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毕业后,我终于有机会说出这些了

2021年6月22日 文/ 博客天下 编辑/ 博客天下

策划 | 王婷

李艺韩

视频 | 李运恒 张珺

文稿 | 朱嘉慧 孟雨涵

又到了毕业季。

说起毕业,情绪往往伤感,大家想到的便是难言说的不舍、未道明的暗恋以及能不能重来。

我们唱着朴树的《那些花儿》,潦草离散,“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回首青葱校园时光,那些欢乐或遗憾的故事,曾铺满我们的生活。

多年后回想起那段岁月,曾经的慌乱茫然,我们也许能一笑置之。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面对的却是整个世界。

我们邀请到演员郑恺和一些素人朋友,他们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我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郑恺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我的母校是上海戏剧学院。

上戏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小。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从上戏的延安路门丢一枚硬币,它能滚到华山路门都不带停的。

但我们学校其实位置很好,我印象中那时候就上戏和上音两所大学在市区内,出校门就是市中心,到处都可以吃喝玩乐,非常幸福,跟现在好多在大学城里的大学生不一样。

其实我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出去拍广告、拍戏,虽然这些课外实践占据了我很多时间,但也给了我很多跟这个行业接触的机会,以至于我在毕业的时候,不会那么仓促,那么慌张。

我很感谢戏剧学院的老师,他们教给我的本领和关于表演的理论基础知识,使我在未来工作当中有了很多专业领域上的支撑。

真的很想重回校园,重回教室,跟同学们一起再上一次表演课,再上一次台词课,我觉得那会非常美妙。

每年母校生日的时候,如果我在上海的话,我们几个同学都会相聚在上戏,去再看一看老师,看一看学校。

“今天我以上戏为荣,明天上戏以我为荣”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我一直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感谢母校培养了我。

「其实不是真心话」

@阿咕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时期沉迷武侠小说,刚好学校西门有家饭店,叫“楚留香鱼庄”,我就经常和室友去那里喝酒。

已经很久没吃过那样好吃又便宜的酒菜了。

有一次和社团的一帮同学去那里团建,玩真心话大冒险。我输了,同学们就起哄着指着一个女生问我:“你喜欢她吗?”

当时出于男生莫名的自尊心,在尴尬中经历了短暂的纠结,脱口而出一句“不喜欢”。

我没敢看她的表情。

后来一直觉得特别后悔。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应该多考虑一下女生的感受,不管喜不喜欢,都应该说喜欢的。

而且,其实不是真心话。

《忽而今夏》剧照

对于母校,我很想道一声感谢。

尽管大一的时候经常吐槽学校活动太多,这些至今想想还是没什么用的活动,实在占用了太多时间。但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我的母校。

母校教会了我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以辩证法的思维看待事物和人生。

离开校园后才发现,像图书馆那样,能让人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的地方,以后再难遇到了。

有机会的话,想找个晚上回学校看看。音乐社团肯定会在晚风里弹吉他,我就安安静静地站在旁边听,听完就离开。

最好,那首歌唱的是许巍的《蓝莲花》,“心中那自由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你有更多值得去爱的人」

@大张

毕业于某财经类大学

大学里最后悔的,就是谈了恋爱。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错过校园恋爱才是一件憾事。但在最好的年纪却遇人不淑的我,只落下满满的后悔和遗憾。

别人在考证刷绩点,而我却在渣男身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我和他是大二在一起的,我追的他。

朋友都说我有点“奉献型人格”。喜欢他的那段时间,在任何情况下,我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那个时候不管有没有回报,只觉得满心幸福。可现在想想,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罢了。

有一次,我带两个闺蜜来学校玩,他也一起。闺蜜A是个摄影大神,要帮我们拍一组情侣照。

前任想摆个造型,就让我从图书馆前的一处高台跨到他肩上,结果他却没站稳,我直接从半空摔了下去。

我连滚带爬地站起来,下意识看向前任,只顾着担心他有没有受伤。

他没伤到,却也没有扶我,挽尊似的对我闺蜜抱怨:“都怪她太重了。”人的第一反应是最真实的。

而这些我是分手后才从闺蜜那里听说的。

后来种种,就不提了。

学校图书馆前那片被叫作“情人坡”的青青草坪,见证了很多青涩爱情的萌芽,也目送了更多的分别。

从这段虚情大梦里清醒以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他可能爱过我,但他永远更爱他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关于母校的记忆,恋爱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每当想起自掏腰包给我们提供考研自习室的老师,想起食堂便宜又好吃的麻辣香锅,还有和朋友一块在学校后山摘枇杷,和室友窝在上铺聊着说不完的夜话,和研友一起秃头复习双双升学,都很舍不得和这样美好的日子说再见。

《二十不惑》剧照

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我一定要对过去那个满眼只有一个人的自己说:“时间不应该被浪费,你有更多值得去做的事,有更多值得去爱的人。”

「感谢母校的每一棵树」

@阿仓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大学里最让我头疼的是高数,我们高数老师是一个人特别好的老教师,他经常指着我的卷子痛心疾首:你这道题都没答出来。

其实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天津的卷子太简单了。有时候遇到一些题,老师会说这种题你们大学老师会讲的,但是上大学了老师又说这种题你们高中老师肯定讲过,最后我什么也没弄懂。

因为我数学特别不好,所以基本上每个沾数学的科目都挂掉了。我经常在学校的梧桐书屋呆上一整天,就为了看高数。

早上十点钟就点上一份brunch和一杯气泡水,吃饱喝足以后开始看书,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开始困了,一觉醒来发现已经下午了。果然我不适合学高数。

我对我的母校是非常有情结的,毕业的时候我甚至在致谢部分感谢我们学校的每一棵树。

我是天津人,高中的时候要求爸妈开车带我去北京,进中传里面转了一圈。

看见教学楼上覆满了爬山虎,来来往往的学生,背着书包拿着书,三三两两走在一起,欢声笑语。那时候觉得这种生活离我特别遥远,后来等我真的站在那里了,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夏至未至》剧照

因为我在学校里学的是一个最边缘的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我每次跟别人说的时候,他们都会很惊讶:你们学校还有市场营销专业呢。

我们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在学校能担任的职务,和那种热门专业,比如播音学或者传播学是有次元壁的存在的。

但是我在写论文致谢的时候和母校和解了。

虽然我学的是很边缘的一个专业,但是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很尽心尽责地教我们很多东西,从来没有敷衍过我们任何一个人。

如果我没有学到足够的东西,那应该是我的问题,而不是他们的问题。

《忽而今夏》剧照

英文有一个单词叫samsara,意思是轮回。如果我的人生也能被拍成一部电影,那么我希望在我踏入中国传媒大学的那个瞬间,能有一行字幕,仅仅就是samsara。

须臾间,我经过了,但是对于她,仅仅是一场轮回。

结尾

最后一次拉着行李箱离开学校,自然得像是要放一个长长的假期,只是再没有返校通知了。

毕业,是一场告别。告别母校,告别昔日同窗,也告别曾经年少的自己。

四年里积攒的或伤感或愤懑的情绪,连带那些对母校的吐槽或抱怨,都在论文答辩结束后释怀了。

所有未完成的遗憾,都像打包行李一样收进心底,一并作别。

《毕业》剧照

曾经一起食堂约饭、一起图书馆刷夜、一起逃课挂科的铁子们,大多也都在一声“毕业快乐”后各奔东西,再也不见了。

如今,在异乡漂泊,在深夜加班,往返通勤,顿顿外卖……毕业后有太多这样的时刻,总忍不住怀念那段回不去的旧时光,想念那些难再见的青春面庞。

就像《如此可爱的我们》里说的那样,“来日不一定方长,山水也未必重逢。”

我们告别校园,挤进人海,被时间推着,一直向前。

毕业,或许更像是母校教给我们的最后一课——留恋感怀后,收拾心情,开启故事的下一章。

朋友啊珍重,我们都有自己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