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王凯 把握距离

2020年12月31日 文/ 赵雅静 编辑/ 丁 宇

作者 | 赵雅静

编辑 | 丁 宇

边界

“坐,坐这儿。”在离自己不到半米的地方,王凯用手拍了一下沙发。谈话的距离因此被构建出来。

感知王凯的变化,“距离”是一个微小却微妙的切口。2018年,王凯第一次登上《博客天下》的封面,那次拍摄中有一个显著的细节——他用双手“抵挡”了前来帮他整理衣服的工作人员。他很警觉,试图在一个安全距离内,捍卫一份不被打扰的清静。

这一次的拍摄现场,王凯曾经的“抵挡”姿态柔和了许多——他是松弛的,不再戒备前来整理衣服的工作人员。他会在更换机位的空隙环视周围,视线一一掠过那些“黏”在他身上的目光和摄像头,然后轻松地移开。在无意间的对视中,那些盯着他的眼睛倒是先觉得不好意思了,纷纷败下阵来,短暂地看向别处。

为了配合《博客天下》的拍摄,王凯摆弄着一件复杂的乐高摩托车,一个零件被不小心掰了下来。“怎么安回去呢?”这个难题像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以他为中心开始漾起,逐渐向外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去,好奇地看着王凯和那个被王凯“弄坏”的乐高。

5分钟之后,他才抬起头,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真的不行了”。围观的人群并没有打扰他的专注,这同时也意味着,把握“距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是难题。

从2015年突然收获巨大的关注开始,王凯一直在努力试探他与外界的边界。刚爆红的那几年,他会在晚上理发后“冒险”打开一辆共享单车,放肆地在路上骑一会儿。在和朋友前往工体吃饭时,也要实验一下自己不戴口罩会不会被认出来。

如今,这个难题自行消解。今年接受采访,再被问到此类话题时,王凯会说“习惯了”,他非常明白“完全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是不太可能的,只能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去过普通人的生活”。

而更多时候,王凯需要把握的不只是和人群的距离,还有作为演员的一种边界。工作和生活、角色和角色,他在不同的位置上转换,不同的边界也在流动。

2020年,王凯化身成为三个角色:《清平乐》中的宋仁宗,《猎狐》里的夏远,还有《大江大河2》里的宋运辉。这三部戏,王凯从2018年12月,一直拍到了2020年4月。据说,除了因疫情进行必要的隔离之外,每部戏中间的休息也就一周左右。

《猎狐》中,王凯饰演夏远

“快速抽离”因此成为王凯必须掌握的技能。为了对自己和角色“公平”,他不贪恋每一个角色,认为好的演员应该“进入得快,抽离得也快”。《清平乐》和《猎狐》播出期间,宋仁宗和夏远的半张脸拼接成了王凯的微博头像,中间的分割线构成了某种边界——要在不同角色之间实现快速的转换。

守好这个边界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王凯拍戏最为密集的2019年,“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都很难啃”。为了更好地控制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距离,他有意地减少演戏之外琐碎的事情,尽量不出剧组。拍《清平乐》期间,他曾和团队说“戏太难”,“我说你给我点时间,别让我老往外跑。不然老是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心也容易散。”

在剧组,王凯手上永远拿着一个剧本。《清平乐》里,宋仁宗的台词多达八万字,有粉丝把一些句子抄在纸上,发现竟然看不懂,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必须由王凯说出来,才能明白其意思。

《清平乐》中,王凯饰演宋仁宗

《大江大河2》里,他的台词依然最多。虽比不上古装戏的难度,但饰演一个学化学出身的理工男,需要攻克不少专业术语,“这种词毕竟不是那种很生活化的词汇,所以必须得靠死记硬背”。因此,他待在片场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杨烁和董子健在没戏的时候相约去吃海鲜或者打球,他也没办法一起去。吃喝玩乐的照片发回来,恶作剧的效果却立刻减半,王凯说:“他们刺激不了我的。”

密集的拍戏很累,却是王凯珍视的“自由时光”。他曾经跟倪大红一起合作,特别欣赏倪大红的工作状态。“你看他永远就是自己拿一个小凳子坐得远远的,有的时候我们上厕所路过他,大红老师您坐这儿呢?你会发现这些老艺术家,他们完全就是戏,完全就是角色。他对角色的一些处理很丰富,一定是源于你对角色的理解更加的深,那你理解得深肯定是因为你的生活够、你的阅历够。”

《大江大河2》中,王凯饰演宋运辉

2016年,读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时,王凯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年轻人要准许自己被孕育。”现在再看,一个小凳子,一个剧本,王凯佩服的老艺术家的状态,如今在他身上也分毫不减地重现。

没有生活,就不可能塑造出好的角色。因此,王凯一直恪守工作和生活的距离。大年初一,因为疫情,《大江大河2》宣布停拍。“戏停了,状态会断”,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在被迫中止的日子里,王凯也不会将角色带在身上,而是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

他徘徊在剧组酒店的一亩三分地,每日做饭、煲汤,关注疫情动态。提醒家人注意防控的同时,也不忘学习烹饪,向妈妈请教红烧鳜鱼的做法,“毕竟还是妈妈做得更好吃”。

作为武汉人,那段时间他也在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时,韩红他们想运送一批物资到武汉,但是已经封路了,于是找到王凯。王凯连续几天前前后后联系当地认识的朋友和车去分发物资,不过最后也因种种原因只能暂缓运送。

现实总是会有些遗憾,但也有收获。韩红有感而发,在K歌软件上翻唱了一首“武汉人写的歌”——《汉阳门花园》,用微信分享给王凯,“真的把我唱感动了,她自己也唱哭了,能听到那种哽咽声,而我是更能够体会那种感觉。”后来,被打动的王凯也在《跨界歌王》上表演了这首歌,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停工50天之后,《大江大河2》剧组复工,王凯又从生活中抽离,成为宋运辉。

相比于第一部《大江大河》,从技术员升为领导,是宋运辉在《大江大河2》里的一个重要转变。为了表现这个转变,角色很多细碎的习惯都需要调整,比如在第一部中,王凯专门设计的用鼻子推眼镜的动作,在第二部中基本消失,因为“领导就要有领导该有的样子”。

豆瓣上,电视剧《猎狐》下面的一则评论,认为王凯用“五官+演技”实现了三观正确。“五官”被放在前面,一副周正的面孔是构成了正向价值观的保证。在这部剧中,王凯饰演的经侦警察夏远是一个绝对正义的角色,在情与法的边缘坚守一名警察的底线。他大义灭亲,能够亲手为自己的未婚妻戴上手铐。

在《大江大河2》中也是如此。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宋运辉是紧跟时代的那个人,所以在预告片中,那句台词也必须从他口中坚定地说出来,“整个中国都在发生着变化,一个新时代开启了。”

一个励志的厂长,一名合格的警察,一个隐忍的皇帝,在王凯的脸上,邪恶几乎从不出现,正义的使命总是落在他的身上。

少有的一次反叛是在电影《英雄本色2018》中,他饰演暴力生猛、因走私入狱的周凯。为了扭转原本“太正”的形象,王凯被导演丁晟亲手剃了个寸头。剃完之后,丁晟形容他像一个“没落的贵族”。

《英雄本色2018》中,王凯饰演周凯

这份“周正”也构建着他的表演方式。在此前的采访中,王凯提到自己“老是演着演着就回到自己的正剧上去了,所以有的时候还真的需要掰一掰”。丁晟不断要求他,“再痞点,再邪性点,别那么正。”

但这个问题并不构成对王凯的困扰。“我现在演的人物形象确实都很正派,但是正归正,你说哪一个角色不丰富?”

他对反派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2018年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时,他表示自己挑选角色时会把兴趣放在首位,其中“三观相合”是一个重要标准。那时的他无法接受演一个“坏人”,人物最后有没有改邪归正,有没有迷途知返,都得考虑,但如果是从头坏到尾的人,他演不了,理由是“我不喜欢这样的人”。

但到了今年,他有些“动摇”。《猎狐》中,刘奕君饰演的王柏林,胡军饰演的杨建群都让王凯觉得,他们“各有各的吸引眼球的地方”,“可是让我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反派,又想不出来,如果看到的时候,会有一个判断”。

因为不同的年龄段,不管是对善的理解,还是对恶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在角色之外,王凯也让自己以正面的态度去理解和看待很多事情。

他曾经被无数次地要求展示自己的“手”,觉得厌烦。两年前接受《南都娱乐》的采访时,他发出疑问,“我是个演员,怎么变成手模了?”,但质疑的同时他又可以理解,这是“宣传的一种方式”。

面对许多同质化的采访,他记得成龙的那番话,“就算他们问的是一样的问题,我也得拿出我全部的热情去回答他们。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永远都觉得你是面对第一个媒体。”从此之后,宣传期一轮轮相似的提问不再成为他的困扰,他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前来采访的记者。哪怕时间再紧张,他都会尽量留出专门的时间与媒体交流。王凯认为,这是一种真诚而礼貌的表现。

他已经不再纠结于失去自由的普通人的生活。“你也知道没有退路了,没必要再去苦苦纠结这件事情。”

对于演戏,他当然也希望可以打破自己的形象,演一个像《我不是药神》里的那类角色。“我也想演啊,但是可能没碰到合适的。”

但他不想“为了找角色而去找角色”,“比如说有残缺的人,或者是我要接一个精神上有问题的人,感觉好像这样的角色更能够凸显自己的演技。这没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继续塑造“正”的角色,会不会离这个愿望越来越远?“我觉得我能找到,有时候我还蛮相信我自己的第六感的。”

自信

王凯把自己的“第六感”称为“迷之自信”。

考中戏的故事,就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迷之自信”的放肆表达。

在新华书店的那个“轮值夜班”之前,王凯的生活都是普通的、踩在“正轨”上的。故事过程已无须赘述,媒体把那个暗中改变命运的夜晚写了又写:为了卸一捆捆用牛皮纸扎好的书,王凯在货车和仓库之间来回走了无数趟,直到整面墙被书堆满,像某种隐喻,结结实实地构筑了生活的高墙,而王凯将要面对的,是20年一眼望到头的生命。“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悲伤。”

他用一纸辞呈,轻松地推翻了那个束缚他生命的“高墙”。为了演戏,他离开武汉到北京,考上中戏,整个过程,是他人生中最叛逆的时刻,王凯形容当时的自己“着了魔”。

那个时候,王凯的“迷之自信”像是一种无畏,是为了梦想一直向前冲的勇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他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更多的是演员这个职业本身带给他的真正的自信。

“做演员是不能不自信的。而且很多的自信都是在表演实践当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这样的“表演实践”贯穿了王凯的每一个角色。

在《知青》中,王凯学会了“吐气”,这也是现场观察和琢磨的结果。新人准备拍戏是提一口气,而成熟的演员都是吐一口气,王凯也就学着把气沉下来,不再提着嗓子讲话。“先学皮毛,慢慢形成习惯后,就会让自己放松下来。”

《知青》中,王凯饰演齐勇

那年王凯30岁,身上没有急于成名的浮躁。拍《知青》的时候,他扎扎实实地在剧组7个月,其间辗转8个省市,从零上40度拍到零下40度。在鼓风机人为制造的暴风雪场景中,王凯被鼓风机直愣愣地对着头吹,脸上挂满了冰霜,也不喊苦。

同年,被王凯称为“伯乐”的制片人侯鸿亮发现了他的坚持,觉得这份坚持“对年轻人来讲很有意义,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接下来他们合作了第二部戏,《北平无战事》。那部戏里和他演对手戏的是陈宝国、王庆祥、倪大红、廖凡、刘烨等实力派演员,可导演孔笙发现,王凯在镜头前越来越自信了。

《北平无战事》中,王凯饰演方孟韦

方孟韦大闹“五人小组”的那一幕,导演原本只是想试着走一次场,没想到王凯一气呵成,情绪台词都张力十足,最后一滴未经设计的眼泪,把情绪推向高潮。

这是一个让王凯演戏的自信真正立起来的角色,他回忆说:“可能在那样的剧组中去拍了那样一部戏,还受到了表扬,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肯定。一得到鼓励,我的干劲儿就更大了。”

王凯形容自己是“遇强则强”,“不服输”的性格藏在他的骨子里。电影《英雄本色2018》选角的时候,丁晟凭借自己的“直觉”,看到了王凯的特别,“你别老觉得他多么儒雅,其实这个家伙内心还是挺硬的。他有霸气,他真的是有很果断坚决的那一面。”

他的自信和努力同时也激发了与之对戏的演员。在《大江大河》中,扮演姐姐的童瑶冲向正在烈日下背1000遍《人民日报》社论的王凯。那时为了塑造宋运辉,王凯特意减重14斤,略显嶙峋的肋骨被汗水黏在红色背心上,鬓角额发烤得毫无生气,原本应该直接进入台词的童瑶,却掏出兜里的手帕,为“弟弟”先擦干净狼狈的面容。“那一刻的王凯,让我找到了做姐姐的质感。这是好的对手演员能为表演带去的支持。”

与王凯先后合作了三部作品的演员王鸥也见证了王凯的成熟,“人的成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没有办法说他有什么具体的改变,就是你看到他现在演戏的一瞬间,是对手之间才能感受到的东西。”

挖地球的人

《大江大河》的编剧唐尧曾经这样形容宋运辉:“他不是天才,但能日拱一卒,看准一个目标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许每一天的进步没有很大,但永远在前进,永无止境。他是能拿勺子挖穿地球的人。”

这个形容同样适用于王凯。2019年一整年,他在剧组呆了310多天。拍戏的日子里,他的神经总是紧绷着,莫名其妙的压力感让他总是睡不好觉。在王凯的口中,那三部作品“都不是那种轻松可以拍完的戏”,他笑着调侃自己:“我也想有部轻轻松松就拍完的戏,可怎么老感觉自己在勇闯高峰呢。”

王凯的前面永远摆着一个“地球”,而他永远是那个拿着“勺子”的人,不论艰难与否,只管挖穿它。《清平乐》的台词晦涩难懂,他就反复读剧本,像高中学习古文一样,遇到不懂的先查字典,理解消化后再开始背诵;在《猎狐》中挑战英文,他先通过自学将英文台词背下来,再向英语老师请教,力争把一些偏书面语的台词说得尽量口语化、生动化。

而在实际拍摄中,王凯发现,太流利的英文会让角色显得不够真实,夏远这个角色必须是带有“中国式英语”的口音才更鲜活。所以在呈现这个人物的时候,他又对原来的英文对白,进行了调整。为了更贴近经侦警察夏远的状态,他还跑到天津经侦总队近距离观察经侦警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听他们讲述那些办案故事。

除此之外,王凯似乎从来都没有过多的欲望。在做小透明的那段日子里,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拍戏,拍好戏,好好生活,“活到30岁以后”。2020年,再问他对未来的期待,唯一的改变是经历了疫情,他更加体会到“生命的无常”,觉得“有时间还是多陪陪自己的亲人,陪陪你最在乎的人”,然后希望自己健康平安,“其他的,随缘吧。”

《琅琊榜》选角时,王凯花了三四天一口气看完剧本,他喜欢靖王这个角色,有他向往的好品质,也有跟自己相似的傻劲和轴劲。但他不爱竞争,面对喜欢的角色,想得到的用努力争取,对结果也不做苛求。

《琅琊榜》中,王凯饰演萧景琰

演戏的时候,王凯尤其不攀比。因为“好戏是靠对手互相搭出来的”,害怕被别人压着,就是先存了私心杂念,这对塑造角色有弊无利。“你要想的是,又碰到了一个厉害的对手,是不是可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我只跟自己比,这次拍戏的收入可能比上次拍戏的收入多了一点,我会很开心。这次接到的角色比上次接到的角色的戏份更重一点,我也会很开心。永远不要跟别人去攀比,要跟别人去攀比永远都很失落。”

唐尧有一个理论,“人物不是塑造出来的,是挖掘出来的”。在《大江大河》中,王凯的这份“单纯”被挖掘出来了。

《大江大河2》中,王凯饰演宋运辉

那时,36岁的王凯在剧中需要回到18岁,“少年感如何呈现”成为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导演孔笙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演年轻,把内心放干净了,自然而然的清澈感和少年感就会出来。”王凯照做了。最终呈现的结果让孔笙感到惊喜,“他的感觉和一些小细节都是非常准确的,包括对‘少年感’的把握,没有装嫩,都是浑然天成的。”他不由地感叹,“这个家伙是真的好。”

事实上,《大江大河》的主创都认为王凯和宋运辉的某些特质十分贴近。大学时,王凯曾坐在闹哄哄的篮球场边琢磨自己的表演作业,有老师看见了,问他“周围乱不乱”,王凯摇头说,“我心不乱”。

经历过一无所有和瞬间成名,王凯的心境已然达到平衡,很难再失去秩序。他接受了自己的名气,但对它没有执念,即使再回到一无所有,也无所谓。“山顶只有那么小的地方,容不下那么多人,你待一会儿就得了,要知道来时的路。”

他从不给自己设定任何更遥远的目标,只做一个宋运辉一般的“用勺子挖穿地球的人”。不问地球背后是什么,不问挖完这个地球之后怎么办。如今,王凯的状态只有两种,拿起勺子,放下勺子,“把每一个活儿干好,就是我最明确的目标了。”

这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也让王凯曾经的恐惧烟消云散。

2015年,他害怕人群又害怕孤独,《伪装者》、《琅琊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人气和流量,却让他远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和朋友。2018年,他开始学会与孤独共处,不再苛求属于普通人的热闹,就像他在歌中唱的“我能消化,刚刚好,一人份的孤独”。

《伪装者》中,王凯饰演明诚

今年,王凯彻底和孤独达成了和解。在《博客天下》这次的采访中,他说:“我都行,热闹也行,一个人待着也行。我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在热闹的环境里我也能闹得开,把我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我也关得住。”

至于两年前那道被他隔绝出来的安全距离,也随着他的放松而缩短了。拍摄时的警觉几乎不见,反而多了几分主动,他看到了被带去现场的2018年的旧杂志,笑了。

“你还记得这期封面吗?”

“记得啊!”

过了一会儿,他说:“这个是比较拘谨一些,现在就是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