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当年轻人在淘宝遇见濒危非遗

2021年9月1日 文/ 钱闲 编辑/

车厢里摩肩接踵,只抢到一张站票的刘兰芳,将装满香包的箱子举过头顶,像托着一个千年历史的重鼎,手臂酸疼不已。

扛着香包,天南地北跑展会,对甘肃庆阳人刘兰芳而言早已成了习惯。她传承的庆阳香包绣制技艺,有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和历史沉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庆阳香包的受众群体十分狭小,主要是北上广的艺术家、民俗收藏家。若不如此这般奔波、展出,恐怕再过一代人,这古老的非遗技艺,就要彻底消失。

没有消费和市场的非遗技艺和产品,就像写在羊皮纸上却无人会说的古老语言,只能走向消亡。

这是中国非遗面临的普遍困境:它们流传久远,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带着手作的温度;它们生于民间,也失于民间,由于地域限制等种种原因,难以打开大众市场,逐渐沉寂。

庆阳香包并非孤例,苗族蜡染、草编、鱼拓……都属于这个正在消失的大家庭。

好在,这些非遗手艺人们,不约而同地在淘宝上找到了同好。

文|钱闲

图|受访者提供

传统手艺的困境

刘兰芳还记得,小学时,同学们会炫耀自己的香包,甚至哄抢那个公认最好的。被抢的孩子非但不生气,反而视之为荣耀,因为这代表妈妈的手艺好。她从8岁起跟着妈妈学习香包绣制,小小的手稳稳握住一针一线,在绣布上灵活翻飞。

但当她长大之后,离开甘肃,却发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对香包的审美千差万别。

有一年在杭州参展,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问她:你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给去世的人用吗?

刘兰芳吓了一跳。在庆阳,黄色香包象征富贵吉祥,没想到在讲究素朴淡雅的南方,却是丧葬的常用色。

山东沂南的孟祥君也有和刘兰芳相似的童年记忆。草编,一门点草成金的艺术,同样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原本只是用来烧火的玉米叶子,被当地人回收、染色、晾晒,最后编成漂亮的收纳筐、帽子、包包……小时候,孟祥君经常被带到家里的工厂,躺在草筐里玩耍,最熟悉玉米叶的清香。

大学毕业后,孟祥君和妈妈说,要回来做草编包,没想被泼了冷水:国内的市场不好做。

孟祥君家的草编工厂,29年来都从事外贸代加工,包括一些欧美大牌。整个行业,不管什么材质,藤、竹、草、柳,都是做出口贸易的。因为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那只是菜篮子,而不是时尚好看的包。孟祥君说。

十几年前,他的叔叔曾给某奢侈品做过草编代加工。当时是做半成品,成本就5块钱。由于走量,外贸平均一单赚两三元。最初叔叔报价8元,中间人说太低了,这是一个大牌子。叔叔便从十几块使劲报到了80元,高到他自己都觉得接受不了,最后一看成品价格——人民币6000多元。

数千公里外的贵州,以蜡染为业的宁曼丽也面临着自己的困境。她从贵州的深山苗寨找来了一些胆大的画娘,希望将这一古朴的技艺带出大山。

苗族蜡染素有东方第一染之称。苗族女孩自小跟随母亲学艺,以深山中的花鸟鱼虫做素材,创作出蝴蝶纹、旋涡纹、蜈蚣纹、鱼鸟纹、梨花纹,画法纯真、古朴、奔放。

宁曼丽和苗族画娘们在一块

2009年,当安徽人宁曼丽来贵州寻找二次创业机会时,在苗族蜡染手艺人面前停了很久。倒不是因为她有多高的艺术鉴赏力,而是她发现,蜡染的布料和积压在厂里的那批很像——如果把布运过来做成蜡染,眼前的危机也许会迎刃而解。

然而市场的反应不如人意,蜡染好的布料全都压着,8个月时间发不出工资。画娘的丈夫来工坊闹事,用石头把玻璃门砸碎。安徽债主也当着画娘的面骂宁曼丽是骗子——事后回想,她有些庆幸她们听不懂。可即便如此,没有一个画娘选择离开。为了赶在过年前发出工资,宁曼丽把老家唯一的房子卖了。

她经常躲在洗手间里哭,人前却要装作没事。有六年时间,她觉得自己是在熬日子。

要推广非遗技艺,并将它转化为能被现代人喜爱、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

在困境面前,这群非遗手艺人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生存。宁曼丽和画娘们将蜡染布料制成围巾、包包、衣服,把蜡染图案画在瓷器、香包上,还与高校机构合作研学活动。

孟祥君一边学习草编技艺,一边天马行空做设计,将皮革、棉麻、毛球与草编结合,为草编包增添传统又时髦的风味。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庆阳香包,刘兰芳奔波各地调研节庆风俗,希望做出在全中国都具有共性的吉祥文化产品。她每到一处,都会找当地老人聊天,每个人从出生到结婚需要有什么东西?一路下来,她沉淀出了一套有关色彩与造型的市场标准。

因为,非遗是起于民间的艺术,是生活中的点滴。它当然也该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变化,而不是存在于博物馆里。

被当成骗子的星探

非遗手艺人默默坚守时,一位淘宝小二也在挖掘他们。从5年前起,淘宝非遗手艺人小二湘南就开始关注、接触手艺人,希望能给他们提供展示、销售及交流的平台。他用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关键词搜索这类店铺,然后挨个联系。

起初,湘南没少被当成骗子。旺旺留言、打电话行不通,他就找朋友引荐,跑线下市集,面对面争取。

湘南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一个星探,在茫茫人海中发现有潜力的匠人,在恒河沙数里独寻历史的遗珠。然后发现其亮点、做包装设计,让他们发光,从而被更多人看见。

湘南第一次找到孟祥君时,不出意料地被当成了骗子。那时孟祥君的原创品牌淘宝店维内VINE刚开张不久,等级只有四颗星。他不太相信,这样小的一家店能被淘宝官方看到,还邀请他参加什么淘宝造物节。

确实有点像骗子。

孟祥君不搭理,湘南就连续三天留言,最后直接打电话加上微信,孟祥君才相信这是真的。

2019年夏天,淘宝造物节结束后,这家新店的粉丝从几百增至三四千,这让孟祥君更加笃定了,必须在淘宝走原创品牌之路。

在湘南的挖掘下,越来越多的非遗手艺人开起了淘宝店。2021年7月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淘宝上非遗类活跃手工艺店铺数量已超过25000家;截至6月底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上年成交过亿。

淘宝手艺人线下市集,是非遗手艺人期待的一期一会

除了线上活动,湘南也组织线下集市。那是手艺人与消费者的一期一会,也是手艺人自由交流的空间。孟祥君第一次去南京参加淘宝线下集市,就结识了一群手艺人店主。他在微信上向其中一位大神请教问题,对方很快耐心解答,隔了三四个月,又热心地发来消息,补充新的想法。

让孟祥君最感慨的是:我们不仅是同行,更是朋友,谁结婚,谁生娃,只要有时间,都会赶去庆贺。这群热爱非遗的手艺人,因为淘宝汇聚到一起,彼此之间没有抵触,只有真诚,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心得。

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

湘南本是个急性子,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并没有太多认知。为了解店主们为这门工艺付出的难点,进而挖掘产品包装亮点,他陆续拜手艺人店主为师,学习了木艺、金工、染布、漆艺……

这个过程让湘南非常振奋,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机会在快节奏的日常中静下心,看看我们民族曾经有的文化、传统、艺术。

他相信,只有将古老的非遗手艺注入新时代的活力和灵魂,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才能让古老技艺得到良好传承,被更多人看见。

当千万人看见的目光聚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和温度,让更多以手艺为生的手艺人们过上好日子。

复活与传承

在这批非遗手艺人中,来自云南曲靖的李品中是最倚赖淘宝店的一位。

他传承的非遗鱼拓,是一种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艺术,源自碑拓,发轫于宋朝。但在现代,鱼拓市场小众,开淘宝店几乎是最好的选择。

李品中算过一笔账,如果开实体店,鱼拓画幅大,全部展示出来需要大场地,房租不菲。作画需要安静的空间,如果有客人进店,对制作影响也很大。再者,实体店只能面向曲靖本地消费者,淘宝店铺却能突破空间限制。

传承鱼拓8年,光是鲤鱼,李品中就拓了3000多条,比一般人一辈子吃的鲤鱼还多。他熟悉各类鱼的构造,甚至了解鱼鳞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的光。为了做鱼拓,他天天吃鱼,实在吃不完的,便给院子里的流浪猫打牙祭。

因为想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鱼拓,李品中把作品价格定得便宜,一幅通常只要两三百元。有一回,他的画卖了100元,但包邮运费花了60元。还有一次,买家用200多元买到鱼拓画,拿去装裱却付了300元。

鱼拓本就来自民间,是人人可学习,人人可负担的艺术。李品中语气笃定,这也是我最初开淘宝店的目的,希望这项小众的非遗技艺可以被更多人熟悉。

李品中的鱼拓作品

在贵州丹寨,经过对蜡染产品的不断改良创新,宁曼丽走出了困境,还成了48位苗族画娘的宁妈妈。

她和画娘们语言不通,交流都靠比划。朝夕之间,却有了姐妹情谊。她不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画娘,而是给予艺术家式的尊重。苗族人喜欢饮酒,工坊的饮水机旁,永远放着两罐米酒,画娘们没有灵感或画出一幅得意作品后,都会过去喝几口。

最初做蜡染是为了谋生,而时光荏苒,润物无声,她慢慢认同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也真正热爱起这片土地,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

2015年,宁曼丽带一位70多岁的苗族画娘去深圳参加文博会。老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一直好奇地看窗外的风景。

抵达深圳已是夜晚,街头霓虹闪烁,老人目不暇接,说:宁妈妈,我太谢谢你了。我今天好像来到了天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说,天上有很多灯。

此后,宁曼丽带着苗族画娘到过香港中环、北京天安门,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她们用双手劳作,为家人挣到好生活,也为自己挣得尊严。

一路追随她的一位画娘说:我不懂你们说的创新是什么,但是我愿意跟着你们一起一直做下去。因为我知道这样就不断有活做,就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谢谢你们把我们带到这里。

2020年,宁曼丽开了淘宝店宁航蜡染。她最初有过犹豫,担心手工蜡染很难标准化,难有销量,但湘南给了她很多鼓励,画娘们也跃跃欲试。店铺开起来后,每成交一单,画娘们能开心一整天。

现在,画娘们还支起手机,做淘宝直播。新的电商模式正在贵州深山制造魔幻现实,最乡土的技艺与最时髦的文化潮流汇合在一起。

60后刘兰芳也在淘宝开起了店铺庆阳香包。她对互联网的嗅觉本就极为敏锐——认定这一新生事物,比电话、电视沟通都要更直观。2010年左右,她就花大价钱注册了一个网站,但收效甚微。淘宝店开张之后,她花五年时间培养了一批大学生来运营,他们对产品如数家珍,能清楚介绍庆阳香包背后的文化。

小小店铺如吸铁石般,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香包爱好者。一位定居北京20多年的庆阳人,一口气买了2000元的香包。一位英国老年华裔,下单香包、虎头鞋、虎头帽,要送给家族里新生的小宝宝……

年轻人来了

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与扶持,也看到非遗品牌在淘宝上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将古老的技艺传承播撒。而在愈发追求生产效率的当下,手艺人慢生活的态度,让年轻人们暂时放下种种现实焦虑,使得身体和心灵保持一种愉悦的同频。

90后孟祥君的草编包品牌,已收获了一群年轻粉丝。背上就是整个办公室最有调调的打工人!包包质量做工都很好,很有民族风的味道,非常喜欢。在店铺的宝贝评价里,许多消费者不吝夸赞。

注入时尚的设计元素后,草编包不再是土气菜篮子的代名词,倒成了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单品。未来,孟祥君还计划拓展做草编家居品牌。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母亲不仅带动了2000个留守妇女就业增收,还挽救了一些原本濒临失传的复杂编法。

孟祥君和草编手艺人在一块

80后设计师成昊,眼下是宁曼丽工坊的常驻设计师。他曾在北京待了十几年,而今把家和工作室都搬至丹寨。吸引他的,是这群纯粹而快乐的人——画娘们从家里回来后,会拿上家酿米酒、摘上新鲜黄瓜,和大伙一起享用。

城市里只有交换,这里却是分享。成昊留了下来。2020年年初,由他设计、画娘制作的36套蜡染服饰,首次亮相英国伦敦国际时装周,这一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史诗终于在世界舞台传唱。

画娘们的孩子,也大多选择传承。独臂画娘杨而朗曾对儿子说,无论你走多远、有了多少见识,你都要回来学习我的手艺——儿子学成回国后,在北京某高校做蜡染老师。有一天,在淘宝直播间看到专心画画的母亲,他专门留言:妈妈加油。你虽然只有一只手,但你心里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你一直在飞。

刘兰芳的大女儿专攻香包绣制,学艺多年,至今熟练掌握各种刺绣方法。她26岁的小儿子,从非遗管理和保护专业毕业后回到庆阳,一边打理着淘宝店,一边参与开发香包胸针、香包挂坠等新产品。

她依旧总在参展的路上,只不过现在,背靠身后的淘宝店,多了一份底气,不再需要在拥挤的车厢里汗淋淋地托举着香包。

刘兰芳曾到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庆阳香包也被美国波士顿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在纽约东部一所中学里,刘兰芳分享庆阳香包的历史文化,结束后,一位十七八岁的学生,上前拥抱了她一下。

她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每位庆阳女性都是伟大的设计师。她们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看到飞舞的蝴蝶,地里的蚂蚱,或者其他花草飞鸟,都默默记在心里,积攒为刺绣的图样。到了冬天,她们坐在炕头,一边做香包一边唱民歌,思念在远方谋生的丈夫,希望他能平安归来。她们按照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向往,把祝福绣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

起于民间,传于民间,一针一线都是生活。

这大概就是非遗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