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销售副总裁离职,“ADC第一股”怎么了?

2023年2月1日 文/ 李傲 编辑/

1月3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创药业微信公众号消息:原荣昌生物副总裁唐刚被聘任为海创药业营销中心副总裁,负责公司产品商业化推广事宜。

根据海创药业发布的信息,唐刚在任荣昌生物副总裁期间,“从0到1”完成了市场销售体系搭建及商业推广团队建立,并负责荣昌ADC药物“爱地希”的商业化推广。

图源:海创药业微信公众号

在荣昌生物之前,唐刚曾任职于百时美施贵宝、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历任事业部负责人、全国销售总监等职位,在新产品及新适应症上市策略的制定、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经验丰富。

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爱地希”是中国首个上市的ADC药物,2021年,维迪西妥单抗和荣昌生物另一款创新药双双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是这两款药进医保后的首个完整销售年度,外界寄予厚望。

但1月30日,荣昌生物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净亏损9.71亿元,扣非净亏损11.11亿元。谈及亏损原因,公司认为2021年“爱地希”授权给西雅图基因公司,获得2亿美元首付款,因此当年公司实现盈利。2022年度没了额外的授权收入,相较2021年大幅亏损。

荣昌生物并未提及这两款药去年的销售情况,此前也从未公告副总裁唐刚离职的消息。

放量不及市场预期

荣昌生物是中国“ADC药物第一股”,被业界寄予厚望。尤其是2021年年底,公司两款创新药都被纳入医保目录,看似前景无限。

但从已披露财务数据上看,进入医保后,两款产品的销售表现并不亮眼。

综合来看,荣昌生物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5亿元、2亿元、2.2亿元,虽仍保持增长,但显然三季度销售增速放缓。医保的放量效应不及预期。

众所周知,2022年第四季度是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阶段,一般企业都很难有好的销售表现。

况且,荣昌生物的商业化能力可能还不够强大。业绩预告中,荣昌生物称:公司商业化能力还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市场推广经验不足。

荣昌生物也算是花费重金投入商业化团队的建设。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投入2.78亿元。但因为商业化刚刚启动,投入产出比并不高,算下来,每投入1块钱的销售费用,只换来约2块钱的营收。

医保目录只是创新药进院的第一道门槛。真正进入医院、让医生开出药方,不仅要靠产品的确切疗效,扎实的商业化能力,还要迈过很多不可知的因素。国家医保局去年力推“双通道”政策,正是看到了国谈药物入院难的问题。

销售端不畅的同时,荣昌生物的研发还在持续加码。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投入了6.6亿元用于研发,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6%。荣昌生物对此称,公司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因此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2022年,不少创新药企为了“保住血脉”,被迫削减了管线、暂停了在研药物的研发。荣昌生物并未传出砍管线的消息,相对来说亏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竞争对手来势汹汹

但对于目前的现状,荣昌生物似乎并不着急。

2022年10月,荣昌生物曾发布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当时定下的首次权益授予的考核目标为,2022年实现7.5亿元的营收,并启动6个临床试验。从目前已披露的财务数据看,公司基本能够完成股权激励的目标。

但荣昌生物的两款核心产品并非高枕无忧。

一款是泰它西普,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目前与GSK的贝利尤单抗直接竞争。贝利尤单抗2019年在国内获批,比泰它西普早一年通过价格谈判进入医保,CPM数据库显示,贝利尤单抗进入医保后首年销售额6.35亿元,目前仍处于上升趋势。而且,贝利尤单抗专利预计2025年到期,届时可能会有其他类似药生产企业参与竞争。

另一款是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面对的则是更强大的对手。

维迪西妥单抗目前已获批适应症为尿路上皮癌和胃癌,但其优势主要在于尿路上皮癌,这一适应症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美国FDA双重突破性疗法认证,西雅图基因公司也因此看中这款ADC,与荣昌生物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

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中,维迪西妥单抗新增尿路上皮癌适应症谈判成功,据称降幅温和。

但尿路上皮癌并不是个大癌种,胃癌适应症上则有曲妥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竞品。维迪西妥单抗的最大希望在于开发乳腺癌等大适应症。

然而,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ADC药物DS-8201就快上场。

DS-8201近年来风头正盛,其用于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已于 2019 年被美国 FDA 批准上市,目前正在国内开展3期临床试验;同时,胃癌、尿路上皮癌等适应症的1、2期临床试验也在美国持续推进中,并已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显示了突出的临床效果。

荣昌生物还有一些临近获批的管线产品,对这家创新药企而言,在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来临前,必须分秒必争巩固好阵地。

撰稿 | 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插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