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2收官:失真的职场,真实的焦虑
作者 | 韦奥
编辑 | 顾鸽
《令人心动的offer2》不再令人心动了。
在一片争议声中,第二季迎来结局。这一季延续上一季的模式,依然将背景设定在律师行业,八位背景各异的法学院实习生,历经为期一个月的律所实习,争夺三个转正offer。最终,李晋晔、王骁、詹秋怡夺得转正名额。
模式和行业一样,但律所和赛制都升级了。律所从锦天城升级为了“红圈所”(中国最顶级的律师事务所)君合;赛制上则引入了末位淘汰和中途替换的玩法,竞争和紧张感加剧。
但这一升级并未赢得观众的好感,节目对竞争的强化和对精英主义的凸显反而让人大呼“内卷”,不少人甚至表示,这节目不如取名《令人自卑的offer》或《令人焦虑的offer》。
两季的口碑对比也很明显:第一季有6.1万人给出了8.3的豆瓣评分,而第二季到收官当晚,只有1.5万人给出了7.1的评分。
《令人心动的offer》为什么变成了“令人焦虑的offer”?它所呈现的职场,离制片人王鑫璇所说的节目出发点“更真实、立体、多元”还有多远?
《令人心动的offer2》
职场:令人焦虑的“律所101”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就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它所构建的职场是高度理想化的:带教律师温和体贴,能和实习生打成一片;八位实习生虽然出身、起点不同,但彼此间机会平等,互相勉励,共同成长……不少观众批评,节目呈现的职场过于乌托邦,不够真实。
节目组注意到了这些批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制片人王鑫璇强调第二季要还原职场生存规则,呈现一个更真实、立体、多元的职场,让职场新人面对并接受“不美好”。
从这点来说,《令人心动的offer2》的确做到了呈现一个更为赤裸、残酷的职场。在这个职场里,有着严格的等级和鄙视链,还存在着某些颇具东亚色彩的职场潜规则。
不同于上一季锦天城相对扁平化的管理,这一季的君合律师事务所实行的是等级制管理,内部划分为初级律师、中级律师、高级律师和合伙人,而每一等级下又划分不同的层级,职级分明。相应的,“官味”和“爹味”也更重。
当君合的创始合伙人来节目搭建的办公室里“视察”,几位实习生们在他的建议下坐着答话,而坐在一旁的君合的律师们则在窃窃私语:“孩子们都不知道站起来吗?”“对,怎么都坐着说话?”从她们的反应中,不难感受到带有浓浓东亚特色的职场权力关系。
《令人心动的offer2》
这一幕或许只是来自节目组的无心插柳,但实习生的选择和赛制的设定则是节目组在有意地切入痛点——节目展现了阶级、学历、年龄、颜值等各个维度的鄙视链,花式刺激着观众的焦虑情绪。
最为明显的是学历鄙视链和年龄歧视。斯坦福法学院毕业的王骁,出场自带名校光环,面试后被君合的律师赞扬为“这就是我们要的人”。
本科毕业于常熟理工非法律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丁辉,则被面试官委婉地表示简历“不太常见”“不如别人漂亮”,他裸辞考研,以及从锦天城裸辞去参加君合面试的两次“背水一战”的经历,也遭到了面试官的质疑。
丁辉29岁的年龄也被认为偏大。在实习期间,律师们始终以丁辉年龄更大且有过一年工作经历为由,以较其他实习生而言更高的标准来考核他的表现。
此外,八位实习生里,有人坐地铁上班,有人开着保时捷卡宴上班,有人出身农村,有人则以去海岛旅游为爱好......可以看到明显的阶层差距。
而开着卡宴上班的实习生,虽然有去南加大留学的经历,面试时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语,他最终通过了面试,也让人很难不联想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偏爱自带资源的富二代。
《令人心动的offer2》
但一心还原职场规则的节目组显然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它把对“真实”的追求化为了规则上的“残酷”——节目组在第一集就定下了“职场如战场”的基调,为此,第二季引入了“首位实习生”、末位淘汰、中途替换和HR谈话等新的玩法。
八位实习生除了每期任务考核都要面临排名,还要面对三轮挑选:八位中只有四位能首先被带教律师挑选成为“首位实习生”;实习进行到一半,就会加入两名新的实习生补位,在十位实习生中进行末位淘汰;节目接近尾声时,剩下的八名实习生还要再面临一轮末位淘汰,最终只有六位实习生争夺三个转正offer。
如此一来,竞争感和压力是制造出来了,但比起职场,眼花缭乱的竞争规则让节目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律所101”,节目的叙事主线和观众的焦点都被放在了几位实习生的“生死存亡”上。
相较于第一季,节目并没有对律师行业以及对律师这个职业的基本内容、运作、职业素养和职人的信念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红圈所君合的入局,也没有让人感受到更突出的职业能力,更多地只是让节目所呈现的职场增添了一层“精英”光环,噱头大于实质。
这让人难免产生疑惑,难道节目的出发点就是踩着痛点和话题,制造一场冲突感和戏剧性十足的竞技游戏吗?
《令人心动的offer2》
职人:话题制造机
对于职场类综艺而言,最关键的还是“职人”。
《令人心动的offer》的韩国原版《新职员诞生记:好人》,之所以能在豆瓣上取得9.4的高分,就是因为节目精准又真诚地呈现了职场新人的样子,无论是“老社畜”还是和他们一样的职场新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和他们实现共情。
在向媒体“娱理”解释《令人心动的offer2》的出发点和主题时,制片人王鑫璇也表示,这一季的主题是95后职场图鉴,要呈现95后职场新人构成的“风格各异的职场群像。”
图/微博@令人心动的offer
然而,看了节目就会发现,所谓的对“风格各异的群像”的刻画,沦为了十个标签的集合,十位实习生各自背负着鲜明的人设,用drama的言行制造了大量话题。
节目前期,承包了最多话题和争议的当属“背水辉”丁辉和“斯坦福凡尔赛”王骁。
丁辉是十个实习生里唯一的非应届生,出身和学历也都算不上太好,为了追求更好的人生(更直白点说,为了实现阶层攀升),他有过两次 “背水一战”的经历:一次是从销售岗位裸辞考研,一次则是从锦天城裸辞去参加君合的面试。因此,他身上有大量可挖掘的话题:阶级固化、转换职业赛道、裸辞、逆袭等等。
以君合的标准来看,他的简历可能连初筛都可能过不了,但在接受媒体三声采访时,王鑫璇表示,丁辉是节目组唯一没有争议的实习生人选,由此不难看出节目组希望达到的节目效果。无论他最终是否拿到了君合的offer,是否实现了逆袭,都大有话题可造。
而在节目中,丁辉以面试垫底的成绩成为君合的实习生,第一次任务考核时,他在被场外观察团猜为第一名的情况下,又一次被四位带教律师评为最后一名。第二次任务考核时,虽然他发挥还不错,但律师团认为他的经验更丰富,如果像另一位实习生瞿泽林一样是刚毕业,未必会比瞿泽林表现得好,因此,他与最佳辩手失之交臂。
几次drama的经历让他身上聚集了大量争议,支持他的人将炮火对准了君合,认为君合“精英主义”,傲慢且充满偏见。反对他的人则认为他基础功不行,空有雄心无实力。
丁辉也上了几次热搜,光是 #心疼丁辉# #丁辉被约谈# #丁辉是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这三个话题的阅读量加起来就将近10亿。
王骁的“斯坦福凡尔赛”人设则显然是节目组刻意打造的。节目前期,王骁说话总是中英夹杂,并且三句不离斯坦福,他还集齐了斯坦福的全套周边:面试时穿着斯坦福的T恤,工牌的带子是斯坦福的,水杯也是斯坦福的,节目组还刻意突出了他水杯上的logo。
《令人心动的offer2》
第一期他出场时,观察团的主持人何炅就有意引出了“凡尔赛文学”的话题,节目播出后,#王骁太凡尔赛了# 果然登上热搜,截至1月13日,这个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2.4亿。
节目后期,承包话题的成了补位实习生何旻哲。锋芒毕露的他,显然是代表了“勇于撕破固有标签,打破各种职场规则”的95后职场新人。
他穿着休闲,衬衫领口敞开,西装配小白鞋,让带教律师忍不住叮嘱他要注意着装规范。
他个性自信且张扬,做第一个任务时就无视其他实习生的意见做起了任务统筹。他还直白地夸带教律师“为什么你每天都穿得那么好看”,活泼表示“以后你会发现我的甜”……种种举止被观众视作低情商和轻佻。节目播出后,#何旻哲好尴尬# 就登上了热搜。
他过往的很多“黑历史”也很快被网友扒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他面试君合时的简历造假,这也成为了他身上最大的争议。
观众除了对他本人不满外,也对节目组产生了质疑:既然节目组对每一位实习生精挑细选,为什么不更细致地对选手进行背景调查呢?是否节目组为了呈现“风格各异的职场群像”,而过于注重选手身上的人设与标签?
《令人心动的offer2》
失真的职场,真实的焦虑
在《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中,当观察室的嘉宾谈起他们参加节目的理由时,周震南表示他对职场的认知和想象,来自于某次去公司时对一个姐姐的短暂观察:姐姐的工位上摆着绿植和偶像的照片,打字的时候还可以一边喝奶茶一边蒸脸。周震南表示他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还问老板可不可以给他加一个工位。
他对普通人职场生活的陌生,引发了不少观众对于观察团不食人间烟火、过于悬浮的批评。从这点上来说,第二季的观察室嘉宾,整体上更接地气,至少共情能力更强。
然而,与第一季相似的是,这一季的实习生除了丁辉相对“普通”外,其他人大多有着优越的长相、学历和家世背景。不少实习生有留学背景,有的住着上海宽敞的大房子,背着价值不菲的名牌包,有的直接开着卡宴上班,第一天实习就送每人一份不低于一百元的礼物。
和住在小小的合租房里,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的社畜相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显然过着更为光鲜亮丽的生活。
《令人心动的offer2》
有人从中解读出了内卷和阶层固化,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个节目就是在看学霸和精英找工作,他们所谓的高压与残酷竞争,实际上是不接地气的。豆瓣小组上,有不少帖子表示节目不如改名叫《令人自卑的offer》或者《令人焦虑的offer》。
无论是对第一季观察团的质疑,还是对第二季“不够接地气”的批评,实际上指向的,都是这档号称还原真实职场的节目,实际上脱离了普通人的真实,无法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
然而,回顾这几年的娱乐圈和影视行业,会发现,艺人们越来越喜欢立“贵公子”“人间富贵花”和“富二代”的人设,影视剧里越来越少见到草根和底层的身影,就连偶像剧也不再流行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故事。
哪怕是以素人作为主角的综艺(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和《令人心动的信号》),选取的嘉宾也都是光鲜亮丽的“精英们”。
这必然会导致慕强心理的盛行。《新京报·书评周刊》在一篇评论中指出,当整个社会都在号召大家向上、都在展现金字塔顶端人的生活时,我们就会渐渐失去向下看甚至平视的习惯,久而久之,底下的普通人会被忽略乃至无视。而被忽略的普通人则会在自我怀疑中陷入失语。
这并非什么危言耸听。在一部以超市职员和物流工人为主角的日剧《姐姐的恋人》的豆瓣评论上,一条高赞评论赫然写着“看不下去2个工人的爱情故事。底层员工有啥可看的,男女主的家庭连小康都算不上。”
而在批评《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过于凸显精英光环的帖子下,也有人回复:“不看优秀的人看什么呀?看差的人有多差?我真的对大专生三本找工作多难没有兴趣,我想看的时候只会心里想一句,这些人早干嘛去了,读书的时候不知道努力。”
豆瓣小组的讨论
但事实上,没有留过学的人,二三本毕业的人,以及普通的白领和工人,构成了我们中的大多数。职场也不是什么战场,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意味着糊口。就如那些流行的打工人语录所说的:“今天搬砖不狠,明天地位不稳。”“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当然,工作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成就感和意义也是要有的。比起作战和厮杀,偶尔想逃离,但终究离不开工作,才是职场人的常态。
整季节目看下来,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办公室竞争法则,也不是王骁到底是不是凡尔赛,而是结束了一天的实习后,丁辉回到出租屋,发现女朋友给他寄了一个生日蛋糕,他才想起来,原来这天是他的生日。
在遭受了一天的挫败后,他蹲在地上吃着蛋糕,对女朋友说:“我这个是下班之后的欢愉。”正是这些失落与故作坚强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在接受采访时,王鑫璇表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将不再做律师行业,希望下一季,我们能看到更真实的职场,能看到更多普通人真诚又动人的瞬间。
参考资料:
1.娱理 《有剧本?造话题?<令人心动的offer>2独家回应争议》
2.三声《令人心动的实习生》
3.新京报·书评周刊 《<令人心动的offer>与真实的职场,差了多远?》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