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冰墩墩的背后,还有哪些故事?

2022年2月12日 文/ 屈露露 编辑/ 丁宇

“冰墩墩成为顶流,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冰墩墩设计项目总执行刘平云看到“一墩难求”的盛况,也有点“傻眼”。

谷爱凌、羽生结弦等国内外运动员争相与它合照,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想带一对冰墩墩回去,送给自己的一对双胞胎,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因为太喜欢冰墩墩而变成了“义墩墩”……

从大年初四开始,北京工美大厦的官方特许旗舰店就排起了长队,同样排队的还有其他线下店铺。线上渠道早已显示售罄,凡是补货必是“秒空”。

最近,刘平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还有没有冰墩墩”?不断地有亲友找到他帮忙购买,可是连他本人也只能无奈地摊手“现在连我们也没有存货了”,然后不忘幽默地补上一句“早知道应该多买一些”。

不过,对于刘平云来说,这些更像幸福的烦恼。冰墩墩在全世界受欢迎,是让整个设计团队自豪的事情。这也证明,他们在设计阶段的想法得以实现,很多设想得到了验证。

《博客天下》专访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项目总执行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平云,听他讲了冰墩墩设计背后的故事。

作者|屈露露

编辑| 丁宇

图| 受访者供图

在刘平云看来,冰墩墩的火爆带着一种必然性。它以“萌”的外表吸引人,又以快乐的精神打动人,它同时具备品牌属性和网红特质,既连通了世界文化交流,又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效应。

更多微小的细节成为刘平云脑海中的深刻记忆。比如,705办公室和CA1380航班。

因为设计冬奥会吉祥物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团队成员不能在手机上发送任何能联想到吉祥物相关的信息。广州美术学院硕导楼705办公室就成了他们的“根据地”,房间的所有窗户都用纸张挡住,门口还贴了“非请勿入”的警示。

创作团队在705办公室的第一次会议

远在千里之外,北京冬奥组委会的一间多功能会议室里,刘平云和团队成员成为了这里的常客。他们隔三差五地在里面进行封闭创作,同样不能开窗开门,还要把窗帘都拉上。

连接着从广州到北京路途的正是CA1380——刘平云认为最合适的航班时间。早上9:30起飞中午12:00多落地,能赶在下午2:30前到达北京奥组委办公室,完成冰墩墩交稿或修改工作。晚上他们还能再赶回广州,不耽误第二天上课。

从2018年10月设计团队正式组建,到2019年9月17日北京冬奥吉祥物正式揭晓,近一年的时间里,设计团队成员拉着大大的行李箱,从广州往返北京十几次,冰墩墩终于诞生了。

以下是刘平云的讲述——

阅熊猫无数

冰墩墩成为顶流,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听说它的盲盒隐藏款炒得很热,我们也傻眼了,有那么值钱吗?

但冰墩墩的火爆让我们感觉挺自豪的。我们预想过它会创造历史,成为北京冬奥会最亮眼的元素之一,成为一个全世界喜欢的小家伙,但没想到真的实现了。现在的情况甚至让我们非常意外,听说冰墩墩已经预订到3月30号发货了。

图/微博

最近很多人分析,为什么冰墩墩会让大家这么喜欢?我也在思考。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它有熊猫元素,代表中国元素传递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它身上有时尚和未来感,还很“萌”,因为“萌”结合了当下的消费需求,所以它有红的潜质。

我从事设计工作20多年,一般把吉祥物分为两类:一个是针对品牌类的吉祥物,一个是网红类的吉祥物。品牌类是在企业或者赛事IP下生长的,要有在地性和时代性,和当地文化产生链接;网红类没有所属,没有时代性的约束,会很容易进入网络生活。

冰墩墩身上其实同时满足了品牌和网红两类属性。因为它不仅达到了世界文化交流的热潮,还在产业方面带来了经济效益。

冰墩墩设计手稿

其中,萌元素的使用很重要。我老这么说,萌萌的造型,管状的身材,冰墩墩是在萌文化下做的一个属于中国的萌造型。熊猫,它天生就是萌胎。所以冰墩墩就是围绕“萌文化”“萌经济”生长的。毫不夸张地说,别人阅人无数,我阅熊猫无数。我们找了上万只存在于不同载体、空间里的熊猫,就是为了了解它。

我们设计冰墩墩的时候,非常注重“快乐”的元素。 为了接近年轻人,我们还融入了表情包文化。因为当代社会整个消费其实是以萌文化元素为基础的,年轻人喜欢表情包消费、盲盒消费,冰墩墩符合了消费趋势,才能够产生如此大的产业联动。

设计冰墩墩的时候,我们尽量让它更像一个孩童。人们对过于成人化的东西是有戒备心的。当一个大人站在你面前,你会从生存和利益角度出发,思考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冰墩墩就是一个无性别的、针对9岁小朋友的小家伙,用它的可爱去感染大家。

我们希望冰墩墩代表着一种希望,并且拥有和善、好奇的共性的种子。因为现实生活压力很大,人们其实或多或少都会趋向充满童真的世界,通过和冰墩墩这样的吉祥物产生联结,获得哪怕是短暂一瞬的舒缓,都能产生心灵的慰藉。

冰墩墩身上有岭南文化的种子,但没有运用到木棉花、珠江水等设计。当时我们想加入一些祥云、如意纹这样的元素,奥组委不同意,他们希望我们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把广州对未来、科技的表达融入进去,其实是岭南文化的另一面。冰墩墩身上没有一点传统元素,但它又是中国的。

冰墩墩的两层结构

外形上,冰墩墩打破了人们对吉祥物的一些印象,以前都是单一材质,但它有一个冰壳,在材质上实现了突破,而且手感也不错。这两天也有人跟我说,他们第一次触摸实物的时候觉得特别舒服,原本以为是硬壳,但摸上去却很软,抱起来很舒服。

冰墩墩可以给人带来惊喜,从冰壳外衣里剥出来,是一只胖乎乎的熊猫,放进去又不一样了。它脸上的那圈冰丝带,我也很喜欢。不过目前毛绒公仔的脸上还无法发光,绚丽程度不够,这的确是有点遗憾。

在“金墩墩”的设计上,我们这次大胆的把橄榄枝换成了松竹梅“岁寒三友”。原本的计划中,冰墩墩上缠绕的是不同的植物,冠军是松、亚军是竹、季军是梅,最后做了调整才变成了现在的版本。我们希望把“岁寒三友”身上坚毅、勇敢的精神表达出来,同时也代表冬季运动员身上的特质。

差点不是熊猫

冰墩墩最初始的设计方案其实是“冰糖葫芦”。它的灵感来自我的女儿,里面包含着一种亲情和记忆。90年代末是我第一次去北京,那时女儿对北京的印象就是驴打滚和糖葫芦,她就知道这两种好吃的。后来,每次我去北京,她都问我,爸爸你要带什么回来呀?

所以设计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糖葫芦。当时的考虑是,5个山楂刚好代表5环,也正好形成一串糖葫芦,5个造型的空间总比1个大,里面有人笑有人哭显得丰富。方案就这么报上去,然后就入围了。

其实初选的时候,我们也报选过熊猫,但很可惜,被刷下去了。我当时猜想,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还有之后大大小小的赛事活动的吉祥物,都采用了熊猫元素,也许评委一看到熊猫,就给排除了。但随着一遍一遍地调整,熊猫元素又出现了。

冰糖葫芦修改手稿

“冰糖葫芦”改造了两三稿之后,一些新的建议逐渐出来了。说它尽管很不错,还是红色的,符合春节的习惯,也符合中国人的喜好,但它无法表征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也是劣势。

但组委会又很喜欢冰晶外壳的创意。因为冰晶外壳和吉祥物组成了两组关系,打破了之前奥运吉祥物的固定版式。实际上,它是一种更开放的态度,能做出很多种不同材质的组合,又有表情包,又有萌文化,其实蛮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的。所以就保留现有亮点——冰晶外壳,然后再添加新元素。

后来也从麋鹿、兔子、老虎等方向进行选择,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熊猫。

为了区别以往的熊猫吉祥物,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总是找不到最合理的那个。同时,其他团队也在做,我们特别着急。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案,别人可能就有更好的方案出现,我们就没机会了。直到我们从国家速滑馆外型汲取灵感,在冰墩墩脸上添加了彩色“冰丝带”元素。既区别以往的黑白色熊猫,又符合了冬奥过年氛围。

北京冬奥会分7个大项,15个小项,109个分项,吉祥物还需要跟不同的运动做结合,进行变化和延伸。为了让冰墩墩的体态更生动且专业,我们请来了专业裁判员、运动员做指导,才明白不同类型的运动的装备、重心都是不同的。

冰墩墩花样滑冰图

比如说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用的冰鞋,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之前我们没有概念,认为都是冰刀,但其实短道速滑的冰刀是可分离的,鞋部底下的冰刃可以绕轴拿出来,而花样滑冰的冰刀是固定的。同样在冰上,但运动时的姿势和重心都不一样,这直接影响到设计的细节。

2019年5月,冰墩墩的雏形出来了,但仍有很多需要微调的地方。其中冰晶外壳是最难调整、也是团队最崩溃、差点想要放弃的一次。

冰晶外壳要像冰一样有折射的效果,所以冰柱的三角面细节我们反反复复的调整测试,但出来的效果,有的像糖,有的像玻璃,总是和冰差一点点。

那时已经是最后的关头,团队5个人已经在北京通宵了一夜。我当时的想法是到早上7、8点就可以离开了,但那次工作量非常大,忙了一天还没有改完,大家都很着急。有人在负面情绪开始蔓延。

我作为团队第二负责人,压力也很大。看到大家的状态,我说不行,不搞完的话,怎么交代,设计奥运吉祥物不单单是我们几个人的事。就这样,调整修改到那天下午17:00终于结束了。

后来,我给曹雪老师打电话,说:“曹老师,这太难受了,太难受了。”虽然已经快崩溃了,但我知道还得坚持。

3个月之后,奥组委内部发布宣布广州美术学院的冰墩墩中标2022年北冬奥会吉祥物,我和曹老师都流泪了,也释怀了。努力终于有所回报。

从抢时间到平淡

一开始,我并没有真正动过参与北京冬奥吉祥物设计的念头,就是看热闹。

广州美院是最后一所宣讲学校,当时离截稿只有19天时间了。在这之前,奥组委已经做了9场北方院校的宣讲。

直到曹雪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那是2018年10月9日,我已经剃成光头,辞掉了广美学院副院长的工作,去澳门科技大学专心读博士,而且上了一个月的课了。电话里,曹老师说有一个冬奥会吉祥物的宣讲,让我回广州来。

我和曹雪老师是老搭档,接到电话后,什么话都没说就回来了。宣讲会结束,我跟曹老师说,要马上组队,因为这事一个人完不成,一切都在抢时间。但至于人来不来,我们是未知的,因为当时觉得还是北方院校希望大些。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觉得没希望,婉拒了我们的邀请,也有想试试积极响应的。

后来召集了5个老师、6个研究生,总共11个人,组成了初始团队,后来又有人加入成为14人。

团队在705工作室紧张工作

时间非常紧,每天开两次会,开完会之后,大家马上去画。下午回来摆在桌面上再看,让大家讨论意见。团队按照神话传说、珍稀动物、中国元素几个大方向来做,三个方向变成了三条主线,19天时间,白天我带学生们一起创作,晚上回到家里工作到凌晨2点钟,就是为了赶时间。

2018年10月16号这天,冰糖葫芦方案诞生了。10月29号那天,我们十几个熬通宵把16份方案赶出来、准备好了,当时想法很简单,多做一点、包圆一点。

因为奥组委希望我们当面交稿,曹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最开始我准备了一个小行李箱,结果一看太小了,装不下这么多方案,后来换了一个28寸的大箱子才行。

那是2018年10月30日,我穿着皮夹克戴个帽子,去赶9:30广州出发的飞机CA1380,12:20落地北京,能在14:30奥组委下午上班时到达,交上方案。之后的很多次修改,我们都是坐着这趟航班,往返北京广州两地。

其实很多细节我也记不清楚了,但是那天坐在飞机上,我的心里很平淡,因为都不敢设想有结果。我也是一个中年设计师了,经历过很多大赛,所以更知道奥运会项目到底有多难。当时就想着把箱子里的东西交给奥组委,任务也就完成了。能入选的想法只是一刹那,我觉得是一种幻想。

刘平云2019年的飞行轨迹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2019年1月快过年的时候,曹老师忽然接到奥组委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是这么说的:“你们的作品有成果。”因为保密性原则,需要我们去一趟北京。我们当时一下子很激动,但真的不知道成果到底是什么?也很忐忑。

去北京那天,钱磊专门穿了一件大红色的羽绒衣,他说要讨一个好彩头,希望高中状元。

到了北京奥组委办公室后,工作人员现场给我们查名单。他翻了一会儿说,你们有一个作品入围10强了,是糖葫芦那个。但过了一会儿他惊讶地说:不对,是2个!不对,是3个!另外两个作品是两个研究生创作的,有一个关于“爆竹”的创意很特别。

我们当时是又惊讶又激动,一个对冰雪没什么概念的南方学校,竟然入围了3个作品。当时拿到修改意见后,我们修稿花了一周时间,刚过大年初二大家又马上开始工作了。

后来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每次都要进京送审方案,有修改马上赶航班到北京就地调整。时间安排上,团队成员通常3天时间留在北京创作,离京每每都是通宵。改完后的版本,会用U盘存储好,放在奥组委的办公桌上。然后团队成员会搭乘飞机赶回广州上第二天的课。

一次紧急的讨论

前面提到最崩溃的一次,是发生在某次修改的最后一天。我当时定了第二天中午12:00的飞机,准备飞回广州。但第二天没有改完,必须要改签飞机票。然后机票就从12:00改到了15:00,眼睁睁看着来不及了,又改到了17:00。

第二次改签,大家就有些情绪了,觉得看不到希望了。但事情必须做完,后来重新分配了工作,让负责渲染的三维组成员先走,我和另外两个成员第三次改签飞机——19:30的航班。结束时已经17:00了,我赶紧把U盘一拷,放在奥组会办公室。三个人提着行李一路狂奔,终于赶上了飞机。

现在还记得正式宣布冰墩墩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时刻。2019年9月17日,北京首钢园倒计时3、2、1时,我特别紧张,直接拽住曹老师的胳膊,脑海中冒出很多念头:它会引起什么效应?大家会喜欢它吗?后来,曹老师的妻子还因此调侃我们的心理素质。

刘平云和女儿一起画的冰墩墩

其实,在中标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冰墩墩,经过了很多变化。吉祥物正式公布后的国庆节,我回到广州和女儿一起画一幅特别大的冰墩墩。后来,每年国庆节前一天,我再忙都会回家,和女儿一起画冰墩墩,现在已经坚持三年了。

现在,看到这个小家伙有这么多人喜欢,还有人拿买到的冰墩墩来请我签名,也是觉得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