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年度电视剧演员 | 黄志忠:唯有挑战,才能激发创造力

2022年2月5日 文/ 何合 编辑/ 陈令孤

所谓理想,就是不放弃,“言必信,行必果”,为了你心中的自己,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不懈地去努力。

作者|何合

编辑| 陈令孤

2021年,黄志忠有三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与观众见面。在《功勋》中,他饰演袁隆平,顶着压力,一步步捕捉、诠释袁老精神层面上的高尚;在《突围》中,他饰演痴迷权力的林满江,九曲回肠霹雳手段,展现了塑造不同人物的实力演技;而在电影《峰爆》中,他饰演老铁道兵洪赟兵,于悬崖峭壁上展开绝境救援,在体能极限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

“这是我入行以来最具挑战性的一部戏。”他喜欢挑战,主动为洪赟兵这个角色增添了风湿、尘肺的职业病,以期增加这个人物身上的对抗感,“不断给他设置障碍,不能让一切太顺了。”

在入行做演员之前,黄志忠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8岁进天津体工队,整个少年时代,每天的生活就是玩命练球,以期能进入国家队——虽然这个心愿由于身高停滞不得不终结,但竞技体育的那份拼劲却融进了血液。

他的“拼”劲贯穿了整个演员生涯。拍摄《大明王朝1566》时,为了接近身材瘦削的海瑞,他在12天减重19斤,演戏时一度心率达到170;拍摄《我的绝密生涯》,他在片场随身携带救心丸,感觉不行就躺在地上含着药,继续拍摄……每次投入创作都拼尽全力。

“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只要一吹哨,必须得分出输赢,所以好强成了我长在骨血里的东西。只要一个角色‘当’一下打中我,我就得跟角色拼了,同时跟自己也拼了。”他说。

人生的下半场,他依旧时刻期待着哨声响起。

以下是黄志忠的讲述—

给自己留个纪念

《峰爆》是我入行以来最具挑战的一部戏,大概这辈子吊过的威亚加起来赶不上这部戏。

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还在拍另外一个戏。制片人给我发了剧本,我当天晚上一口气看完,立刻打电话告诉他们:我要接受这个工作,要演洪赟兵这个角色。后来有一点犹豫,就是动作戏不知能否撑下来。

洪赟兵是一个老铁道兵,一个中铁建人,一个倔老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铁道兵改制并入铁道部,成为如今的中铁建人。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依旧保留着军人的精神,延续着铁道兵的红色基因。

剧组开拍前,我们去铁道兵纪念馆参观,去中铁建施工地跟优秀员工们一对一交流。在跟他们交流过程中,有几点印象深刻:一是每当谈起中国基建项目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他们都很有自豪感;二是他们的职业病——由于早期施工设备、环境的问题,他们往往患有有尘肺病、关节炎、风湿、耳背等。

我因此想将这些职业病搁到洪赟兵这个人物身上。身体上的不适,与他的内心状态形成了反差,可以作为抓手,来增强人物的对抗感。我得不断给他设置障碍,不能让一切太顺了。

《峰爆》这部戏,有大量的攀岩、潜水场面。我有过运动员的经历,也将运动健身的习惯一直保留着,这次拍摄前专门去进行了体能、攀岩、核心力量训练,但实际拍摄的时候,难度还是非常大。

我跟朱一龙很多戏份都是在悬崖上雨中攀岩。虽然提前会设置好手点、脚点,但水一砸下来,你根本看不见那些“点”,只能凭印象试着摸,而且身体在半空中悬着,力气用不上,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撑死两分钟就会掉下来。有时演了一会儿没力气了,“嘭”一声直接掉下来,然后还得重新吊回那个位置上。

大概一个多月时间,每天都是一瘸一拐的,每天到片场,就立刻先吊威亚,因为得趁着体能最好的时候拍,一天拍不了几个镜头。后来这部戏拍完,制片人跟我说,“哥,你知道吗,最担心的就是你,怕你撑不下来,怕你受伤。”我也害怕,万一受伤了得让剧组等你,太耽误事了。

9月份(2021年)的时候,家人朋友们在电影院看到《峰爆》,他们有点担心我,觉得52岁这样挺不容易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工作体验,我也是想在这个年龄段,通过老洪这个人物,给自己留个纪念。

拍完电影之后,再坐高铁,会涌起莫名的自豪感,好像自己也是基建人中的一员。

挑战复杂人物

唯有挑战,才能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

接到《功勋》剧组邀约饰演袁隆平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感到非常光荣。对于演员来说,能够出演袁先生这位伟大的人物,是求之不得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与焦虑。袁先生是国民偶像,大家都知道袁老的形象是什么样子,我自身的条件跟袁老相差挺远的,只能在饰演的时候努力去捕捉袁老精神层面上的高尚,每一场戏都非常谨慎对待。

当时我们去拜访了袁老,袁老非常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丝毫没有架子,会让你瞬间跟他拉近距离,时刻可以感受到他散发出的人格魅力。

拍摄《袁隆平的梦》过程中,整个故事的每一场景、每一场戏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之重要且需要珍惜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接近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不断被他的事迹感动,不断被他的人格感染。他的一生,坚持不懈地对水稻进行研究,解决了人们的粮食问题,让我们摆脱饥饿,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整个过程对于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角色,是《突围》中的林满江。

《突围》

当时看了剧本以后,林满江这个人物的复杂性非常吸引我。在林满江、齐本安、石红杏三人组中,他是长兄如父,有着护犊子的一面,也有制定规则、自立山头的一面。他手上没有废棋,喜欢掌控一切,享受掌控一切,以至于最后走入歧途,将国家企业变为“林家铺子”。

我想,如果“恶”是发动机,那么林满江这台发动机的马力大、转速快、压迫感强——而带给正义方的压力越大,反弹也就越强。

一场重头戏是林满江与齐本安在会议室兄弟反目。我记得那场戏有好几页纸,其中情感复杂,对峙中夹杂着兄弟情。拍摄的时候,我当时血压一下子飙升了,拍得气喘吁吁,现场停顿了几次,因为累得说不出话,得先把气顺一顺。演戏一旦注入情感,很容易上头。

《突围》不像生活剧,行业的术语是不能乱来的,那段时间,我每天回去就捣鼓台词,睡觉时剧本砸脸,起来一睁眼,再拎起剧本继续看。每一场戏的调性、节奏、人物状态感觉,我们都在片场探讨,如果是重要场次,那就提前一天探讨沟通,大家总能碰撞出火花。

但我并没有刻意去为这个人物增添什么细节——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不想刻意给角色设计细节。我想给予人物一些留白,似是而非,这样才让观众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而像林满江这样足够复杂、色彩足够浓郁的角色,更要用减法来演,往后撤,才能避免“举重若重”。

对于演员这份职业来说,遇到一个复杂的人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以激发出你全部的创造力,去迎接挑战。我很珍惜和团队的共同创作的机会。

不断往前走

1991年,我为了考中戏,决定从工厂辞职,丢掉铁饭碗。当时我父亲跟我说,“你要为自己选择负责。”我说:“无论考不考得上,我都认自己的选择。”假如考不上,就当街道待业青年。

当时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总想要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其实还很懵懂,不知道演员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是大学四年里慢慢摸着门道,才真正热爱上这个职业的。

等到走入社会,跟在校园里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切都是新的,包括自己对外界的认知和别人对你的认知度。我后来回想,会感觉到一种“水到渠成”:每次工作全力以赴,人家就会口口相传说“老黄这演员还行”,然后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角色。

我运气不错,能遇到一些好角色,能够不算辜负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不要放过每次机会,每次影视作品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都是为了你将来能够绽放那一刻,做好准备。

从影25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年龄大了,身体上各方面的机能会提醒你,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颗年轻的心。在目前这个阶段,我还是想尝试一些自己还没有演过的角色。每次角色的尝试,对于演员来说也是一次新的生活体验。走到今天这一步,我觉得演员最大的存在就是角色的建立,作品就是自我印证。

在我看来,所谓理想,就是不放弃,“言必信,行必果”,为了你心中的自己,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不懈地去努力。

今年有几个形象跟大家见面了,《峰爆》里的老洪、《功勋》里的袁老、《突围》里的林满江,因为角色跟观众朋友、业内的朋友,产生良好的互动,这也是一个收获。我从各方面寻找到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未来会多一些思考。

时间过得飞快,全球面临着疫情,时不时会发生一些状况,这时候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实、更扎实。

人生下半场,我跟自己讲要任性一点,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一辈子不就这几十年嘛,要不断地往前走,老的时候跟老朋友坐在一起,才有得聊,有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