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讨厌宋丹丹的人,为什么又开始想念她?

2023年6月14日 文/ 夏尔 编辑/ 孤鸽

宋丹丹就像我们身边明知无害却十分厌烦的长辈们一样,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激烈的舆论场里失去了话语权。可他们也像一种无形的粘合剂,粘合着越来越疏离的年轻人,会让后辈难堪、不快,也会时不时地拉后辈一把,让他们离人群更近,不要掉队,更不要被孤立。

作者|夏尔\编辑|孤鸽

“网友讨伐宋丹丹”,成了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的必备节目。

有了前两季被网友炮轰的前车之鉴,宋丹丹痛心疾首,决定在《桃花坞3》里做一个“沉默寡言的淑女”。然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期刚播完,她反手就拿下了8个热搜:“宋丹丹分房没人选”“宋丹丹被气到吸氧”“宋丹丹张国立分房都没人选”……

概括来说,就是宋丹丹因为在节目里的“人缘太差”,分房阶段,经节目组新出台的匿名民主投票机制显示,没有人愿意与她同住一个屋檐下。

无独有偶,在新剧《熟年》中,宋丹丹饰演的吴二琥,也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吴二琥向上算计老的,向下压榨小的,将中国媳妇/婆婆惹人厌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宋丹丹在新剧《熟年》中饰演强势的吴二琥

无论戏里还是戏外,宋丹丹都制霸C位,成了最搅动风云的那一个人。两相加成,瞬间点燃了网友的火力值。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喜欢消解掉一个人的血肉感,用简洁明了的标签,去快速地概括一个人。而宋丹丹被贴上的标签,显然是“喜欢倚老卖老的烦人前辈”。

但因为高原反应,宋丹丹近期退出了《桃花坞3》,观众又觉得“怅然若失”,节目似乎也不精彩了。

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宋丹丹现象?

宋丹丹的A面

前几天,有网友在豆瓣发帖讨论:宋丹丹有什么作品吗?为什么她在综艺里地位很高的样子。此贴一出,立马火上热搜,成为继“冷门歌手孙燕姿”“流量堪忧周杰伦”之后,最具讨论度的怀旧话题。

不少观众给与回击,不是宋丹丹没作品,是提问者太幼稚了。因为,宋丹丹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正是靠作品一步步打出来的。

网友的发帖,引起巨大争议

有人曾将关晓彤比作“京圈格格”,说她身世显赫。但其实,真要论资排辈算起来,宋丹丹才是真正的“京圈公主”。宋丹丹出生于北京某军区大院,父亲宋汎早年参加过革命,建国后在北京文联工作。宋丹丹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宋北杉曾担任全国工商联领导。

背靠这样的家庭,年纪最小的宋丹丹,几乎是在众星捧月下成长起来的。尽管出生高知家庭,可宋丹丹很早就发现自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高中时,别人都忙着学习,她却沉溺于早恋,整天写情书给男友诉衷肠。如果没有踏上表演这条路,高考落榜后的宋丹丹,很可能会泯然众人,成为一名平平无奇的供销社售货员。

彼时为了寻求出路,宋丹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人艺”)。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也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她,凭着一股子机灵劲,在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

无论演什么,宋丹丹总能精准地把握住角色需要表达的情绪,堪称“演什么像什么”。年纪轻轻,她就成了人艺的当家台柱。导演赵宝刚曾说,宋丹丹是自己见过的演员中唯一的天才。

年轻时的宋丹丹

在演艺事业上,宋丹丹可谓是出道即巅峰。成为人艺演员后,她参演的电影《红白喜事》和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让她先后获得了文化部观摩演出一等奖和第六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1986年,她主演的电影《月牙儿》,更是拿下国际大奖。

事业上的顺遂,给了宋丹丹心高气傲的底气,她曾在采访中这样形容自己的表演,“表演时,我就像手中有线牵着剧场中的所有观众,我手一紧,观众就哭了,手一松,观众就笑了,作为演员,那种感觉真是太幸福、太过瘾了。”

然而,命运却跟宋丹丹开了一个玩笑,将她的表演阵地从话剧舞台转换为春晚舞台。1989年,春晚小品《懒汉相亲》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演员,宋丹丹临危受命,接下任务。开口脆的她,用一句“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把山东大妞的朴实与腼腆演绎得活灵活现,让所有人记住了她。

宋丹丹的春晚首秀,已成经典

靠着这个小品,宋丹丹在春晚舞台一炮而红。那些年,宋丹丹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品女王”。央视统共举办了40届春晚,其中有10届都有宋丹丹。用网友的话说,“宋丹丹上它就跟上炕似的”。她与赵本山组成的“山丹丹”组合,更是成为中国小品的金字招牌。

宋丹丹将她的搞笑天赋,一路延续到了电视剧里,主演了两部标杆式的经典剧集——《我爱我家》和《家有儿女》。前者是国产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后者是无数90后的童年回忆,宋丹丹将刘梅这个高度生活化的“妈妈”形象,刻在了一代人的脑海里。

宋丹丹在《家有儿女》中饰演刘梅

宋丹丹几十年的演艺经验,用“攀上顶峰”来概括绝对不为过。而她性格里的强势,也从那时开始一步步地建立了起来。

然而,近十年来,宋丹丹鲜有爆款作品问世,即便偶有产出,也都是家庭题材剧,与年轻人的审美情趣毫不沾边。年轻人认识宋丹丹,大多是通过综艺认识的。他们看不到她的过往辉煌,只看到了她在综艺里的“摆谱”,所以才会问出“宋丹丹有什么作品”这样的荒唐问题。

宋丹丹的B面

在宋丹丹活跃的那个年代,只有在某个领域里做到顶尖,才能获得最好的资源。演员用作品说话,不需要维系“人设”,也不需要在综艺和采访里察言观色,迎合流量。这是她所习惯的规则:你的成就能提升你的辈分,辈分高了,便有了指导后辈的资格。

然而,将这种思路放在专业能力上,还算合理,放在当下的生活中,乃至综艺里,就不灵了,会给人以一种浓浓的“爹味”。这种“爹味”,就是宋丹丹在综艺里遇到的最大难题。

前两季,宋丹丹在《桃花坞》里表现出了很多窒息操作。她没有边界感,总是喜欢打听别人的感情问题。每逢有新嘉宾登场,她总会祭出令人头大的三连问:你恋爱了吗?结婚了吗?有对象吗?像极了年轻人过年最不愿见到的七大姑八大姨。

《五十公里桃花坞》让宋丹丹频上热搜

她刻板,死搬教条。第一季里,宋丹丹在见面会上提议,让所有人做自我介绍,逼对方讲出代表作,张翰执意不说代表作。面对张翰的回避与含糊,宋丹丹直接评价对方“那你就不诚实”“你要没名也不会来到这”。

而她在第二季制造的“尴尬9分钟”,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她建议举办一个篝火晚会,并吩咐每人要单独表演,且不让坞民表演他们擅长的领域。这种做法,像极了那些下班后强制团建的领导,有临时通知的傲慢,有不容置疑的语气,也有让员工惶恐不安的压迫感。

《桃花坞2》中的尴尬9分钟

跟宋丹丹关系好的坞民,喜欢亲切地叫她一声“丹妈”。而宋丹丹也确实喜欢以大家长自居。她出生的年代,父权社会的压制还很普遍,而她也耳濡目染地习得了家长式的权威教育。

所以在综艺里你能看到,她总是迅速地解决问题,努力地扮演老一辈的家长角色,时刻彰显着自己的权威地位。

在宋丹丹的观念里,她是所有嘉宾里年纪最大的,那她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把控全场,努力搞热气氛。而且她也确实是由衷地想把这档节目推进下去。正如网友揶揄的那样,“丹妈是投资了节目吧,不然怎么能这么积极cue流程呢。”

汪苏泷在节目中喊宋丹丹“妈”

其实把事情摊开来看,宋丹丹的所作所为也称不上是“坏”。她的目的始终如一,就是希望团体能够相互帮助、彼此亲密。只不过,她遇事采取的强硬态度,让人很不舒服,而且她对“团魂”的要求,也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说到底,节目里的宋丹丹,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她的出发点大多是“为了你好”。但对年轻人来说,她的处事方式却有待商榷。

老戏骨的符号化困境

年轻人面对新世界,孕育了新的价值观,老一辈的经验、思想和行为逻辑,已然不再适用,变得愈发无所适从。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宋丹丹在节目中所面临的社交困境,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困境,而是所有老戏骨、老前辈都要面对的困境。

观看影视剧,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老戏骨越来越少在镜头前出现了。李保田、陈佩斯、赵本山、蔡明……你能想到他们最近出演的一部影视作品是哪部吗?

我们常说,中年女星正面临事业瓶颈,常常无戏可演,只能去扮演“妈妈”类角色。而那些曾经闪耀的老戏骨,又何尝不是如此?

大多数时候,对00后来说,提起老戏骨,他们大概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或印象。比如,提起蔡明,是“女明星逐渐蔡明化”;提起赵本山,是“帅气男星的本山化”;提起宋丹丹,是她在综艺里的“颐指气使”。无论老戏骨愿不愿意,他们都被互联网给彻底地符号化了。

归根究底,这其实是时下的市场趋势所致。流量为王,市场向当红的仙侠、甜宠类题材靠拢,表演路径急遽收缩,留给老戏骨的选择空间变得越来越窄。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上综艺、接烂戏,以此来增加曝光率,让自己被更多人看到,继而获得优质的剧本与资源。而宋丹丹、张国立能在《桃花坞3》中出现,恰恰就在于此。

宋丹丹和张国立在《桃花坞3》录制中

《桃花坞》系列邀请宋丹丹、张国立,本身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试想,一群以80、90后年轻人为主的综艺里,非要混入一个60后、50后,就像和闺蜜去蹦迪非要带着父母一样。格格不入的两代人,非要把他们放进一个池子,其意昭昭,其心可诛,摆明了就是让老前辈来“献丑”、制造话题、博眼球!

尽管宋丹丹不受观众待见,但不可否认,她的存在的确让《桃花坞》增色许多。她家长式的威权,可以让某些观念的传达变得坦荡而直接。比如,第一季里她问张翰代表作的那个名场面,换做其他人,谁敢问?大家虚与委蛇、假面逢迎,彼此都客客气气的,那这档综艺又有什么看头?

《桃花坞3》里,宋丹丹因高原反应严重,被连夜送下山休养,最后不得不退出节目。后面几期没了她就像没了主心骨,坞民们宛如一盘散沙,精彩指数瞬间下滑。

《桃花坞3》第一期,宋丹丹因高原反应吸氧

宋丹丹就像我们身边明知无害却十分厌烦的长辈一样,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激烈的舆论场里失去了话语权。可他们也像一种无形的粘合剂,粘合着越来越疏离的年轻人,会让后辈难堪、不快,也会时不时地拉后辈一把,让他们离人群更近,不要掉队,更不要被孤立。

他们有着浑然天成的责任感,有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事。当他们突然离席,想停下来歇一歇时,我们才真正念起了他们的好,悔不该当初那么地怨他、怪他、远离他。为什么我们总是后知后觉,等到失去时才知道珍惜?或许,一切只是少了份理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