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这封无字的家书,承载着战火纷飞中的万千柔情

2021年5月18日 文/ 博客天下 编辑/ 博客天下

未完成的全家福

故事从一张染血的老照片开始。

2002年,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拿着一张浸透血迹、模糊不清的老照片,找到了照片修复大师袁宝钧。借助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法,一对青年夫妇的形象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这对青年夫妇正是老人的母亲李志强和他从未谋面的父亲陈毅安。照片拍摄于1927年,陈毅安因腿伤回家休养,并与相恋多年的李志强完婚。李志强不久怀上身孕,夫妇俩曾期待留下一张一家三口的全家福,但尚未待孩子出生,陈毅安便于1930年7月奉命归队,奔赴长沙前线作战。

此一去生死难料,陈毅安与李志强约定,若他身亡,会有战友向李志强寄来一封无字信。

互寄书信是两人之间的习惯。在儿孙的记忆中,李志强将信藏在坛子里,埋于树下,阳光好的日子会拿出来晒一晒。通过这些信件,可以拼凑还原出陈毅安的人生轨迹。

1923年暑假,就读于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的陈毅安返乡拜访小学老师,遇见就读于湖南省女子师范学校的师母外甥女李志强。两人当即坠入爱河,很快就订了婚。但婚期却迟迟未到,只因相恋之时,陈毅安已许身革命。

在他们相逢前一年,长沙第一纱厂爆发枪杀厂工事件。早前已受革命思潮影响的热血学生陈毅安,在集会上登台演说,随后在同学引荐下,结识毛泽东,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于两年后正式入党,并被组织派往黄埔军校学习炮科。这位书生投笔从戎,毕业后参加了秋收起义,并随部队到井冈山,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

毛主席在《西江月•井冈山》中写道“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褒扬的就是这位年轻骁将。

而在给李志强的信件中,陈毅安有着更温暖的一面。他会半开玩笑地告诉李志强:“现在我进了学校,老实不客气已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当李志强不愿意他上战场冒险,他的回信中有年轻人的犟头,“你又说你毕业后出来当教员,把一些青年子弟要教成爱国者,来为国家流血。你不愿你的爱人流血,而要别人去流血,这真是笑话了。”

从黄埔军校毕业时,他向李志强诉说自己从戎的决心:“受了帝国主义八十余年来的侵略,事实上是不许可我们求甚么高深学问,造博士的头衔的。”革命之路上受挫,他同样有苦闷,只敢向李志强说:“恐怕他人笑我没有革命的勇气,而不敢流泪。”

作为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的剧集之一,在拍摄《第五十五封信》时,剧组紧紧抓住“信”这个重要的情感承载体,把每封信的原件复印下来,再找书法家临摹陈毅安字迹、找同样的信纸去做——尽最大程度做到还原。

随着陈毅安踏上投笔从戎之路,信纸在不断变化,早期有做工精美的信纸,后期纸张则显得简陋,像是“找块纸就写”。字迹也有变化,时而工整,时而潦草。有的信上只有短短几句,“行军路上不便写信,但是我很好,你不用挂念”,一看字迹即知写得飞快。许多信封也很脏,记录着这封信从战场上到李志强手中,一路经历了多少人手与不易。

然而,再是不易,陈毅安依旧在战火纷飞中,保有着这份深情。

拍摄《第五十五封信》时,导演希望饰演者秦俊杰能呈现出陈毅安性格的反差感:在战场上,他是一名年轻悍将;回到妻子身边,他又侠骨柔情。

李志强同样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人。在儿子陈晃明的记忆中,母亲既开明又要强。陈毅安离去后,她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长大,教儿子、孙子读书写字,并将父辈的革命理想传递给子孙。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导演赵小溪不想让观众觉得李志强是一个失去恋人的悲剧角色,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珍藏每份书信,支持恋人奔赴革命前线,她有自己的铁骨铮铮。

1931年3月,刚生下孩子不久的李志强,收到了一封无字信。她不愿意相信陈毅安已死,坚持继续寻找其下落。直到1937年9月下旬,她给延安八路军总部写信,收到彭德怀亲笔回信:“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功卓绝,不幸在1930年已阵亡……”

1951年3月,毛泽东亲自签发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的荣誉证书,陈毅安名列第九,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1958年,为纪念陈毅安,彭德怀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

陈毅安临行前,李志强把这张结婚照放到他的衣服里,寄托保佑与思念。1930年,25岁的陈毅安牺牲时,腹部中了四枪,怀中的照片也因此被血彻底浸透。70多年后,这张照片经现代技术修复,让儿子陈晃明终于见到了父母结婚时的模样。

在最早设想的版本中,故事从陈毅安、李志强相恋讲起,但是编剧组和导演们最终还是决定用这张照片的修复过程串起《第五十五封信》的故事。他们想将2002年北京的画面作为开头——百业俱兴,一派祥和盛世景象,“我们今日的全家福、今日之盛世,是当年这些人放弃自己的全家福来成全的。”

对话秦俊杰:

体现英雄身上铁汉柔情的一面

在导演赵小溪眼中,秦俊杰的形象有一种坚毅的质感,演起“为了革命拼命”的烈士来能令人信服。拍摄的时候,秦俊杰往自己脸上喷了很多“小雀斑”。从外在到内在,他想尽可能地接近陈毅安的状态。

原本秦俊杰很怕炮声,过年都不放鞭炮,但拍这部剧的时候,身边到处是爆炸点,他对导演说,“没问题,我到战场上就是不要命。”立住了这份一往无前的坚毅,方能立住侠骨柔情。

博客天下:拍摄之前,您为陈毅安这个角色做了什么准备?

秦俊杰:我在网上查了一些陈毅安的资料,比如他的生平、55封信背后的故事。然后剧组也给了我很多他的资料,其中还有陈晃明写的一本关于陈毅安的书叫《红色“有”情》。

博客天下:在人物塑造上,您和导演之间有过怎样的讨论?

秦俊杰:因为我们这次拍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故事,所以在塑造的时候我们会讨论是更偏向历史真实还是更偏向艺术呈现,怎么去找到一个方法来平衡这两者。

博客天下:您觉得陈毅安身上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秦俊杰:他的情深,包括对国家的大爱,那种无私奉献的革命力量,还有他对妻子、对家庭的小爱,可以从他信中看出来的那种细腻的感情。

博客天下:您是通过哪些细节去演绎这些特质的?

秦俊杰:我和导演沟通的时候想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把陈毅安参加战斗时的坚毅与在家养伤时同妻子的互动形成反差,体现铁汉柔情和革命浪漫的一面。

博客天下:您觉得陈毅安的理想和信念感体现在哪里?

秦俊杰:有很多地方吧,最能体现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的这种精神,比如他成婚不到一年,在知道妻子怀孕后,还是毅然去参与革命。还有他给妻子的信里写到过,“我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就是用这种半开玩笑的话来传达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让妻子接受他的理念,支持他的革命。

博客天下:对您来说,塑造这个人物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秦俊杰:陈毅安虽然年轻,但是他已经参加了很多次战役,当时也是司令员,就是他身上的那种革命者气质和大将风范要在举手投足间展现出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点。

博客天下:您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从外形和内在去靠近人物的?

秦俊杰:外形就是依照留存下来的陈毅安不同时期的老照片,在最大的程度上做了复刻。战争戏的画面我们也是在各个方面去贴近历史真实,而不是为了美观去拍。内在的话就是通过查阅他的生平资料后,从内心去接近他,去想象我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怎么去生活。

博客天下: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秦俊杰:我们这次拍摄整体都很顺利的,就是我特别怕炸点,所以开拍前我就一直有点怵。克服的话就只能硬着头皮去拍,多拍几次让自己去适应,拍完后我都不怕炸点了,也算是一个小收获。

博客天下:本次拍摄过程和您以往的拍摄经验有哪些不同之处?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秦俊杰:《第五十五封信》是《理想照耀中国》系列短剧中的一个单元,30分钟的篇幅去讲述陈毅安,我们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整体呈现出来应该会很浪漫。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最后一天拍摄战争戏,在战壕里拿着手榴弹跑,身上脸上都是灰土和血,当时就体会到那个年代这些革命者真的是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置之度外,去守护我们的国家。

博客天下:塑造这个人物,对您个人的生活或工作有什么启示吗?

秦俊杰:就是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在战乱的年代都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