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长津湖》之后还有《无名》,于冬如何让年轻人爱上主旋律?

2021年12月28日 文/ 郭帖 编辑/ 孤鸽

疫情期间,他接受采访从不悲观,总是说一句话,“只要有电影人在,就会有好电影;只要有好电影,观众就会回来。”如今,超57亿元票房的《长津湖》证明了这个观点。

作者| 郭贴

编辑| 孤鸽

11月24日16时43分,电影《长津湖》含预售票房超过56.94亿元,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创造了新的纪录。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一部电影能取得如此辉煌成绩,意义重大。

《长津湖》的领衔出品方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见证了这部战争片巨制历经艰难,在主创团队的共同拼搏下,终于得以走进院线的历程,感慨万千,也雄心勃然。

于冬的电影从业经历,可谓见证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变迁。30年中,他有过三次“破壁”。一次是出走北影厂,创办中国首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一次是进入香港电影圈,将港片引入内地;最引瞩目的一次,是开拓了以商业手法拍摄主旋律大片之路,《长津湖》就是其中之一。

博纳影业出品的电影,以大制作为主,从“山河海”系列到“中国胜利三部曲”,推动主旋律电影成为主流电影,也促进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通过《长津湖》得到了全面检阅。”如今,于冬信心满满,剑指未来10年的世界电影市场。

一场硬仗

“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回首《长津湖》拍摄,于冬感慨不已。

这是一部原本该在抗美援朝70周年上映的史诗级战争片。他当初还特意挑选了“2020.02.02”这个吉日开机,结果就在那天,他忍痛拍板叫停了剧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时各地航班交通已中断。

他没办法拖,《长津湖》需要的雪景也不等人。疫情打乱了所有安排,而整个电影行业大环境也在长达半年的停滞中坠入冰点,五千余家电影公司纷纷倒闭,节流呼声四起,生存成了首要问题。

于冬站出来给大家吃定心丸,自己全国各地跑,去跟业主谈减免博纳影城的租金,“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帮企业家,这就是中国经济的韧劲。”

但《长津湖》所需投资规模、制作规模却丝毫没有缩减。

9个月停工期,《长津湖》团队“没有一天闲着”。剧本被重新打磨,于冬提出“双线并行”的想法——七连群像线与历史人物线有机结合,在宏大历史画面中穿插小人物命运的细腻描绘。

2020年下半年,疫情缓解后,剧组重新开工,《长津湖》要赶上2021建党百年之期上映,意味着5000场戏要挤在一个冬天拍完。于冬找遍了全国知名导演,回答都说“拍不了”。最终解决方案是:陈凯歌、林超贤、徐克三位导演分三组,带领16个导演组完成。

于冬(中)与吴京、徐克、易烊千玺、陈凯歌

《长津湖》片尾长达七分多钟的字幕,于冬自己感叹,“两首片尾曲放完还没结束。”前期工作人员超过7000人,后期制作人员又有5000余人,合计超过了1.2万人,群演人数更是高达7万人之多,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参与人数之最。

“超出了我们拍电影的常规范围,我们挑战了中国电影的极限。”总监制黄建新被这部戏累得够呛,从投资规模、参与人数、拍摄跨度、动用大型军事道具等各方面来说,这部戏都达到了中国战争片之最,每时每刻都考验着电影工业调度能力。于冬以坦克举例,“坦克在拍‘仁川登陆’时是全新的,但后面要砸烂,一个协调不好,拍摄顺序一错,坦克就没了。”

于冬还拒绝采用资料片,一个镜头都不要。他要求,“《长津湖》不是一个资料片堆砌的电影,我们要做成一个现代电影。”

而2020年底开机后,疫情又再度来袭,“就像追着我们跑”。为了配合防疫要求又保证拍摄进度,剧组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全员7000余人每三天一次核酸,光是核酸检测费用便花了几百万。

所有人都抱着一种使命感在拍片。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长达8个月的拍摄,数不清的危险场面与受伤,没人用替身,所有人全心投入在这部戏里。于冬感受到,“每位演员都在《长津湖》里贡献了自己最好的表演。”

黄建新记得于冬来回踱步,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问于冬是不是压力大,于冬说,“那也得撑啊,得往前走,把这个电影拍完。”

今年8月疫情又一次反复,《长津湖》从暑假档撤档。那时,中国影史上只有《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三部电影达到了50亿这个票房。

于冬趁着这段时间,又给电影补了哈气、雪花、血迹等400多处特效。前后有86家后期公司参与到了后期制作中,他不无自豪地说,“一个两分钟的特效镜头,我们花了10个月去制作。”在这部戏上,他追求极致。

他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从小看过多遍《上甘岭》《英雄儿女》,“每个画面都记得,每句台词都会背”。

如今抗美援朝题材已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于冬对标这些不可磨灭的经典,给《长津湖》立下了同样的目标——不仅要让今天的年轻人喜欢,更要让50年后的年轻人也喜欢,“做一部留得下来的经典”。

“当你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创作时,电影的制作格局、制作理念、制作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只能找最好的导演、最好的制作、以最高标准来完成电影,“标准已经在这里了。”

因此,任何困难都不能作为借口。“不管未来电影行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既然动了这个题材,就要完成。”他说。

上山拆墙

《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宣告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号召力,也击碎了疫情后“电影票房天花板”的悲观论断。

《长津湖》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冬本人来说也是。“中国电影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高速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夯实了电影的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制作基础跟工业基础。这10多年来我们积累的经验,到《长津湖》都用上了。这部片子实际上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一次全行业的合力托举。”

有件事是于老板很自豪的——该片95%以上的后期特效都在中国完成,“回想10年前,我们拍大片还要去澳大利亚、美国做后期!”

10年前,于冬正在《智取威虎山》漫长的筹备期中。公司内外都有反对之声,不看好这个“老掉牙”的红色故事,第一人选的演员也不愿来。

但于冬从刚刚结束的《十月围城》中得到了某种启示,他感觉长期以来有种对主旋律电影的误解:重视其宣传教育的一面,忽略其娱乐观赏性的一面。

他认准要找徐克拍,一方面是因为徐克年轻时曾在唐人街放这部电影,和他一样素有情结;另一方面则是想“跳出去”,换一种讲故事模式,“如果我找个内地知名导演,肯定拍‘顺撇’了。”

于冬(右)与徐克

于冬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2009年就买下了《林海雪原》小说版权。

他们的共识是:要用商业片手法拍摄这个故事。徐克想在片尾上演飞机大战,3分钟烧了1600万元,结果要被剪掉,因为“座山雕不可能有飞机”。于冬去协调,让这个镜头以彩蛋形式出现在片尾,号称“史上最贵彩蛋”。

另一个共识在于,必须运用最顶尖的电影技术。《智取威虎山》2012年终于要开拍时,恰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片中老虎特效栩栩如生,把他和徐克看呆了。徐克就叫于冬再等一年,他要去“弄老虎”。

《智取威虎山》上映的时候,于冬内心打小鼓。他知道观影群体主要是二十来岁年轻人,生怕他们不喜欢这个老故事,于是宣传方向特意避开主旋律,主打“好莱坞式谍战大片”。始料未及的是,这部排片不占优势的电影,一路票房随着口碑爆长。

他看着蹭蹭往上涨的票房,明白了,“是90后进场了,否则不会有这么多票房,很多90后带着全家一起看电影!”

《智取威虎山》

于冬很兴奋,他感觉自己打破了一堵墙,“过去的主旋律电影跟今天年轻人中间似乎隔了一道墙,我们试着用《智取威虎山》把这道墙拆除了。”他认清了方向——在电影美学、电影技术、电影价值观全方面突破,用年轻人接受的电影语境和创作语境讲中国故事。

该片最终票房达到了8.8亿元,但两年后博纳出品的《湄公河行动》,打败同档期的《爵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11亿元票房有了新突破。

而到了2018年,《红海行动》更是在排片不利的情况下,一路逆袭超过《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等商业大制作,拿下近37亿元票房,问鼎贺岁档。当时喜剧片已霸占贺岁榜多年,“主旋律战争片票房夺冠”一度成为热议话题。于冬跟媒体说:“我们博纳已经习惯逆袭了。”

“主旋律中国故事”后来成为了博纳的金字招牌。继“山河海”系列后,博纳又陆续推出了“中国骄傲”三部曲《决胜时刻》《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六部影片总票房超过100亿元,彻底扭转了主旋律片不赚钱的印象,走出了一条新路。

《中国机长》

而在所谓“逆袭”背后,则是整个电影市场生态的潮起潮落。在博纳做“山河海”系列那几年,时值互联网热钱涌入电影行业,催生了一大批由大热IP、流量明星组成的热闹电影。于冬不喜欢凑这份热闹,他曾在某次活动中意有所指地说道,“电影是要充满敬畏的、拍电影是要有匠心的,不是说一个IP,随便几个人攒一个局,就能骗钱的。”

他向来讨厌算账式PPT,以前有人来介绍项目,拿出的PPT上罗列着数据论证电影商业性,他看一眼就否了。

但也有东西很容易打动于冬。制片人唐静拿着《红海行动》剧本找到博纳时,博纳正在忙《湄公河行动》和《建军大业》,便婉拒了。唐静就去给于冬讲故事,讲到第10分钟,于冬一拍大腿,“这个事该干!”当场打电话给林超贤导演,“你拍海上的大船不如拍军舰。”

“行稳致远”

在“后疫情时代”电影行业的持续低迷中,《长津湖》打破票房纪录有某种“救市”意味——证明了超级大片的号召力,证明了电影院还有更多观众。

相比许多影视公司的“收缩策略”,博纳在疫情后“反其道而行之”,大手笔推出了“中国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长津湖》和正在拍摄中的《无名》。

《无名》海报

于冬知道目前很多影视公司都不敢贸然拍大片,倾向于一些轻体量的电影,“拍大片的创造者是要有勇气的,而且他们一定要比以往做得更好。”

但博纳坚持大片路线,一个理由是疫情后的中国观众需要抚慰人心的电影;二是于冬认为,越是在观众离开电影院时,越需要一部部好电影,及时把观众召回。

这种魄力和见地,与于冬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在中国电影公司老板中,于冬属于少数“根正苗红”的学院派。他是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发行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就分配进北影厂做发行员。靠着能力和拼劲,26岁就成为北影史上最年轻副科长——但那一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还不到5亿元。

于冬(右)与陈凯歌

于冬至今对那时的萧条景象难以忘怀,“放映场所逐渐流失,很多电影院关停并转,很多电影院改成迪厅、游戏厅。”制片厂亏损,电影院关停,他的发行科自然是门可罗雀,同行聊天都说“电影末日来了”,只能另外思考出路。

困局之中,往往孕育着生机。此后一年,中国电影开启了市场化改革,于冬也辞职下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拿到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块“电影发行牌照”。

他先是靠着发行《我的兄弟姐妹》进入香港电影圈“喝汤”,一家家敲开香港公司的门;继而逐渐投资、出品电影,掌握行业上游主动权。几十年来,博纳累计出品影片超过250部,斩获票房逾350亿元,在业内立起标杆。

再回首20年的历程,于冬形容自己,赶上了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大发展。

如今电影也有相似的危局,线上观影、短视频等方式正在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但在于冬看来,这些都还不足以取代电影院的临场感,“大家在一个时空里,同悲同喜,沉浸式地进入到一个故事当中,我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而对于电影人的挑战则是,能否实现电影制作上的突破,“我们要以现代电影的制作理念去做电影。气氛、节奏、美学追求,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老方法去拍,年轻人就会觉得闷了,就要低头看手机了。”

《长津湖》

而强化剧场效果,是院线电影的唯一出路。“只有把电影做到高精尖,才能让观众体会那种在小屏体会不到的感受。”

疫情期间,他接受采访从不悲观,总是说一句话,“只要有电影人在,就会有好电影;只要有好电影,观众就会回来。”如今,超57亿元票房的《长津湖》证明了这个观点。

他也看到了新的机遇。中国电影复苏情况比好莱坞快很多,而这正是电影人千载难逢的机会,“欧美电影现在实际上供给不足,尤其是大片供给不足,也成为了一个机会,这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制片人应该有决心,努力做海外发行,为全球供片。”

去年北电建校70周年,他回母校演讲,总结陈词时说:“希望之后的10年,在您80岁的时候,可以看到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站在世界之巅,拥抱全世界。”显然,他正带领着博纳朝这个目标前进。

砥砺前行

去年于冬曾预言,由于好莱坞大片生产停滞,今年下半年将出现全球电影断供,“给了我们中国电影挑战与机会。”今年《长津湖》从国庆档起一路票房长红两个月,补上了11月的空档。截至发稿日,《长津湖》不仅是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更是今年全球票房之最。(注:12月24日,《蜘蛛侠:英雄无归》超过《长津湖》成为年度全球票房冠军。)

于冬为自家电影高兴,也立下目标:“未来10年我还想再拍100部好电影!除此之外,我还想再干一件事,就是把中国电影卖到全世界去!”

他很早就有让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想法。如今中国电影的恢复趋势,已经远超好莱坞市场。在他看来,这正是前所未有的时机,“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本国电影在本国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之外,其出口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需要一并提振。”

中国不缺少好故事,但在电影制作上需要用到全球语言,笼络全球电影人才。这是新时代交给中国电影人的任务。而在老本行电影发行方面,他觉得,“除了要去国外举行电影节、参加电影展的交流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进入全球各地的成熟档期。”

以今年2月份春节档为例,“在欧美市场其实并非主要档期,但全球有7000万华人,如果能让港澳台、海外和内地观众一起看电影过大年, 这种交流的气氛就会更浓郁。他们不能老在朋友圈上去读图文感受中国电影的好看。”

主旋律电影能不能走出去,于冬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他看来,《长津湖》的三位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在全球影坛都是熟悉的名字,而“中国拍了一部有关朝鲜战争的电影,这一点是大家感兴趣的。因为这个题材以往美国人拍过,韩国人拍过,大家会好奇中国人会怎么拍?”

于冬(左一)与徐克、陈凯歌、林超贤

他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长津湖》未能港澳台海外同步上映。按照原来的设想,他希望内地、港澳台、海外观众能够一起看这部电影。接下来,他希望《长津湖之水门桥》能够完成全球同步上映的目标。

《长津湖之水门桥》里,七连兄弟们将前往美军撤退的必经之地“水门桥”,迎接一场更为艰难的战斗。“战役越来越难打,任务越来越艰巨,战斗场面也更激烈、更残酷,将士们的牺牲也会更令人动容。”于冬说。

而于冬也期望着博纳主旋律电影再创佳绩,除了这部电影外,“中国胜利系列”的第三部《无名》也在拍摄当中,该片讲述了日占时期上海各方波诡云谲的角逐,程耳导演将在商业性中保留个人风格,实现美学上的突破。

《无名》杀青

于冬是1971年生人,今年正好50岁。《长津湖》过后,他感觉自己年富力强,“资源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精神状态都在最好的时候”。

他还想接着拍电影,把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呈现给全世界。《长津湖》刷新历史票房纪录之时,于冬没来得及搞庆功会,因为主创们正投入在《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拍摄中。他只好带着蛋糕飞到剧组,在冰天雪地里简单庆功。

蛋糕上金灿灿写着八个字:“砥砺前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