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的决心》:朴赞郁太爱汤唯这个角色了
《分手的决心》精神实质上还是相当朴赞郁的,它仍然是个血腥的罪案故事。但与朴赞郁之前电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朴赞郁太爱汤唯这个角色了,于是影片就太正常了,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冷酷怪诞与夸张。
文|梅雪风
图|《分手的决心》(除特殊标记外)
1
先聊聊朴赞郁。
在韩国的几位头部电影作者中,朴赞郁算是很特别的一位。
李沧东是那种特别「文学化」的作者,身兼小说家与导演两职的他,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他的电影充满了小人物那厚重且丰富的苦难,它们是带着尘土味和腥味的苦涩花朵。
奉俊昊则是正牌的类型片拥趸,他的天份在于,能够十分娴熟地将韩国人在历史中的伤痕与个人困境和类型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以至他的作品,总是能触到韩国近现代史上的某种伤痛,呈现出那种无法分辨出是原因还是结果的死结状态,他是个带着几许悲悯和几许嘲讽的社会学家。
相对而言,朴赞郁和已经过世的金基德,算是形式主义者。但金基德更像是那种美术馆里的驻馆艺术家,他不吝血腥和残暴,却又庄重地抒写着人性里那些不可名状却又令人不寒而栗的东西。
而朴赞郁看起来更像一个享乐主义者,他显然享受那些极端的暴力。那些奇情故事和血浆, 在他的手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孩童乐此不疲的玩具,他不吝于去表现他的恶趣味。但他又不止于此,他那繁复精微的电影语言,有着相当细腻的节奏和视点上的变化。而那些显得有些轻佻的故事,与他很古典的节奏与氛围营造相结合,有着一种廉价与庄重相撕扯的状态。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女主角汤唯也成为了为数不多亮相本届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人。 图源视觉中国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电影,和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以及西班牙的阿莫多瓦有点精神上的亲缘性。他们三人都喜欢讲那些B级的地摊小说级的故事。这种B级感也是他们在影坛卓尔不群的原因。
阿莫多瓦,是在没羞没臊地赞颂那种生命的热情,这种基于生物本能的、某种程度超越礼法的热情,比之那些在文明驯化之后精雅含蓄的情感,显得更为真挚,也更为单纯。那种横冲直撞的、欲火焚身又不管不顾的情感,即使是焚毁,也有着别样的魅力。
昆汀则钟爱那些江湖人物喋喋不休的空谈废话,它是这些人道貌岸然、胆大妄为、虚荣愚蠢、恶毒尖刻,无耻而又单纯甚至纯情的明证,他如此事无巨细却津津乐道地盯着这些人,塑造出最复杂和生动的匪徒形象,能和他比拟的,似乎只有马丁·斯科塞斯的匪帮世界。当昆汀以一种认真的、戏谑的、冷漠的、热情的、切近的态度观察完他们后,当他们因为宿命或者荒诞殒命于陋室暗巷时,你的内心则是70%觉得理所应当, 20%又觉得物伤其类,还有10%的淡淡悲悯,这种情感浓度的配方独此一家,却也异常精准地还原出我们听完一个荒诞故事后的复杂心态。
对于朴赞郁而言,这种B级感,则是他对于另一种美学有意识地嘲弄。那些微妙、暧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实是另一种做作。他对B级故事的钟爱,在于他认为这是另一种真实世界的反映。那些血腥的故事,是对人性底线的一次义正辞严的试探。而他那些花哨手法,既是对他热爱的奇技淫巧的大型显摆,也是他的一种反讽表现手法,是一种他对片中人物上帝视角的评判,所以他的电影某种程度像口味不定的怪味豆:残酷、庄严、戏谑、深情、恶毒、单纯。这种滋味的繁复与他手法的繁复相得益彰。
他的很多故事比如《老男孩》《亲切的金子》《小姐》,都有着一种对于暴力的非理性狂热, 那些费尽心思曲径通幽的复仇手法,背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仇恨,而在这种仇恨背后是一种无尽的空虚。因为这空虚,所以复仇手法才必须足够漫长、机巧和华丽,因为他们都不希望这复仇结束,因为结束之时,也就是直面这虚无之时。片中主人公就是抱着这样一种亢奋而又悲哀的心情,去实施他们的复仇计划的, 他们对于每一步的热爱,就如刽子手对于刑具的热爱,就如同SM游戏中缚绳者对于每一个绑法的热爱,这个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或者说过程就是结果。
因为这种狂热,也因为这种耀眼的空虚,让他的电影有一种变态般繁花落尽的荒凉感。这种荒凉与朴赞郁片中所经常用的古典音乐的纪律与笃定相得益彰,一起奏出那死亡也无法消解的悲怆感来。
朴赞郁的电影中,有一种对暴力的非理性狂热。 图源电影《老男孩》
2
说回《分手的决心》。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精神实质上还是相当朴赞郁的,它仍然是个血腥的罪案故事。
汤唯所饰演的女主角,基本上是个对他人痛苦毫无知觉的杀人魔头。但她同时又对自己所钟爱的警察,有着无穷无尽的爱意。这里面有一种复杂的分裂。
她对这个警察的爱,其实也相当分裂。她既担心这个警察的失眠问题,担心他怕见血的问题,所以费心劳神地擦掉游泳池的血迹。这是一种变态的温柔,但同时,她又享受对方对她念念不忘茶饭不思的苦态,为了满足她的这种癖好,为了让她的形象占满警察的余生, 她最终杀死了自己,并让自己的尸体永远藏在海底。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她表达爱意的方式,其实和上面所述的朴赞郁电影中主角表达仇恨的方式如出一辙,有着让人瞠目的情感强度,既极端自私,又极端无私。既真诚,又具有极端的表演性。这种表演性,是朴赞郁电影中真正最为惨烈的地方,因为他们的情感无从寄托,只能从这种表演中得到可怜的充实。
但与朴赞郁之前电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朴赞郁太爱汤唯这个角色了,于是影片就太正常了,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冷酷怪诞与夸张。
就如前面所说,朴赞郁之前电影的好,就在于他对于那种狂热的反讽态度,他既被那种暴力的酣畅淋漓所震慑所感动,同时又被变态的空幻感和无力感所吸引。那种既切近又旁观的视角,既狂热又冷酷的态度,让他的电影在道德和情感上充满了复杂性。那种恶趣味本身,就是道德暧昧性的证明。
朴赞郁的爱,最终让汤唯角色身上的复杂性大为降低,或者说对她身上的复杂性视若无睹,当我们看到她杀死两个丈夫时,看到她欺骗警察甚至预见到她的死将成为警察一辈子的幽灵时,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受到欺辱的女子理所应当的反抗,看到一个情人对于爱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看到她为自己爱情所殉葬时的笃定。而这背后,一个人杀人上瘾后的不能自拔的惯性,一个狠毒与深情都无以复加的计划即将达成的快意与虚无,我们都不能看到——而没有这些,这个故事其实就被浪费掉了。
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体现了朴赞郁的矛盾状态。
片中后半段,女主角之所以杀了第二任丈夫,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丈夫听到了警察的录音,为了保护警察,她杀掉了丈夫。第二个原因,则是她来到此地,就是为了成为警察「未完成的案件」,不管怎样,她都会杀了丈夫。
这两个原因其实互相抵消,如果是第一个,这只是次逼不得已的临时起意,那么女主角偏执的情感理想就不再偏执;如果是第二个,女主角就是为了此次不被张扬但计划周密的杀人案而来,第一个理由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影片主创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女主角人物塑造上的犹疑不定。沿用第二种,自然是坚定地执行朴赞郁原有的路线,加上第一个,则是对朴赞郁原有路线的软化。
这种软化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影片的主体结构,按照现在的成片,最有意思的其实是女主角的心理,那么从这个意义来说,从头至尾,以女主角的视角展开整个故事, 会更完整也更有冲击力。
但显然,朴赞郁想要突破,想要有一种神秘的意蕴。
其实如果要神秘,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后半部不要以女主角的视角展开,它从头至尾都是男主角的观察。那种相当的距离之下,没有了事无巨细的对女主角心理的描述,只有那些关键性事实的揭露,以及女主角石破天惊的行为本身,它们就如投入女主角这个深潭的几颗巨大的石头,它所激起的涟漪将比现在大得多也持久得多。
现在这个几乎对半分的两段叙事,看起来就像是被男-女和山-海这两对意象绑架的叙事。造成的结果,就是情感强度和神秘感的双重不足。
当然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朴赞郁的电影,本质上就是叙事极其精密的,他电影中的余味,并不来自于对人物和叙事、情绪的隐藏,恰恰相反,它是叙事、情绪过剩的产物,是一种鸟尽弓藏的无所适从和伤感。
他对非B级风格的追求,与他实际上相当B级的故事内核之间,有着一种不匹配的错位。
3
再说说汤唯。
她是个质地很特殊的演员。她和周冬雨一样,都是那种看起来又笨又灵巧的演员。周冬雨看起来像个多动症儿童,而汤唯看起来则像个时常走神的文艺女青年。
她们往往给出与平常演员完全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看起来更像是生理本能,而非基于人物设定而做出的设计,这种反应让她们的表演离圆熟和顺滑很远,反而有时候看起来有着一种卡碟般的迟滞和缝隙。这种近乎素人般的溢出常轨,在好的导演的调教下, 会显出一种别出心裁的灵动。那种看似不知如何处理情绪的紧张、空白和慌张,以及失控,往往成了一个人物真实性的证明,有着非格式化的可爱,是非常规演员所能达成的真实,是可贵的赘余与毛边。
而她们肯定也感受到了这种游走于出戏与入戏之间的可贵放空,于是强化了它们,成了她们独特的表演风格。
汤唯天然具有着一种紧张而又松弛的气质, 她在某种情绪转换时的不适和紧张,与她处在某一固定情绪状态时的坦然,有着有趣的对照。自在与别扭,在她身上能够和平共处。
她在容貌上有着古典式美人的温婉与知性,但她的眼神却又非常现代,那不是温驯的眼神,那是彬彬有礼却有距离感的眼神,里面偶尔会闪过一丝讥诮和审视。
她是那种看起来藏着很多故事的人,也是个看起来不需要外界证明而能自足的人。
导演朴赞郁充分利用了她气质里的那种矛盾性。比如女主角一紧张就发笑的状态转换,以及她模仿自己在偷渡船舱里晃荡的仪态,都能看出那种独属于汤唯的粗笨却有着种娇憨的可爱。
而这个人物本身的双重性,那种平淡中的巨大激情,那种并不带进攻性的诱惑,那种云淡风轻的决绝,那种安定中游移着的一闪而过的不稳定感,都与汤唯本身的气质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让她不需要努着就能自然地演绎。
去评判一个人是本色演员还是性格演员其实是很无谓的,因为没有一个演员能演绎所有的角色,比如姜文还曾去试镜《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就现有的结果来看,我们能感受到张国荣比姜文更为合适。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演员都有他的短板,而评价一个演员的标准,不应该是他演戏的广度,而是在他擅长的领域所能达到的深度。
而这,当然有赖于导演的慧眼识珠,也有赖于演员对自我能力范围的自觉。从这次汤唯的表现来看,我们得说,当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后,不去逞能,让自己处在一种安全而又舒适的范围里,也是一种聪慧。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