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上热搜的宋丹丹,冤枉吗?
如果节目止步于呈现矛盾,没有进一步的思考,也不提供愉悦感,那么观众实在没有看下去的动力。
出品 | 博客天下大文娱组
作者 | 连璐 殷万妮
编辑|白述
《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二季里,宋丹丹又一次挨骂了。
节目中,作为晚辈的王传君因为不愿意参加篝火晚会表演,再三拒绝强势的宋丹丹,气氛陷入尴尬。李雪琴和汪苏泷率先点赞和鼓掌试图打破尴尬,原本讳莫如深的桃花坞民也立马跟上鼓掌,似乎是在反抗宋丹丹的“霸权”。
网传尴尬九分钟的高潮片段之一
“戏剧” “尴尬”“爽”是观众看这个片段的心路历程,它先是以视频的方式传播,最后又被人整理成文字版广为流传。#宋丹丹 让人窒息#的相关话题也挂在热搜上,引起观众对“职场学”热火朝天的讨论。
不论网友们的观点如何激烈,一个客观现实是,宋丹丹是《五十公里桃花坞-海边》(以下简称“《桃花坞》第二季”)节目中最“水土不服”的那一个,她被解读为权力体系中资历最高的一个,加上说一不二的性格,没有边界感的问候,让她率先“孤立”在集体之外。她是利益的对立面,也是天然的矛盾点。
桃花坞大家长宋丹丹
作为爱较真、真性情的长辈,宋丹丹“虎了吧唧”的性格,放在任何的社交语境中,都显得有些没情商,她的“水土不服”是注定的。
但对于《五十公里桃花坞》来说,连续两季都请宋丹丹当嘉宾,显然明白她“流量利器”的作用。也许他们比观众更清楚,宋丹丹不缺少综艺,但综艺却需要宋丹丹这样的人。
只不过,话题换来了流量,却让节目的初衷跑偏了。这档定位治愈系的社交观察真人秀,似乎还没有让观众感到“治愈”,就已经产生了满满地焦虑感,迫不急待地在网上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虽然热度有了,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个结果真的好吗?
流量利器
宋丹丹是《桃花坞》第二季中最特殊的一位嘉宾。
她年龄最大,资历最高,说话直接,表达观点时语速快、嗓门大。很多时候,她固执,听不进去别人意见,既不会迁就任何人,也不注意年轻人对社交的分寸感。但她又刀子嘴豆腐心,大家只得顺着她来,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节目中,忙碌一天的坞民们复盘完工作后,宋丹丹在餐桌上提出举办“篝火晚会”来增进感情。对于还不太熟悉,对晚会并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它并没有吸引力。但即使不愿意,也没有人敢正面的反对她,尤其他们刚刚见证了李雪琴和宋丹丹充满火药味的争执,大家或婉转、或迎合,像极了职场上领导开大会的样子。
唯一反对的是慢性子的王传君。他和宋丹丹一样,也是不遮掩、直接表达意见但不注重沟通方式的人。他直接用“我非常不喜欢这个感受,被推着走的那种感受。”“我一定不会表演”等话语拒绝宋丹丹。
王传君
新坞民王传君和老坞民宋丹丹爆发的矛盾,让观众闻到了熟悉的味道。作为桃花坞里唯一的“上位者”,宋丹丹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像是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承担着年轻人对立面的功能。她的“不合时宜”越淋漓尽致,节目也更有话题点,观众也就越有共鸣。
这次事件中,宋丹丹用的是“打压式说教”,提出“你们什么都不会你们来干什么呢”?试图用更高的矛盾来解决当下的矛盾,就像是有支配欲强的“大家长”或职场上的“领导”。生活在压力之下的年轻人之所以拍手称快,是因为他们感受到借由王传君之口,完成了一次反抗。
宋丹丹的“不合时宜”还表现在更多方面。比如对新坞民们个人情况的好奇,就让人难以招架。她在和董璇、宋妍霏、辣目洋子同坐一辆车时,上来就问董璇的情感和年龄,紧接着又问宋妍霏有没有交男朋友,导致车里的氛围瞬间陷入尴尬。
对参加过第一季的老坞民,她又是矛盾的。她知道老坞民比较熟,会在心理上依靠他们,但在行动上,采用的是“越爱你就越怼你”的模式,总是忽略年轻人在意的边界感。她当着所有人的面,开玩笑地说汪苏泷“一无是处”,很多次又怼得李雪琴下不来台。
宋丹丹找老坞民汪苏泷、李雪琴帮忙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她总是过分关注不是特别重要的点,造成新的误会。比如,当李雪琴提出大家应该合理分配工作,不应该抢活时,宋丹丹的重点不是如何分配工作,而是落在觉得“抢活”这个词对大家不好上面,毫不客气地说:“谁抢活了,你不要没有矛盾,故意制造一个矛盾。”
这种略显咄咄逼人地指责,让大家失去了沟通的氛围,李雪琴自觉说错了话,只能自扇巴掌。
然而,正是这种没有过分的包袱感,让宋丹丹能够在节目完全做自己,使她成为最显眼的“靶子”,又是最容易使用的“流量利器”。在一群幻想“躺平”的年轻人当中,宋丹丹主动把自己放在大家长的位置,她爱张罗事儿,就显得“卷”了。当她强势、霸道、说一不二的性格释放出来时,话题自然就有了。
第一季,她就因为追问张翰有什么代表作上了热搜,被认为没有情商。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原因,由于前期对这档节目了解不多,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自己是在戴着麦克风拍综艺,这反而让她少了些顾虑。
张翰
她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觉得之所以在这个年龄还能上综艺,可能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比较真。”
为什么是宋丹丹?
不可否认地是,凡是有宋丹丹参加的综艺节目,都能引发关注和讨论。
她似乎有一种魔力,不需要剧本,只需要在真人秀里做自己,聊自己的故事,做自己所想,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热度。她说的某句话,不用包装,就能有比节目本身更广的传播度。
比如,在《向往的生活》中,她看到刘宪华早起为大家准备早餐,就当面批评起儿子巴图:“我生了一个废物,你看看人家。”因此引发了关于一个母亲的教育理念的话题。
在《萌探探探案2》里,她和同为嘉宾的张一山频繁互动,并且她再一次不厌其烦地说起曾建议杨紫不要做演员的故事。即便这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却仍以“宋丹丹自曝最对不起杨紫的事”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时,这一话题的阅读次数达到5.8亿次。
即使是《怦然再心动》这样一档明星与素人的恋爱综艺中,宋丹丹作为飞行嘉宾,也能因为与二十年没见的朋友倪萍和解的话题上热搜。
《怦然再心动》里宋丹丹和倪萍重逢
这其中的原因,跟她在大众领域的知名度和作品流传度不无关系。希望宋丹丹通过经典剧集IP唤起回忆杀的综艺不在少数,《萌探探探案2》便是其中之一。而关于明星之间的人际关系又一直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话题,何况倪萍和宋丹丹都如此具有国民度。
2017年,宋丹丹以常驻导师的身份成为《演员的诞生》的嘉宾,节目一开播质疑声就不断。原因是宋丹丹的点评不到位,且给演员投票时的衡量标准难以服众。
在点评车晓和周云鹏的表演片段时,宋丹丹对车晓说:“大家都会带着一种同情、理解、意外、包容心看你,但是你完成得很好,所以大家就会更加觉得你好,就会给你更多的赞扬,就会忽略云鹏。”有网友认为她没有从作品出发点评,只是为了给喜剧演员正名。
到了舒畅和辛芷蕾表演《金枝欲孽》的片段里,宋丹丹现场把票投给了舒畅,最后舒畅胜出晋级。在电视上看完节目,宋丹丹在微博上又以“现场距离太远,细节看不大清楚,很容易被剧情带跑了”为由,对自己的投票结果表现出懊恼,并向辛芷蕾道歉。
《演员的诞生》
这些行为让一些网友质疑她不能胜任导师的职位,话题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们可能忽略了宋丹丹的业务能力,她的代表作不仅有小品和情景喜剧,更是获得过金狮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的真正的实力演员。
不过,在这种话题和热度面前,背后的故事没有意义,对于一档综艺来说,流于表面但沸沸扬扬的讨论已经足够了。而宋丹丹这种引起关注的能力,自然被一众综艺节目看在眼里,2016年之后,她成为了各大综艺的常客,仿佛是一把开启流量的钥匙。
即便是在2022年,这一策略仍屡试不爽。6月19日,《桃花坞》第二季第一期上线,围绕宋丹丹个人的热搜话题就有五个,尽管有一半是关于艺人负面的评论。
宋丹丹的话题还连带着其他嘉宾一起成为被审视的对象,王传君、辣目洋子、李雪琴、汪苏泷无一幸免。
节目中,坞民们在为篝火晚会投票的时候,原本和李雪琴、汪苏泷一样不支持举办篝火晚会的辣目洋子,看到宋丹丹的坚持,又改变了主意,表示两个都想选。这一行为被网友解读为她表面上谁也没得罪,却让局势更混乱。网友认为她讨好了领导,背叛了同事,是职场中的墙头草。
李雪琴小心翼翼地提出取消晚会的建议
紧接着,李雪琴和汪苏泷等人也成为了新的批评对象,认为节目中最不让人窒息的是宋丹丹和王传君,反而是他们这些有话不直说的晚辈,是造成窒息的共谋。
6月21日,宋丹丹点赞事件又上热搜,她点赞了一条“年轻人就该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王传君对宋丹丹说不真的好赞”的相关内容。艺人本身对舆论的反应,也在被看客围观。
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场网络狂欢中,唯独没能被记住的是这档定位治愈系的社交观察真人秀的综艺,好像没有人在意《五十公里桃花坞-海边》到底想讲什么,这个结果对于创作者来说,也许是可悲的。
节目真的新吗?
从两季《五十公里桃花坞》的介绍中都可以看出,节目的策划时想通过15个人的集体生活,展示人与人的社交样态。15个嘉宾,15个性格、15个行事风格和15个为人处世的样本,每个人在团体中的定位、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的让渡、个体与集体的融合、磨合都是被观察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中,冲突和矛盾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一季,节目嘉宾是跨圈层、跨年龄的组合。既有老一辈艺人宋丹丹,又有演员舒淇、张翰、周杰和年轻一辈的孟子义、郭麒麟等人,还邀请了时尚届的苏芒、戏剧导演陈陈陈等。
其中,掌权人宋丹丹、渴望权力的苏芒、追求烟火人群的周杰,以及永远18岁但早就养生的舒淇,被大家冠上“四大长老”的称号。他们节目中的“抓马”程度,让李雪琴、辣目洋子完成了一场行为艺术式的吐槽,达到了节目高潮,“坞学”开始向“花学”看齐。
宋丹丹
到了第二季,嘉宾的角色设置和社交定位更加分明。节目组保留了强势的宋丹丹、反对内卷的李雪琴和汪苏泷,最会审时度势的辣目洋子,以及“搞笑担当”孟子义。邀请的10位新坞民中,武大靖和王传君是最先有话题的两个人,其中武大靖“东北喜剧人”的特色,是群体关系中的润滑剂角色;王传君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会轻易为融入而融入。
到这里,桃花坞社区拥有了来自嘉宾和节目组的两层冲突预设。
第一层,是新老坞民的融合适应,尤其当李雪琴、汪苏泷几次三番让新坞民“不要那么卷”时,想要融入集团的新坞民是“懵的”,这也才有了后续宋丹丹和李雪琴关于“抢活”的争论。
宋丹丹和李雪琴的争执
第二层,是节目组设置的“每三天将流放一位全员不喜欢的人,到孤岛独自生存一天”的规则,社区已经从一个乌托邦式的部落生活,走向社会制、权力制的结构,矛盾只会越来越多,“花学”势不可挡。
事实上,这一规则并不新鲜。7年前,腾讯就曾制作推出过素人版生活实验类观察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嘉宾是15个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教育背景的素人。他们被安排在一个谷仓里,连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也要靠自己接通,共同生活时长长达一年,节目用120台摄像机开启24小时全时直播。
那时的社交综艺,更倾向于通过将嘉宾置于极端的生存环境中,制造矛盾和看点。另外,节目还设置了淘汰规则,每个月,15个人可以通过集体内部投票决定一位原居民被淘汰离开。
《我们15个》
《桃花坞》第二季无论是在有限资源的设置上,还是放逐一位在生活中贡献度最低的坞民的规则,都有《我们15个》的影子,只不过集体内部投票的时间周期缩短为3天,而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从一年改为21天。
从这个角度来说,《桃花坞》第二季就像新瓶装旧酒,单从人物数量、规则设置、代际冲突等等都很难再让今天的观众产生新鲜感。
导演池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通过强化节目代入感,给观众带来更多治愈感。”然而,节目自第一季上线以来到现在,呈现的“无效会议”“内卷”“面对强话语权的无力” “尴尬社交”等,的确让年轻观众产生了强代入感,但和治愈感没什么关系。
从社交观察的定位来看。如果节目止步于呈现矛盾,而没有进一步的思考,那么也与让人从中提取有效的社交参考这一理想化结果仍有一段距离。现代人面对的真实压力已经很大了,没必要从再次“复盘”中感受痛苦,更难以从中获得愉悦感。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