愈烈,人类活动引起排放和去除的二氧化碳的之间的净收支首先必须是零。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碳中和,但是全球尺度上的。但是目前全球每年排放400来亿吨,就可以算算每个人是多少,全世界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五吨多。

但是现在这样的高温热浪条件下,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适应措施,如大量使用空调,大幅度的用电会引起更多排放,引起气候更暖,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我们今天不是说绝对的不排放,但要讲节能,讲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的能源来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这就是我国宣布碳中和碳达峰的根本原因。

问:现在排放降下来,气候危机就能解除吗?

答:我们讲净零排放是气候不会越来越恶化的前决条件。但实际上净零排放之后,还要有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的温度才能稳定下来。但总的来说,人类活动影响的外部的强迫去掉了,气候系统里面的一些变化可以受到控制。

7月12日,南京,市民在防空洞里纳凉

「每个人解决10%的碳排放是相对容易做到的」

问:您从上世纪80 年代就参与气候分析,在自己的个人经验里,什么时候开始明显感受到气候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答:我一直都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刚开始八十年代,全球气候对这种变化的关注是气候异常,还不讲极端。当时气候变化的信号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再一个当时科学研究上也不完备,都拿不到一天一天的气象数据,气候模式能力也有限。

后来我们把一天一天的降水数据拿出来,才知道这一天降水有多强,比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我们把历史数据放在一起分析以后,确实发现一些信号在里面,尤其是极端强降水。

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到极端事件。IPCC也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到气候变化的问题,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就开始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IPCC有六次评估报告,有新的结论。1990年发布的IPCC第一次报告认为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气候在变暖;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说「可以识别出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来一次比一次的认识更加深刻,因为研究多了,数据多了,证据更为丰富。最新的报告的结论就是,人类活动毋庸置疑地影响了大气、海洋和陆地。

问:每一次更新报告的过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超过您的预期吗?

答:没有超过我的预期。现在的报告是平衡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综合评估的结果,在我个人心中,早就感觉到肯定一些极端气候事件是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

问:这些事件对你个人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吗?

答:对我来说,我看到的全世界不是这就是那,每段时间都受到极端事件袭击,我知道这与气候变化紧密有关,所以我有一个预计就是这种情况未来几十年是越来越严重的。

问:那你会觉得沮丧吗?听起来研究气候还是一件挺容易感到悲观的事。

答:沮丧有啥用?这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伴随的一个影响。我只能从科学上清清楚楚地把这些科学认识告诉大家,参与到 IPCC 这样的工作当中来发挥一个科学家的作用。我觉得做这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

问:面对如此剧烈的气候变化,我们个人能做点什么吗?

答:我前面也讲了,当下二氧化碳排放的量是巨大的,全世界平均每个人超过5吨。对一个国家来说,能源利用不可能突然转型,经济发展又停不下来。我们个体能做的就是尽量少排二氧化碳,例如少排10%,我觉得是相对容易做的事。空调少开一点时间,灯少开一会,汽车不要开那么大排放的,吃东西少浪费一点,因为食物的生产也是要消耗能源,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每个人解决10%是容易做到的!

问:您自己在生活中会保持一些什么习惯吗?

答:

怎么说呢,我还做得还不够。但我当了IPCC主席后,第一个改变的事情就是我买了一个尽量小的排量的汽车,当然还有一个是尽量少开汽车。第二个就是我家里边热水都是用的太阳能的,我用了20多年了。最近高温热浪特别热,把我太阳能热水器上面这个储水的铁桶都给弄漏了,我就只能重换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7月1日,杭州,湖滨路通过水雾装置为行人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