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每日人物 内文

这个春天,“安家”太难了

2020年4月16日 文/ 杨昕怡 编辑/ 钟十五 金匝

“未来几个月,行业离职率的上升是必然的。我们业内有种迁徙现象,像候鸟一样。市场差了,有些中介生活不下去,会转战到低一级的城市发展,从一线城市到二线,二线到三线。”

文 |杨昕怡

编辑 |钟十五 金匝

运营 |一凡

三月的一个周六下午,周磊经历了他做房产中介以来最有意思的一幕。

他和业主、租客,三人在一个小区门口站成一个三角形,彼此间隔两三米,由他来进行一次大分贝教学——教大家如何完成线上签约。

全程只有声音和手势。隔着口罩和距离,教学进行得有些困难。遇到不懂的,业主翻转手机,周磊身子前倾,眯起眼,指导着。到了人脸识别环节,他对业主和租客大喊,“把屏幕转过去!别对着我!”

又是一通讲解比划后,这单总算签完了。小区门口站成的三角散了,周磊走回自己的门店。

四月初,中介的线下门店大都活了起来。连锁中介店内,穿工装的人们恢复了每天打卡,但带看房源极少,大多数的情况他们都守着店。小中介里的经纪人们坐不住,站在店门口和旁边的商贩聊天。也有陷入困境,直接关店的,店铺门头的发光字掉落了几个,在春风里摇晃着。

房产经纪人正在度过一个怎样的春天?每日人物找到了其中的3位,与他们聊一聊疫情期间的工作,以及他们碰到的“安家”故事。

VR线上看房忙

周磊 从业10个月 北京链家某门店经纪人

今年二三月份的北京是我没见过的模样,街上人很少,像座空城。但上门店的人挺多,不是买家和租客,都是住在附近的业主,来打印文件或是取快递,最多的是来拿网上下单的肉蛋蔬菜,外卖员存放在这里等他们来取,一上午的蔬菜能铺一地,少说也有20袋。

我是门店里最早返京的那批人。1月31日,大年初七,我坐火车回到了北京。大部分经纪人选择过完元宵节再回来,多在家待几天。我提早回京和疫情无关,只是在家无聊,加上过完年会有一批人来租房或买房,我想抢在这波之前回北京,快速适应节奏,把前期工作做好。

当时,返京还不需要隔离,但公司挺严格的,一月末就发文规定,外地员工回店需居家隔离14天,再向街道和公司报备。除了过年没有离京的,其他员工很难满足复工要求。2月10日,门店开门第一天,40位员工,只有两三名经纪人坐班。

特殊时期,带看是个大问题。买家、租客和业主都不方便出门,整个二月没有线下带看。二月中旬,我们采用了VR线上看房。这项服务以前也有,原本只用于买卖业务,之前公司也在筹备,将线上看房引入租赁业务里,这一计划如今提前了。

总部的负责人建了培训群,线上教完流程后,就送来了拍摄设备,让我们自行拍摄房源。但不是所有房源都能拍,得社区同意才行,我会一天把相近的房源一并拍完,最多也就三四套。

▲ 不少中介平台都上线了VR在线看房系统,还会实时有中介语音直播介绍。图 / 手机截图

线上看房帮了大忙,我三月份成交的单子,一半都是线上看房后直接签约的。我认为线上带看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它确实方便,适合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但线下带看还是无法取代的。线上实景再真实,还原得再好,总会有遗漏的角落和无法呈现的问题,大家看到实物才能放心,像在淘宝购物,谁都怕遇上和买家秀完全不同的卖家秀。

三月份,有业主来门店报盘出租,挺谨慎的,就站在店门口喊,“你们登记一下,不用出来了,大家保持距离。”一套大两居室,报价9500元,价格很实惠,同类型的房子历史成交价没有低于1万的。有意向的租客很快出现了,但对方坚持要看房再签合同。

第二天,和居委会沟通完,赶紧带着租客去了小区,给门卫出示了一摞材料,自家小区的出入证、行程报告单等,又说了一箩筐的好话,总算能进去看房了。

各小区管控很严格,只有租客能进,我在小区外面等着。心里是忐忑的,干我们这行最怕跳单,客户和业主直接对接上,就没中介什么事了。租客在里面看了两个多小时,我的心就悬了两个多小时。不过担心的事没有发生,这单最后还是成了。

线下带看是三月初恢复的,买家和租客催着我们经纪人带看,尤其是做买卖单的,排队等着看房。每个社区有指定的经纪人,目前一天带看的次数有限,要提前预约。

最近租赁市场成交全部是小户型,一居室或两居室。就中关村商圈而言,三居四居的大户型极少有成交。近期的租客以复工的年轻人为主,不接受太高的房租,又不想合租,他们就会选择小面积房。

疫情拉长了成交周期,过去一周可以成交的房子,现在几个月都租不出去。而时间越长越难成交,新房源一出,旧房源容易被积压。有几个业主都是去年年末挂牌的,当时不缺租客,主要是价格谈得不理想。我劝他们等等,年后就是市场旺季。没料到遇上疫情,房子连挂了近5个月,我都不太好意思联系这几位业主,觉得愧疚。

目前的行情,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疫情对业绩的影响很大,我三月份做了一万二的业绩,相当于平时的一半,还有同事连续两个月零业绩。

但我有心理准备。之前一直在从事文旅项目的工作,每个月拿固定收入。房产中介这一行可能性很多。行情好,有惊喜,行情不好,就是惊吓。你不能只选择利益,不去承担风险。

目前市场已经恢复到了年前的六成左右,我觉得正在逐步回暖。另外,北京中小学和大学还没彻底开学,这意味着至少有两拨客户在路上,一拨是上学的学生,一拨是陪读的家长,这都是未来的市场。所以,现在等着吧,春天就要来了。

▲ 某房屋中介门店上贴着“防范疫情,共克时艰”的海报。图 / 视觉中国

三月份店里只开了三单

朱丽 从业4年 江苏某小型中介公司经纪人

我第一次遇到这么清闲的三月。带看很少,同事们几乎都在店里坐一整天,大家没业务聊,只能聊聊每天吃些什么。

整个三月份,店里一共开了三单,都是小户型。18个经纪人只有三单,成交量真的太少了。很多新人慌了,离职转行,我们店里就走了三个,其中一个已经3个月没开单了,每月只能领一千出头的底薪,二月初就转行做了抖音的客服。

往年春天最忙。业内常说“金三银四”,三四月份是销售旺季,刚过完年,想在新年里换房买房的人都愿意出来看房。往往一天带看结束,下了班还要帮客户匹配房源,经常加班到十点。但今年不一样了。

不止三月份,未来几个月都会很困难。三月初复工,公司给我们准备口罩,每天一只,还有了一个新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完成两次带看。新规定像一个信号,现在的行业情况不容乐观。

正常情况下,一周带看能有五六次,所以两次并不算一个高指标。平时,我们公司不太给员工压力,从未有过硬性指标,也没有业绩冠军评选。

我没有压力,反而挺轻松的,毕竟以前也经历过行业寒冬。2017年,市场过度饱和,行情惨淡,我成天焦虑,失眠,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我是转行做的房产中介,之前在面包店当学徒。2016年的房市火热异常,看到身边做中介的朋友收入可观,我心动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做起了中介。

事实证明,只要行情好,谁都能挖到宝,开单比我预想的还要容易。入职不到半个月,一位客户进店,想买一套湖景房。我师傅就给我写了三套房源,让我带看,谁知没满12小时,这单就成了。后来我又借着行业的东风,开了几单。

业绩是有了,但专业知识还是空,那时候我甚至还不懂怎么找房源,如何带看、签合同。2017年行情一落千丈,开不了单,我又想回去接着做烘焙。

思考挣扎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留下来,从基础学起,把不开单的日子当作沉淀期。我开始跑盘,每天一个盘,画好户型图,修正完再背,遇到户型多样的小区,得背到晚上11点。下半年,分不清是市场渐好还是自己找到了状态,我陆续开了6单,熬过了2017的冬天。

今年也一样,总会挺过去的,我不着急。而且中介这行,讲运气。上周,朋友推荐一个微信好友,找我来买房。刚走三个小区就定下了一套127平的四居室,当天签约,顺利得难以置信。这是我复工后的第一单,送上门来的单子,是个意外之喜。

当然,走背运也是有的。安置房刚上市时,我成交了一笔买卖单,不到80平的两居室卖了43万,客户先交了5万定金。过户前,房价一路上涨,那套房估值高于70万。房东不卖了,双方打官司,法院判房东违约,赔偿市场价的20%。房东气不过,三天两头来店里闹,大打出手,还把我的眼镜摔坏了。经此一单,我很少再做安置房的交易,有心理阴影。

在竞争激烈的中介行业里,我算特殊的,没有特别强的事业心。我们店长刚入行时,和三个同事合租,挤在一个小阁楼里,没有空调,夏天起了一身痱子,经常工作到一两点,直接睡在店里。几年后,他们都成了各分店的店长,像励志故事的标准结局。这条故事线不适合我,我做不到这么拼。

和一些同事一样,我不会制定月目标。但区别在于,他们是为了不设上限,让自己使劲往前冲,我则是不想有过多的压力,每个月开两三单已经满足了。我想做一个非典型经纪人,慢慢来,也挺好。

▲ 今年3月末,一个房屋中介直到天黑还在街边等待着客户。图 / 视觉中国

“未来两三年,行情不会理想”

陈静 从业10年 二线城市新房销售人员

从怀孕到现在,我做了近一年的后台工作,负责处理各项目的销售报表,脱离一线太久了,想快点回去。

做销售的同事们在三月初分批复工,大部分还在居家办公。通过群里聊天和他们的朋友圈,我能感受到行情在变差,除了几套总价低的刚需房,线上无成交。

虽然各地土拍不断,营造出房地产一片大好的势头,但土拍的目的只是增加税收收入。我实在不看好房地产,至少在未来的两三年里,行情不会理想。

最近,我经常出现紧张感,并不是害怕这场难打的仗,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调整到战前状态。长期休假,很多工作已经跟不上节奏了。上个月,以前的客户来咨询公积金的变化和银行利率的新算法,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对这些一无所知,太茫然了。

我自认为是个事业型女性,很强势。今年2月,我生孩子,进了待产室,财务来询问项目的收款问题,我给她联系对接人。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快要生产的孕妇,肚子疼得喘不上气,面条汤咽不下去,却还在忙工作。出了产房,我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把手机调成静音,第二天又调回了震动模式。

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没有固定的饭点,忙起来到下午四五点才吃上第一顿饭,很多时候我一天也只吃这一顿。这种强度不是所有人能承受的,特别是进入中年后,胃肠、心血管会更脆弱一些,抗压能力也随之下降。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和演员是一个工作性质,都在吃青春饭。

▲ 《安家》中,女主角边工作边吃饭的画面成了剧里经常出现的桥段。图 / 《安家》剧照

十年前,我从师范类专业毕业,没有留在农村当老师。原因很简单,想赚更多的钱。教师的月薪在三千上下,养活自己没问题,但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我不甘心。现在我每月收入近两万,多的时候能超过十万,是因为我一个月内卖出了五十多套房子。入行前几年,很难赚钱,专业度不够,又缺人脉。你得一步步往前走,像打游戏通关似的,不断升级。永远停留在初级的人,会被行业淘汰。

在我看来,做房产中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像《安家》里的楼山关、朱闪闪,业务不精,没有业绩可言。大大小小的中介多了后,门槛反而低了。部分小公司甚至没有岗前培训,我妹妹做了两年的二手房买卖,还不知道“容积率”是什么。

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房似锦,了解房地产的供需关系,具备能力和资源,但眼里只有开单。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处在这一阶段。撒网式找客户,也会撬同事的客户,为了成交不择手段。2015年全年的月销售冠军几乎被我包揽,而且业绩会是第二名的两到三倍。

当时自己在还房贷,每月又给农村的父母寄钱,每分每秒想着赚钱。撬单不会给我任何心理压力,业内很多同行撬单,像一种正常的竞争手段。可久而久之,我的人际关系变得很糟糕,没有愿意同我合作、对接的同事,他们的圈子将我隔离在外。专业能力强,但忽视了团队的重要性,不改变,走不远。

徐文昌是房产中介里最优秀的一类,在卖房子的同时,懂得去平衡多方面的社会关系,能真心为客户考虑,把他们变成朋友。我觉得自己也达到了第三阶段。

我遇到过一个本地的应届生客户,买婚房。刚毕业比较拮据,带看的楼盘都超出了预算,他想改买一辆车。我劝回他,房子保值升值,车子不行。他身上没现金,从信用卡里提了7000,又到处找朋友们借,才凑出了两万定金。这套房,他买得吃力。但现在房价已经翻了三倍有余,我还挺替他开心的。

上个月,他很苦恼,女朋友提出分手去了深圳。他在考虑要不要换套房,有种重启生活的意思。我猜他也在犹豫。我没有接下这单,给他发了一长段文字,分析每个选择背后的利弊。后来,他没再提换房的事,应该是想追回女友,去了深圳。

我也动摇过。2014年市场爆冷,许多中介已无法保障基本的吃住开销。毫不夸张,七成的中介都转行了,只剩小部分人在苦熬,有人劝我做保险,做汽车销售,或者做当时兴起的P2P。换行穷三年,我没走,宁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坚持,直到生根。

未来几个月,行业离职率的上升是必然的。我们业内有种迁徙现象,像候鸟一样。市场差了,有些中介生活不下去,会转战到低一级的城市发展,从一线城市到二线,二线到三线。

现在的境遇也是如此,甚至更加艰难了些。休完剩下两个月的产假后,重回一线,我不知道会面对一个怎样的销售世界。但我想,既然扎下了根,就生长再生长吧。

▲ 图 /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剧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朱丽和陈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