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寻常瞬间,在影像中熠熠闪光
刚刚过去的2022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而在这些大事的背后,是具体的人,具体的生活。回过头,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瞬间,汇聚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光,然后去记录光、传递光。
是始终想要追寻光的勇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能够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文|亦欢
编辑|李栗
日常生活的微光,被影像捕捉
2017年,演员宁理在《无证之罪》中扮演了一个不寻常的杀手,李丰田。
在东北的大雪天,他穿着破棉袄,顶着乱糟糟的头发,一点儿也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反派形象。有一次,杀完人去取报酬,李丰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草莓」,展开之后是购物袋,他把桌上的一叠叠钞票装了进去。
这个细节是宁理自己的设计。「草莓」购物袋是最常见不过的超市赠品,却一下把杀手李丰田拉到了真实生活里。正是一个个日常的瞬间,让李丰田成为了一个鲜活的、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也让宁理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演技派演员。
图源《无证之罪》
出色的演技,源于宁理对日常充满了感知。生活中那些寻常的瞬间,被他观察捕捉,成为了他心目中的闪光时刻。
一次,他在上海的街头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个外卖员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仔细端详。照片里是一个小女孩,外卖员一边看,一边在脸上自然地浮现出笑容。那个时刻,宁理看到了对方脸上的光彩,感受到了这个陌生人的幸福。
「我当时特别羡慕他」,于是他拿出了手机,悄悄拍下了对方的身影。
那一刻,宁理看到了一个外卖员对于生活的念想。于是,他记录下来了一个普通人脸上浮现笑意、平淡生活熠熠发光的瞬间。他享受记录这样的瞬间。作为演员,他要呈现给观众一个鲜活的、有着多面性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人,来自于真实生活,观察他们、记录他们,成为了宁理在塑造角色时取之不尽的灵感之光。
宁理用vivo X90 Pro+拍摄的街头即景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光。但每个人对于光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尽相同。
宁理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他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看着一路上的小平房的一扇扇窗户,「总觉得别人家的白炽灯十分冰冷,唯独我们家的是温暖的」。直到有一天,他才忽然意识到,记忆中的灯光和别人家的没有区别,都是普通的日光灯管,而光的背后,其实是人。对于小时候的宁理来说,光的来源是家人的陪伴,是内心充足的安全感。
尽管后来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对于光的理解始终没有改变——那道光,是心里的光。正是这一道道内心的光,帮助他理解人性,理解命运,理解表演,使得他能够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成为了一个被观众记住的演员。
光,到底意味着什么?2022和2023年交替之际,我们发起了一个征集,邀请大家来分享「照亮我生活的那道光」,想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是什么让我们感觉被照亮。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我们收到了上万个来稿与影像——
有人说,光是金色的录取通知书。过去的一年,她在职考上了研究生,离开了不满意的工作,重新回到了可以进行艺术创造的环境中。
读者包丽收到的录取通知书
有人说,光是内心深处想要改变现状的动力。作为一个老师,她在实习期频频遭到质疑,但终于在拼尽全力的最后一堂课,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她终于证明了自己。
有人说,光是独自在教室背书时,夕阳的光晕抱住了自己。考研真是一个孤独漫长的过程,但日出日落给她带来了很多力量。只要是个晴天,光总是会来教室陪伴她。
有人说,光是感到辛苦时一句贴心的话。大一下学期加入舞蹈队后,习惯早睡的她每天都要训练到很晚,还把膝盖手肘都磕淤了,异地的男友说,「抱抱,淤青是你努力的勋章。」
有人说,光是支教过的学生发来的视频。视频里,学生小敏在教自己的妹妹读单词,两个小姑娘读得认真、笑得可爱,眼睛里亮闪闪的。她站在风里一次次地看这个视频,每一次都感觉自己被光芒照耀。
还有人说,光是学校里认真清理枫叶的老人们。在秋天的西安,学校里落满了枫叶,看着陌生的老人们用三轮车拉着一车又一车的树叶,感觉人生也是如此——要脚踏实地、不断收纳,才能呈现出干干净净的结果。不要对于自己的人生行色匆匆。
读者山山水水几万重拍摄的街头
这一帧帧影像,记录下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微光。刚刚过去的2022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而在这些大事的背后,是具体的人,具体的生活。回过头,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瞬间,汇聚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光,然后去记录光、传递光。
是始终想要追寻光的勇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能够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
我们征集到的光的影像
转瞬即逝的光,定格成生命中的永恒
影像定格了光的瞬间。上万个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生,显影在了一张张我们收到的照片里。
在这些瞬间里,我们看到有人在追求梦想、享受工作,看到有人用手托住阳光;看到家人的身影、朋友的陪伴、爱人的爱意;也看到大千世界里的日出日落,以及就像宁理一样,在大街小巷与陌生人的偶遇,点亮了我们那一刻的心情。
就像光有着不同的波长,我们发现,每一件温暖的小事,都来自或近或远的地方——
有的光亮来自最近的自己。读者肖毓在毕业这一年,选择了和大部分朋友不同的道路。毕业之前,她结束了校园恋情。9月,她一个人去了陌生的城市工作,常常感觉局促和拘谨。12月,她在一片旷阔的草坪上,看到了两个小女孩往前奔跑。那一刻她被击中了,曾经的自己,也是这般无忧无虑。在那一刻,她深深地意识到,现在的自己也是在认真地生活着。她说,「是我,自己又一次兜住了自己,又一次选择向前看。向前奔跑吧!」
读者肖毓拍摄的奔跑的小女孩
更多的光亮来自身边,我们总是被一些温暖的力量托住。一个叫水母的读者记得,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妈妈坐在家里的落地窗前,帮她缝补一个旧书包。那个夏日的午后,窗外蓝天白云,就像走进了宫崎骏的世界。照片里,光没有照在母亲身上,她是被映衬出的黑色剪影。水母说,好像母亲总是这样,尽管自己身处黑暗,但周围总是光亮。
读者水母拍摄的妈妈
还有的时候,光来自更广阔的世界,只要你留心发现,光无处不在。读者「水水」在旅游的时候,遇到了一对老夫妇。他们正在上坡,老奶奶骑着三轮车,老爷爷在后面推着三轮车为老奶奶助力。她想这对陌生人大概是夫妻,「因为这一幕背影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爱」。那时候,她正在经历压力极大的考研,拍下的这张照片治愈了那一时刻自己的低落和抑郁。照片定格住了「爱」,每次看这张照片,她都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值得被爱。
读者水水拍摄的街头老夫妇
上万张照片,是上万次明亮的表达。我们意识到,光的意涵是如此的丰富。我们决定把征集到的影像和故事拍摄成一支视频,记录和传递一道道照亮我们生活的光芒。在这支名为《2023,要有光》的短片里,汇聚了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的发光时刻,记录了上万人对于光的理解和感受。
雪花落在了她的帽子前沿,落在了她前额的发梢,也落在了她的睫毛上。她叫赵佳慧,25岁,负责哈牡高铁线上的通信设备的检修维护,小组里另外两位女孩跟在她身后。
照片里记录着这三位女孩前往虎峰岭的路。这是虎峰岭黑夜的密林,零下三十多度,还下着雪,她们行走在积雪里,雪高到了腰部,鞋里也灌满了积雪。呼出的哈气瞬间变成白霜挂满了脸颊。春节快到了,每隔两天她们就要走这么一趟路,前往海拔近300米的虎峰岭基站检修设备。
赵佳慧家在辽宁葫芦岛,她已经连续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今年,她又申请留了下来。这份工作艰苦,但想到能把大家平平安安送回家过年,这份责任感成为了她在黑夜积雪中前行的光。
赵佳慧和同事行走在虎峰岭
热爱和责任,也让韩亮找到了生命中的光亮。在新疆伊犁,韩亮是一名有着近10年拍摄天鹅经验的专业摄影师。截至目前,他和父亲韩新林已经从事天鹅保护近30年。韩亮说,「如果说我的生活中有一道光,那就是这些天鹅,它们就是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韩亮在喂养天鹅
同样热爱动物,并决定守护动物的,还有女孩初雯雯。之前,她在北京念书、工作,但常常感到拘束。
她想念自己的野生动物朋友们,其中,她最爱的是蒙新河狸。小的时候,她有一次跟着自己的父亲到野外进行生物考察,在水里发现了一只河狸。她高兴得大叫,河狸受了惊吓,猛地钻到了水底。蒙新河狸是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生态价值不低于大熊猫。小小的生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22岁的时候,她在一次户外探查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河狸,虽然匆忙带着它去了医院急救,但却没能挽回它的生命。
她还是决定离开北京,回到大自然。她回到了阿勒泰,发起了「河狸守护者」的项目,为河狸做生态保护。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河狸公主」。
看着野生动物因为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而存活下来,她感到幸福,这些生命成为了照亮她生活的那道光。现在,她大部分时候都在野外,和野生动物在一起。
初雯雯和河狸在一起
2022年上海时装周的T台上,出现了一个不寻常的身影,女孩宽松的卫衣、鲜艳的短裙下,是一条机械小钢腿。她眼神炯炯,露出笑容,有一种坚定与动人的美感。这是她连续第二年登上上海时装周的T台,今年,她还给自己的小钢腿装上了闪光灯。
能走上这个舞台,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2008年汶川地震,11岁的牛钰被压在坍塌的房屋下面三天,被救出来后,她经历了30多场手术,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右腿。曾经的她是田径队队员,可以放肆地奔跑、感受这个世界。地震之后,她甚至需要重新学习走路。很长时间内她没有办法接受外界异样的眼光,只能用海绵和衣裤紧紧包裹住自己的假肢。
十年过去了。2018年,21岁的牛钰做了一个决定,不再活在过去。那一年,为了纪念十周年,汶川举行了一次以「新生」为主题的马拉松比赛,牛钰报名了,踩着自己的小钢腿,摘掉了自己的厚海绵。她跑完了全程,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她突然意识到,假肢是自己受过困难的勋章,是一路走来的证明,她要跟自己的假肢和解。这也意味着,她也与自己和解了。
牛钰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也重新接受了生活的缺憾,她不再把假肢藏在海绵里。光又重新充斥在她的生命里。现在的牛钰,是摄影师也是短视频博主。2023年1月,牛钰还成为了四川省人大代表。牛钰说过,「我还要告诉那些被藏起来的残疾朋友们,要自由洒脱地走在大街上」。她不仅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光,还努力将光带给了别人。
牛钰在T台走秀
从宁理,到赵佳慧、韩亮、初雯雯、牛钰,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对未来的坚定,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勇气,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温暖的光亮。这些转瞬即逝的光,因为影像的存在,被我们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生命的永恒。鼓舞自己、温暖他人、照亮世界,这是记录的意义,也是影像的力量。
平凡之光,自有力量
2022年过去了,2023年已经到来。时间从不止息,光一直都在。
有人说过,摄影是光的艺术。这里的光,从来不是狭义的光亮,它是温暖的画面,是珍贵的瞬间,也是我们爱着的人、事、物。
那道照亮生活的光,由我们自己定义。过去的一年,vivo联合新华社「中国之美」发起了一系列影像征集活动,以「幸福中国年」、「中国热爱」、「你好,生活」为主题,向专业摄影师和广大用户征集了上万张摄影作品,每一张照片里都有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属于那个难忘瞬间的光。
每一段人生都值得被记录,每一个人都能创造独属于自己的故事。
移动影像让创造成为一件更简单的事情。最爱的人的脸庞,给你带来温暖的陌生人的身影,都能被清晰地捕捉;无垠的星空也能快速地收于方寸之间,送到远方的人身边。科技的力量为影像注入新的可能,在帮助我们捕捉、传递生活的美好瞬间的同时,也让每个人都能感知到科技的人文基因,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影像中的光亮传递,更来自于一种善意,一种分享的欲望,一种真诚的爱。
用影像定格的那一瞬间,我们创造了此刻,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份记忆,供未来的自己回味与温存,也用于与更多人分享,如同烛火聚拢,微弱的「光」,因为传递而变得更明亮、更广阔。
这些被记录下来的瞬间告诉我们,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时刻值得被看见,原来普通的生活,会因为每一个人灵光一动的捕捉,而变得不再普通。记录的本身,就是一种温暖与希望的创造。这也是vivo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始终在践行的人文温度。
看见光,记录光,最终是为了传递光。这个冬天的早晨,宁理穿着灰色帽衫、黑色外套,拿着vivo X90 Pro+,走过了大街小巷,观察着此时此刻的上海,捕捉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光亮瞬间。
宁理在街头拍摄
在生活里,在角色里,宁理也真正地认识到——人生的每一秒都在变化,但总会有一道光把生活照亮。每一次看到奥运会火炬在传递时那道强烈的火光,宁理都感觉那摇曳的火苗在演绎着百态人生。
火光在大风中怎么永不会灭呢?古希腊的一个传说是,奥运会最早的火炬传递来自于普罗米修斯盗火,火给人间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温暖。
「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它会有下大雨刮大风的时候。但哪怕就是再微小的火种,别让它熄灭,最终到了主赛场的火炬台的时候,它都会变成熊熊大火」,照亮整个世界。
光永远都在,永远有人被照亮着。被影像定格的故事与情感,也将不断延续。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