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物美苏宁中石油试点售药,申请当天发证,北京先行上海四川跟进

2019年9月18日 文/ 王小楠 编辑/ 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市药监局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全程跟踪服务的原则,组织相关各区认真落实试点方案,为申请试点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连锁门店可由总部统一申请、统一验收、统一办理,压缩审批流程,符合条件的做到当天受理、当天验收、当天发证。

北京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人员、面积、距离等企业关心的问题,政策上给予支持倾斜。一是放宽执业药师配备要求,连锁便利店总部至少配备1名执业药师,零售门店不作单独要求。二是售药便利店豁免相邻药店间距要求。三是适当放宽药品、医疗器械分类摆放要求。

截至目前,北京市取得经营板蓝根、电子血压计、医用防护口罩等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资质的试点便利店共58家,中石油、京客隆、屈臣氏、物美、苏宁等众多零售连锁巨头纷纷进入,抢占百亿零售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随着便利店加入售药行列,北京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将迅速进入白热化。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此项试点成功,很可能会在其他省市推广,届时全国药品超4000亿药品零售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变。

政策开放,45万零售药店面临挑战

事实上,便利店可以销售药品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

早在1999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试行)》中就有规定,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各地的便利店也有涉足非处方药(简称“OTC”)销售业务的尝试,但似乎并未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直到2018年10月,北京市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

这一政策的出台,似乎引爆了整个市场的神经。物美、苏宁、京客隆、屈臣氏等便利店纷纷进入,据健识局了解,就连中石油的旗下易捷便利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审批正在推进中。

毫无疑问,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未来将有大批的便利店申请药品经营资质,而零售药店数量将必然增加,今后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惨烈。业内普遍认为,在客流量、全品类、大规模等诸多因素下,相比于零售药店,便利店更具有竞争力。

据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2012-2016年OTC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9.24%。未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驱动下,OTC行业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速。

一位长期关注药品零售市场的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相比于处方药,广大消费者对OTC的品牌认知度高度,重复购买率也不差,就在电子商务强力冲击的大背景下,连锁超市绝不可能放弃这块尚未开发的战场。

北京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零售药店服务人口密度降低,盈利周期延长的背景下,密切关注便利店试点企业经营状况,不断调整优化工作方向,形成便利店售药与传统药店的有益互补,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一站式购买生活用品和药品的便捷。

转型升级,4000亿处方外流成全新增长点

除北京外,上海、四川等全国多地也正在部署一事。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开展简化烟草、乙类非处方药经营审批手续试点。尽管《意见》没有明确提出“便利店售药”的字眼,但业界普遍认为,规定本身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目前拥有便利店数量超过600万家,而零售药店仅有45万家,倘若50%的便利店涉足药品销售,势必将形成激烈竞争,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升级将迫在眉睫。

有分析人士指出,便利店开展乙类非处药经营业务,会使一批不注重药学服务的零售药店遭到淘汰,但专业的药店可承接从公立医院外流出来的处方药。

根据步长药业总裁赵超的估算,到2020年,中国处方外流市场规模,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无疑,这将是未来医药零售市场的增长点。

2018年年底,商务部、医保局、药监局、卫健委联合发布《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将被零售药店分为三类:

一类药店可经营乙类非处方药;

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限制类药品)、中药饮片;

三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药品)、中药饮片。

不可否认的是,药店分级分类,体现了未来我国零售药店的发展方向。有分析人士指出,经过几十年的野蛮增长,我国药店的数量已达到45万,市场已过于饱和,亟需将一批药店分化出来,推动药品零售行业转型升级,也间接提升药品流通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