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35+,就要站在职场的废墟上了吗?

2020年8月8日 文/ 曾诗雅 编辑/ 金匝

你听说过职场上的35+危机吗?无论是在互联网公司,还是体制内的岗位,一些招聘要求会以不超过35岁作为前提。

这种对年龄的限制引发过很多讨论。知乎上,一个名为「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35岁以下,那35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的问题,有3492万浏览量,7.1万人关注。底下2548个回答,也道尽了中年职场的不易。

职场35+现象就像一个悖论,本应该是一个经历沉淀的数字,一个黄金时期,意味着更丰富的经验,更多选择的机会,但它被高速运转的社会异化为效率、创新的反义词。

35+的职场人究竟会面对什么样的境遇,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邀请了5位经历35+现象的人来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悔意,有焦虑,有压力,有建议,也有不同的多元选择。

文|曾诗雅

编辑|金匝

「35岁时,我想重回国企」

林惠 36岁 IT行业

33岁那年,我出差到新疆博乐市,夜里一个人躺在酒店的床上,想起客户白天打趣时说的话:「你太能干了,天天在外跑,是我的话绝对受不了。」

过去3年的生活浮现在我眼前:我出差跑遍新疆大大小小的州县,但是乌鲁木齐的那个家,只有节假日会住。同一栋楼的邻居不认识我,同公司的一些同事直到离职也没有见过我,连公司总部都没去过几回。长久的疏离甚至导致朋友与我决裂,她气愤地冲我说:「你这什么破工作,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生活?」

躺在异乡的床上,离职的想法开始在我心中发芽。

真正离职是在两年后,2019年9月,公司给我画了两年的股权大饼还没着落,我就先离开了这家待了5年的公司。

离职期间,我看了很多类似「华为裁掉了34岁以上的员工」、「中兴某终酿员工自杀」的帖子,IT行业里35岁以上的职场危机,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我迫切地想要转行,做一份出差少、前景稳、也不需要担心因为超过35岁就被辞退的工作——岗位最好是办公室文职,公司最好是国企。

在一堆招聘启示中,我发现了6年前自己离职的那一家国企。

29岁时,因为不甘心做上万螺丝钉中的一颗,我从国企辞职,闯入了从没接触过的IT行业,入行后一切都是自己从头学起,才过去一年,头上就都是白发,但当年我还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感觉每一天都是崭新的,那种成就感也让我热血沸腾。

《这个不可以报销》剧照

但站在35岁这端回头看,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规划反了——毕业后我应该先去小公司蹦跶几年,然后临近30岁再进入国企寻找安稳。

我想回到那座稳固的堡垒,但我收到的面试通知不是推销银行信用卡的,就是卖保险的,只有一家是国企。

待在国企的朋友也内推过我。HR看过我的简历,也知道我是谁,却始终没联络。按捺不住的我主动拨打了两三回电话,HR只说在忙。一直「忙」到后来,我看见这个岗位从招聘网页上消失了。

2020的新年钟声敲响时,36岁、单身女性、无业,这三个关键词深深刺痛了我。

求职碰壁后,我想着,找工作不行的话,结婚生子先缓两年也行。某个上午,有位离异的男性经人介绍来联系我,我告诉他自己去年离职,当天下午,我就收到了他的急切询问:「你工作找着了吗?」我读出这句话背后的担忧,他怕我没有工作,想靠他养。

同样急切的还有我的父母。一天中午,经历完一场面试后,我站在水槽边洗碗,妈妈在耳边念叨:「当初叫你考公务员你不听,现在你看,30多岁还在找工作,你看你过成了什么样?」

每个字都砸到我的心里,我大声反问道:「各有各的生活,我非要跟他们一样吗?」找工作以来,焦虑、低落、压抑的氛围常常笼罩着这个家,积攒的情绪在这一瞬间爆发。就这样,36岁的某个中午,我站在家中的水槽边崩溃得哭出了声。

其实从二月开始,尝试回国企失败后,我的简历就转投回了IT行业。我也接到了不少面试通知,可几乎每家公司都会抓住年龄这个问题问我:「为什么还是单身?近两年有结婚生子的打算吗?」

一开始我实事求是,说有合适的应该会考虑,结果过不了关。朋友知道后说我傻,告诉我:「你可以说自己是不婚主义者。」

《三十而已》剧照

三月底,我把这个答案用到了一家IT公司的面试中,对面的领导竟反过来劝我再慎重考虑一下结婚的问题。那是离职半年后,我再次感受到职场人情味的时刻。

现在,我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在35岁的这道坎上,经历过一次失业,焦虑在所难免。因为这种焦虑,我希望能逃回国企,寻求安稳。但一旦跨过去这个坎,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

「格子间就像监狱,

但监狱外面不见得是阳光」

顾颖 36岁 零售行业

年轻时,我对朝九晚五的格子间生活是向往的。但现在,在这个格子间待到了36岁,开始觉得它像监狱一样:外面的阳光如此明媚,我只能在工位上看着,等到下班后走出去,太阳也落下了。

作为一名公司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这些年我看了太多35岁之后从岗位上离开的人。他们有一些彻底离开了格子间的「监狱」,也有一些不过是从一座监狱掉到另一座「监狱」。

大概五六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成立了新兴的互联网部门,有两位渴望实现事业突破的35+男性跳入了这个新部门,他们分别成为部门的正副职——78年生的总经理来自当年公司最好的部门,74年生的副总经理在传统行业深耕数十年,是公司的元老级员工。

人到了一定年纪,会想要寻找职场上的突破口,更上一层楼,但你必须承认有一些赌注的成分在里面。

2019年,公司经历了一波裁员,成立五六年的互联网部门被整个砍掉。尽管公司保留了两位正副经理最后的体面,让他们留在公司,但实际上,他们要待的那个格子间,属于边缘化的部门,交给他们的活儿也和基层员工差不多。

《我,到点下班》剧照

这些年,我见过公司里很多从总经理降级到员工的人,他们大多是因为在工作中犯错了,但这两位正副经理在我眼里并不属于这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一直很敬业,新部门压力大,我看着他们越来越瘦,发际线越来越后退,一个个从精神小伙变成油腻大叔。

然而,职场残酷,愿赌服输,赌错了就是错了。

至于那些真正离开了格子间的35+,有的可能还在寻找下一个格子间——一年半后,我还能在招聘平台上看到前同事刚更新的简历。有的则是彻底摆脱格子间,选择在其他领域再赌一把。公司里曾有一位82年生的程序员,因为业务调整,去年,我们解除了他的劳动合同。

离开公司后,他去了一家新公司做产品经理。当时还在职的同事们都羡慕过他,离职时拿走近10万元的赔偿金,新工作又涨了薪水,但他告诉过我们:「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一样,也是吃青春饭。公司给出这么高工资的话,强制加班你必须要到。但到我这个年纪,体力、精力都跟不上,加班拼不过人家,迟早要被换掉。」

我也曾感到自己的身体在一路下坡。去年开始,我的身体出现各种小毛病,先前从不住院的我今年也开始住院了。如果遇上强制加班,我的脑子在六七点后似乎就转不动了。

而这位刚成为产品经理的程序员终究没有拼过别人。半年后,他就离开了新公司,也离开了格子间。他自己买了摄影设备,自学了PS,自己做美术、做运营,一个人开了一家淘宝店。

他说自己年轻时曾和别人合开过淘宝店,中途离开加入我们公司,一起的合伙人如今却身家千万。也许别人的成功故事刺激到他,他想把失业变为动力,再去闯一闯。

都说「写字楼里如青楼,不许楼里见白头」,公司永远是残酷的、靠不住的。如果是25岁、30岁,我想我也就和那位开淘宝店的前同事一样,找不到职场突破口时,索性离开格子间,去外面的世界搏一搏。

许多职场人厌倦了格子间的禁锢,却又没有勇气走出去图源视觉中国

但我已经36岁了,我不能轻易离开格子间。因为我知道,在今年遇上疫情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出去后没有更好的工作等着我。

这样想来——其实,格子间外面不见得都是阳光,有可能是另一所监狱。

「我曾过滤掉40岁以上的简历,

46岁时却被别人过滤」

陈佳音 46岁 物联网行业

做HR二十多年,我给很多人讲过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但等到被迫离职的那一天,才发现居然没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2019年,我休完年假后第一天上班,老板通知我去他办公室。没有任何寒暄,他直奔主题地说,给我找了个上司,年纪比我小,需要我配合工作。

面对这个戏剧性的场面,当下我面不改色地答应了。但回到工位上,失落和危机感席卷而来。老板这个决定意味着我在这家公司的职业生涯走到尽头。

可45岁的人出去找工作真的很难,我想过赖着,辗转几夜后,因为还有点心气儿,还是向老板提出了离职。

正式离职当天,老板安慰我:「你工作经验这么丰富,带过这么多团队,就算四十多岁出去了也还是很好找工作。」我立马反问他:「你新招过来的负责人多少岁?」老板听后,沉默不语。因为对方不过三十岁出头。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刚离职时,我并不适应失业的生活,看着家人正常地上班,孩子正常地上学,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待业在家,感到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离职一周后,我去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手续,被告知这个手续「意在减免40岁(男性50)之后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保费用」时,「就业困难」四个字字字戳心。

再登上我熟悉不过的招聘平台,心情复杂。尽管我有自己的要求,不像年轻人一般海投,但四十多岁还在平台投简历,让我觉得有些丢人。再联想起自己招聘时对四十岁以上的简历设置了过滤,它们根本连邮箱都进不了,现在却要轮到自己被别人过滤,一切都太讽刺了。

所幸,在圈子里待了二十多年,不少朋友给我推荐工作。参加面试前,为了不浪费彼此的时间,我都会提醒面试官:「我今年46岁了,你们真的不介意我的年纪吗?」他们给我的答复大都是更看专业能力,年龄可以酌情考虑。

我跟很多公司高层都谈得很好,甚至都谈到了薪资待遇——多年HR经验告诉我,谈到这一步,说明各方面能力都还不错。但十几场面试下来,都以失败告终。有时我很气馁,会陷入自我怀疑,不断问自己:「难道我这个年纪,真的一点社会价值都没有了吗?」

9月中旬,为了放松心情,我去了一趟朝鲜旅行。选择这个目的地的原因是,朝鲜是一个相对来说网络没那么发达的国家,我可以暂时远离一些现实,只设想未来。

从朝鲜回来后,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来和我聊天。他和我有相似的境遇,曾是某企业品控部门的经理,遭遇失业后一直在招聘市场受挫,有HR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这个年纪就不要再折腾了。」

《我,到点下班》剧照

他最后放弃了应聘,转身开了一家面馆,从面馆选址到面、汤的选材,都用上了他的品控经验,疫情冲击,都没阻止他开出第二家面馆。

朋友的故事鼓励到我。现在,我还是没有回到职场,但我打算运用这些年的人脉和经验,朝职业培训师的方向努力。

我想说,46岁从头再来,就像从一个废墟上站起来,过往经验垒成的废墟会把你垫高一点,比还需要从土底下长出来要好得多。

「年龄大了,

就算甘愿下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想 37岁 地产行业

去年年末,我就察觉到了公司的裁员风波。年后复工,身边的人一批批地走,我知道自己入职才半年,没有编制,迟早也会被裁。

离职那天真正来临时,我很平静。因为先前我已经给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人事那边还答应引荐我去一家国企继续当土建经理,我的规划中,找工作应该一个月内就可以完成。那天下班,我没有太多的失落。

焦虑是在一次次求职过程中累加的。那家国企我最终没能进去,接下来的几场面试我也以失败告终。

直到接到行业内一家很有名的地产公司电话时,我想着工作总算有着落了。几轮面试,我自认为表现不错。然而十多天后,始终没有收到答复,我开始觉得不对劲。我询问HR,他说因为项目的工作强度很大,考虑到我37岁的年龄偏大,怕我吃不消。

应聘市场中的中年人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在那里的同行告诉我,这个项目可能需要加班到晚上11点多。虽然就连我自己对体力都没有百分百信心,但生活当前,我只能说自己会拼搏一把。不过,公司显然没有听这样的漂亮话。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年纪带来的限制。然而,这句「年龄偏大」却不止一次地出现在HR的答复里,甚至是一些薪资不高的岗位。

我有房贷,也有小孩,老婆是全职太太,家中的经济压力全落在我一个人头上。尽管存款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开销,我依然想找一份稍微低薪的工作来过渡,缓解一些焦虑。几番找工作失败后,老婆曾开玩笑地对我说:「要不你也去开个滴滴,或者送个外卖吧。」

我认真考虑过老婆的建议,但我发现,即使要开滴滴,还要去办理网约车运营牌照,对车辆也有一定要求。

我想起自己还有监理证,想去找一份监理员的工作。监理员的月薪在三千至五千之间。这跟我之前二十多万的年收入相比差距很大。

可是我甚至没有应聘上监理员的岗位。这个岗位一般都招刚毕业的学生,因为年轻人好管理。我年龄偏大,会被公司看作老油条。同时,我的履历上写的是我是开发商公司的中层人员,去做一个监理基础岗,会给他们的管理带去一定压力。

开不了滴滴,也没能当上监理员后,我才发觉,原来,37岁,就算自己甘愿下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个不可以报销》剧照

一起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同事都纷纷找到了新工作,这让我焦虑,夜晚睡不着时,我会不停地翻看招聘信息,在手机备忘录里留下日记,暗自宣泄中年人的失意。

我对未来做过最坏的打算是,收回那张挂在其他企业名下的二级建造师资格证,做一名施工方的项目经理。但这样一来,我的年收入会缩水近10万元。

5月中旬,失业三个月后,我入职了朋友介绍的一家小公司。虽然薪资待遇不错,但还是发现这家公司的业务安排和我的预期有偏差。于是,最近,我又开始骑驴找马,寻找新的工作。

37岁,我还没有上升到职场的一个新高度,却也轻易下沉不了,一切都处在茫然之中。

「这个夏天,

我终于成为了自己的老板」

陈燃 46岁 照明行业

1999年,我25岁,还在一家香港人开的工厂里打工,职位是技术部门的模具设计师。一天,因为前一晚加班太累,我在工位上睡着了。这一幕被主管看见,他当场毫不留情地把我辞退了。

那一年,我领会到职场的残酷——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老板想把你炒掉,你就得走。

我决心要成为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工作上的留下或者离开,一定要由自己说了算。为此,我曾半年里过着每天早晨7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一天工作16个小时的生活,一整天几乎都看不到太阳。这之后,我转过行,跳过槽,但离职都是由我自己提出的。

34岁那年,我加入同事开的一家公司,在这家公司一干就是11年。我看着它从三十多人的团队发展到年合同额9亿的大公司,后来也拥有了其中4%的股份。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这些年来,我做过很多部门的主管,也招聘过很多人。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遇见的一位43岁的男性应聘者,当时他坐在我面前的样子,像极了一个「着急把自己推销给我」的业务员。

「我在上一家公司做到工厂厂长,但是最近工厂要从惠州搬到中山。我的小孩在这里念书,房子也在这里,我不愿意过去,就从公司离开了……」面试时,他一股脑儿地把所有处境都说了出来。

惠州这样的地级市,类似「工厂厂长」这样的职位并不多,他来应聘的,只是我们部门的来料检验员,公司这边给出的月薪是两千多。

简历上,他的年龄只不过比我自己小了两岁。他还有小孩要养,有房贷要供,太艰难了。一瞬间,我有些被打动,还挺想留住他。

他看起来也真的很想要这份工作,竭尽所能地说自己多厉害,多擅长管理。可惜,当我问起他检验员相关的问题时,他拼命地从脑子里翻找出一些知识,说的却都是尽人皆知的东西。我还是拒绝了他。

这场别人身上的中年危机提醒着我,进入35+,就很容易踏进浅水区,忘了挣扎,忘了怎么游泳,我也无比庆幸自己在25岁第一次被炒后就不松懈地做着抗击风险的准备。

今年三月底,因为预见了自己被边缘化的未来,我提出了离职。当时公司打算调整业务方向,我在这个行业数十年,甚至拿过国家级奖项,但我终究不是老板,只能看着不断有新员工入职,公司的章程不断被改变。

离职后,我没有再找一份新的工作。先前的求职经历告诉我,四十多岁后找工作很难。我也醒悟过来,无论什么公司,就算拥有股权,业务上依然是老板说换就换。我决定自己开公司。这个夏天,我终于成为了自己的老板,成为了那个有决策权的人。

临近50岁,我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往前想想,自己当年入行时曾整夜整夜通宵地加班。尽管身体不如从前,但往后想想,我的小女儿不过三岁,要供她念大学的话,还要再干20年。这个时间还挺漫长的,我需要保持一直以来的危机感。

《三十而已》剧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