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三十年,为什么观众都爱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风吹过,芳草蔓生,《风吹半夏》以广博的视角呈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澎湃故事,为当代观众展开了一幅瑰丽的时代画卷。
大而化之的时代风向,落在了具象而微的个体境遇上,不同年代的观众都对剧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也更真切地触摸到了时代的脉动。
在现实题材影视剧大量涌现的今天,真正破圈形成影响力的作品屈指可数,博客作者联合【桃厂艺术家】与《风吹半夏》多位主创展开交流,发现这部剧所承载的思想内核与创作方法论,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发扬。
本文对话艺术家
总制片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
导演:傅东育、毛溦
音乐总监:陈曦
原创音乐:董冬冬
作者 | 魏侨
编辑 |孤鸽
2022年行至年末,《风吹半夏》给剧集市场吹来一阵来自上世纪90年代的风,包裹着大时代的变迁与小人物的拼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回望之旅。
复古时尚的服饰妆容、细致还原的陈设布景,接连唤起了观众遥远的时代情绪。而跌宕起伏的事业发展,带动观众成为宇宙钢铁集团的“精神股东”。
随着剧集的不断破圈,来自各行各业的观众也加入了《风吹半夏》的讨论,围绕剧集的话题逐渐拓宽:金融专业算起了赵垒投资许半夏的回报率,法律专业为省二钢的侵吞案出应对方案……
这部剧的独特风采,让遥远的1990年代也仿佛呈现出了青春光芒。在剧播期间,爱奇艺站内热度值已经破万,双卫视也收获酷云收视率年冠。豆瓣评分也稳定在8.4分,是今年下半年开播国产剧中评分最高的作品。
《风吹半夏》无疑已经实现热度与口碑双丰收,而在我们进一步与作品主创交流后,也深挖出这部年代剧打动观众内在原因,以及平台现实题材推陈出新的创作方法。
还原年代野超越年代
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最为蓬勃的一段日子。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里,有改革的发展,也有理想的热血。
“现在去回顾,其实那个年代的人是很酷的,但是其实已经有太久没有影视作品去展现那个时期人的生存状态了。这也是我们当时选择去创作这个项目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风吹半夏》总制片人戴莹坦言。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风吹半夏》总制片戴莹
对于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还留存着彼时的记忆,要通过影像还原一个观众较为熟知的年代,比凭空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观更加不易。
年代感要如何把握?首先需要真实细节的还原。
“随着角色身份的变化、故事发展的变化,剧中角色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也要产生变化。”导演毛溦透露,全剧总场景数量有约400多个,其中300多个是进行的实景改造。比如故事定位发生在浙东,因此钢厂裸露在外的钢铁都有锈迹;许半夏的钢厂从计划到落成,建设的过程也要通过场景变化展现出来。
再比如,剧中演员的服装都来自90年代,细致到与戏中具体年份相匹配,并且,在许半夏被称赞的造型中,多身行头均来自私人收藏家之手。
“在保证还原那个年代的同时,要有似是而非的创造感。我们认为《风吹半夏》的影像是‘不那么真实’的,不是说不写实,而是有更强烈的情绪色彩表达。”仅仅有真实的怀旧感并不完全等同于美感,《风吹半夏》这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更得益于导演傅东育在影像上赋予了那个年代独特的质感。
以打光为例,剧中常常会用暖光从窗外打进室内充当阳光,而房间里则会用冷调的光来衬托演员的面部,这和一般的创作规律是相反的。
导演:傅东育、毛溦
“这种所谓的‘似是而非’,既会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怀旧感,又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新鲜感。”正是通过导演多样的镜头语言,年代质感与新颖美感的交织在剧中横贯始终。
除了值得细品的画面,剧中的怀旧歌曲也是许多观众津津乐道的。主创团队在70余首老歌中选出了16首极具时代风貌的经典曲目,《海阔天空》《大约在冬季》等脍炙人口的旋律唤醒了观众脑海深处的回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原创音乐的部分则加入了更多的创作和想象,无论是主题曲《风吹半夏》所呈现出的草长莺飞、汹涌澎湃的情感律动,还是配乐中弗拉门戈吉他所代表的热情与蓬勃生机,都在试图突破表达的边界。
“如果音乐有一个核心基调的话,一个是年代感,另一个是突破它的年代感。”音乐总监陈曦说道,“就像那个时代背景下那群人的奋斗史一样,他们一方面要充分地跟时代去交融,但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突破那个时代的边界,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音乐基调是完全和主角的精神气质相契合的。”
音乐总监:陈曦 & 原创音乐:董冬冬
《风吹半夏》中的1990年代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剧中申奥成功、加入WTO都真实展现了国人的新面貌,而当赵垒谈到房地产、苏国梁开发互联网、童骁骑和高辛夷投身物流业时,站在当下的我们自然也看到了未来二十年这些行业的腾飞。
傅东育用“扬弃”来形容自己的创作理念,“我们需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继承和发展,任何一个回望性的年代作品,一定都要跟当下有着关联和呼应,那个年代的闯劲和生生不息的奋斗感,是很激励人的。”
正如总制片人戴莹所说:“年长的朋友可能会有更多的代入感,觉得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代,年轻的观众可以从当下出发,因为他们也一样需要为事业打拼。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勇气,重燃奋斗的激情。”
直抵人心的生命力
对于《风吹半夏》所再现的那个风起云涌的90年代,观者无不心驰神往。如果说重塑时代是引人入胜的风骨,那么在其中拼搏、生活,并成为时代一部分的那些人,就是打动人心的内核。当观众跟随镜头深入其中,一幅包罗万象的时代群像也徐徐展开。
群像戏,写戏先写人。当卷发红唇的废钢小老板许半夏挨门挨户送礼拉生意,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要配额时,这个国产剧中罕见的张扬艳丽、有闯劲儿、有野心的女性形象已经跃然荧屏。围绕钢铁生意展开的各色人物,无论身份高低、戏份多少,也都具备其独特的性格特质和鲜明的时代烙印。
“群像戏是我们最开始就设定的一个风格。”毛溦表示,“虽然是以女性创业为主线,但围绕这条主线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对许半夏的成长都要起到不同的作用和帮助。不管起到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帮许半夏成长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物也要有自己的成长过程。”
比如伍建设是个退伍军人,看重面子时刻维护“老大哥”的身份地位,同时他身上也有军人的刚毅和重情义的一面,在初期对许半夏帮助很大。许友仁则是1940年代生人,经历过贫穷和饥饿,有着小市民的斤斤计较,但他骨子里仍有对女儿半夏的爱,这种复杂的感情让这段父女关系充满了情绪张力。
鲜活立体的人物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足以穿过时代打动不同的观众。他们没有非黑即白的正反两方,无论是忠诚踏实的陈宇宙、耿直义气的童骁骑,还是油滑势利的裘毕正、精明狡猾的郭启东,都收获了观众的共情。
正是这样生动、有烟火气的人物群像,才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剧中有“钢三角”之间识于微时、相互扶持的深刻羁绊,有“老板组”之间既尔虞我诈又合作共赢的商人义气,有患难与共、彼此理解的成熟爱情,有走向和解的父女深情,还描绘老本与员工之间共同前进踏上时代发展的情谊。
在傅东育看来,“在这些关系里,我最想表达的是商业和利益对每一个人物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它在形态上就会表现为欲望与克制、理智与情感的冲撞。”从废品收货站的小贩,到坐拥即将上市的钢铁集团,许半夏却失去了最亲密的伙伴,在愧疚与不安中辗转反侧,叹息“怎么我越来越有钱,但是钱却不够花了?”故事最终,许半夏在面临情义与利益的选择时终于达成了自洽——“商人重利轻离别,但我不想做一个在商言商的商人。”
《风吹半夏》的故事讲述了90年代的创业者们昂扬向上的状态、勇敢追梦的精神,是无论身在任何的一个时代的人都会为之向往的理想主义。而更深层的品质,是人物在数十年的拼搏与浮沉中,看到真正珍贵的“情义无价”。
“我们生活里面其实已经太久感受不到情义无价这件事情了,《风吹半夏》正是给当下非常忙碌的人一次情感回归的契机。希望大家通过这部剧看到更多真情实感和正向的能量,能让大家去珍惜身边的人,更有激情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里面。”戴莹说道。
相信观众的审美
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并非停留于对现实的复刻,更重要的是创新。《风吹半夏》以锐利新颖的视角和沉郁深厚的故事为作品打好了地基,剧集创作经验丰富的主创们不跟风、不迎合,以符合创作规律的方式完成了现实题材的创新。
在影像上,傅东育以电影的思维技法拍摄电视剧,擅长用画面讲故事。比如俄罗斯套娃代表伍建设、许半夏一行人进口废钢被骗;赵垒翻转沙漏,隐喻时代发展即将引来转变;许半夏在挂历上圈出的钢厂拍卖时间正是霜降,暗示她正处于事业寒冬。
在画面信息足够丰富的情况下,音乐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其实音乐的留白不少,这部剧没有‘戏不够,音乐凑’,有时故事的情绪和细节足够,没有音乐反而会更有质感,音乐只是在帮助剧,而不是以一支音乐的气氛去重演剧情。”正因如此,剧中适时出现的音乐,才能够更加精准地凸显人物当时的心境。
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他们不仅找出了每一个充满隐喻的画面,也感受到了每一首歌里隐含的人物没能说出口的心声。创作者的匠心得到了观众的反响,这无疑是一部作品最好的效果。
正如傅东育所说,“我们在创作时努力做到不要脸谱化、概念化地去描写,尽量丰富和立体,用一个更高、更冷静、更客观的视角来诚实地讲述那段历史和那样一群人物,同时永远带着回望的角度,冷静、平实且尽量克制,然后把评判的权力交给观众。”
相信观众,而不是迎合观众,才创作出了兼具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的作品。《风吹半夏》积极的力量与真诚的共情于是能够穿透时代壁垒,将一家老少都汇聚到荧屏前。
现实题材如何赢得观众的青睐,是大多数创作者始终关注的。事实上,要创作出接地气、不悬浮的作品,就需要主创充分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尊重现实主义的创作规律。
在戴莹看来,爆款没有一以贯之的公式,但好作品有相似的底层逻辑。在《风吹半夏》里,首先是新颖独特的切入视角,截取了1990年代的时代剖面,讲述民营企业家从商的故事,是既有赛道里面具有极强的突破性的一个视角。
其次,是对当下现实的强烈观照,从敢拼敢闯的精神力量到情义无价的情感内核,当作品要传递的价值观和观众的共鸣点找清楚了,作品也就有了深度和力度。
最后,产生情感的是人物,观众共情的也是人物,鲜活抓人的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才构成了这部极具生命力的年代群像闯剧。
戴莹表示,“爱奇艺还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企业,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类型的作品,其实都没有去复制成功,而是希望在已有的赛道里面去做一些尝试和突破。”落到作品的创作中,平台持续与优秀的主创深入合作,积累下来的情感和技术都是特别宝贵的经验。也如戴莹所言“对于未来,我们再去创作爱奇艺自制内容的时候,相信会有更多的沉淀和帮助。”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