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退出家长群之后

2020年11月24日 文/ 王双兴 编辑/ 姚璐

我们找到了三位曾退出家长群的家长,他们中,有人因为看不惯家委会成员的「积极主动」,又因为发言过多给自家孩子带来压力,于是退了群;有人陪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在完成无望时直接自己动手写完了卷子,被老师在群里「点名」后退了群;还有人干脆逃离了公立学校体系。

文|王双兴

编辑|姚璐

前不久,一句「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在舆论浪潮里漂浮了好几天,视频里,一位家长对着镜头抱怨:「我那么有时间守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批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家长们的强烈共鸣之下,视频获得了大量点赞和转发。有人留言说自己曾在半夜想起作文没改完,打着手电筒改,老公醒来被吓一跳;也有人说起,为了辅导小孩作业,自己的工作报告做到凌晨三点……媒体评论:家长群本应该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却无形间成了「压力群」。

除此之外,还有「苦力群」和「夸夸群」。新闻里,有家长爆料,学校为迎接检查让家长帮忙大扫除,一位家长因为没有看到群通知错过了打扫,被老师要求「和我再讲一下不能来的原因」;还有人晒出自己所在家长群的截图,有人「盖楼」式地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也有人直接给老师写诗表达赞美……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很快上了热搜,但和视频里的爸爸一样付诸行动的人不多,更多家长「想退不敢退」:就算退了,学还是要上,作业还是要做,试还是要考,有什么用呢?

体制矛盾降落到个体之上。另一面,也有老师在社交媒体诉苦:我也想退家长群;自从进了家长群,每天都是家长会;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给基层布置行政工作,大会小会、填表无数,没完没了的检查、考评、培训、评奖,老师得把大量精力用来应付这些任务。

去年末,在《文化纵横》杂志社主办的沙龙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曾做过题为《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中小学「减负」政策和实践的分析》的演讲,分析各项教育改革举措后,解释了为何「减负之后负担更重」。

林小英认为,新课改赋予了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新理念和新任务,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安排了很多不在考纲之列的副业,但学生的在校时间、考试等硬性要求不变,于是,无法完成的主业和副业被推给了家长和校外辅导班。

「目前的教育减负措施无论思路再怎么新颖,理念再怎么前卫,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目前学生还是要通过考试来升学,而且升学考试的标准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要升学考试这块天花板还在,那么凡是与这块天花板相冲突相抵触的减负措施,最终都不免会走向落空的结局。」林小英说。

为此,我们找到了三位曾退出家长群的家长,他们中,有人因为看不惯家委会成员的「积极主动」,又因为发言过多给自家孩子带来压力,于是退了群;有人陪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在完成无望时直接自己动手写完了卷子,被老师在群里「点名」后退了群;还有人干脆逃离了公立学校体系。

但压力并非退群就能消弭。三位家长中,要么爸爸退群,留妈妈在群里;要么退了几天,又请老师帮忙拉回;要么选择了「主流」之外的另一个体系,做好面对未知的准备。

以下是三位家长的讲述:

@亦嘉

一个单亲妈妈的崩溃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住在郑州。儿子今年二年级,去年刚上小学时,是我们两个都很煎熬的阶段。

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基本是玩,对学习没有什么概念,识字量也不大;等到上小学,就需要改变自己的状态去适应新的节奏。

小学一入校,我就加了家长群,群里的内容主要是布置作业,通知家长配合。作业写得好会发在群里,进行表扬;写得不好的也会@到具体的家长,让家长多关注,帮孩子订正。

那时候,一看到群里留作业,我就头疼。我每天早上六点多醒来就会洗漱,开始工作,七点多送孩子去上课;下午三点四十姥姥接他放学,基本四点到家,就开始写作业。一年级刚开始时,经常要熬到夜里十二点多。

那时候的作业,起初都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写拼音、数字之类,要么就是读英语、背古诗。大人看上去都非常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就很难。

他做不出来、背不下来,我在一边跟着着急,经常忍不住就吼他:「这么简单你都不会?我都教过多少遍了?你咋还不会?」要么就敲着孩子头说:「你咋这么笨?我咋生了你这么笨的孩子。」

最开始他还和我辩论,说「我也有做得好的时候啊,上次就做全对了」之类的。后来训斥得越来越多,他就不敢说话了。

我是开网店的,顾客的咨询一般很琐碎,而且晚上是高峰,所以一般都是我坐在电脑前,孩子坐在我旁边,他遇到问题就叫我,我一边工作一边辅导他写作业。刚刚还在和孩子怒吼,回过头要和顾客说「亲,怎样怎样」。

除了批改作业,一些手工、手抄报也都需要家长熬夜来做。对他们那么大的孩子来说,一件比较完整的作品,需要设计、写内容、绘画,没有大人帮忙基本是不可能做出来的,所以遇到具体的节日、活动,需要做手工、手抄报,我也基本要熬夜弄到12点之后。

到一年级接近期末的时候,作业变得更多了,基本都是让写卷子。一天一张,三个主课三张试卷,需要我逐一读题,教他怎么做。要每一个字都认真说,他还不一定理解。

小朋友更听老师的话,不是家长的,经常你说着说着,他就不耐烦了,一会儿饿了,想去吃东西;一会儿渴了,想去喝水。这就要耽误很多时间。你说多了他就啥也不干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有一天作业挺多的,数学、英语、语文都有。因为他认识的字太少,所以先做的数学,然后做英语,读题、做题,弄完就十点了。然后开始做语文卷子,当时我心情比较焦虑和痛苦,看到卷子就很烦,让他做第一题,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字,问有几笔,偏旁是什么,他完全就是懵的。

我觉得当天晚上让他做完这张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气之下做了个愚蠢的行为——我帮他写了。他倒没说啥,第二天拿着交给老师了。结果老师一看笔迹就看出不是他自己写的,然后直接在群里点名说,他的作业是大人做的,家长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

也有生气和委屈,但是当时更多的感受是羞愧,就像自己是犯错的孩子,被拉到讲台上,特别丢人,不知道怎么面对,当时我也没说话,就退群了。

老师当天没有联系我,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会打电话和我反馈孩子作业的问题。她也简单解释了一下,说自己当时比较着急,所以情绪不太好,直接在群里说没有照顾我的感受。然后和我交流孩子当天的作业,比如加减法经常算错,拼音没有背全等等,让我在家多督促。

我不太喜欢接电话,因为曾经做过几年客服工作,留下阴影了,一接电话就有点条件反射,再加上觉得确实是自己给孩子写作业有错在先,不应该给老师增加负担,所以过了几天,我就让老师把我重新拉进群了。

退群之后,我和老师沟通过,我家孩子上完幼儿园就上小学了,没有上学前班,从零开始所以可能跟不上。老师说,班里很多孩子也没有上学前班,都可以跟上,零基础也是没问题的。关于作业多,我没再和老师反映过了,觉得大家都一样,只能让孩子坚持每天认真学习,然后转变一些做作业的思路,比如晚上背不下来古诗就早点睡,等到第二天早晨再背。

其实老师们也很不容易,家长和老师相互理解就可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好,孩子才会好。

现在孩子上二年级,很多作业他自己基本会做了,轻松了很多。给他报了画画和篮球兴趣班,一年级没敢报,因为学习都学不会。我希望孩子能成为有责任和担当的人,更希望可以成为快乐的人,从事感兴趣的职业,并且能造福社会,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某家长群老师发言图源网络

@大米

孩子让我不要在群里说话了

去年9月,我女儿开始读初一,学校属于「公参民」( 公家参与、民间赞助的学校),在武汉是比较好的初中。班里有54个学生,有两个群,一个里面有老师,比如谁迟到或者未到,老师会通知家长;各科老师平时会发一些测试的成绩;老师想请家长到学校沟通一些事,也会在这个群里说。另一个是家长群,里面没有老师,由家委会成员传达老师的要求,所有收费的东西,包括生活费、教材费、教辅资料,都是由家委会成员来收。

家委会的组建分两个步骤。首先是主动请缨,因为老师刚开始不了解学生家长,所以根据家长想要给学校做贡献的意愿,还有个人时间之类的情况,主动和老师报名;然后有意愿加入家委会的成员要填一张表格,上面包括工作单位、职务、学历、个人介绍、能力等等,比简历还详细。最后老师选出六个家长组成家委会。

平时,家委会成员是家长群里最活跃的分子。初一刚开学的时候,家委会就在群里提建议说,要给老师买礼物。孩子上小学时候我们也支持她给老师送礼物,尊重老师我觉得蛮重要的,那时候小孩自己写个卡片,或者买一枝花,拿去学校送给老师,老师蛮喜欢。但是到初中,家委会不这么想。当时家委会在群里组织每个人交了200班费,其中一趟就用了每个人100,有花,有杯子,有水果,送给四位任课老师。

还有刚开学的时候需要布置教室,其实是个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读书时也一样,新生入学,老师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去布置,初中生已经有动手能力了,自己参与是蛮好的事情。但最后事情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家委会的成员在家长群里问:哪位家长有广告、设计等方面的资源?

最后是家委会的几个家长站出来,有的出钱,有的请了设计公司,有的找了印刷厂,最后全部贴好、布置完,老师在群里发了几张照片,OK,事情就完成了。

孩子也不清楚这个事为什么要做的,认为是做给别人看的,给学校领导看的,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因为没有参与感。

而且家委会的几个人有事没事就跑学校里去,到办公室找老师,有些家委会的家长甚至直接到教室去,还跟老师提建议,说:「我们可以去参与教室管理,比如晚自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帮着去看一下。」

有一次一个家长真跑去帮老师管自习了,但是老师怎么可能把教室交给一个家长,所以最后老师在里面,他也在里面。去就罢了,还一直在群里直播:谁谁谁今天没有做作业,谁谁谁在讲话,谁谁谁午休时间还在玩没有躺下睡觉……更过分的是,有的家长还跑去监考。

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答应,但是我认为,学校是学校,看自习是老师做的事情,那也是老师的工作岗位,老师怎么教是老师的事,回家怎么教小孩是家长的事情,不要把两个混在一起,不要去模糊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界限。我当时觉得好过分,因为这个事情我也在群里发过一段话,不要去干扰老师在学校里面的工作。

老师通过家委会和家长们联系,可能也是为了规避风险,让家委会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但是我们有事情希望通过家委会反映给老师的时候,他们又站出来说这说那。

有段时间,家庭作业全都是教辅,老师在群里告诉家长:今天的作业是教辅第三、四、五章。拿回家一看,光三四五章就有十二三页,翻也要翻半天。四五门课的作业,经常要做到转钟(超过零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没办法保证正常的休息时间。

九十年代我从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现在从事户外俱乐部的工作,所以孩子的英语和锻炼我负责;孩子妈妈是护士,语文数学作业她管。我们在家长群里反映作业量太大的事,但每次我们一说这些,家委会的人就站出来说:别的班都有做到三点的,谁谁谁做到几点几点。还有的人说,我的孩子很快就做完了。

大家心里很清楚,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每个家长都想让老师认识自己。家委会成员可以拿到一些放不上明面儿的好处,比如一些「当官」的权利,班里的班长、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等等都是家委会成员的孩子;再就是评奖评优,像疫情期间评区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一共4个名额,也都是他们。

现在的小孩很敏感,他们很清楚这些天天往学校跑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得到的待遇,孩子之间也会讨论,也会问这个事情。我小孩回来也埋怨过,说:「这回评优秀少先队,连票都没投,直接就公布了。」

作为家长肯定不能直说,只能安慰小孩说,疫情阶段学生不在学校,老师也不知道大家的表现,所以只能根据上学期的情况,再自己选择一下。其实我不关心他们能拿到什么好处,但把这种特权的东西带到学校,我觉得是最大的伤害。

虽然一直看不惯家委会的做法,但我还是在群里和他们争论了两个月。很快,导致我直接退群的导火索发生了。

11月的时候,家委会的人和老师建议之后,在群里号召大家给孩子买防作弊器,说「火班」都在用这个,用得蛮好,我们班也可以买。

「公参民」在武汉属于优质初中,全区前300名才能考进这个学校,所以里面同学的整体成绩在全区是偏高的。初一进校的时候有分班考,考得最好的进「火班」,全校只有一两个,他们的班主任都是坐单独办公室的,有时候我们家长开玩笑说那是「工作室」;紧接着是「次火班」,我家小孩在这种班型;其他就是平行班,也就是普通班。平时,「火班」出了个什么东西,其他班立刻觉得我们也得用,要学一下。

我当时第一回听,听着怪怪的,后来上淘宝看了才知道,就是在小孩的桌子上夹一个板子,挡在两个人之间,平时测试、考试的时候,同桌各做各的不影响。

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像违背一些教育的原则性问题,我认为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让学生明白作弊是不对的,用教育和威严来管束,而不是用一个板子;而且对小孩来说,使用这么一个东西就是在说,你不相信他,让小孩心理上不舒服。

所以我当时就反对买这个东西,并且把我的理由很清楚地写上去。当时也有几个家长是大学老师,在群里支持我,说到后面已经特别官方了,说「这个东西不符合我的三观」(笑)。但大部分家长都是从众的,看个热闹,但不会发言。

家委会的人在群里反对我,说:「就十几块钱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干什么呢?」要么就说:「我每天忙得很,没有太多时间跟你解释。」

后来,他们还发起接龙,全班54个家长,愿意买这个防作弊神器的,在群里的名单上写自己小孩的名字,最后只有我们六七个家长没有同意买。

当时,孩子放学回来和我说,老师在教室里大概说了一下这个事情,意思就是别人班很早就买了这个东西,用得很好,我们班也可以用;孩子说,其他家长很多都同意买了;还说班里有同学说她,就你爸在反对,蛮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麻烦。

虽然孩子们不在群里,但是其他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起群里发生的事,还是会带着自己的意见。孩子把这种意见带到学校,对我家小孩来说是很大的舆论压力,她回家和我说:「我自己出钱买算了。」

我当时很认真地和她说「不行」,这是原则问题,但是小女孩的心思很细腻,她为这个事很烦,觉得折腾,就和我说,不要再在群里说话了。

我不想为这个事情去妥协,但是唯一的考虑就是孩子压力太大了,她要继续在这个小社会里面生活,最后我只能说「好好好」。

退出之前,我还是想把想说的话最后一次说完:一个是不希望在我们班上买一些没必要的东西;另一个就是不要去影响老师在学校里面的教学。我今天从此退出这个群,不在这个群里面说任何一句话。

该说的说完了,我就退群了。

当时进校的时候,家长双方都可以进群,我退群之后,就留我夫人在群里,因为那些信息还是得有了解。我夫人在这个群里,有什么新消息她读给我听,说实话接下来一学期没有再发生什么事情了,没有建议买这买那的,也没有往学校跑的,暂时比较安静。

我当时还感慨,一段据理力争换了班级至少一年的安静。可能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人站出来把泡泡戳破,后面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在网络时代用群来做一些家校沟通,我觉得是蛮有必要,比如学校不允许学生带任何通讯工具,如果有学生迟到或者未到,老师会第一时间在QQ群里面通知,就是保证安全性的最好的方法;比如什么时候会放学早,什么时候放学晚,老师在群里提醒,也是很好的功用。但是问题是现在群里面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尤其是家委会,他们觉得老师应该想这样,但是老师不好意思说,总觉得他们会代表老师的意见,其实老师有时候没想这么复杂。

图源《三十而已》

@红

如果他是一只乌龟的话,不能赶着他像快马那样走

我家小孩今年7岁半,上二年级。去年开始上小学,最开始是在燕郊的一家公立学校读书。

孩子就读的学校比较新,刚开始招生两三年,可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平时不管是纪律还是学习都抓得比较严。

平时老师和家长联系主要通过家长群,群的作用主要是老师布置作业或者发布通知,比如带几个作业本等等,然后五十几个家长就会回复五十几个「收到」。有时候孩子作业完成得不好,老师也会通知家长盯着去修订好。我还记得当时入学后,第一次老师找我说,让看着孩子把名字写会;第二次是让我从网上找些小视频,让孩子把整体认读背会;还有第三次、第四次,我现在都有点记不清了。

当时我在另一家幼儿园工作,下班时间基本和他的放学时间差不多,剩下的时间就用来陪他写作业。他们的作业我觉得还好,一般到八九点就写完了。不过有的家长会觉得作业多。

除了刚刚提到的群,家长们还在私底下建了一个没有老师的群,我们管它叫「伪家长群」。大家每天在群里发各种抱怨,有的抱怨孩子作业多,写不完,有的抱怨全是家长的事,老师什么都不管。不过没有人把这些想法和老师说,都是在「伪家长群」里说说而已。我当时觉得他们天天抱怨太烦了就退群了,让孩子爸爸留在里面。我也能理解老师,一个班50多个孩子,只能家长多付出一点。

到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也就是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家长群里收到的任务就更多了。比如在线升国旗,老师在群里发布一个升国旗唱国歌的视频,让学生们穿上校服,站好,看视频,然后让家长拍照发在群里;还有网络数学竞赛,让家长提前一天把题目打印下来,第二天9点开始给孩子答题,9点20做完拍照发给老师,超过时间不交就算作废;还有网上运动会,比如跳绳比赛,让家长去小区里给孩子拍视频,计时一分钟,跳多少个,发到群里进行排名……

图源受访者

我们能感觉到,孩子在那所学校状态特别不好,对学习的抵触也越来越强。他们每天早上7点50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小测试。语文是听写,每天听写生字;数学是口算,每天有10道题。

我儿子是那种比较胆小、容易紧张的孩子,而且是慢性子,做题、写字都很慢,每天一到学校就测试会觉得压力好大,所以每天送他去学校,他就不是说头疼就是说肚子疼,想要找理由不去上学,可能心理上会有些恐惧和抵触。

在我看来他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慢性子,就是这样的速度,如果他是一只乌龟的话,我不能说拿个鞭子赶着他像快马那样走。我不能再对他有太多要求,只能接纳他。但是学校老师得面对这么多小朋友,面对成绩和考核,就会对他们说「如果考不了100分怎样怎样」,会让家长督促学习。

有一次他们举办数学竞赛,回来之后孩子和我说,他觉得腿抖手抖,都哭了,但是能怎么办呢,还得继续写。我听了觉得挺心疼的。

到后来,每次考试之前,他都会在家里反反复复念叨,考不了100分怎么办?这种话一直就跟我说,说得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了。

今年,我和孩子爸爸因为工作原因从燕郊搬到了天津,孩子9月开学就要上二年级了,考虑到他在原来学校的状态,我们给他转到了一所华德福学校。

转学之后,我立刻把原来的家长群退掉了,觉得心理上轻松了不少,终于不用再看那些东西了,也不用再做那些形式主义的事了。孩子开心了,其实家长也轻松了不少,至少老师不会天天通过微信群盯着你了。

转到华德福之后,这边也会有家长群,但不再是以前的形式了,主要是老师会发一些照片,让家长看到这段时间孩子学了什么东西。

老师每周还会在群里发布教学周报,记录孩子们这周学了什么,还会记录一些班级逸事。最近这周的教学重点是数位、大数的比较等等,老师会根据《西游记》的故事来教学;辅课是手工、家政、游戏等等。老师在逸事部分写:家政课学习擦玻璃,擦完后大家都很自豪,因为干净的玻璃像没有一样。孩子们说:我们不是在擦玻璃,我们是在拆玻璃。

今天数学课他们学乘法,题目他都没做上,老师又单独给他讲了一遍。他的主班老师和我说,觉得他进步挺大的,以前不会做题的时候会着急、紧张,会哭,但是今天没有哭。

比如乘法口诀,会变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去练习,他觉得好玩,就愿意去学。

原来他回家很少和我们讲学校里的事,我们主动去问,他就说「没什么,除了坐着就是坐着」,但是现在会给我唱一些儿歌,从学校老师那里听来的《西游记》故事,回到家也会分享给我们:「孙悟空被抓走了,你知道吗?」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家人推荐我看过孙瑞雪(儿童教育专家,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主张遵循生命成长的法则,让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建构,自然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自我完善的人)的一些书,我发现这样的教育真好,正好当时燕郊也有这样的幼儿园,就去上了。

读小学的时候,孩子爸爸觉得,大家都上公立了,为什么咱们不能上?而且学校就在我们小区门口,很方便,所以进了公立小学。公立学校是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华德福每年我们需要支付3万5的学费。我们想着反正就这一个孩子,等以后读了中学,有了自己的主见,再让他自己选择是去读传统的高中,还是继续上华德福高中。继续留在华德福的话,经济上我们就再想办法。

我和爱人是兰州人,因为在老家工作机会少,2005年来了北京,住在燕郊,后来单位外迁到了天津。孩子爸爸的单位是做火车牵引这方面的,一年(收入)三十万左右,每个月还四千多的房贷;我高中毕业出来,在中央民族大学上了成人本科,后来有了孩子就全职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我就去幼儿园当老师,现在孩子上小学,我又在他的小学做行政后勤工作,孩子的学费可以打五折,我们也没有给他报课外班,所以孩子的教育不会带来太大经济压力。

现阶段我倒没有太多焦虑,不担心升学。我感觉从华德福出来的孩子更会玩、更和善、更单纯,他在玩的年龄玩够了,到上初中高中,学业很重他自己也知道学习,这样后劲更足。如果以后真要转回到主流,那就可以刷题补课。

我对他没有什么规划,人生的路很长,二十一岁之前我都会不带任何评价地去观察他,让他做他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他自己的优势,也会有他自己的饭碗,将来只要孩子能明白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有自信自尊,我感觉就可以了。

图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