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20多年戏,他终于当了一次男一号
唐志军是这场《宇宙探索编辑部》神经病大聚会的主谋,而演员杨皓宇也终于因为这个角色彻底被观众看见了。
作者 | 魏侨\编辑 | 丁宇
杨皓宇演了20多年戏,终于当了一次男一号。
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他饰演《宇宙探索》杂志社主编唐志军,是一个“民科”狂热分子,近乎偏执地追求外星文明。为了解答困扰自己多年的疑惑,他在阴差阳错之下,踏上了一段寻找外星人的旅途,发生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片中有浪漫诗意的表达,有理想主义的闪光,有现实主义的冷峻,有荒诞不经的笑点,也有不太好的精神状态。尤其是贯穿始终的伪纪录片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类似的评论比比皆是——“像是一场神经病大聚会”,“太适合我现在的精神状态了”,“好荒诞啊,但怎么这么好笑又这么浪漫啊”。
唐志军就是这场神经病大聚会的主谋,演员杨皓宇也终于因为这个角色彻底被观众看见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口碑非常稳健。自2021年10月在平遥国际电影节亮相之后,就是近年来最受期待的国产电影之一。2023年4月1日,《宇宙探索编辑部》正式公映,仍保持在8.4分的豆瓣评分。
对于电影的男一号杨皓宇来说,外界给予的极高评价让他诚惶诚恐,也让他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和使命。
作为一部有鲜明文艺属性、作者风格极强的电影,上映12天斩获4500万票房,已经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但杨皓宇仍然觉得,票房和口碑之间有着些许落差。
他的应对方式是,拿出了月更的微博,开始了日更好几条的“互联网营业”。
4月8日,杨皓宇发微博说:“特别温暖,和镖局的小伙伴们一起看了《宇宙探索编辑部》,一起哭一起笑。”网友们在下面亲切地叫着“恭叔”,怀念起十年前的《龙门镖局》。
《龙门镖局》饰 温良恭
其实,对于熟悉国产影视作品的观众来说,杨皓宇的脸并不陌生。很多观众正是从《龙门镖局》里的温良恭开始认识他的。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影视剧里的黄金配角,出现在主角的周遭,观众或许记不住他的名字,却一定会被他的外形和表演所吸引,常常会有“这个叔叔我见过”的感觉。比如《白鹿原》里的冷先生、《流浪地球》里的何连科、《扬名立万》里的关静年、《雪中悍刀行》 里的黄阵图……
但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杨皓宇还是一个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很多年的演员,在2011年凭借《我爱桃花》获得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男配角奖。
近日,博客作者对话杨皓宇,听他讲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创作故事和他对于表演的探索。
某种意义上说,他和唐志军有着一点相似之处,即在热爱事情上的执着和认真。这是一个关于热爱表演的人,如何燃烧自己并获得快乐的故事。
以下是杨皓宇的讲述——
电影杀青两年多,在电影院真正看完了《宇宙探索编辑部》,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以往看我自己出演的作品,我总是跳脱不出表演时投入角色里的感觉。这次我反而能重新客观地看这个故事,好像唐志军这个角色已经和我无关,我的心情一直跟着他的情绪的起承转合,是很奇妙的一种感觉。
《宇宙探索编辑部》饰 唐志军
第一次拿到剧本的时候,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有很多担忧。比如台词那么多,难度也比较大,担心自己能不能好好完成。毕竟找我演男一号的项目不多,好不容易有一个,我对自己说要好好珍惜。
我现在合作的很多商业片的导演,他们可能最多就是改变我的肉体。你在形体上有所改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工业生产也不允许有太多的发挥。但是孔大山导演是改变了我的灵魂,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见导演的时候,他给了我三本关于UFO的杂志和两本书,有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史铁生《病隙碎笔》。他还给了我一个U盘,里面包括了所有他喜欢的纪录片。
其实,我曾经接触过纪录片。王兵导演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纪录片导演,当年他拍过一部纪录片叫《三姊妹》,这部纪录片后来在欧洲电影节拿了很多大奖。
他曾经把拍摄的素材拿给我看,我就知道了纪录片的不同。我们平时参与的影视表演,呈现出来的生活大多没有真实生活那么生动。真正的纪录片是非常生活流的,而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些表演技巧只是入门的“招式”。如果表演里全部都是技巧,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作品是没法看的。
我自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功课,但是琢磨归琢磨,我自己还是不能完全达到。很多时候只能做到和角色貌合、貌似而已,没有非常神似的感觉。
这次为了演《宇宙探索编辑部》,我仔细看了孔大山导演给的那些纪录片,对我的表演有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努力去寻找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如果说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表演方法是“我要和这个世界作对”,这次的表演方法是“我要和自己作对”。
演唐志军的时候,甚至是演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的内心都是一种真空的状态。我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吸进去了,四下看都是茫茫无际的空洞,有一种恐慌感。
一开始在北京拍摄的戏份,我更多的还是比较外化的表演,当我们踏上去成都的那辆绿皮火车的时候,那种真空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从北京出发,一路穿越秦岭,能看到山上都铺满了雪,然后再往南走到了天门观,我小时候就在天门观附近生活,然后是阆中,一路南下来到成都。可能因为那一路都是我比较熟悉的地方,这场旅程像是在寻根问底。我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为什么会有这种的感觉,它是一种化学反应。
火车的戏份就是在火车上拍的,就像真的纪录片一样。为了等那个过山洞的瞬间,我们拍了好多山洞,拍到没有山洞了,导演才挠了挠头说:“好吧,过了。”
我们到成都以后,开始的那段时间基本上行李都没有下过车。因为每天拍完到酒店已经八九点钟,然后准备一下第二天的戏,睡个觉,第二天一早五六点钟拿着剧本就出发了。所以行李都放在车上,这段经历还是挺有趣的。
拍到一行人在桥头分别的时候,有一场戏我是完全演不下去的。导演说你情感不需要流露得那么浓厚,我跟导演说,这个不是我设计好要这么演的,我只是在说台词,然后任由内心感受到的东西去流淌。
因为我们身处荒山野岭里,当你在特定情境下,完全融入到这个人物当中,那些自然流露的闪光点我觉得很难得。只有当你对这个导演、对这个项目足够信任的时候,才会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在完成一个表演工作,而是表达我自己的生活。
后来剪辑出来的版本,感情表达还是特别克制的,唐志军和他的伙伴看起来是轻描淡写地告别了。我发现,《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成片里,那些表演程度更加深的、情感流露更加饱满细节,导演都刻意没用。可见“克制”这两个字的在他心目中的份量。这部电影里并不需要你宣泄情感,越是克制,对观众来说越有后劲儿。
那会儿我跟导演最大的一个分歧是,唐志军到底是不是见到了外星人,他到底去到了宇宙边缘没有?我觉得“你只能到这儿了”这句话特别微妙。如果孙一通真的是一个外星人,他可以去探索宇宙边缘以外的世界,那么地球可能就只是他探索的一站。
这是我自己在剧本中感觉到的东西,但其实它契合了电影里的一些台词。“如果他们来,你可以跟他们沟通的话,那么你能不能帮我问他一下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所以如果他们来问,也是想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呢?”不管是地球人还是外星人,都有一种探索的精神,探索永远不要停止,这是挺美妙的一件事。
不管是真的见到外星人,还是吃完毒蘑菇以后的幻觉,我都觉得见到外星人这件事都足以让唐志军发疯。所以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个发疯的人最后可以那么冷静地去面对生活。
结局时婚礼发言的那场戏其实是前期在北京的时候拍的,因为身处比较正常的生活环境,我觉得这个角色在那一刻他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如果说是那场戏放在最后拍,我都不知道我会用什么样的状态去演绎。
这可能是一种巧合,是送给这部影片或者送给唐志军的一个礼物吧。
唐志军是我演过的为数不多的看着不奇怪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在我身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演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对爱你的人好一点吧,不要等失去再去寻找答案。因为即使后来寻找到答案,不管你是原谅了他,还是原谅了自己,都太晚了。
如果说我第一次看《宇宙探索编辑部》剧本的时候,觉得有一些坎坎坷坷、坑坑洼洼的地方,到此刻看到成片,它就是像徐徐展开的一幅画卷。这是一部很深沉的电影,唐志军对这个世界、对他追求的事业、对自己的孩子都是饱含深情的。
我看完之后在影院里坐了很久,我觉得好的电影应该是这样。我当年看完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以后,坐在那儿抽了一根烟,半个小时都不想动。电影里描写的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剖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之后也有一点点那种感觉。路演的时候,当放映结束我进入影厅,能感受到观众的情绪沉浸在影片当中,还没有完全拔出来。那时候我还没有看过电影,在现场就像一只猴一样上窜下跳的,希望把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现在想起来很羞愧,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希望当时的观众原谅我。
很多朋友说镜头很晃,我觉得晃是这部电影的特点,既然你去看它了,你要接受他的特点,就像你爱一个人,你要接受他的缺点一样。而且我不认为晃是一个缺点,它就像一个老父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庙会,把自己的孩子扛在肩上,拼命地想让孩子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样。
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镜头也有目的和情绪。在表演的时候,我有时候甚至觉得那就是对着电影院的观众去掏心掏肺地去聊自己对这个世界感悟。你能看见唐志军从一开始与摄影机生涩地交流,经过慢慢熟悉的过程,在后期融为一体,可以带着观众往前走。
有的观众看过以后觉得电影里有很多笑点设置,是个喜剧,我其实不认可这个定义。我觉得这部电影描述的就是特别真实的生活。不管是电影里还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你越认真地做一件事情,就会显得越可笑。因为荒唐所以带来了喜剧效果,我觉得是很高级的。
对于拍摄时不太能够释怀的地方,后来看了成片我还是会去想。除了唐志军最后的状态,还包括为什么会有驴,他问什么会去骑驴?诸如此类。或许作品永远都有遗憾,但观演关系是很神奇的化学反应。作品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当有一个人感受到它,在他的心里面引起了巨大波动,甚至与创作者脑电波连上的时候,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观众看了电影以后建设了很多我没有预想到的唐志军内心世界,深深打动了我,我的遗憾也慢慢地被消解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品应该有的样子。
我记得一个豆瓣网友这样写:“我用一个宇宙般辽阔的深情和孤寂,向飞鸟寻一个人生的答案,答案落在纸上却是自己的名字。”我想过把这些特别好的留言汇集在一起,让它们成为最后没有念出来的那一首诗,但是导演希望那首诗不要具体地呈现出来,所以就让它们野蛮生长吧。
看到网络上这么多的好评,我有点恐慌,总觉得评价这么好票房却不太高,有点“打脸”的感觉。
2019年上映的《海上浮城》也是一部文艺片,我在里面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电影上映不到一周就下映了,票房刚过50万。但我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期待很不一样,可能我以往接触的文艺片在表达上都是灰色的、不太明亮的,但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明亮、很浪漫,所以也对票房有了一些期待。
首映的当天贾樟柯导演发了一条微博,他说《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第一天票房破千万,现在这种创意活泼、主题严肃的处女作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是市场的进步。
现在我们每年甚至每月都能在电影院中看到几部作者性很强、特别有想法的电影,它们能够顺利跟观众见面,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电影里《流浪地球》剧组来借宇航服的桥段,其实是很接近当时的真实情况的。第一部拍摄时我全程都在,亲眼看见为了支撑那么大的一个剧组,大家砸锅卖铁、拆房子卖地。地面的部分拍完之后,后来整个剧组全部停掉了。因为没有钱,也不知道让谁来演空间站里最重要的角色刘培强。
后来大家坚持下来、扛下来了,很幸运得到了那么多热爱电影的朋友的加持。我们这部电影也是一样的。就像编辑部一行人的西南之行,不管最后遇到外星人是真是假,一切始于郭帆导演把那个宇航服买走了,他们才有了经费,否则他们连上路的钱都没有。生活里面有多少没有上路就已经停在原地的,让自己的梦想慢慢地消亡的事情?举不胜举。
郭帆导演不仅通过《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而且通过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帮助打开了中国电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以前总有很多电影被称之地下电影,很少为人所知。今天我们有很多特别的电影,对这个社会有一些深度思考,不管主创是谁的都能够跟观众见面,这件事本身就功德无量。
今年的电影市场,春节档有五、六部特别棒的电影同时上映,到了现在,前前后后有十多部像模像样的电影上映。竞争激烈归激烈,但起码愿意看电影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也能找到它的观众,就挺好的。
现在回看,整部电影里最触动我的一个台词是龚格尔先生(片中饰演《流浪地球》制片人)的那一句,“咱们电影院见。”
观众打卡“宇宙探索编辑部”
拍《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时候,我在年轻的演员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不管是王一通(饰孙一通)、盛晨晨(饰晓晓)还是蒋奇明(饰那日苏),他们的表演都非常有特色,极具个人魅力。同时他们也是把技巧全部都拿掉,展现出自己对于这个角色最真实的感悟。
我在表演的时候想得更多,偶尔遇到角色发挥空间有限,反而不会多想只要在导演的大框架里尽可能做好就可以。当台词越来越多,表演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属于这个角色自己的体系,有时候也想有些自我表达。
这中间也就产生了分歧和拉扯,我现在一般都会提出来,但是我也会接受导演的方法,因为这是导演的作品,不是我的。我作为演员,只要完成唐志军这个角色就可以了。
提出来的东西,即使不被接受,至少是我给自己的答案,我完全接受这个世界对我的否定。
我大一的时候做表演课的作业,我想的所有的小品全部被老师否定掉。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都没有说我的小品值得去加工,变成我的考试作业。最后一个礼拜,马上要考试了,我只能匆匆的和另外一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演了一个被七个老师中三个老师评为不及格的一个作业。
那时候的我太不自信了,气质内敛得就像一个舞美系的同学。后来又没有拿到毕业证,去了单位以后,演艺事业也是起起伏伏。所以我可能对痛苦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理解,正是因为这些日积月累,当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不能理解的,我都能懂他们。
生活的坎坷变成了创作的养分,持续地给我提供能量。
跟孔大山导演这次合作,我对表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时候就是静静的一个背影,或者是一个落寞的神情,足以叙述人物悲惨的一生。这个反而不需要拼命地演,但是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在力量,所以是一个很吃心劲儿的活儿。
其他的表演永远是在我自己的小宇宙里,感觉它在燃烧,然后迸发,把自己所有的能量传递给观众。《宇宙探索编辑部》是把世界上所有的能量全压在我身上,然后慢慢地心中出现一个巨大的黑洞,吸收掉所有的一切,有一种自己整个人的灵魂被抽掉的感觉。
当能量耗尽的时候,生活会治愈我。有阳光,还有生活里看见的所有的笑脸,足够了。
日常生活里,我会留意身边出现的人和事,我也喜欢在公共场合,躲在一个角落里头去观察这个世界。表演课有一个作业叫观察生活,我现在觉得这个作业应该是学表演的人一辈子应该去做的事情。
因为角色不是凭空剧本文字里面跳出来的,一定是来源于生活当中可见的那些瞬间。有时候没有条件,多看几部片子,看看别人怎么演的,也能对表演有所帮助。但是总不如那种你自己感同身受的,身边人真实的样子。
《雪中悍刀行》饰 黄阵图
我特别喜欢神龙士力架的视频,我觉得那也是我达不到的表演状态。他的视频里欢乐和悲伤都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无比强烈、巨大的感觉会裹挟着你。
演了这么多年,话剧、电影和电视剧我都演过了。话剧特别难的地方是在夸张的肢体动作下,情感会自然而然的流失,没有办法用张狂的肢体去表达细腻的情感,这是写在DNA里的东西。
但是对于电影来说,最好不要有任何夸张的表达,过犹不及。情绪只要多给一点,观众都能感觉到。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是两种极致,电视剧就比较宽泛,主要看作品的风格。在短短的时间里面,能够迅速地找到那种符合导演要求的不同风格的表演方法,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我之前看过一个表演的教学视频,用同一段台词来诠释不同的类型的表演,文艺片的表演方法,商业片的表演方法,舞台剧的表演方法,喜剧的表演方法,类型片的表演方法……他我特别喜欢,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反反复复地看。
《扬名立万》饰 关静年
对于演员来说,要既可以《东邪西毒》,也可以《东成西就》,我觉得现在的我能做到80%。
我做演员到现在20多年了,就像是在爬楼梯一样,演过的每一个角色对我来说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每一次就是自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演好,大家说还不错,下一次才有更好的机会给你。
从舞台剧开始,我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被大家看到了。我在《鹿鼎记》里演陈近南,演了很多年,给了我很多信心。后来演《我爱桃花》,跟我最爱的邹静之先生合作,他也很欣赏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通过这次跟梅婷老师合作,我也认识了花姐。
记得拍《大清盐商》的时候,我像跟组演员一样,有我在的时候一定会很认真地去完成,态度很重要。演完《大清盐商》以后,张嘉益老师给我打电话,他说:“皓宇,你来吧,《白鹿原》的冷先生等着你呢。”我就去了。
《白鹿原》饰 冷先生
包括后来《流浪地球》演完以后才有了这一次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也特别感谢那些一直信任我的朋友,哪个环节掉链子,我都不会是今天的我。
做演员当然想挑战更丰富立体的角色,想要打动观众,角色一定要有起承转合。能够告诉人们生活本身是苦难的,但每个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它,这就是一个好角色。
归根结底,艺术本身是一种对生活的探讨,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可以给人带来惊悚、恐怖,可以是血淋淋的现实,可以是鸟语花香,可以是动画片,可以是任何东西。你反正自己想好了,你要给观众带去什么。
演员其实和任何一份职业都一样,首先你要养活自己,我觉得现在我可以养活自己了。其次是你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里面所有的苦你都能吃,我现在也可以,所以我觉得特别开心。
我现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大家也能喜欢,这就行了。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