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人站在麦地里,看到的是卫星
在华为内部,有两条并行不悖的发展序列。一条是管理,一条是技术。「专家」就是那一批业务和技术非常强的人。高水平的专家,往往在自己的领域浸淫多年,他们可能是博士,也可能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不论出身,看的是专业程度,正是华为提倡的「匠人精神」。
他们藏身于大的系统背后,不为人察觉,但他们的工作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文|金钟
烟囱的丛林
经常出差的人们,今年在路上也许会遇到一个难题:下了飞机高铁,必须要出示健康码才能出站,而各地的健康码不互通,每到一地,都要重新扫码、下载、填信息。华为的朱洪波用两个很形象的词汇描述这种现象,叫「烟囱的丛林」、「数据的孤岛」。
每个标志着信息化的烟囱,经常各自独立、互不相通,构成了新的隔绝。朱洪波谈起「烟囱丛林」是如何立起来的:「以前是没烟囱,后来树了一些烟囱,改善了民生;再后来烟囱越来越多,又成了阻碍,恶化了体验,变得不方便了。」
「烟囱」处处存在。到今年春天,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建成了14.7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上面跑着超过2亿辆私家车。这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人的自由流动、诗与远方,但途中也潜藏着危险。
去年十月发生的无锡大桥垮塌事件,事后专家判断,这次事故应该是因为超重的卡车在大桥一侧行驶,导致大桥侧翻落梁。这起事件再次把一个公共问题推到我们眼前——公路的超限超载,到底有多严重?该怎么治理?
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但重要、紧急,不可回避。
华为在交通领域的信息化专家鲁玉春对公路超限超载情况了解颇深。根据他这些年的经验与感受,超限超载治理主要靠人工管理,工作流程繁琐,信息流转不畅,工作效率不高,业务协同能力较弱。
人工治理的模式之下,容易有两个极端。要么现场执法人员与违法行为人之间,很容易引发冲突激发矛盾。要么罚款「有商量」,人情执法屡禁不止。
但现在,随着技术发展,管理超限超载有了更多可能。鲁玉春告诉《人物》,公路的超限超载问题,正在由「人工治超」转为「科技治超」,其中的关键,是不停车治超——现在的5G加AI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在车辆开过路面的瞬间对它称重,无需人工截停,机器会自动判断与处理,这项实验已经在开展。完全倚赖人工的道路治理模式,将在某些地区率先成为历史。
整个夏天,华为在交通领域的信息化专家龚树超都在南方各省做这个方案。同事们打趣他,给他改了名字,从龚树超改成了「龚治超」。
管理超限超载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每一天里养护庞大疆域上无数的公路、桥梁和隧道。我国有专门的道路养护机构,比如桥梁所、隧道所,往往耗费巨资,工作人员需要开着车巡检,依然无法顾及所有路段和角落。现在则不同,密集的高清摄像头能够监控山体滑坡、道路遗撒物。埋在地面的传感器可以通过建模,把地底深处微小的变化全部呈现在眼前。
组织内部也常有「烟囱」。朱洪波正在为博物馆行业做数字化转型,他发现很多博物馆内部,展览部门、安保部门、藏品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系统,数据、流程、权限都没有打通。某位员工要查一个数据,可能要经过三四层不同部门的审批,「这个效率能高吗?大家能满意吗?」他们在做的信息化方案,就是要将所有系统全部打通,解除这种隔绝。
这种打通,也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贵州曾经有过一条新闻,有位病人,在贵阳工作,生了病就在贵阳看病,一共花了两千块钱,但无法直接报销——因为他的医保参保地在贵州安顺。政策规定,他必须回参保地报销。为了报这两千块钱,完成繁琐的程序,他一共往返六次。来往的交通费用加上请假,可以说是得不偿失。这位病人并非孤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贵阳 安顺 医保」,上百位网友都在问这同一个问题。
华为在医疗领域的信息化专家胡秋梅,知道病人和医保局的痛处。今年她已经走过20多个城市,每到一地,就和医保局的领导交谈,他们总会问:「我有很多数据,但我的数据该怎么办、怎么打通?」
胡秋梅和她的团队正在为许多省份做医保信息平台,打通卫健委、人社、民政局、发改委等部门的数据。省内的系统一旦打通,异地就医报销,不再成为难题。
以上提到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专家」,他们被称为「懂行人」。
在华为内部,有两条并行不悖的发展序列。一条是管理,一条是技术。「专家」就是那一批业务和技术非常强的人。高水平的专家,往往在自己的领域浸淫多年,他们可能是博士,也可能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不论出身,看的是专业程度,正是华为提倡的「匠人精神」。
他们藏身于大的系统背后,不为人察觉,但他们的工作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华为云WeLink助力远程医疗
时间的玫瑰
「懂行人」的身上有种共通的气质。无论男女,他们都背着很大的双肩包,步伐很快,干净干练。时间安排精确到每半个小时,昨晚还在千里之外,今天就坐在了北京,明天又要再出差。他们都过了三十岁,已经成熟,但还有股蓬勃的气质,聊起自己在做的事情,又有纯真的神情。
绝大多数专家,都是通过社招进入华为的——在入职前,他们已经在自己的领域积累了非常多的时间,是那一类最稀缺的专业人士。讲到青年时代如何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付出,是许多人谈话时语气最轻快的时刻。
龚树超今年37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有一张白净的娃娃脸,说话时带湖南口音,语速飞快。他通信专业毕业,入职华为前,他在湖南省交通设计院工作,做的是整个交通系统的信息化设计。
在湖南省交通设计院的七年,龚树超到处跑。这个活计必须得扎扎实实,下笨功夫,一点儿也马虎不得。他从学徒做起,跑遍了湖南14个地市,到每个现场去做勘察。七年下来,他清楚一条条公路、桥梁、隧道的形状,细致到每一根通信管道光缆怎么铺、最小的摄像机怎么放,之后也开始承担最重要的工作,做最顶层的交通系统设计。他也见证了长沙第一条地铁线的诞生。从懵懂的新人,成长为单位不可或缺的骨干。在山川田野度过的那些时间让他对道路通信有了多角度的把握,他很骄傲地讲:「我可能是目前在公路领域里最懂通信的人,在通信领域里,最懂公路的人。」
同样是在山中,龚树超做道路设计,而邝继双守着农田。邝继双是华为在制造领域的信息化专家,在华为有一个外号叫「邝博」,说起话来斯文沉稳。他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博士,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博士生涯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小汤山的农场里呆着,研究精细农业。
所谓精细,是一粒沙里一个世界——可能就是一块两三亩的地,以平米为单位划分,看看每平米土地之间的差异。哪一平米土质好,哪一平米更需要肥料,每平米的收成也都不一样。施肥时不能囫囵一下全洒了,而是用地理信息系统给它们开不同的处方,按需分配。
那时经历的许多东西,使他受益终身。比如,要等,要慢,要耐得住寂寞。小麦、玉米、大豆……庄稼有它们自己的季节,一年就两茬,收成也不见得有保证,这都急不得。另一个就是眼界,虽然身在农田,但邝继双跟着院士做研究,眼界超前,关心世界最前沿的技术。
朱洪波是中科院毕业的工学博士,在他看来,他们这帮70后,也许眼光没那么长远,但性情踏实,干一行爱一行,沉得下去,对工作、对生活,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提起读研的往事,朱洪波总能想起实验室,想起那些要连续72个小时做实验,不能睡觉,猛灌咖啡的日子。
他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都不一样,丰富的学科背景,让他拥有了全方位的能力。博士课题的方向比较前沿,为了能搞出名堂,经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在一个国内鲜有人涉足的领域,苦苦摸索了五年,朱洪波终于做出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结果。
到了华为,这种死磕的精神又一次派上了用场,接到「智慧国博」项目组的任务后,通过一个月的密集学习,迅速积累了博物馆行业知识和认知。在第一次汇报不理想的情况下,闭关一个月,终于拿出了征服国家博物馆客户的「智慧国博」规划方案,并促成了国家博物馆与华为的战略合作。
扎根于一个领域,不代表他们是不懂变通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性格里都有强烈的、未曾磨灭的好奇心。邝继双前段时间和大学同学见面,还提到大学时最开阔思路、激发想象的,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学校排队等乒乓球台、排队烧热水的时候,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一块儿聊天,很多奇思妙想,就在那种随意而热闹的场景中被激发出来。毕业后,到了华为,他做过制造业,现在又做政企业务,他说,大学时的经历为他打下了开放包容的底子。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胡秋梅,她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女性专家,一头短发,精干,语速极快。毕业后她先是做IT,但很快发现云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就此一头深入钻研下去。谈起自己的抱负时,她很快乐。
「我对云非常感兴趣。如果你做一个单独的产品,研究得再透,它也就是那几种设定好的功能。但云计算不一样,它是智能的、广泛的,标志着人类能从原始状态、割裂的烟囱状态,一直发展到完全的智能化。」
这些懂行人都在自己的领域沉淀、积累,而后,他们在华为交汇。这是多个领域的交汇,也是勤奋而沉静的人的交汇,新的可能,由此生长起来。
华为云WeLink为远程医疗保驾护航
后盾
一位专业人士,与一家高速运转的大公司,一定是兼容的吗?
专家们给的答案很坦诚:他们要适应华为,可能并不容易,也并不是那么快。好在华为能等,能包容。邝继双提到一个词:战略耐心。
到华为的前两年,邝继双其实很挫败。入职时一位领导告诉他:「你刚来,干这个一年觉得不合适,再换一换,再不合适,再换,你能在两年内把自己的位置找准就不错了。」他当时将信将疑,但很快发现,很多事情就是要等。
他做的项目耗时长,从需求、立项、评审到启动、真正去操作,花了一年半。入职第一年年底,没交出成果,他心里忐忑。最后项目上线验收,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那一年多他的绩效不算好,但领导并不催他,「他是非常有战略耐心的人,愿意给你时间,让你犯错。」
工科生有自己的浪漫,他们脑海中常常有许多蓝图,有些事很科幻,邝继双打了个比方,「像钢铁侠的智能盔甲」。往往是超前的,要真正实现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你被迫拿一两个不成熟的东西做实验,有可能就废了,十个里只能成两个,但是公司愿意去承担这个(失败)。」
华为与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不是孤军奋战,它构建的是一整个生态,有无数合作伙伴。大家声气相和,一起完成一项事业。这也让邝继双觉得后盾坚实。
就像建造一栋房子,华为提供的可能只是框架或者图纸,合作伙伴们各显其能,有的提供预制板,有的提供内饰。他们加在一起,才能完成一个可交付的成品。在现实中,大部分时间,华为提供的是平台和链接,而合作伙伴去开发具体应用。
在今年的疫情中,合作伙伴的力量尤其凸显。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全国民众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见证了它们修建的全程。这是一段漫长而无声的纪录片,由华为摄像头拍摄,这些摄像头的提供和安装,是由华为的合作伙伴、武汉新至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
为了凑齐相关的网线、螺丝、固定件等耗材,新至蓝的员工在已经封城的武汉四处采购,跑了5000多公里路,各个园区的出入证就办了十几张,每一张出入证的背后,都是电话、解释、恳求,以及无数个不眠之夜。华为人在一篇文章里记录了这个故事,并写道:「面对疫情,他们所践行的不仅是一个普通供货商的责任,更是一个武汉人的勇气。」
关于这种模式如何良好运转,龚树超也举了一个例子。2019年末,我国取消了所有的省际收费站,取而代之的是ETC技术。高速路上排着长队取卡缴费的画面将成为历史。而华为为很多地区提供了这一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里,计费摄像机是华为生产的,而软件开发则来自这个行业中最顶尖的公司。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健康完整的生态。
另一位华为在房地产领域的信息化专家赵博,愿意把构建生态的过程,比喻成组装一辆汽车。他发现跟以前的工作不同,自己不再是做一颗螺丝钉,而是要把一颗颗螺丝钉、一个个零件拧到机器上去。「这是一个挑选同路人的过程,互相识别的过程很漫长、艰辛,需要不断磨合、理解对方的文化,甚至做出让步。」但一旦这个过程完成,便是无缝协同。他们可以应对任何需求,组装出奥拓、宝马,甚至是保时捷、法拉利。
这些,都是「懂行人」在华为的后盾。他们不是孤独的大脑,而是一支军队冲在前方的先锋,先锋的锐气,来自后方支援给的底气,那是华为带来的、甘愿交付彼此后背的信任。
华为为火神山医院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更广阔的,激动人心的
聊到来华为的初衷,专家们回应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开玩笑,说是「被坑了」;有人则诚实地说想赚钱。但也有一些人非常认真,他们怀着更远大的、革命性的志愿。
华为在金融领域的信息化专家李镭,大学毕业后在IBM工作过14年,后来又到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做管理,工作稳定,待遇丰厚,但外部世界的变化吸引着他,那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鼓动和召唤——「我们国家金融科技发展得相当快,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有非常成熟的移动支付习惯。从传统的大额、低频交易,迅速走向了小额、高频的交易。」
这样一个热爱技术的人,想迅速投身于浪潮之中,去做些自己的事情。而华为提供的这个工作机会是「独一无二的」,要求专家能洞察全球的行业需求,与他的愿望不谋而合。当时华为已经把产品和解决方案销售到了全球,从广袤的俄罗斯,到明亮绚烂的拉美。他因此有了空间,可以用国内成熟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去解决全世界任何地方的问题。
本已经在湖南结婚生子、建立稳定生活的龚树超,也是被这样鼓动,背着一个包就到了华为。他是做建筑出身,价值坐标里有些重要的东西,比如要长久、要造福一方人。他反复提起那些大桥设计师,「可能你一辈子也就设计这一座桥,但这一座桥可能一直为老百姓服务,它的结构很稳定,技术也很先进,就像港珠澳大桥那样,这也不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吗?你会记得自己参与的、曾经留下的光辉。」
这几年他最自豪的项目是「自由流收费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全国的高速公路实现智能缴费——现在私家车上路,不需要拿卡,不用排队,不用管支付,如果有费用,直接收到短信通知。在数万公里的道路上,每个高速路口、每个门架系统,所有的数据采集、数据安全、在线算法,都是华为提供的能力,为全国撤掉收费站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前许多人认为华为只是卖硬件、卖盒子,到如今完成整套的解决方案、整个行业的变革。龚树超认为这很有价值,是「真正干了一番事业」。「你可能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但是卷在浪里面,能起一些波澜,这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龚树超是一个不羞于谈论理想的人,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很稀少了。在采访中他反复提起,公路的最高理想就是自动驾驶,我们离自动驾驶也许还要很多年,但现在正努力去做「智慧路网」。
什么是智慧路网?在他的设想中,这个路网能够为驾驶者提供高阶的服务。如果一个卡车司机要出门,做横跨十几个省的公路旅行,比如从广东到北京,这个系统会自动规划路线,提醒你什么地方限高、限宽,什么地方堵车,什么地方临时修路。更重要的是,它知道你的车多重,你将经过的桥面、路面能承载多重,你走哪一段路更安全,不会有垮塌风险。
而在反复试错中适应了华为的邝继双,如今又开始做一些更有挑战的工作。他想在汽车工厂中做一个「作业岛」。这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彻底革新。
原来汽车生产都是流水线,其实不利于产能最大化——比如有的设备速度快,一分钟能装100个零件,而第二个设备速度慢,只能装一个,那第一个设备就必须等待,这个过程中它会折旧、贬值。而「作业岛」模式更柔性高效,装座椅、装仪表盘、装轮胎的作业岛分开,速度不同,作业岛数量也可以不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这个蓝图听起来美丽,但实现起来艰难,涉及到5G、算法、路径优化,以及复杂的调度,这也是一个无人区。邝继双跟合作伙伴一块儿,从工程试验做起。「从无到有,就跟华为搞5G一样,一开始只有4G,那怎么弄?试!试了十年产品不就上市了。」
华为也会给你十年吗?我问。他答得干脆:不一定,那你就持续投入,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和其他专家一样,邝继双对未来有信心。他们都是有行业洞察的一群人,看得到最远的地方。就像当年在小汤山的农场时一样,他脚下是泥土和麦子,心里却装着最前沿的技术与遥远的卫星。
正是因为有他们在,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整个系统运转得顺畅而坚定,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加速创造更多可能。不管是在都市还是乡村,是出行、购物、看病,还是劳动或生产,我们就生活在这些智慧头脑创造的新世界中间。
邝继双在工厂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