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明星工作室:日常被粉丝「手撕」,是一种什么感觉?

2020年9月7日 文/ 郭帖 编辑/ 顾鸽

作者 | 郭贴

编辑 | 顾鸽

张雨绮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与李斯丹妮合照发布后,上热搜的却是她的粉丝手撕工作室。

由于认为张雨绮工作室发布的这组合照有「炒CP」之嫌,粉丝站子@张雨绮网宣组 很不满意:「张雨绮个人工作室理应专注张雨绮单人。如果个人工作室仍选择这样,网宣内部将不再组织大家做数据。」

随后,宣布关站。

虽然如今网宣组已道歉,并重开,但由此时引发的讨论仍未平息。

是粉丝管太宽,还是工作室做事不讲究?这已不是个案,几个月来,娱乐圈「粉丝手撕工作室」的连环大戏似乎从未停过。

五月,宋茜发长文回应粉丝对其经纪团队不满;六月,郑爽粉丝刷话题#拒绝郑爽团队接抄袭电影#;七月,杨紫粉丝要求其换掉造型团队;八月,杨超越因粉丝撕公司而发声......

当粉丝手撕工作室的时候,艺人团队究竟在想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博客天下》记者采访了多位艺人团队工作人员,她们却吐了一大波「社畜」式苦水。

张雨绮粉丝「手撕」工作室

误会:信息隔阂

「保护好自己的微博账号,千万别被粉丝发现。」当李景加入艺人工作室的第一天,经纪总监就这样叮嘱她。

对一个当红艺人的团队来说,遭遇「粉丝手撕工作室」已默认是迟早会发生的事,区别在于:被撕的时候,粉丝是抽象地开撕团队,还是点名道姓@某个人。

双方真就不能「和谐」相处吗?采访过程中,所有当红艺人团队均表示这几乎不可能,她们甚至极力回避与粉丝交流。

「信息不对等」造成的误解,是关键原因。相比粉丝,艺人团队手中掌握了大量不能、不愿向外透露的信息,这使得其决策中必然含有粉丝无法理解的部分。

艺人宣传萌萌,以日常运营中常见的「行程图」问题举例。「粉丝老觉得我们偷懒才晚发行程图,但作为员工哪有那么随意?」她说。事实是,艺人的行程具有不确定性,故不敢提早通知。

有时候,艺人行程图之所以没有发,其实是无工作,但不敢让粉丝知道实情。

敢直言居家休息的黄轩行程图,卓尔不群

也有艺人自己才是话事人,工作室成员只不过背了「黑锅」的情况。

比如,某位男艺人经常以有悖于粉丝审美的造型现身,导致造型师及团队多次被撕。「但他自己就特喜欢这种造型,觉得特帅。不然怎么会被吐槽了,还那么坚持?」经纪人刘清表示很无奈。

还有更多的难言之隐。在资深经纪人丽娜经历的某次艺人绯闻事件中,她手持工作室账号始终「装死」,任粉丝如何强烈要求澄清反黑也不回应。

原因是艺人尚未与女方谈妥,「怕刺激到她,真跳出来曝光爆料了。」

信息的不对称,让粉丝预期与实情差距更大,以至于因为影视资源问题手撕工作室的事件不断。

「粉丝骂这是个烂剧,但其实能进组都谢天谢地了。」丽娜说。粉丝们一直误以为艺人尚未进组是为了精挑细选好剧本,但没戏拍才是实情。

同时,若涉及合作方信息,出于行业保密需求,艺人团体也不可能向粉丝透露实情。

在缺乏对艺人、行业、剧方相关信息了解的情况下,粉丝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近期《三十而已》爆红后,佟丽娅粉丝曾抵制她接「顾佳」一角的事又被翻出来,粉丝插手艺人工作事宜的行为遭到了普遍批评——企图外行指导内行。

佟丽娅最终拒绝了《三十而已》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粉丝想参与艺人事业规划的热情,也是「当红流量」的某种象征。「十八线没有被撕的资格,我倒希望有粉丝来撕工作室,这说明我们红了。」某位艺人宣传如此表态。

隔阂是无法解除的。李景因为偶然在微信中加了粉丝,不幸被扒出微博账号。她出于谨慎,没在微博上发布工作相关,只发别家爱豆的行为,也成了粉丝眼中「有异心」「吃里扒外」的证据。

艺人看到后,特意来安慰她「这帮人脑子有病」,她则叮嘱:「你可千万别去说话!」

而同样经历过工作人员被「扒皮手撕」事件后,萌萌的公司决定建立「粉丝运营」公用微信号,统一用于与粉丝沟通。

换了一张皮,昔日被骂的艺人宣传依旧与粉丝打交道——通知她们各项宣传活动、应援任务,甚至暗示销量目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她以帝王施政之道总结。讽刺的是,粉丝手撕工作室成员的行为,也往往被戏称为「清君侧」。

而一个合格的团队应该做的,就是有好事,归功于「君」;出事了,自己把黑锅背好。

「吸血」:资源调配

去年,陈立农与「葵儿」品牌纠纷事件,是「粉丝手撕工作室」事件的著名案例。

在官宣代言合作后,由于该微商品牌激起粉丝强烈抵制,陈立农工作室单方面表示「已提出解约」,结果引发了后续一系列品牌方纠纷。

陈立农工作室单方面提出解约后,品牌表示不买账

粉丝想要高端品牌代言来提升自家偶像的格调,但现实中,愿意为艺人一掷千金的,往往是拉低格调的「微商」合作。

不只是陈立农,李易峰、陈伟霆等多位流量明星都曾因「微商合作传闻」,引发粉丝怒撕公司事件。

因传闻陈伟霆接下微商广告,粉丝怒撕经纪人

除了这种赤裸裸的经济问题以外,「资源调配」是更大的矛盾。

此前,#杨幂粉丝手撕嘉行自制剧#一度霸占热搜。从线上到线下,粉丝们发泄着多年来对「嘉行自制剧」「嘉行大礼包」的不满。

杨幂本人态度暧昧,但嘉行公司的做法其实很好理解。一个拥有杨幂的公司拍影视剧时,最优策略就是利用这个核心明星资源招商引流,并配上几个同公司小艺人。

而杨幂本人也是公司的股东,她出的作品越多,越能提升嘉行的价值,反过来自己也受益。粉丝们「为你好」的热情,反而阻拦了杨幂的吸金之路。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闹剧「等于是在对赌协议关键期,影响了公司股价波动。」最终受损失的是杨幂自己。

因为彼此的立场不同,粉丝眼中的「吸血」,其实是公司眼中的合理资源分配,甚至是风险管控。的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杨幂与嘉行公司

对于拥有大量练习生的经纪公司尤其如此。

公司运营成本中包括了上百名练习生的生活费、培训费等,而最终能成名并赚钱的往往只有几个人。公司只能采用「造星概率」战略,以少数成名者来承担整个成本及盈利。

同时,还要拓宽合作网络,套餐化运作,在影视剧、综艺、商务指定由某个知名艺人合作的同时,打包售卖自家的其他艺人。

早年,这种「先红带后红」的形式在娱乐公司很常见,林俊杰与金莎、周杰伦与袁咏琳等都是知名案例。但这种符合公司利益的资源分配策略,如今往往招致粉丝的不满。

在粉丝看来,她们的偶像,为什么要反哺公司其他人呢?

夹在其中,艺人也可能很为难。今年8月,在粉丝撕了公司几天后,杨超越换了黑头像表示压力很大:「那些让我开除老板的,我还真没经验。」「相比黑我,打着喜欢的名号更能扎到疼的地方。」

图/微博

这句不合时宜的真话,捅破了各方立场不一的窗户纸,也令众多粉丝感到失望,杨超越随即承认说错话,「我以后除了工作不说别的。」

面对公司利益与粉丝期望的矛盾,艺人应当保持安静,让背后团队充当粉丝负面情绪宣泄口。

当自家艺人稍有名气后,经纪总监Sandy就开始策划让他带一带其他「师弟」「师妹」,争取一起赚钱。针对预期会出现的粉丝负面舆情,她表示:「就让她们去骂团队呗,这样会更加怜爱他的。」

话语权:精神股东

8月21日,杨超越工作室发公告回应粉丝,不仅详细罗列出团队人员配置,更向粉丝承诺:「以杨超越的稳步成长与发展为己任,并逐步把工作做得更好。」

杨超越粉丝后援会随即认可了这份公告,并表示「从今日起恢复所有基础职能」。此前,粉丝后援会已多日停止一切宣传活动及数据维护。

杨超越

对于杨超越工作室的这种做法,李景认为不明智,因为「现在事无巨细向粉丝汇报,将来粉丝只会得寸进尺。」

按照她的从业经历,从行程图到Vlog,一旦满足了需求,下个月不及时发便会被粉丝声讨。她说,若能重来,她会选择从一开始就不妥协,「都是惯的。」

但某位粉丝表示:「又要我们出钱出力打投,又要我们闭嘴少插手,当我们家养小精灵吗?」

她甚至指出这是违背契约的行为:为了看偶像C位闪耀,我们花了那么多钱。结果现在他比队友资源少、宣传少。我们作为消费者不能维权吗?

对于专注助力明星事业的粉丝,网上有一个戏称:精神股东。

与A股市场里的广大股民一样,她们付出了真金白银,却对公司毫无决策权,知情权也少得可怜,且心怀忐忑:公司究竟想股价上涨,还是打算抛售捞钱?

杨超越全国粉丝会发布维权声明

无论是在造星产业,还是公共舆论领域,粉丝力量都处在增强趋势中。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粉丝既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

但正如圈内常提到的「粉丝运营」概念,她们始终是「被运营者」,其自身话语权未得到正视。

艺人团队与粉丝间的摩擦,也往往被视为一场话语权博弈。依据艺人自身对粉丝的依赖度,双方势力此消彼长。

最理想的状态,是艺人自身话语权强大,令人对他的选择有信心。「粉丝能撕,其实就是对艺人缺乏信心了。」萌萌所在的艺人工作室经历各种「日常被撕」后,也算看懂了「手撕套路」。

在她看来,粉丝们「手撕工作室」的背后,隐藏她们着对艺人状态的某种不满情绪。

撕行程图晚发,实质是对艺人「抠脚」感到焦虑;撕造型难看,无非是「美颜盛世」信仰受到了冲击;撕资源宣发不给力,其实是意识到了艺人发展受困,寄希望于撕工作室来解决。

这是一种矛盾转移策略,若得不到情绪疏解,下一步就是脱粉了。「作为艺人团队,你吃粉丝经济的饭,本来也避免不了去消化这种负面情绪。」

杨颖粉丝「手撕」工作室 图/微博

在离职后,李景的微博依旧时不时被@辱骂。她已很少登陆该账号,不知粉丝何时才会发现她们之间已无关联。

她还能回忆起,在这段交集中也有相对美好的部分:

有年冬天,她陪艺人参加录制,望见寒风中在栅栏外等候的粉丝,便走过去打招呼,「他12点前不会出来的,你们还要等吗?找个地坐会儿吧。」

「谢谢姐姐!姐姐辛苦了!」

四目相交的一瞬,她认出了这是一个「攻击性大粉」。她知道对方也认出了她。

大家都礼貌而友善,丝毫不像网络上被符号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