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Biotech明确缩减管线,背靠李嘉诚,依然没钱?

2022年11月23日 文/ 小米 编辑/ 江芸 贾亭

李嘉诚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过去几十年,香港和内地的很多产业发展见证了一点。

但李嘉诚也搞不好创新药。

11月15日,和黄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积极进行战略改变,优先考虑后期注册研究及获批药物,专注于近期最有可能产生商业价值的药物,不再对一些早期研究投入更多资源。同时,和黄医药正寻求外部合作,以实现自产药品在海外的商业化。

今年半年报显示,和黄医药账面上还有4.68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还算殷实。即便如此,和黄依然选择砍掉研发管线,收缩战线的调整,能卖的想办法卖掉,尽快实现公司盈利。

2015年9月12日,瞭望智库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曾引发关注。李嘉诚在2013-2014年间出售中国国内各种资产,套现近1000亿港元。当时中国GDP跌破8%,李嘉诚出于自己的判断离场,错过了随后的一轮蓬勃发展。

如今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谷底,这次李嘉诚看走眼了吗?

三款抗癌药渐入佳境 出海到一半必须努力

和黄医药并未对外界透露,具体精减哪一条研发管线,放弃哪些早期研发品种。不过从表面上看,和黄收缩意图明显,就在“砍管线”公告发布的当天,和黄医药执行副总裁、总经理及首席医学官Marek Kania博士离职。

未来,随着管线的缩减,和黄或许会面临着更多的人员调动。

成立于2000年的和黄医药是中国首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药企,主要开发抗癌和免疫类药物,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是和黄医药的第一大股东。

和黄医药目前拥有3款上市的创新药,包括治疗神经内分泌瘤的索凡替尼胶囊、治疗转移性直肠癌的呋喹替尼胶囊,以及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赛沃替尼片。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呋喹替尼胶囊的销售额是5040万美元,同比增长26%。赛沃替尼销售额为2330万美元。索凡替尼2021年底首次进入医保目录之后,6个月市场销量达到1360万美元,增幅高达69%。

在中国创新药界,和黄算是一块老牌子。和黄医药成立之初,如今市值几百上千亿的大牌创新药企的创始人很多还在给外企打工。

客观的说,医药创新并不容易,和黄医药花费20年拿出三款创新药,正是医药创新的常态。

其实当下的和黄医药还算稳定。2022上半年,和黄实现实现2.02亿美元的营收业绩,三款当家品种都在正常销售,账面资金也有接近5亿美元。

不过,因为研发投入太大,上半年公司亏损1.629亿美元。照这个速度亏下去,公司的账面现金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和很多创新药企需要在研发和销售两端用钱不一样,和黄如果光守住这三款药,不再继续“努力”,其实也能过得不错。

和黄其实早就“不想努力”了,但箭在弦上,钱不花都不行。

今年8月,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曾向媒体坦陈:正与和美国、欧盟药监部门沟通索凡替尼的补充临床试验方案,完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

因为5月份时,FDA给和黄医药出具回复函,认为仅根据两项中国Ⅲ期研究以及一项美国桥接试验,尚不足以支持该药品在美国获批,还是需要做包括美国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临床。

索凡替尼海外临床做到一半,呋喹替尼的全球三期研究在今年8月达到的主要终点,两边都得花钱。

一些企业没钱了 保住现金流才能活下去

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是所有Biotech企业活下去的根本。

截至目前,赛沃替尼是由阿斯利康负责销售,呋喹替尼和索凡替尼两款产品是由和黄医药自建800人的销售团队,维持自身的终端销售,花钱也不少。

分析人士指出,和黄医药今后可更多与成熟的商业伙伴合作,节省商业推广成本,还能保证有可观的现金流。

和黄医药目前还想要维持自身的销售体量,根本没法再支撑所有的管线。苏慰国预计到2025年会有3-4个产品注册上市,届时会扩展更多的销售人员。

作为一个成立20年的“老牌”医药创新企业,和黄医药其实并没完成从创新药企想big pharma的转型。

在创新药市场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账面资金压力陡然骤增,手中的余钱基本见底。根据药智网统计,迈威生物、神州细胞、泽璟制药、前沿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均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2022年3月,和黄医药首席财务官郑泽锋公开表示,过去一两年间,公司不断考量资本市场募资的渠道,未来也不排除登陆国内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能。并没提到拥有“钞能力”的李嘉诚是否会再给和黄医药输血。

当下,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纷纷开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广发证券分析指出,创新药企若想转型成功,并在市场中活下来,必须有资金支持、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强大销售团队,最关键的是,创始人要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蜕变。

科学家为了追求研究成果,有时候可能咬牙挺上;商人则当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

撰稿 | 小米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何安盈

插图|视觉中国

#药企##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