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每日人物 内文

为了对抗爱优腾,我做了个App,只播一部剧

2021年4月15日 文/ 朱凯麟 编辑/ 金汤

开播第三天,从业30年的杨利把微博名改成了“影视圈个体户”,发表长文《我喜欢这个世界公平正直的样子》,指责三大视频平台垄断市场,挤压中小影视公司,对版权剧进行压价——“没法活了,我们另寻出路吧!”

文 |朱凯麟

编辑 |金汤

运营 |小小

10年烧了超过1000亿,造就了三家人们今天看剧的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与腾讯,三家平台三分天下,但如果,有一部戏他们都不想要,它在网络世界还能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3月17日,在东方卫视播出,由张翰、徐璐主演的爱情剧《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便是如此。过去9个月,经历了与爱优腾漫长的采购谈判,制片人杨利不愿以20万一集的价格“贱卖”,最后一刻,她决定,启用一个App“晴朗剧场”,只播这一部戏。

开播第三天,从业30年的杨利把微博名改成了“影视圈个体户”,发表长文《我喜欢这个世界公平正直的样子》,指责三大视频平台垄断市场,挤压中小影视公司,对版权剧进行压价——“没法活了,我们另寻出路吧!”

截至发稿,这条微博有374个转发,评论中有的开始讨论何为“垄断”,有的批评杨利强买强卖,也有人指责“晴朗剧场”里单集3元的定价过高,怀疑剧方压榨粉丝,为什么不免费?

而由于缺少网络视听许可证,“晴朗剧场”也只存在了6天。

互联网为影视剧行业带来的红利正在褪去。杨利开发的“晴朗剧场”,究竟是一次针对三大视频平台的抵制,还是项目失败后的手足无措?无论如何,杨利的故事,透露出今天影视产业调整中隐隐存在的愕然。

以下是她的讲述。

“晴朗剧场只播这一部剧”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部戏,我花了三年的时间制作,最终电视台定档在3月17日,东方卫视。晚上7点半开播,到了7点10分,我临时决定,把剧上传到“晴朗剧场”App。

当天,按照和东方卫视的合同我们可以在10点钟上线,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上传前两集。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之前试过在App上面播一些花絮,只要上传到云里就可以了。上传完我们很快就写了个公告,告诉大家《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没有视频平台,但可以下载“晴朗剧场”的App。

那一刻,我觉得很悲壮,可能我们有一些理想主义吧,包括我和我身后年轻的小伙伴,他们很支持我。

但没有视频平台播出不是我放弃的,我并没有放弃。当天下午快6点的时候,我给腾讯的人发消息,再一次询问收购价格,我提了一个数,他回复我说,“嗯,高了”。我问,那你们回复一个你们觉得合理的数字吧?他就没有再回复我。

在我内心,能接受的价格是在80到100万一集。但这之前平台报价20万一集,我觉得根本没有诚意。他们当时说,你的剧评估是B级,只能三家联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解释。但是,他们平台的自制剧、定制剧价格是这个价格的10倍左右。

我觉得我的这部戏有很好的演员,张翰其实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他这次的演出也和过去的“霸总”不完全一样。制作上也花了很多功夫,还有《想见你》的导演黄天仁的加入……所有人付出的心血,演员的表演、我们的拍摄、音乐、剪辑,以我自己30多年的经验去判断,这部戏一个多亿的投资在行业里不算高。

“晴朗剧场”App一开始只是准备做剧周边和衍生品,《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部剧是发生在时尚行业的爱情故事,内部看片我们请了很多年轻人,他们说很喜欢演员在剧里戴的国潮服装、发卡、配饰,我们就在抖音、微博、小红书上开了一个叫“晴朗剧场”的账号,作为宣发使用,也做了个简单的App,想放些独家花絮和卖剧周边。直到和视频平台的谈判一直不顺利,无奈之下才想着,是不是把App利用起来,作为一条后路。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剧照。图 / 豆瓣

等我用“晴朗剧场”开始网播这部剧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这不现实,你根本不懂怎么运营一个App,观众的收费习惯也没有养成,真正能获得收益的解决办法还是卖给平台:45集的电视剧,20万一集(分别)卖给爱优腾,总可以收回两千多万吧。

其实两千万对我们来讲,也是亏了。我争这口气,同时也是寄希望于单片付费的新模式。这个项目是我融的资,我个人承担着责任。把剧上传到App也是我自己的决定,时间紧张,实在来不及和出品方商量。

那天我还开玩笑说,庐山电影院只放一部《庐山恋》,“晴朗剧场”也就只播这一部剧。

但上传那天其实很匆忙,包括定价。一开始打算卖剧周边,苹果应用商店里设置的最低单价是3块钱,就定了3元看一集、6元看三集。后来很多人说我们定价太贵,但平台他们超前点映也多是3元一集,而且他们还有会员费和会员广告。

在App播出的第六天,我们上线了45元看全集的券,但刚上线一小时,“晴朗剧场”就被叫停了。

6天时间,App注册用户有八万多。愿意付费的用户超过了20%。在几乎没有宣发的情况下,我们的收入超过10万元,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过万。

▲晴朗剧场app,只播《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一部剧。图 / APP STORE

三个花钱的部门

刚接到《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剧本的时候是2017年,那个时候,影视行业天价片酬,我一直等到2018年下半年,价格下调,才开始谈演员。

东方卫视2018年8月份的时候就预定了这部戏,我同时接触视频平台,他们告诉我,你这个戏东方卫视预定了,我们就不能再参与了,只能作为“版权剧”来采购。——我后来才知道,版权剧在平台属于“末端剧”。可当时,我并没多想,就投入到剧的筹备中去了。

2019年7月,我们在上海开机。2019年12月,我们在巴黎杀青。2020年4月,基本做完精剪。和视频平台的谈判是从2020年5月开始的,我最先找的是腾讯,因为我认为腾讯本身的用户群体和我这部戏的调性匹配,张翰演的《温暖的弦》之前也在腾讯播,反响也不错。

最开始腾讯的企鹅影视副总裁,负责影视版权采购的方芳给过我一个报价,一集不超过30万,我觉得这个报价太不客观了。我给她发了一条微信,谈到了腾讯的价值观。

到了9月,腾讯的方芳又把我介绍给了爱奇艺的副总裁,同样是负责版权采购的杨蓓,说这部戏变成“由爱奇艺主谈”,杨蓓给了我一个20万的价格——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个价怎么可能呢?

爱奇艺的意思是,最多20万。我说,20万我肯定是不会卖给你们的。站在我的角度,这不是一个公平的价格。我就再去找腾讯和优酷,结果他们说,这部戏只能三家联采,既然爱奇艺定20万,我们就不能超过,高了就坏了规矩了。

这期间,我也听说很多其他片方和平台谈判的过程。平台一直会说,反正你总是必须给我的,不给我的话你给谁呢?今天互联网这三家平台已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到最后一天,你还是会给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剧都是当天才最后确定播出平台,再官宣。

实际上,现在中国电视剧行业几乎被平台的这三位”把持“了,爱奇艺的杨蓓、腾讯的方芳,还有优酷的谢颖,她们分别负责三个平台的版权剧购买。实际上,是平台的垄断给了她们三个人这样做的权力。如今,虽然三家有一些竞争关系,但因为都要降成本,她们三个花钱的部门就开始联合起来采购版权剧。

▲爱优腾自制的爆款剧。图 / 豆瓣

2020年11月的时候,我就20万这个报价再和爱奇艺沟通。杨蓓回复:“我们家的价格基本也就是大家的意见了。如果你觉得不合适,那我们就放弃这部剧了。”

三家视频平台对版权剧压低价格联采的情况,在我的印象中最早是2019年10月份的一部剧,袁泉和陆毅演的,叫《风再起时》,卫视播出的当天也没上网络(平台),也是平台一起给了个低价,片方给气坏了。

平台的回复永远都是,你的戏数据不好、评估不好。可剧还没有播出,哪里来的数据呢?我又送了成片给他们看,他们只说,看完觉得不好,你的戏是“台播剧”的口味,反正不是我们互联网要的东西。其实这就是剧的标准之争,他们想要定的是行业的标准。但是现在很多观众都在互联网找老剧看,又该怎么解释呢?

的确,过去有三年,我没有拍戏。我真正开始制作是在2002年,刚开始跟人家联合来做,到2010年之后开始自己独立制作一些电视剧。2015年做完《双刺》之后,演员的价格就开始飞涨了,包括最近爆出来的某名女演员1.6亿的片酬,也是那几年的事情。我是看不懂这些做法的,你让我用一个亿去用一个演员,我觉得这是风险很大的事情。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本去浪费,也抢不过有钱的剧组。在那种情况下三年没拍戏,既是被动的,也和我自己对市场的认知有关。

拍摄《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因为我觉得是时候回来拍一个偶像剧了——既能符合电视台观众的口味,也能受网络观众喜欢。

跟平台谈的时候我还说,这部戏的导演是《想见你》的导演,平台回复说“没用,豆瓣评分好,播放数据不好”,最后给了一个20万的价格。但我觉得你应该看我的剧本身,而不是画在图纸上的数据。

▲《想见你》豆瓣60万人打分,评分9.2分。图 / 豆瓣

“末端”版权剧

我毕业进了电视台,之后一直在总编室做版权购买的工作。在没有视频网络平台出现以前,电视台是有好几十家的,省级的、市级的,早年还有有线台和无线台,那时候的影视剧是百花齐放的,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黑冰》这样的好剧,都是中小影视公司的作品,都有机会在各个台播出。

到了1999年,我从武汉有线电视台辞职,那个时候刚好是引进剧退出黄金档,广电总局大力扶持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制播分离成为主流。

制播为什么要分离?假如左手制作、右手播出,用互联网的说法,它们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好与坏都是自己把控。那么即使自己投资的剧质量再糟糕,还是能在平台上播,劣币就会驱逐良币。

可是现在,2017年开始,平台也都在自己做自制剧,行业好像又走回了老路。这之后平台对各种影视公司做的版权剧的采购成本也开始下调。

很多人告诉我,现在版权剧的价格都是几十万一集,但平台的自制剧、定制剧都是几百万一集。

这其中的定制剧,价格也不低——比如说某大影视制作公司做的一部剧,平台提前买断,买断之后版权归平台,他们来销售,影视公司可以分账。剩下的,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末端”版权剧,对今天的平台来讲,反正你(版权剧)给我充充量、填填档,这就是我现在的理解。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临播出前,被三家平台买了的另一部剧的出品人联系到我——他们的价格很高——他说,你的价格这么低,不如把东方卫视3月份的档期让给我。

我这才感觉到什么叫作“末端剧”,处于影视制作生物链的最底层,连卫视定好的档期都要被人来抢。无非他们想以我们的网络发行价格低逼退我们。

现在影视公司都想给平台打工,但平台会挑选打工的人,他们都绑定了头部的大公司,腰部以下的创作者活得很艰难。

如果被选上,你的剧本就要被他们评估无数次。其实作为一个成熟的制片人,我做一个剧本,我自己脑子里是有想象(如何)去完成它的。一旦变成定制和自制,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就失去了话语权,而要由一个评估机构来决定你剧本的走向,决定你用什么演员。

如果没被选上,你就要接受所谓的“数据”。对我们创作者来说,数据是一个黑洞,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刀。很多时候靠数据推动的体系,反被数据所累。今天很多剧播完以后会弄一个战报,说我们有几个热搜,多少热度。可我认为今天的市场热度是虚假和畸形的。今年连着播了那么多大女主戏,那么多个亿投资的古装戏,真正达到全民热度的有多少?为什么流量明星在电影市场上就没有了票房呢?

我觉得如今视频平台的很多剧从基本的制作上都是不及格的。《长歌行》那么大制作的戏,拍打戏就可以用漫画来代替,演员不去拍武戏,这是我理解不了的。

以前,电视台的采购部门真的会好好把你的剧看完,而不是只看你组的局、码的盘。视频网络平台的制片人只看“数据”,只会反馈“后台评估系统”的答案,但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们内部到底如何评估。而且他们的人员流动频繁,也让我们无所适从。可能我沟通过的制片人、项目主管,过了几天就离职了。

可你问我手上的项目还做不做?或者是否就此对这个行业彻底绝望、转身就走?那我会回答,视频这个行当,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当然,我们都是要顺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我在这个行业30年,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中庸、低调的一个人,这次其实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但是还是这句话,版权是有价值的。这部戏的版权还在我们手里,我们还会想各种办法网播,我们会有二轮卫视的收益,还有其他频道的销售,未来我会用各种的方式来对我的投资人做出补救。

我不会成为一个炮灰——可能平台就是这样看待我的:“杨利今天发的言白发了。”我当然希望能够有所变化,但我必须要说的是,我在意的不仅仅是价格高低,而是自制剧和版权剧相比,内外有别,后者没有被公正公平地对待的问题。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