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曹禺诞辰110周年特别行动」背后的故事
作者| 郭贴编辑| 丁宇
盛夏之际,戏剧复工,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的保利剧院,在沉寂了将近8个月后,终于恢复了人气。
一个月前,这里刚刚举办了首个复工日活动——「曹禺诞辰110周年特别行动」。活动由北京保利、央华戏剧、戏剧东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话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共同主办,主题被定为「用自己的职业关注自己的人生」,通过曹禺大师及其女儿万方的六部经典作品的精编演出,为北京戏剧行业打气。
为了让更多戏剧爱好者见证这一致敬经典、对话当下的时刻,演出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国内戏剧演出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和观众见面,并在二十余个媒体平台播出。
当天的演出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主持,共包含了六个戏剧片段,分别是曹禺的《日出》《北京人》《原野》《雷雨》以及万方的《冬之旅》和《新原野》,每一个段落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呼应,并全部配以现场乐队和演唱,形成一台完整的作品。
戏剧《北京人》
这六个戏剧场景都是由担任此次活动文学顾问的著名剧作家万方亲自挑选出来的,她挑选这些片段的依据则是「爱、希望和信心」三个主题。短短的六段小戏饱含了对人生的希冀、对命运的抗争、对生命的热情以及面对困境的坚韧。
史可、颜冠英、孔维、程愫、闫楠、林麟、李宗雷等多位实力派演员,通过舞台表演,鼓舞了现场及屏幕前每一位久别重逢的观众。在每个戏剧片段中间,主办方还增加了一个特别的环节,由演员肖战对话万方。
万方与肖战对话
《博客天下》独家采访了央华戏剧首席制作人王可然和曹禺的女儿、剧作家万方,他们谈起年轻一代与经典作品之间的关系,谈起戏剧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年轻人
数万粉丝涌入直播间,不仅看到了久未露面的偶像,更观赏到一场由曹禺、万方名篇串联起的戏剧盛宴。「原来剧场那么好的」、「我要去剧场看一次」等令话剧人兴奋的声音涌现在评论中。
这是剧院首次尝试线上直播。王可然还不确定这次尝试,能否体现话剧不同于影视剧的特有的现场性与互动性,「但我知道的一点就是,既然在这个时代,线上观看是极大多数人的选择,那么我就用这种方式让人看到剧场的魅力。」
王可然的想法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纪念曹禺?「把他的作品搬出来演一遍,就算纪念了吗?」他始终觉得缺了一环。
他想要个年轻人,去对曹禺作品提问题——在问题中,展现当代年轻人与曹禺作品间,某种具有生命力的联系。
王可然认为,所谓经典,应当有其核心生命力,能够跨越时代,撞击当下人的心灵。如果不去创造一个环境,让年轻人有机会直接和经典对话,那么很可能出现隔阂和误会。
适逢曹禺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央华戏剧便将探讨曹禺作品与当下人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对话,来寻找到某种共鸣。
王可然说:「对话根源在于,曹禺作品到底能不能够代表当下人的情感律动?」
万方与肖战「两代人的对话」这一致敬环节,就脱胎于这样的思索。
作为曹禺大师的女儿,同时也是著名剧作家,万方对当下的态度是开放的。她认为这是留给戏剧人的课题:「经典一方面有着时代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它超越时代的东西。怎么演?怎么去面对新的观众?」
对于「当下人」的重视,是央华戏剧的一大特征。
据统计,央华戏剧的观众,18岁到40岁占据了60%,45岁以下占70%,55岁以下占90%。这与王可然的戏剧理念有关,在他看来,戏剧舞台上透过别人的悲欢离合,折射的应是观众的精神律动,「戏剧永远在反映,当下人活在当下时,灵魂精神上的某种不安。」
许多个凌晨2点,王可然把时间留给流行文化。他看各种流行作品、奇幻文学,也看剧院里大三实习生介绍的书。他今年50岁,已经很难对其中一些作品感兴趣,但依旧坚持看,「我觉得一个表达艺术的人,如果不能跟十几岁的孩子心灵相通,就老了。我年龄是在这里了,但我的表达方式,不能让年轻人觉得有距离。」
在尝试线上直播之前,他很早就开始在舞台上启用影视明星。从《陪你看电视》开始,张静初、柳云龙、胡歌、许晴、蒋雯丽、马思纯、周涛等各年龄段的明星都在央华戏剧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这并非仅仅出于商业性的考虑。王可然认为,戏剧就是「角儿」的艺术。在中国戏曲、戏剧史上,名角儿带名戏本就是惯例,戏迷为了角儿进剧场更是传统。
「中国的左翼话剧,哪个不是当时的大明星给演出来的?明星如果合适,那就邀请。我需要明星,就是要让明星到这儿站着,让更多人相信和领略剧场的魅力。」
对于年轻观众的戏剧兴趣,他始终抱有某种乐观的信念:「很多年轻人,他既在探究一个布丁怎么好吃,也在探究痛苦为什么会降临自己,喜悦为什么会像光明一样,不长久但是又给自己带来了那么深刻的情感享受。」
曹禺创作《雷雨》时也是年轻人。1935年《雷雨》在中国首演,由天津市立师范学校的「孤松剧团」筹备,25岁的曹禺前去指导排练。演员都是学生,布景来自校内工匠,他们趁着暑假排练,在学校大礼堂演出。
无论是通过流量明星,还是通过线上直播,王可然都想将这份享受介绍给更多年轻人。
央华戏剧首席制作人 王可然
问题
更早之前,王可然根本不认识肖战。曾有个朋友向他提起这个年轻人对话剧很感兴趣,但他当时没放心上。
后来的一系列事情,让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意思,「一个人的命运中最神秘的地方就是无常,这也是戏剧灵魂之所在。」
「肖战这个人,就是问题,对不对?」
筹备《曹禺诞辰110周年特别行动》时,他托朋友给肖战带了话,附带一个任务:向万方老师的《冬之旅》、《你和我》提一些问题。
「我就是看缘分,他能不能问出来。」王可然希望问题中能显现出年轻人的深邃质问、思考。
几天后,肖战回复了长长的二三十个问题,令他大为惊奇,合作也就此达成。直播后,许多揣测令王可然啼笑皆非。
「有些人来我微博上攻击我,说这些问题是我们给他准备的。不好意思,我50岁了,真问不出20岁人的问题。」
「你不怕肖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质疑吗?」
面对《博客天下》的这个问题,王可然说:「让他们质疑去吧。我跟万方老师,我们俩就一句话,如果我们秉承着「真」往前走,那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
在这场特别活动中,万方与肖战的对话,由创作谈起,又隐隐切中人生经历,万方提到「真诚」、「选择」、「困惑」,恰恰是肖战正在面对的事情,展现了两代人之间共鸣的力量,这正是王可然追求的效果。
他用了肖战、又拒绝着重于此宣传,因为:「不要那么多流量,我们要的是力量。」
万方向肖战,阐述「痛苦」之于演员的意义:「你所经历的,包括痛苦,我觉得也会有一天会呈现出它积极的一面。当你在饰演某个角色的时候,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力。」
万方与肖战对话
她也用相似的感受,描绘「痛苦」赋予自己的创作冲动:「如果你生活得特别幸福、特别快乐,这时你未必想创作什么东西,因为你享受当下就行了,没人会去问:我为什么那么快乐?只有你陷于困境,你才会生出许多疑问,这一切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这就是创作源泉」
这种追问,贯彻了万方回忆其父母《你和我》的全书。她曾跟妹妹说,写这本书最大的追求是真实。妹妹反驳:「你知道的根本不是真相,只是一些碎珠子。」
万方虽然认同这种看法,但却认为:「我必须在碎珠子之中寻找。真相就存在于寻找之中,寻找的行为不也是一种真实吗?」
她是一个承认「局限性」的「真实」作者。在这本书中,她从不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曹禺某段经历一定是什么样。她甚至会将模糊在岁月尘埃中,来自他人不同记忆也穿插其中。读者看不到一目了然的真相,但能触摸到回忆的真实。
曹禺与方瑞
万方将自己的创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影视作品,「会带有杂念,要考虑受众,要考虑收视率」;另一部分则属于文学与戏剧。那里她由心出发,只真实书写自己的情感与当下追问。她历来坚信:「有了杂念的东西,不会是真正的好东西。」
这样出于创作者个人真实的作品,如何打动观众?
「我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我总代表很多人。只要你对人性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尽可能地去理解,去挖掘,真实的表达就会代表很多人。」
王可然拒绝用「引领」来形容戏剧在文化领域的意义——因为引领是一种教育,而戏剧不是。它从不想对什么盖棺定论,它只是以真实为道路,去抚慰人类的困惑,去表达灵魂的深邃。
正如那一天,万方回答肖战:「一个作品中它的核心是什么?是提问。一个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像答案靠近的过程,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在问题之中,有着无限广袤的丰腴土壤,滋养人类的灵魂。
久违了,戏剧
「曹禺诞辰110周年特别行动」上演的这六部经典话剧片段涉及几十名演员,并穿插现场对话环节,这样的项目,原本筹备期要两、三个月,但在7月21日接到复工许可通知后,9天内便要完成。
万方一天内整理完剧本选段,去看彩排时,她总担心现场会出岔子:「时间太紧张了!」
演出完美落幕,「天意吧」万方想,这是一个剧院复工的好兆头。
万方
王可然显得比较笃定,「我们为这个9天准备了13年,我们专业都备着。很紧张很赶,但我知道能完成。」。
在他看来,这场活动主要难点在于首次尝试的线上直播形式,要如何进行技术调整,使直播观众也能感受到现场的「诗意」。
尽管直播观众反响热烈,他依旧不满意最终效果:「无论设计多好,它只能达到剧场效果的30%。你只有在剧场,才能体会戏剧对灵魂中毒般的魅力。」
为什么非得赶着这么急?
王可然说,他想要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话剧回来了」。「我们做戏剧的,要用我们的职业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在职业中活着,我们依旧用职业爱着这个时代、体察着这个时代。」
话剧与时代密不可分,它是当下人在时代中的律动。
王可然认为,碎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是时代赋予戏剧的机会。「人性既易被碎片式的快感所包围,也有一种挣扎在碎片中去寻找光亮和力量的本能,这是人性又一特质。」戏剧人能做的,就是去抓住这种人性特质,以不同的切口进入,开掘人性的深度。
复工后,受到30%上座率限制,戏剧的生意更难做了,但总算有戏可看。王可然做的赔本买卖一直不少。他用「战术平衡」来形容自己的生存策略——做能赚的戏,补贴赔本的戏。
之前,他从法国带来一部《西贡》,剧场只有1000个座位,票价480顶天,算起来连50个老外的吃住行成本都不够。但这部戏在他看来,是当今现实主义戏剧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中最前沿的一部,所以一定要上。
即使剧院不开门,戏剧人却并未停工,在等待遥遥无期的复工许可的几个月中,新创作依旧在进行、在排练。《博客天下》采访当日,剧院正在排练一出已预备了几个月的新剧《流浪之歌》,由曾主演《犹太城》的安娜也是刘烨的太太,和著名的民谣歌手小河、万晓利、张玮玮、郭龙主演,通过讲述一个女孩从一个岛屿跳到另一个岛屿去寻找希望,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长达二十年的友谊和音乐梦想。
戏剧《流浪之歌》排练照
对于戏剧人而言,剧院的重新开张就是一种生活的希望。
万方有许多话剧界朋友,近几个月来都感到憋闷,「之前觉得排戏、演戏也很累,但是那段时间想起来都仿佛被困住了,恨不得能够立刻再上剧场来。」
直播前一日,万方来看排练。她被一片忙碌景象击中:「你都不知道我们刚进剧场时,大家那个激动劲,又走进了剧场、又站到了舞台上、灯光又亮起来了、道具布景又搬进来了。有些人天天睡两三个小时,干脆就泡在剧场里了!」
那一刻,她感到:「大家都复活了。」——仿佛久旱的大地上,突然迎来一场痛快的大雨,万物复苏。
随着这场「特别活动」的举行,保利&央华「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戏剧演出季」也拉开帷幕。《北京人》、《雷雨》&《雷雨后》、《新原野》四部剧目即将上演。首部《北京人》将于9月19-20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部作品被王可然定位为「中国戏剧新经典」,由万方担任文学顾问,著名导演赖声川执导,孔维、程愫、孙宁、闫楠等主演,2018年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首演时,因其受欢迎程度,原本三场的演出加演至五场,仍然一票难求。三年后,经典再次于疫情后回归剧场。
久违了,戏剧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