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孩子确诊性早熟之后

2023年7月14日 文/ 高原 编辑/ 楚明

性早熟已成为仅次于肥胖的第二大儿童内分泌疾病。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确诊的性早熟儿童有53万。2023年最新公布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将性早熟诊断年龄进行了重新界定:女童7.5岁前(2015版为8岁)出现乳房发育或10.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0岁前出现睾丸增大等均为性早熟的症状。这意味着性早熟群体正在扩大。

病因到底是什么?会影响孩子身高、心智发展吗?家长们的疑虑此起彼伏。不少家长试图全方面掌控孩子的生活,他们四处求医问药,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运动、饮食计划,更有的采取一些极端的治疗手段。

和性早熟的过招,对很多家庭而言,是一场长途跋涉。他们时刻提着一口气,保持高度警觉,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紧张氛围中,家庭里幽深的背面逐渐显现。家长们对孩子的期许、教育观念,以及亲子、代际之间的矛盾,都一一牵连出来。

文|高原

编辑|楚明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突如其来的确诊

刘静向来很喜欢7岁的女儿跳舞时候那种自由、张扬的状态,和平日里安静乖巧的模样迥然不同。女儿一周有两堂拉丁舞课,从家到舞蹈教室的十几分钟里,是独属母女俩的时光,两人总有说有笑。

但今年二月起,女儿再聊起学校里的趣事,她总是「嗯嗯」地敷衍回复。到了更衣室,刘静看着女儿熟练地换上舞服、舞鞋。这些都是她亲自挑选的,原来她总惊叹于舞服的闪亮与合身。现在,她的视线总是被女儿微微隆起的胸部和分叉的裙摆吸引。

自从半年前女儿确诊性早熟后,刘静对女儿跳拉丁舞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2023年春节,刘静一家到海南准备度假。三亚的第一天夜里,她给女儿洗澡时发现她的胸部微微凸起,她用手试探,摸到里面有个豆大的颗粒。女儿立刻身体后缩,闪躲了一下,小声喊疼。刘静意识到不对劲,转身向医生表姐咨询,对方建议她带去医院检查一下,「很有可能是性早熟。」她形容自己听到那句话的状态:「脑壳轰地一下,感觉天塌了。」

那天夜里,刘静几乎没睡,她不敢相信。在她印象里,性早熟群体大多都是胖女孩。女儿130厘米,47斤,「怎么看都不应该(性早熟)。」接下来一个星期,她经常望着女儿猜疑原因。那些天的海南晴空万里,女儿在沙滩上肆意奔跑,躺椅上丈夫惬意地玩着手机,只有她双眉紧蹙,被一层阴霾笼罩着。

假期里,刘静满脑子只想确定一件事。在网上看了很多案例后,她几乎能够确定女儿是性早熟。她把猜疑讲给丈夫听,丈夫的语气里透露出一股不耐烦:「有病就去看、吃药打针,在这瞎猜有什么用?」

假期的第三天,刘静就挂了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青春期儿科。回到家的第二天,她就忙不迭地带女儿去了医院。女儿确诊为性早熟,乳核发育,骨龄大了一岁,有一颗5毫米的卵泡。医生告诉她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就可。但刘静联想出更长远的事情:「很可能过两年就来月经了,彻底不长个子了。」

同样因为性早熟突然陷入焦虑的,还有福建爸爸张锋。2022年5月21日晚上,他和7岁的女儿在卫生间门口玩闹。他像往常一样用胳膊从后背抱起女儿,抱到的一瞬间,他隐约感觉女儿胸部有个小硬块。他立即叫来妻子检查,对方从卫生间出来后神情有些震惊且迟疑。夜里,夫妻俩查了很久资料,依旧不确定那是不是性早熟的症状。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带女儿去一家私立医院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医生的询问后,女儿被确诊为性早熟,好在子宫卵巢没有提前发育,骨龄也相对正常。但医生依旧发出了警告,张锋和妻子的身高分别是180厘米和160厘米,按照预估的结果,孩子理应长到165厘米以上。如今因为性早熟,孩子很有可能提前一两年骨骼闭合,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和别的家长不同,王舒月前往医院的路上没有太多忐忑,她的疑虑不是女儿是否性早熟,而是想知道是真性性早熟还是假性性早熟。

2022年4月23日的下午,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医院,王舒月带着女儿走出儿保科门诊。这是女儿第二次确诊性早熟,123厘米的个子,46斤,身材正常偏瘦,不属于典型的性早熟群体。王舒月有些纳闷。

王舒月女儿的确诊记录

女儿第一次确诊是在5岁,经过排查确定为假性性早熟,这指的是人体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腺发育的步调不一致,常见原因有长期食用含有激素类的食品,或是下丘脑、卵巢、肾上腺、皮质等部位发生病变。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排除了后者,便给开了些中成药,还让王舒月宽心,「假性性早熟很常见。」

果不其然,坚持吃药一个月后,乳房缩回原状,女儿不再叫嚷着疼。此后,王舒月并没有过多留意,直到2022年4月22日晚上,女儿再次指着胸部喊疼,她急忙拉起一角一看,乳头有些凸出,类似的场景立刻让她想到两年前的那次有惊无险的经历。

她在心里祈祷:「这次也是假性就好了。」前往医院的路上,女儿难掩愉悦,她只把这当作一趟进城的游玩。确诊后,王舒月思绪繁杂:她和丈夫多年来感情淡漠,终于下定决心离婚,原本准备重新找工作。

但女儿确诊真性性早熟,她不得不重作打算。公婆都是农村老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性早熟,丈夫无法贴身照料。眼下,女儿的衣食起居只能依赖她,能够顺利离开的希望渺茫。

漫长的治疗

确诊后,张锋夫妻俩急忙询问治疗方案,但医生提出的建议夫妻俩一开始无法接受。

医生提出要打抑制针,一个月一针。一般而言,抑制针注射周期需要持续两年,直到骨骼发育完全或者青春期。

早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夫妻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张锋对打针始终有疑虑,他回忆起一个做生物研究的朋友告诉他,「打抑制针只是暂时压制住孩子体内的激素,两年后针一停,孩子体内的激素会紊乱,到时候也会影响生长发育。」

一位儿童内分泌科的专家则表示,抑制针是目前相对较为科学的方法,「是药三分毒,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家长有忧虑都很正常,所以建议医生在跟对方沟通时讲清楚几种方案的利弊,让家长做判断。」

最终,张锋没有接受抑制针的方案。他带着女儿辗转去了另一家省级公立医院。这里的医生给出了一个保守治疗的方法——喝汤药,并要求每三个月带女儿做一次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包括彩超、血检、骨龄等,全程耗时大约半天,等结果大约需要一周,价格在1000元左右。

汤药一副药400 块,一个疗程15天结束后,女儿的乳核明显变小、软化。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任何变化。

喝中药的四个月里,一家人谨遵医嘱,给孩子停掉了羊奶,水产海鲜很久才吃一次,红肉也减少摄入量。抑制性早熟的进程远没有想象中快,但女儿的身体依旧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食欲消退、口腔溃疡、气色变差。后面的七个疗程没起到抑制性早熟的作用,反而给女儿带来一些小毛病,这让张锋逐渐失去耐心。

汤药调理在2022年11月结束,他转向另一家私立医院求助。对方给出的方案依旧是保守治疗,开的药也都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但好过喝中药」。

社交平台搜索这些药品时,大多都是妈妈们晒出的孩子性早熟治疗「套餐」。但有些妈妈对这些药品的疗效保持怀疑态度,一位妈妈称吃药后,女儿的腋毛开始变长,这让她更加慌张。

女儿确诊性早熟的一年里,张锋带着女儿辗转四家医院,两家公立、两家私立。但他回忆都疗效甚微,「开出的药都大差不差,不过是把几味药换来换去。」今年5月14日,复查的报告显示,女儿双侧卵巢大于4毫米的卵泡约有四个,也就是说,性发育并没有被强力遏制。

今年五月张锋女儿的生长发育报告

从医院回来后,刘静始终感觉有一块石头压在心上。每隔两天她就问女儿,胸前的黄豆粒有没有消除下去。

吃药的前半个月,女儿胸部里的硬块确实消减了一些,但她依旧保持警觉。洗澡时,她会格外留意身体其他部位的发育状况,她几度让孩子抬起胳膊,仔细观察腋窝。神经紧绷之下,一切的风吹草动都显得异常。一次,她在女儿的腋窝周围发现了一些短短的、黄色的绒毛,就急忙拍给医生看,结果医生告诉她那只是普通的体毛。但接下来几天,她总是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直到那些绒毛没有变长的迹象。

「变得越来越疑神疑鬼了」,女儿确诊性早熟后,丈夫发现刘静变了。在超市买菜,刘静会反复询问是否是有机蔬菜,得到肯定的答案她还是存疑,去打量对方的神色。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回答。似乎无论什么答案,都值得怀疑。饭桌上,绿色的蔬菜占据了主导地位。她不再订购新鲜牛奶,因为她曾道听途说, 「现在牛奶都是打激素催产的」。

刘静买来遮光帘,还给女儿房间贴上了黑色的防光膜。女儿5岁开始一个人睡觉,起初怕黑,就开一盏小灯,等女儿睡着,夫妻俩就轻手轻脚把灯关掉。确诊后,医生曾提到原因可能有孩子老熬夜,被人工灯光照射太久。她想来,这很可能是加剧女儿性早熟的因素之一 。她开始要求女儿9点就要上床睡觉,关掉了女儿的台灯,同时,要求丈夫九点以后不要发出太大声响。

她还制定了严格的运动计划,每天跳绳1000个,隔天一次跑步3公里,拉伸20分钟,每周末还会带女儿去球馆打羽毛球。社交平台上许多家长都在要求孩子以运动的方式对抗性早熟,一位妈妈要求孩子每天跳绳4000个,引来不少争议,「会不会太严苛了?」

看过不少这样的案例,一位专家提醒家长:运动要适量。锻炼弹跳能力确实有助于骨骺的生长。但人体会本能地把能量用于当下最主要的活动上,如果运动过量,会导致心脏加速、排泄更加频繁。如此一来,人体的精力就会集中在心脑上,反而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王舒月显得松弛一些。但女儿依旧需要每天早起跳绳700个,每天晚上9点半上床,20分钟内必须入睡。更加重要的是,女儿需要戒掉市面上的绝大部分零食,以及鸡鸭等被她认为会刺激雌性激素分泌的肉制品。

王舒月女儿在跳绳

但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云峰认为这是大多数父母的一项认知错误,「很多医生建议少吃肉不是因为肉里含有激素,而是因为过多摄入蛋白质会造成孩子营养过剩,这可能是诱发性早熟的一个因素」。

打抑制针之后,王舒月最先留意到孩子的换牙速度减缓。女儿比一般小孩提前一年进入换牙期,最让她惊慌的是,女儿6岁那一年有七八颗牙齿脱落。也就是确诊性早熟的前一年,性激素正在女儿的身体里「大杀四方」。确诊并打针后,女儿掉牙速度减缓到一年一颗,身高增长速度维持正常,一年5厘米,子宫和乳房发育速度有所减缓,体内雌性激素下降不少,这带给她一些安心。

王舒月也有焦灼的日子,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她连空调都不开,搬出了老式电风扇,「空调不是也有那个小灯嘛」。吱呀作响的风扇起不到大的解暑作用,母女俩总睡得汗津津的。

一丝风吹草动

刘静自认女儿从小的饮食控制得不错,一两个月才吃一次快餐。对家禽类食品有需求时,她都会优先选择农家养的鸡鸭猪肉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刘静百思不得其解。

从医院出来后,她拿着几瓶中成药,牵着女儿忧心忡忡地回到家,开始又一轮的案例搜索。后来的日子里,这成为她的一项日常活动。她总是企图通过其他小孩的案例,推测女儿性早熟治疗进行到哪一步。

对抗性早熟的压力之下,刘静一度焦虑到谁也不信任,连医生的话她都半信半疑。或许是出于母亲天然的责任感,她竭力地想要理清女儿性早熟的过程,挖掘真相,但丝毫没有经过指导的方法只会换来失败的结果。她曾一度陷入溃败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事实上,性早熟无法简单归因。单按发病原因,就可将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及部分性三类。其中真性性早熟又分为特发性性早熟、继发性性早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在80%的女孩真性性早熟病例中,都为特发性性早熟,原因很难查明。但父母们总是想要知道明确的病因,以求达到在未来规避风险的目的。

找不到具体的缘由,刘静忍不住把这一切和舞蹈课联系了起来。三年前送女儿去学拉丁舞时,就有朋友劝她:「女孩儿学拉丁舞容易早熟。」尽管目前还没有资料明确表明性早熟和拉丁舞之间有关联。

女儿四岁就开始跳拉丁舞,寒暑假大多都泡在舞室,为她捧回来大大小小十几个奖杯,她一直为之骄傲。如今,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总是恳求女儿跳舞,好录视频发在朋友圈。

女儿的一切,在她的重新审视下都变得不正常,焦灼席卷着这位29岁的妈妈。她一直为女儿的身条骄傲,个子在班级里算高,手指纤长,身姿挺拔。如今再看,「不都说女孩小时候长得快,长大就不长个子了嘛?」

这两年,她还撞见了好几次女儿双腿夹着被子或枕头睡觉,「很有可能是夹腿综合症。」虽然用词上选择谨慎,但她的语气却笃定。

始终绕不过去的,还有拉丁舞课。原来那些张扬热情的动作,在她眼里都变得有些怪异。拉丁舞的幼年舞者动作一般以运动为主,随着年龄增大会增加一些性感的动作。她迟疑着要不要退掉女儿的舞蹈课,还曾在饭桌上试探女儿的口风:「我们去学民族舞吧,也很漂亮的。」女儿疑惑地望着她,然后拒绝。她想起女儿初学时无数次坚持不下去,自己总是劝她坚持。如今却又想让孩子放弃,她担心在孩子面前丧失信用,便不再多说。

冷静下来的刘静也会短暂拥有理性,「医生也不说具体的,我总觉得自己有责任找到个原因。」这句话的含义是,她知道拉丁舞不是原罪。

图源视觉中国

隐藏在恐惧中的期待

性早熟的危害中,刘静最怕女儿长不高。

性早熟相关的帖子下,不少女孩母亲称「女孩身高没所谓的」「女孩子娇小一点也很受欢迎」「男孩才卷身高」一类的评论,但刘静不以为然。她认为现在小孩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仅要卷学习、卷特长,外貌也要卷。

她从小对女儿教导颇为严格,坐姿要端正,避免含胸驼背;书包要双肩背,以免落下高低肩的毛病。对于身高,她一直耿耿于怀。备孕期间,她曾问过医生。她只有158厘米,丈夫则是176厘米,医生预估男孩在172厘米左右,女孩则在158厘米上下。那时候她就想,「女孩总好过男孩。」但女儿真出生了,她又发现,焦虑一分不少。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性早熟治疗的男女孩的家长们,担忧的点明显不同。男孩家长更多在意孩子的「身高管理」,而女孩家长在此之外有更多的忧虑。

刘静总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又矮又壮,生怕女儿遗传了自己这一点。这也是当初她让女儿学习舞蹈的原因,「至少体态好一点」。女儿还小时,刘静就很注重给她补钙,女儿睡前总会喝到一杯热牛奶,大多数周末活动都以运动为主。女儿似乎也不负众望,总比同龄小孩高出半个头。逢年过节遇到亲戚,她总是略带骄傲地说:「我跟她爸都不高,这姑娘争气。」

确诊性早熟后,刘静的骄傲一寸寸消退了。她总是忍不住隔几天就拉着女儿量一下身高,「怕她不长,又怕她长得太快」。在固有的印象里,女孩们往往在来月经的前一年突飞猛涨,一年长十几厘米也是有可能的。即便她知道女儿目前的年龄出现月经初潮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性早熟三个字始终像一条从房梁上垂下来的绳子,紧紧地拽着她的神经,让她不得放松半刻。

除了身高,刘静还有别的担忧。女儿所读的小学是西安排名相当靠前的学校,当初和丈夫费了不少周折。显然,她希望女儿能够认真学习,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而性早熟,很可能意味着孩子会提前迎接生理期。

她在生孩子前,每次生理期都痛到死去活来,无论上学还是上班,生理期的第二天总是请假。医生诊断为先天性。刘静很怕会遗传给女儿,「耽误学习不说,孩子也遭罪。」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胡永宾认为,孩子的心情也是治疗性早熟的重要一环。很多父母过度焦虑,反而会影响治疗进度,「如果孩子长期感受到紧张、压抑的气氛,心情不够放松和愉悦,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张锋把自己陪女儿对抗性早熟的经历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意外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将近5000多条评论里,绝大部分都是妈妈们在描述自家孩子的状况,也有人直言「天塌了」「很焦虑」。看完评论区后他发现,性早熟的男孩案例寥寥无几,这又加重了他的疑虑。

在性早熟门诊中,女孩比例达到80-90%,是男孩的四五倍,胡永宾医师对此做了解释。相比于女孩,男孩性早熟更不容易被发现,男孩性早熟是表现为阴茎的增长、增粗以及睾丸容积的增大。随后是腋毛、阴毛的生长,变声、个子突然增高、遗精。男孩往往进入到变声阶段才被发现,这已经属于青春发育的中晚期,想要干预已经比较困难。而女孩乳房发育、臀部变圆、月经初潮等更容易被父母察觉。

他还指出,研究表明女孩性早熟和体重具有强烈的关联,而男孩性早熟则一般与体重无关,甚至不少体重大的男孩性发育更加迟缓。因为常见的日用品生产时用的一些原料,几乎都会催促雌性激素的产生,如塑料制品、化妆品、护发产品、杀虫剂、汽油等。而这些,在现代社会几乎是无孔不入的。他认为,「这是每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都无法避免的。」

也有儿童内分泌的专家提到,当下家长被过度的健康意识裹挟,给孩子过量补充肉蛋白,造成营养过剩,也加速了孩子们的性发育。

张锋对于性早熟的恐惧,不止是身高,更多是担心影响女儿的心理。他想起小学时班级上有几个高出一般孩子半头的女孩,很受大家欢迎。但随着年龄增长,到了初中时期,他发现这些女孩不再发育,进入青春期后,似乎黯淡了。反而是一些发育晚的女孩出落得愈发漂亮。他不想女儿也遭遇这样的情况。

「将来受不受男生欢迎其实不重要。」可女儿一旦脱离家庭走入校园,很难避免受到他人看法的干扰。「如果提前结束了发育,会不会被其他同学议论和嘲笑?女儿还能继续自信成长吗?」这是他的担忧。

今年六月,张锋的小女儿出生,他更加频繁地陷入焦灼:「我第二个孩子也是女儿,我该怎么办?」

图源视觉中国

讳莫如深的性

王舒月的担忧更加聚焦于眼下,与性相关的敏感紧紧包围着她。一些亲戚来到家中做客时,女儿会说漏嘴去打抑制针的事情,王舒月把心提到嗓子眼,赶紧给女儿使眼色让她闭嘴。相较之下,年幼的女儿显然还没意识到为什么不能告诉别人。

待没有外人时,她会一遍遍跟女儿强调:「你不要把你打针的事情到处说,到时候别人嘲笑你,我可不管。」在农村,这无疑是个禁忌话题。她很怕别人议论,「(对于)一个女孩子,(这样的话)说出去多难听。」

她当然知道性早熟并不是任何人的过错,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怕女儿受到伤害。她曾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尝试给女儿讲解性早熟是什么,但看着女儿天真烂漫的样子,又选择放弃,「万一她知道了,接受不了呢?」

刘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告诉女儿这件事,「她又听不懂。」但为了哄女儿乖乖吃药,她哄骗女儿这是用来长高的。后来的结果证明,7岁的女儿远比她想的聪明,女儿曾问道:「你之前不是说人长大了就会长高吗?为什么要吃药?」

这在刘静看来,有些故意挑战的意味。后来她想,可能是自己总问女儿乳房还疼不疼的次数过多,露出了马脚,「但仔细想想,终极目标可不就是为了长高嘛?」刘静觉得自己也不算撒谎。

7岁的女孩乳房发育,并不合适穿内衣。有时候乳房的形状会隔着衣服印出来,她担心女儿因此在学校遭到嘲笑和戏弄。

刘静有一些更幽深的恐惧,性早熟可能让孩子早早就对异性的身体产生探究的欲望。早恋这件事在刘静看来,极其影响家庭关系和学习状态。她对姐姐13岁时恋爱,整天和父母吵架、扰得整个家鸡犬不宁记忆尤深。

她甚至已经开始设想对策,即便女儿只有7岁。「她如果过早恋爱,我肯定不行的。」在她进一步的幻想中,电视剧里那些女儿哭着赌气离家出走的画面也会在这个家里上演。刘静不寒而栗。

一位儿童内分泌科的医生在门诊里观察到,偶尔会有几个谨慎的家长在孩子检查完身体后,总是着急让孩子到门外去回避。她表示理解,「谁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是完美的,孩子考不好,家长也会不好意思。」但她随即又说,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自己的苛刻,「人生来就会有各种缺陷,我们的身体都能接纳这样的缺陷,但意识却将它们排挤在外」。

张锋坚定地认为自己和孩子都是受害者,「受害者没什么羞耻的。」他大方和女儿谈起什么是性早熟,但看着女儿懵懵的眼神,他知道,女儿肯定没听懂。

他和妻子从不要求女儿对这件事保持缄默,「说出去也没啥,很多孩子都有的,要破除偏见。」不过,他随即又补充道,「如果说出去,真给女儿带来麻烦的话,我们再想办法解决。」他所说的办法,是指加强女儿的心理建设。

在他的观念里,即便女儿现在不理解性早熟的概念,但总有一天会明白。如果那个时候的女儿回忆起来,发现父母只教会了她躲闪和沉默,想必会更加自卑。

图源视觉中国

家庭博弈

在给女儿治疗性早熟的过程中,一个棘手的情况是和长辈的拉扯。张锋不想向父母遮掩,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坦诚让父母能够协助自己。

但没想到父母听说后,四处打听偏方,总想些不靠谱的法子,如煮薏米粥、熬鸭肉汤等等。鸡鸭肉正是医生强调要少吃的食材。起初张锋只想着糊弄过去,毕竟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老人也是好心」。但随着父母越来越认真,妻子有些不开心地跟他们强调:「还是要听医生的话。」可老人经常趁自己不注意,给女儿吃一些医生明令禁止的东西,还总认为这是疼爱孙女的表现。

终于在一次父母偷偷给女儿炖了鸡汤后,张锋忍无可忍地,严肃地告知对方:「孩子在吃药,你们再给她吃这些,她一天两碗药就白喝了,也白遭罪了。」父母听后,恹恹地没说话。不过好在,他们再也没有私自给孙女吃过东西了。

同样面临着和老一辈观念上博弈的,还有王舒月。女儿查出来性早熟的时候,她失业在家已有一年半,一日三餐主要靠公婆照料,她跟公婆提过不能给小孩吃零食、鸡鸭肉等,对方充耳不闻。她只敢略带抱怨地向朋友吐苦水:「人家(公婆)都帮我带孩子了,就算是人家的问题,我也不好直接指责。」

由于女儿的骨龄已经大出两岁,医生建议打抑制针,一针1300元。夫妻俩近两年相继失业,几乎没有收入。这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一家人来说,几乎等于一个月的生活费。

对抗性早熟,有时候也会影响到夫妻关系。尤其是,夫妻两个对于性早熟的看法相悖的情况下。

刘静丈夫不愿过多焦虑。每当刘静聊到女儿性早熟的事情,他总表现得不耐烦,皱着眉「哎呀哎呀」叫,示意不要再提。「他觉得我瞎操心。」刘静说,丈夫有一套她不认可的观点:现在的小孩性早熟确诊增多,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长太捕风捉影。

丈夫有好几次提出想吃炸鸡或者其他零食、快餐,刘静都会严厉制止:「女儿看见了也想吃咋办?」她要求丈夫在夜里打游戏的时候,克制敲键盘的声音,以免打扰女儿睡觉。刘静留意到,丈夫好几次面露不悦,但这并不能阻止她的计划。

图源剧集《小欢喜》

孩子,还是孩子

治疗对年幼的女儿来讲,是一场漫长的「折磨」。从喝药开始,女儿的身上总是飘着一股淡淡的药材味道,张锋有些担忧,也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闻到、说出来?喝中药的四个月里,女儿的脸色也黯淡不少。由于缺少维生素,女儿开始便秘、口腔溃疡,饭量缩减到原来的一半,似乎只有零食才能勾起她的食欲。

「那么小的孩子,一天两大碗中药,成年人都受不了。」张锋后来反思。他回忆,在给孩子冲药的时候,中药苦涩刺鼻的味道总是一下子蹿进鼻腔,呛得他赶忙闭眼、后退。但女儿很懂事,皱着眉头一碗碗喝下去。药碗挪开后,女儿清瘦的小脸总是皱成一团。有时候由于反胃,女儿还会发出呕吐的声响。张锋无数次于心不忍,但最终还是按捺下去,「想着只要能治好,这一切都值得。」

或许是为了让父母满意,最初女儿总是一饮而尽。但随着次数的增加,面对比脸还大的药碗,女儿总是眼巴巴地希望父母说出:「算了,不用喝了。」喝汤药一个多月后,小女儿牙齿开始发黄,脾气变得暴躁,食欲下降,还会胃痛,身体上的不适很快转移到情绪上,张锋发现女儿总是闷闷不乐。

2022年11月的一天,女儿终于爆发,无论怎么哄都拒绝喝药,女儿小小的身影在饭桌前倔强地站着,坚决要和那碗散发呛鼻味道的汤药割席。张锋严肃起来,命令女儿喝药。女儿听后颤抖着声音大喊:「不是说我生病了才喝药吗?为什么喝了这么久也没好?要喝到什么时候?」面对女儿的提问,张锋说不出话来。经过一夜的思考和咨询,他决定不再给女儿喝汤药。

他决定断掉药物,试图依靠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他带女儿爬山、游泳、跳绳、跑步。在这一切开始之前,他早早地向女儿灌输运动的好处。「运动会让你变得更强壮,跑得更快,别人就追不上你了。」作为一名曾经的运动员,张锋总有办法激发女儿的胜负欲。

张锋带女儿爬山

从前女儿的课余活动更多是被画画和黏土占据,「她画画一坐能坐上两个小时。」现在女儿做完作业总兴奋地换好泳衣、套上泳圈,催促他出门。两个月的试水后,他发现女儿比喝药的一年里变得更加开朗,出门总是蹦蹦跳跳的。

刘静的女儿在生活的骤变之下,展现出一些疑惑和挣扎。面对突然发布的命令,她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她不知道什么是性早熟,也不知道为什么原来看动画的时间现在要用来跑步。被强制要求锻炼的女儿总是一副疲惫的模样,许多次都想用一些方法躲掉跑步或者跳绳,比如撒娇、撒泼、装病或者「我今天被老师表扬了。」

刘静很少心软,每隔一天晚上8点,她都雷打不动地拉上女儿在小区内跑步。起初,遇到一些熟识的邻居,他们还会对女儿表现出赞许,但随着次数越来越多,邻居们开始不忍:「这么小的娃,不用这么严厉呀?」每当这种时候,她都苦笑着不说话,或者敷衍两句。

原来玩乐的时间,现在被分给运动和睡眠。起初的女儿,总撒娇要再看一集动画或者玩一把游戏,她不忍心,但还是厉声斥责。有几次女儿边哭边走回房间,夜深的时候刘静也会责问自己是否太过严厉。

后来,随着次数越来越多,女儿似乎放弃了「挣扎」。刘静回忆,二月初开始治疗的时候,女儿在去拉丁舞课的路上,比从前更加话痨,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但渐渐地,那段路变得寂静。她猜测,或许是女儿察觉到妈妈对拉丁舞的疑虑,也或许是女儿发现无论多么乖巧,妈妈也不会将她的生活步伐调回从前的节奏。

如今,那段专属于母女谈心的时间,只剩下一个作用——赶路。

(文中刘静、张锋和王舒月为化名)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