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评分7.7,《封神第一部》到底好看吗?

2023年7月25日 文/ 肖衡 编辑/ 丁宇

从《封神三部曲》立项开始,乌尔善就被视为一个冒险者,但在他看来自己更像是一个拓荒者。一方面是神话史诗类型的拓荒,另一方面是三部曲电影形态的拓荒,他们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未曾出现过的事情。

作者|肖衡\编辑|丁宇

7月23日,电影《封神第一部》上映第4天,豆瓣评分涨至7.8分。导演乌尔善发微博说:“感谢每一位观众的支持与信任。路虽远,行将至。”他配了3个抱拳的表情,以表达更强烈的感激。

从6月6日电影定档后那句“朋友们久等了”开始,乌尔善的社交平台就进入到了“封神时间”。他介绍主创、转发物料,不错过任何一个宣传的时间点。他显得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将《封神第一部》这部影片展示给所有人——即使并非全是期待的声音,但他从未迟疑过。

“我已经尽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努力了。好像没有什么可保留的,我能做的都做了(笑)。”乌尔善对博客作者说。至于那些不同的评论,他认为属于观众的自由,没法要求,“我无法预设别人的反应”。

随着评分上涨,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神话史诗”大片。面对各方评价,无论褒贬乌尔善都能接受,唯独想强调四个字——“神话史诗”。他认真地解释这不是“奇幻电影”,《封神三部曲》是属于中国的故事,有着民族性的世界观,是“整体华夏民族文化的一个集体记忆”。

从《封神三部曲》立项开始,乌尔善就被视为一个冒险者,巨大的资源投入、超长的时间跨度、不可预知的结果。但在51岁的乌尔善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拓荒者。一方面是神话史诗类型的拓荒,另一方面是三部曲电影形态的拓荒,他们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未曾出现过的事情。至少从这两个角度来说,乌尔善觉得《封神三部曲》”达到了自己想象”。

漫长的等待

“我中午吃饭了吗?”乌尔善在工作室突然有些晃神。“喝了一瓶酸奶,算吗?”有工作人员反问。

7月上旬,博客作者在位于北京东北四环外的工作室见到了他。《封神第一部》上映在即,乌尔善为电影宣传连轴转,这种晃神时刻,偶尔出现在工作间歇,成为难得放松的小插曲。

其余时间,他都在使用一种快节奏来推进工作,因为等待他处理的事很多。但对于耗时多年的一部作品来说,等待的时刻遍布于很多阶段。从2014年6月电影《封神三部曲》第一次剧本策划会,到2018年8月开拍,再到2020年1月杀青后,又经历了三年的制作时间到最终上映的曲折过程。

在漫长的等待中,《封神三部曲》的宣发节奏显得有条不紊,定期发布的物料从不会少,特别是自2018年到现在,每个节气的海报都在的电影宣传规划中。6月6日,电影《封神第一部》终于定档7月20日,乌尔善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电影已完成了129张节气海报。

部分节气海报

最新的一张节气海报是大暑,这一天《封神第一部》的豆瓣评分从7.7分逆势上涨至7.8分,封神终于在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段,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刻。

乌尔善曾评价自己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对于封神系列神话故事的向往,也源自他孩童时代对想象力的追求。他打小就喜欢看《封神演义》的小人书,对神话里面的各种怪兽着迷。“我喜欢里面的墨麒麟,还有一些好玩的东西,例如葫芦里飞出的神鹰(封神演义中崇黑虎的异术),各种法宝之类的,就特别想拥有这些。”

《封神三部曲》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着手拍电影后,乌尔善认真且完整地看了一遍《封神演义》的原著小说,“我觉得其实这是一部比较难阅读的小说,并不好读,故事也很重复”,但对于一个影视创作资源来说,他认为封神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神话题材库。

“封神宇宙”有完整的世界观、宇宙观,包括人、仙、妖三界,很鲜明的形态结构,也包括真实的历史、民俗文化、神话传说等,是完整的中国神仙体系、非常典型的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乌尔善认为,“不深度地挖掘它,非常可惜。封神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充满了民族的想象力,特别宝贵。”

究竟要根据封神故事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乌尔善给出了答案。《封神三部曲》是神话史诗类型方面的开创者。“首先这个电影的名字叫《封神三部曲》,肯定不叫《武王伐纣》,所以这已经告诉大家这是一部神话史诗。”

为什么强调类型是神话史诗,不是奇幻电影,乌尔善给出了一个完整地解释。

奇幻来自英语中fantasy这个词,也包括魔幻、科幻等类型的结合,而且奇幻作品都是有作者的,例如《魔戒》的作者是约翰·托尔金,《哈利·波特》的作者是J.K.罗琳;但神话是没有作者的,是存在于公共领域的文化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长时间内形成共识的一些经典故事。

他化用了一句话,说:“神话是公开的梦,是民族的集体意识。”包括《封神演义》《西游记》等,虽然有小说载体,但却是集体记忆的创作衍生而来。

乌尔善也阐述了他对史诗的理解。史诗一定触及到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讨论,所以史诗是基于幻想的价值观表达。“像《西游记》虽然很神话,但却不是史诗。总之,神话和史诗都有非常具体的限定,一个是公众性,一个是主题的特点,即整个故事格局的特点。”

多年来,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见。但这些作品大都没有用史诗的类型去处理和表达。比如哪吒、杨戬、姜子牙,都各自有很多单篇的故事创造,多是奇幻或动作类型。“所以,有些改编作品的类型更应定义为神话动作片或奇幻动作片等。”

复杂的电影工程

《封神三部曲》是否三部连拍,最初乌尔善也犹豫过。后来团队拜访了《指环王》三部曲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并邀请他担任剧组制作顾问,根据建议决定采用这种制片成本最优的方式。

乌尔善非常喜欢《指环王》三部曲,在他第一次观看了该系列电影后感到“特别震撼”,同时他还“特别羡慕”,他开始想象,中国电影也应该需要出现类似的题材,“那种恢弘、庄严,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他觉得,“如果中国要拍神话史诗电影,应该只有封神这样的题材才能达到这种级别的辉煌的史诗故事。”彼时的乌尔善还在做广告导演,埋下的“封神”种子直到多年后才落地生根。

在中国电影史上,严格意义上的“三部曲电影”形态并没有出现过。乌尔善解释了这个概念——“每部电影能够独立成片,三部电影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贯穿的人物线和戏剧线。”

三部连拍工作强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首先神话史诗这个类型在技术上最为复杂,服化道方面工作量增倍,而且有战争、骑兵等系列宏大场面的设计,相比其他类型片所需要的部门和人员更多。”

封神摄影棚

乌尔善对博客作者介绍,庞大的字幕表上仅仅是木工就有800多人,“剧组拍摄的18个月内,先后进组筹备前期加拍摄期人员超过了8000人。第一部的后期工作人员是1565个,将近10000人,单天同时在组的峰值是2800人。整个剧组的规模大、拍摄周期长。长达18个月的电影拍摄周期,更具体的数字是438个拍摄日。

《封神三部曲》筹备阶段,乌尔善就专门成立了特效公司魅思映像,集结了多位艺术家和数字视觉制片人。

新人演员方面,乌尔善启用了“封神演艺训练营”。一年半的海选,全球8个选角团队,这期间乌尔善看了15000人的资料,总共进行了21次的集体面试,每次面试约六七十人,总计面试1400人。训练营中,乌尔善和团队共同设计了6个月的专业课程,包括表演课、马术课、武术动作课,以及传统文化史、礼仪、鼓乐等。

于适饰演姬发、陈牧驰饰演殷郊、娜然饰演苏妲己

“如果要演这样的角色,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乌尔善认为,与时代相匹配的礼仪和生活方式,这些东西都是演员基本该学会的事。“要想能了解古代战士怎么生活的,要演一个骑兵,就真得会骑马,不然怎么演?不同的角色都有体验生活这个过程,更要在形体上去无限接近这个人物。”角色的特殊性,给演员带来了特殊需求。

6个月的培训期间共有4次考核,最终根据4次考核成绩,判定哪个演员能得到哪个主要的角色。姬发、殷郊的扮演者于适和陈牧驰,就是从这样严苛的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其他的男孩得到了适合自己角色。备受瞩目的妲己扮演者娜然,也是通过海选、面试、训练营培训过程中选出来的。

乌尔善认为这是值得的,“对新人演员的训练和他们最终呈现的表演效果,我觉得达到了我的要求”。

冒险王

漫长的拍摄周期意味着资源的投入,从电影工业上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冒险。

对于这种冒险,乌尔善有所预感,但他仍然愿意一试。他预估过整个项目大概需要8年到10年,也做好了如果失败还要用10年去还债的心理准备。他将家人安顿好之后,没了后顾之忧,开始放手一搏。

这或许与他刻在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分不开。在蒙古语中,乌尔善的名字就是“向前、前进”的意思。

4岁时,乌尔善跟随父母从内蒙古来到北京,在大院看露天电影,从小学习绘画,受到艺术的熏陶。在过往的回忆中,他提到:“1993年每天就去北京图书馆看书、看录像带,那时看了很多电影大师的经典作品,发现电影挺有意思,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像是一个命运巧合伴随着冒险的故事,正逢1994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新开设广告导演专业,乌尔善去参加考试,然后被录取了。

导演乌尔善

1998年,乌尔善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拍广告、拍MV、做独立影片,有了自己的工作室。2004年,乌尔善以编剧、导演兼制片人的身份拍摄了一部独立电影作品《肥皂剧》,这似乎也预示着他“向前”的另一种可能。

直到2007年,乌尔善才决定开始主流类型电影的创作。4年后,他完成了《刀见笑》,而后又执导了《画皮2》和《鬼吹灯之寻龙诀》,逐步奠定了属于乌尔善的电影美学风格。

回顾乌尔善的导演生涯,他似乎并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但他的确是一个擅长拍摄幻想类型作品的导演。低成本电影《刀见笑》换来了2200多万票房,《画皮II》取得了7.26亿元的票房,之后的《鬼吹灯之寻龙诀》更是突破16.28亿元的票房,并助力他成为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

然后,8年过去了,他终于有了第四部上映的作品。但与前三部相比,《封神三部曲》无论是制作的投入还是电影工业化的运用,都达到了另一个更高的阶段,乌尔善又向前了一步。

导演乌尔善在片场

选角也是乌尔善冒险之路的一部分。费翔饰演殷寿、李雪健饰演西伯侯姬昌、黄渤饰演姜子牙、夏雨饰演申公豹、袁泉饰演姜王后、陈坤饰演元始天尊……互联网上不少网友对这样的选角充满疑惑。乌尔善表示理解,但对于选用的演员,他绝对地信任,且给出了“最佳人选”的理由。

乌尔善曾在《画皮II》中和费翔有过合作,认为费翔的形象很接近历史古籍中所描述的纣王的样子。很多人对费翔的印象是上一辈的男神,是在春晚上演唱的歌手。但在乌尔善的了解中,费翔首先是个非常好的舞台剧演员,“在百老汇音乐剧都是领衔主演的,在上学时也学过戏剧,他对电影、对戏剧的理解认识都非常深入”。

费翔饰演殷寿

他坦言和费翔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有着类似的对戏剧和电影的喜好,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为角色可以付出一切的人,对于殷寿这个角色,他是最好的人选”。

李雪健演西伯侯姬昌,也是因为“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乌尔善透露,游街踩碎瓦片的一场戏,虽然是背影,也是李雪健亲自上场未用替身。考虑到李雪健的身体状况和碎瓦片道具的危险性,为了保护演员,道具组特别设计了一个硅胶的脚套,套在了李雪健的脚上,避免划伤。这些敬业的故事,让乌尔善记忆深刻。

李雪健饰演西伯侯姬昌

关于黄渤出演的姜子牙,乌尔善认为电影里面对姜子牙的塑造比较接近《封神演义》的描述。“在封神的原著故事里面姜子牙就是一个普通人。”

姜子牙(黄渤饰)龙德殿献封神榜

观众的对姜子牙的想象,更多地来自于之前看过的影视剧作品,其中包含着创作者的艺术加工。“但在封神的原著故事里面,姜子牙更像是一个‘倒霉蛋’,遭遇了很多很尴尬的事。他有点草根的智慧、平民的智慧,虽然其貌不扬,但带点幽默感。”乌尔善对博客作者说。

永恒的故事

截至发稿前,《封神第一部》的票房已经突破4亿元。其中,龙德殿质子战舞的片段,成为网上最火热的话题。满满的荷尔蒙和雕塑感的肌肉线条,获得了网友热评:永远相信乌尔善导演选男演员的眼光。

对此,乌尔善开玩笑地说:“应该把那个‘男’字去掉,是永远要相信乌尔善导演选演员的眼光(笑)。”

质子战舞

乌尔善当然明白,网友的评论意味着认可,但大银幕上的每一个镜头,都不仅是为了单纯地好看,而是一个塑造角色的必要过程。“不仅仅是对肌肉的要求,是让他们看起来就像中国古代战士的面貌,最终达到拍摄的效果。”

这正是“封神演艺训练营”的作用,它的目的很纯粹,既是为了达到戏里戏外的经历共通,也是为了在情感关系上形成默契与技能成长。

乌尔善详细介绍了新人演员在训练营中的生活,统一化管理、封闭的训练,同吃同住、一同上课,培养了接近于质子之间的友谊。“我们的故事设定中,他们就是从小离开故乡,来到另外一个地方,学习成为一个战士。”

算上新人演员培训和参加电影拍摄的时间,《封神三部曲》剧组等于要求这些新人演员要把至少两年的时间全部交给剧组。

大部分新人演员来训练营的时候都还是素人,年纪不大。“像于适是一个篮球运动员,陈牧驰是一个退伍军人,娜然是一个职业模特。”他们大都不是这个行业里的人,也没有受过系统训练,所以需要一个专业的表演训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表演”。

对于这些新人演员来说,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从零开始,慢慢填写内容。乌尔善说,他们想要完成这样的表演,必须要这么做,没有捷径。“我们要求他们要真的成为那样的战士,大家才能相信这个故事。”

《封神第一部》剧照

面对网友提出启用新人演员的风险,乌尔善直言,“演员一定跟角色相关,最终跟电影的质量相关。所以我们没有优先去考虑一定要用有名的演员,首先考虑的是合适的演员。”在乌尔善的眼里,电影本身永远大于其他因素。

同时,乌尔善觉得应该看到《封神三部曲》其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封神三部曲》的故事在创作初期,就已经把故事主角和叙事事件转化在到了年轻角色身上,这是从剧本策划阶段就已经考虑的方向。但它不是历史电影,也不是一个具体时代的讲述,而是创作者从历史角度重组了一段充满神仙大战的文化形态。神话史诗往往是通过一个超现实的方式,讲述人类本身的困境和如何突破。

在乌尔善看来,电影讲的虽然是年轻人的成长故事,但内容上也包含家国情怀,本质上这是关于真理、善良、正义的故事,主题是善恶斗争与英雄成长,“这种永恒的故事是不会过时的”。

至于观众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乌尔善觉得也没办法勉强,也不想为此焦虑。他依然每天在微博上真情实感地发布与《封神三部曲》有关的内容,有时间还会和观众互动。电影的诚意和用心被观众看到了,他感到满足。

但经过了如此漫长的过程,乌尔善更多的是一种平常心:“我希望喜欢的人多一些,不喜欢的人少一点,但也仅仅是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