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比200万的床垫更贵,“人生最贵的一张床”正大量加设

2022年11月24日 文/ 烟酰胺 编辑/

11月17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艳红对外表示,疫情影响下,各地新冠定点医院应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对重症监护的ICU加强建设,要求ICU床位达到床位总数的10%。

在2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郭艳红再度表示,对于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分娩室、重症监护室这些重要的救治科室,要做到非必要不封控,保障患者的救治。

住进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必须有专业陪护,稍有闪失便会危及患者生命。

根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去年我国每千人口病床数量为6.7张。如果ICU床位要达到总床位数的10%,则意味着每10万人口需要6.7张ICU病床。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目前我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病床量不足4张。

从4到6.7,ICU病床量亟待扩容,紧随其后的就是大批医疗设备。

利用率高,抗风险性低

“10万人不到4张ICU病床”,意味着什么。

一位地级市三甲医院门诊科副主任对健识局表示,目前其医院能够投入应用的ICU病床有近80张,占该院总床位的比例不足4%。

这一比例是符合国家此前要求的。2009年,中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其中建议ICU服务病床数占总床数的2-8%为宜。

只不过,这份指南印发已经13年了。目前,全国的ICU病床数比例仍停留在这一区间,而且是在低位。

在多个大三甲,ICU病床不够用是常态。据中金研究所2020年发布数据,加拿大和德国的每十万人ICU病床数分别为13.5张和24.6张。

数量少、利用率高,成了国内ICU病床的典型特征。2020年12月,《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上发布一篇名为《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现状调查》的文章。文章显示,2018年,93家医院ICU的床位共有2189张,使用率为76.34%。这还只是疫情前的调查结果。

过高的使用率,使得医院应对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空间变小。

今年4月末,上海遭受疫情波及,整个城市停摆之际,重症、危重症等病患的安置治疗成为彼时的重大难题之一。其中,在部分医院停诊的状况下,核定600张床位的仁济医院,将床位扩增至892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兑了ICU的部分设备、人力资源。

临时扩增床位是医院应对疫情的无奈之举,不该是常态。ICU其实需要保证一定的空间区隔领域。上述三甲门诊科副主任表示:“出于对交叉感染的预防,ICU的隔间设置必不可少。”

扩增谈何容易?

医院ICU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据国金证券,截至11月17日,全国共有新冠定点医院2092家,这些医院的ICU病床在医院总病床中的平均占比约为3%。

如果ICU病床数要扩增到10%,所用设备必然会成为市场关心的重中之重。

据相关医院人士介绍,在医院中,通常会有一个全院通用的大ICU,二级科室下也会有自身的小ICU。总体而言,ICU需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彩超仪、血液净化仪、医用吊塔等产品。

来源:国家卫健委,国金证券研究所

对于品牌,不同医院和科室有不同的选择标准。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器械科人员向健识局表示:医院采购医疗设备都是通过招标来完成。在国产和进口的选择中,会尽量偏重国产。

但上述地级市三甲医院门诊科副主任表示:在医院整体共用的大ICU里,多数是进口设备;而在二级科室下的小ICU里,多数会选择国产产品。

随着近几年国产替代化的推行,医院面临的产品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国有产品将会迎来市场增量。同时,近期国家财政部对医疗新基建给予了贴息贷款,医院购买力大大增强。

国内企业中,迈瑞、威高、理邦仪器、康泰医学等,都是ICU所用设备的主要供应商,这一轮扩容,国内企业预计会获得比以前更多的份额。

相对来说,购置产品不算难,难的是人。

以一家大三甲为例,其 ICU里如果住35名患者,夜班配有医生1-2名,护士3-4名;白班大概是夜里的两倍。据13年前发布的那份《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

人手是远远不够的,这是ICU扩建里更难解决的问题。

“ICU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强度大,在现有的薪酬体系下,不少医生和护士不愿意到ICU工作。”多位医护对健识局表示。

ICU病床的扩增,更仰仗于医疗体系的调整,并不容易。这也许是十几年来,ICU基建的相关指标始终在低位运行的根源。

撰稿 | 烟酰胺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ICU##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