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200万「天才少年」不该被埋没人间

2023年7月28日 文/ 莱克西 编辑/ 楚明

「这不是一个讳言天才的时代,因为我们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更加平等地面对成才的机遇和挑战。」

文|莱克西

编辑|楚明

图|(除特殊标注外)视觉中国

天才的突破

曹原登上《自然》杂志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名单的那一年,他22岁,是榜单中最年轻的科学家。

《自然》杂志称曹原为「石墨烯牧马人」。2018年3月5日,这本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背靠背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在其中,曹原阐释了自己在石墨烯领域的新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度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

在此之前,曹原曾经在实验室试验了多年,都没能攻克自己最初的设想。直到发文前半年多,在一次极其偶然的尝试下,曹原调整了两层石墨烯的排列方式,转换了极不起眼的一个小角度——实验成了。

曹原的新发现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自然》杂志的编辑收到论文后,激动得都没来得及排版,就将其中一篇文章提前发到了杂志网站上,随后通过另外一篇文章进行评述。看到了曹原的研究后,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激动地评价称:「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未来能做的努力太多了。」

在取得这项傲人成绩之前,曹原度过了一段并不典型的青少年时期,却和众多超能少年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他曾因成绩突出,被选拔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超常班,在此之后,他一个月读完初一,三个月读完初二,不到半年读完初三,13岁便考上了高中,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高中学业。

2010年,14岁的曹原参加高考,考出了669的高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并成功进入了「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此后,在不断地努力下,曹原在物理学、化学领域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少年天慧。

考取博士的那一年,曹原正好18岁。某种程度上,曹原充分燃烧了自己的青年时期,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就已经完成了普通人和普通家庭汲汲以求的学历跃迁。

对于公众而言,天才儿童的魅力和重要性在于他们给普通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样本,证明了在苍茫的人生旷野里,总有一些人能够撑杆而跃,抵达更远的人生开阔地。

最近,世界范围内颇有名气的天才少女,是来自墨西哥的天才女孩阿达拉·佩雷斯·桑切斯。阿达拉于2011年出生在墨西哥城东南部一个贫民窟中,家庭条件异常贫困,在她的INS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她穿着一件宽大、有破洞的灰色卫衣,腋下的布料经过摩擦后,起了很多粗糙的毛球。

但阿达拉的天赋却早早展示在这片贫瘠的街区中。

从3岁起,她就可以独立阅读、开始组装 100 片拼图并学习代数。随后,她在5岁念完了小学,6岁读完了初中,最终在8岁完成了高中学业。

2019年,在一场科学演讲会上,年纪最小的阿达拉上台发言,台下,坐着的是一群世界级的科学家。过程中,她毫不怯场,一字一句坚定地说道,自己从小最大的热情是研究黑洞——黑洞如此美妙,有着不可思议的巨大密度,甚至连光都不被允许从中逃逸。

少女的梦想正在发芽。年轻的阿达拉从贫民窟走出来,并最终成为了墨西哥的骄傲——2019年,阿达拉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墨西哥100位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成为了榜单上年龄最小的女性之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否仍然需要天才?不可否认的是,超能少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曹原这两篇论文发表之后,短短9个月,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应用已经落地。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手机的充电时间将被缩短为16分钟的闪冲。

而阿达拉最近也发明了一个专利,她目前正在与同事一起开发一款智能手环,帮助“监控”具有特殊能力的儿童的情绪,防止癫痫严重发作。发明这个手表的初衷,正是阿达拉希望这些自闭症患者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够更自在地生活。

他们正在突破,他们预见未来,他们了解未来,甚至,他们掌握未来、改变未来,而发现一个天才少年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

《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剖析了天才少年的重要性以及发掘天才少年的紧迫性,他说:「这是一个以成为天才为骄傲的时代,因为真正的天才,一定会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增进人类的福祉的事业中。」

被忽视的天才少年

一个午后,阿达拉的母亲纳勒利接到了3岁女儿老师的电话。电话对面,老师十分气愤地对她说:「快把阿达拉接回家吧,全班同学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她却一直在睡觉。」

这已经是阿达拉第三次转学了。在学校里,她不想和同学一起玩,在学校里甚至还未开设化学课的时候,她就已经自学了元素周期表,上课感觉无聊的时候,她会在课桌后背诵各个元素的名称。

因为这些略显异常的行为,阿达拉在同学们之间备受歧视,甚至遭受了校园霸凌。有一次,纳勒利看到阿达拉正在一个小房间里玩耍,几个同学却过来将她锁了起来。紧接着,这些同学就开始在门外高喊:「怪人,怪人!」并猛烈地敲打着小房子。

即便如此,学校的老师并没有挺身而出保护阿达拉。相反,教过阿达拉的几个老师会劝纳勒利,还是让她去学个实用的手艺吧。

「她(阿达拉)感觉自己很奇怪、与众不同,就开始讨厌自己、排斥学校。」看到女儿的遭遇之后,纳勒利心痛极了:「我不想再让她受苦了。她告诉我,她不想再去上学了,并且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

事情是在阿达拉见到儿科医生之后开始转变的。当时,纳勒利已经决定把女儿带回家,离开学校,重新想法子让她学习。一位儿科医生这时候递来了希望——阿达拉在学校中的不合群、社交恐惧、不擅长与人交流,以及她展现出来的种种早慧的迹象,是受到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影响。

美国《科学日报》曾经解释,「神童是指在大约 11 岁时,在通常只有成年人才能从事的领域,表现出专家熟练程度或对基础知识掌握深刻的人。」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天才少年的天慧在社交活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人们更想改变少年们的执拗、专注和孤僻。这也使天才少年的发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紧迫性。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取消了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个名称,将之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ASD)。在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是我国最早研究ASD的医学基地。

李建英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在她接手的案例中,王壮(化名)的经历让她印象最为深刻。这是她跟踪时间最长的患儿。王壮从7岁开始,就被诊断为ASD,他喜欢在教室里到处走动,干扰课堂纪律,有时候会大吼一声。李建英与他交谈的时候,他不爱看人,有时候答非所问,或者自顾自说感兴趣的东西,完全不在意对方的感受,「他不太擅长与同龄孩子交往」——这些都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表现。

王壮在智力检测中成绩高达137分。当时,李建英还发现了王壮的特别之处:「他对数字非常敏感,数学非常好。有时,他跟我讲原子、氢原子,有时,他能跟我讲医学、细胞,像个小博士,把我都弄晕了。」但王壮的家里人毫不知情,只想「把那些小『毛病』治了」,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

在医院里,李建英还见到过不少颇具天慧的小小患者。当时有的小孩才3岁,只要在哪里听到一段喜欢的音乐,回家马上就能用钢琴弹奏出来。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从江西到广州来治疗,这个孩子能将火车经过的所有站台按顺序记下来,在广州游玩的所有地点,包括坐地铁的站点,也都能倒背如流。「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保护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

事实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近日,一场名为「预见未来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讨会,拉开了民间力量参与其中的大幕。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刘嘉介绍说,智商水平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保守估计,超常儿童占比至少为1%。按照我国中小学生2亿左右的总数计算,我国超常儿童数量至少有200万名,是美国超常儿童数量的4倍。

遗憾的是,中国这个庞大的潜在人才宝库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据估算,我国目前接受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的中小学生总数不超过500人,即100万名学学生中,仅有2.5名学生接受了超常教育。

当天,刘嘉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与猿辅导教育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未来将共同就脑科学、超常儿童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未来,猿辅导将投入1亿元设立「青少年科学探索基金」,与合作伙伴一同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准确、更快捷地发掘天才少年,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未来将推出「超常儿童测试系统」,猿辅导也将为这个系统提供技术服务及平台等全面支持。

李建英跟踪治疗了王壮超过15年的时间。令她觉得欣慰的是,在多年的训练和康复治疗下,王壮已然能够和身边的人进行正常的社交沟通。

但更多的是遗憾,那些独属于王壮的,对数字、数学的敏感和知觉,在岁月的流转中慢慢失去了锐角,一去不返了。

几年前,王壮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轨迹里,考上了一所大学的数学系,「虽然在大学攻读的是自己喜爱的数学专业,但学校不可能为他来量身定做特别的课程,所以他的数学天赋没有被释放出来。」李建英说。

被忽视的天才,被浪费的人生,王壮的命运或许是诸多天才少年的缩影。

如何避免遗憾,如何能让天赋的种子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生根、发芽、成长,最终将充满潜力的可能变为现实,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被选中的少年

曹原就读过的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超能儿童教育班。

1995年前后,中国掀起了一阵「神童热」,这场热潮一直持续到新世纪。一批「天才少年」被人熟知——「中国第一神童」宁铂,10岁考入大学、16岁成为博士的神童张炘炀,14岁考上大学的王思涵等。武汉大学少年超智班甚至录取过一位学员津津,进入大学那年仅仅5岁。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12所高校曾经都办过少年班,以吸纳这些超常儿童。

在海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一直在探索针对超能儿童的教育模式。

在美国,对天才儿童的教育被称为天才或资优生教育,一般各州的学校把 5%-6%的资优学生(Gifted students)划分出来,为这些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育。而荷兰则拥有欧洲大陆历史较为悠久、多元化的天才教育项目,荷兰教育部也将此列为优先事项并为此投入专项资金,并先后设计了人才发展空间和国家天狼星计划。

在墨西哥,阿达拉见过儿科医生后,在他的建议下,她的母亲带她来到了当地的特别部门:天才儿童关爱中心。在这里,阿达拉经过智商测试,结果显示不到8岁的她智商高达162。她的母亲纳勒利也第一次意识到,女儿之所以会在数学课上睡着,是因为对她来说这些简单的内容太无聊了。

此后,在中心的帮助下,阿达拉获得了两个学士学位,一个是工业工程数学专业,另一个是系统工程专业。她又在11岁的时候拿着全额奖学金进入了墨西哥科技大学,攻读数学硕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尔·洛德威克说:「天赋只是一个起点,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才是塑造天才少年成才的根本。」

根据中国科技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2014年发布的《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截至2014年,中科大少年班已经培养了超过202位教授,至少占毕业生总数的11.5%,而少年班学院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

被少年班选中的天才少年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走出了像推动开发 AI 云技术的原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AI 芯片独角兽公司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陈云霁兄弟等人在内的科技人才。

在发掘和培养超能少年方面,除了顶层设计,社会资源也正在导入。目前,猿辅导也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猿辅导搭建了一个激发天才少年天慧的竞赛强基中心,以引导新一代的少年。在这里,孩子们的兴趣得以被尊重,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正在被激发。

强基中心的负责人朱斌曾在数学、物理、生物学科等国际竞赛中,带领猿辅导的学员斩获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他连续9年担任国际生物奥赛国家队教练,执教的团队6次斩获世界第一,接受辅导的学员目前共摘得29金3银。

在他看来,「有趣即正义」。

一个非常动人的例子是,在今年给毛上卿这届国家队上课的时候,课堂上,他们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一些叶子的边缘有齿?其中一个解释就是,在早春寒冷的季节,没有太多其他叶子的遮挡,如果能用边缘成熟的结构去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叶子就能有效地利用这一部分光却不会因为整体成熟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成长。

为了更好让大家理解这点,朱斌就举了一个炸油条一定是两根粘在一起炸的例子,这样以来高温的油就不会让整个表面快速硬化,因为中间粘在一起的部分会不断膨胀,最终获得金灿灿、蓬松又酥脆的油条。

如此针对性、生活化的类比马上就让学生们恍然大悟。保留兴趣、激发天分,或许,这正是天才教育中最基本、最有能量的一环。

刚刚以满分成绩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竞赛世界第一名的猿辅导学员王淳稷,在座谈会上呼应了老师朱斌的说法。他说,有兴趣就可能把数学学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让我感受到快乐,而这种快乐让我坚持到现在。」

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让适龄少年接受教育、不断进阶的教育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刘嘉认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已经从「饿肚子」变成「吃饱」,「今天我们吃饱了,我们还想吃得更好,就涉及了我们怎么创新,怎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自2009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已先后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启动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目前重点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累计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

2023年7月6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表示,在未来,教育部会坚持将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新起点,也是新未来。

刘嘉教授(中)与猿辅导中心负责人朱斌(左)、国际数学奥赛冠军王淳稷(右)探讨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独一无二的天赋将会被珍视

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在国内外的天才儿童培养史上,坠落的超能少年不在少数,天才少年或许难逃泯然众人的宿命。

魏永康的经历最使世人意难平。从儿时起,魏永康就被称为「东方神童」,在家乡湖南华容县声名大噪。因为早慧,他跳跃式地完成了前半段的成长历程:4岁上小学,3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13岁进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获得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资格。

但在20岁那年,因为未能及时提交论文以及生活自理问题,魏永康没能顺利升博,而且,他被中科院勒令退学。魏永康在湘潭大学的同学刘曲波曾经感慨道:「我总是以为,以他的才智,会拿着很高的薪水,过上一种金领的生活。」

最后,魏永康进入了一家远离家乡的小型私企,这违背了所有人的预期。而对魏永康自己来说,他正在试图重新建立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他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想要创业,想要回湖南开一家技术公司。在一段新的生活轨迹中,他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一个尽责的丈夫和父亲。

遗憾的是,38岁这年,魏永康在吉林离世,初步认定为心肌梗塞造成猝死。天才少年的一生,最后融于一纸讣告:「魏永康1983年6月17出生在湖南华容,2021年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兹定于2021年11月18日上午于湖南隆回出殡下葬。」

相比之下,在某些层面,曹原是幸运的。

对他而言,他的天慧首先得到了父母平等的珍视。在曹家,曹原的父母看到儿子对化学实验、物理实验极感兴趣,就为他买来很多科技类的课外书。当曹原提出自己想拥有一个实验室之后,他们将家里的杂物间腾了出来,置办了一系列实验器材。

在一次实验中,曹原发现所需的硝酸银很贵,也很难买到,他就买来了硝酸,偷偷把妈妈的银镯子放了进去,人工「合成」了硝酸银,得知此事后,曹原的妈妈非但没有指责他,而是温柔地肯定了他的成果。

除此之外,学校也稳妥地将曹原托举了起来,充分激发了他的天赋。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后,校长牵头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一次考试,想找到学校里智力过人的学生,集中培养。这场考试结束后,曹原和其他两名同学成为了被选中的少年,校长特意为这三名学生选择了6名经验最多、资历最老的骨干教师点对点上课,并且还为曹原等人订制了适合他们个人能力和差异性发展的教学计划。

曹原曾经的生物教师黄莹回忆说,「语数外理化生,每天每个科目只有一堂课,老师只讲一些重点的内容,剩余的时间就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懂再问,通过这种点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费尔德曼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在我研究的超常儿童中,常常遇到一些特殊状况,是一个人的成长异常顺利的典范:孩子的天赋兴趣、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的机制,完美地促成了一个人一生潜力的最佳发挥。」

多年过后,曹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家庭、学校和曹原本人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教学相长的体系,这是三者完美配合的成果。

事实上,目前一些天才少年培养体系所面对的最大争议是,对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体系,到底是不是揠苗助长?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这些早慧少年的心理健康,每一个少年班成员被录取时,校方都会建议他们不要以少年班成员的名头去接受采访,不要让自己过早地被消费。

陈旸曾经在采访中说:「少年班的学生都是孩子,承受不起这种吹捧,这个年龄的小孩,一旦抬起来,他们会真的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很难沉得下去,所谓的『捧杀』就是这个意思。」

而少年班更广泛的意义是,它让这些极具天赋的少年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回忆起少年班的学习经历,曹原曾经在采访中感慨道,「上少年班的意义,在我,是减少在中学期间做大量习题复习备考的时间,用这些时间来学习更加有意思的大学和研究生知识。」

朱力奥曾是中科大少年班学院理科实验班的应届毕业生。回顾在少年班的这四年,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了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此时,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按照家长规划好的路子走,而是要不断问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就在这样的疑问中,我也开始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学会自己做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对所有超能儿童来说,这些既是关联人生的必修课,也是天才儿童教育系统需要关注的话题。

在这次研讨会上,朱斌也提到,中学生普遍对于大学专业缺乏系统认知,对未来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缺乏规划。

而在刘嘉看来,正确的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面对刚刚拿了奥赛冠军的几位金牌选手及台下听众,他列出了一个成才的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做对了哪些关键事情。比如在儿时,最重要的是被发现天赋。少儿天才会展现出各方面的特点,比如调皮、爱闹、不休息、爱折腾或者沉默等,很有可能是他们在以另外一种方式观察这个世界。而到了中学时期,除了学科学习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要规划未来,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因为人们也会看到,一些高考状元在进入大学后,内驱力不足,从而无法完全兑现天赋。

曾获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第一名和第3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的天才少年彭凌峰,偶然的一次机会,在选修的编程基础课程上感到一种轻松和畅快,「如鱼得水般,我开始对一行行程序着迷,它们优美的逻辑深深把我吸引。」放下以往的成就对初尝人生荣誉的青少年而言并非易事,但彭凌峰还是选择重新上路,去探索、去尝试、去获得新知。目前他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将在一年后攻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所的博士学位。

若选择不自由,则竞赛无意义,新的时代浪潮已然荡开,未来正是属于有热情、有远见的青少年。这或许就是彭凌峰选择坚持自我的原因:「竞赛让我认识了生命科学,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真实的喜好,只是生命科学中属于博物学的部分而不是它的现代技术。」

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朱斌也格外关注这些少年们的实际需求。他说道:「我们在竞赛课程尤其是理化生学科的讲授过程中,会更注重前沿领域的拓展介绍,让学生对各个二级学科有具体了解,提早知道自己喜欢与适合什么,至少了解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具体方向,对学科具有更深的洞见。」

而这与猿辅导「青少年科学探索基金」设立的初心不谋而合。它作为民间力量,将有力支持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支持教学教研探索,并嘉奖获得成绩的个人与集体。

「我们将持续投入,丰富科学教育资源,促进AI与科学教育模式创新,为青少年搭建科学教育实践平台,让更多有志于学科研究的青少年,享受到匹配的教育资源。」朱斌表示。

天才少年被看到只是第一步,在未来,他们的人生将会被尊重、被引导,那些独一无二的天赋将会被珍视。

这一切,都正如蒋昌建所言:「这不是一个讳言天才的时代,因为我们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更加平等地面对成才的机遇和挑战。」

第64届国际数学奥赛中,猿辅导学员王淳稷、孙启傲分别获得金牌,王淳稷更是以满分拿下个人排名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