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高考,是你的战争,也是父母的

2019年6月8日 文/ 马拉拉 编辑/ 刘斌

2019年高考考生的人数突破千万,创下20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被数字浓缩进去的,除了考生本人,还有他们背后更大数量的家长。

文|马拉拉

视频|麻爱 石乐 晏家琦 韩明格 郭力嘉

编辑|刘斌

家庭

6月5日,安徽六安,早上 8:08分,一名姓马而且属马(马到成功)的司机驾驶一辆车牌号为「91666(就要666)」的大巴从毛坦厂中学驶出。车到之处,早在校外等候的家长们纷纷举起了手里的小红旗。

这是今年运送毛坦厂中学学生「出征」高考的第一辆车。在梨视频的视频里,九辆大巴慢慢经过「985超市」、「状元超市」。印着励志格言的条幅在镜头里望不到头,倒是能看清很多家长一直在跟着大巴向前走。他们穿着的衣服里,红色是最多的颜色,它象征着成功。

2018年高考前,毛坦厂镇民众夹道欢送送考大巴 图源视觉中国

2019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42年。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高度动员的家庭。考试的成功——能够进入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意味着好工作的敲门砖,而收入是一件关系到家庭的过去,也是关系到家庭未来的事情,尤其对于普通家庭而言。

「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读书,不读书就只能打工,我自己小学没毕业,我妹妹读了一个中专,她打工都比我赚得多,买了几套房。」经历过孩子高考的孙女士对《人物》记者说。

她女儿在四年前参加高考,宿舍里八个人七个家长天天送饭,在孙女士家,赚的少一些的丈夫成了陪考的人。女儿就读的高中是半封闭的寄宿学校,家长要在下午放学之前提前进入学校,否则就会被保安拦在外面。学校远在郊区,为此家里特意添置了一辆摩托车。

丈夫孙先生说,「每天十点钟起床,然后就开始准备她的东西,菜她爷爷奶奶会准备好,我要提前去买水果,每天不能重样,红枣当时都是买的有牌子的,要补血。」

孙先生不是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曾经骑摩托车过一个急转弯的时候因为紧张,带着孩子的爷爷摔下了一个陡坡。妻子在外面打工一个人养三张嘴,作为一个男人每次面对女儿情绪不好的时候,他更容易不知所措。

第一天高考结束的时候,孙先生在宿舍等女儿,没看到人。他就上楼去找,看到女儿在楼梯间和一个女孩子抱着哭,「看到我说不考了。」他对女儿说,「你平时也说考得不好,结果出来也还好,搞不好这次也是呢?」

图源视觉中国

他不知道要怎么办,只能用摩托车接她回去,一路上能听到她还在哭。到家之后,他张不开口,为了准备女儿高考他看了不少新闻,怕她想不开会自杀,但是又怕她第二天真的不去考试。

女儿是整个家里唯一一个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希望,他和妻子在外面打工其实也是为了能供她读书。这次回来,他本来是想停工一年之后再去上班,但工厂没通过,他只能辞工,离开的时候社保还没有交满15年,所以拿不到养老金。

「我出去转了一圈,买了一提葡萄,把它一颗颗洗干净,怕她第二天去考试的时候拉肚子。」过去十多年,这些事情他都是不会做的,女儿看到就说求他别逼她了,爷爷奶奶也跑过来把他推走。「那天我一晚上没闭眼睛。」

第二天早上六点,女儿起了床,爷爷奶奶说服了她,让她这次先考完。送她回学校的路上,他不敢说一个字,就连「加油」都怕给她压力。高考录取结果出来,最后女儿还是考上了重点大学。

他卖掉摩托车,回到工厂,但因为年龄过大,后来一年都没有找到工作,当了一年的保安,日夜颠倒。这些都是高考后女儿不再需要知道的事情。

紧张

从幼儿园择校开始,一场终点为高考的长途跑就开始竞赛,孩子是绝对的主角,但绝不是独角戏。一个逃不开的角色便是家长。

在6月5日新浪教育发起的关于高考家长的调查里,45%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压力很大,12.9%的家长甚至比孩子还要焦虑,但80%的家长都知道焦虑没有用处,因为情绪会传染,他们更多时候选择隐藏。

《人民日报》发起的考前父母的Vlog 合辑里,一位今年参加考试的学生母亲对着镜头说:「妈妈不知道你紧不紧张,但其实妈妈很紧张。」在这样的氛围里,有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越发小心翼翼,哪怕是提醒孩子早点休息,他们也只是将一行字写在台灯上的便签纸上。

按道理来说,广州的郭先生应该是这次高考最不需要担心的家长之一。

女儿在广州最好的高中之一就读,学校一届能考上20个清华北大都不算稀奇,而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今年她高二,本来距离高考还要一年,但今年女儿参加高考,一方面是为了尝试考中科大的特招生,另一方面是为了明年的高考演练。

跟很多父母不同,从小到大,郭先生没有给孩子报过一个培训班。去年辞职以前,郭先生在大学里当老师,他比普通的家长更明白家庭和学习的分野,家庭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性格和习惯,而不是干涉她的学习。「小时候我教她怎么玩,带她出去锻炼,院子里其他家长都为了避免受伤,不让孩子去玩滑梯,而我就让女儿从侧边翻过去。」

以往他们家每天早上煮一点粥,有时候买鸡蛋和馒头当早饭,他和妻子去上班,女儿去上课,放学回来吃完一荤一素的饭,晚上十点半准时熄灯睡觉。按照郭先生的想法,今年高考这几天,平时是怎么过,考试的时候也怎么过。这是郭先生应对高考的准则,他是一个头脑清醒,雷厉风行的人。

但高考还是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平时六点半女儿醒,吃完早餐就去学校了,但昨天高考第一天,早上9点钟才开始考第一门,突然多了很多的时间,破坏了他持续将近二十年的生活秩序。女儿也有些不习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他感觉到了,拉着她聊了近半个小时的历史,他知道这是女儿感兴趣的话题。

但这并不算完。中午语文考试结束,下一场考试在下午三点,中间空余时间太多,一时之间大家竟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要不你去睡一会儿吧。」哪怕郭先生知道女儿从来没午睡过。女儿躺在床上玩了一会手机,起来了。

「我下楼去买点水果吧。」郭先生想了想说。「吃了水果要上厕所。」妻子说,但其实那时候才下午一点。他自己说出来,现在回想这些都觉得有点好笑。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次高考仅仅是一次练手,但作为家长,哪怕是精心准备了十六年,郭先生还是完全未能幸免而掉入紧张的情绪中。现在他已经要开始钻研填考志愿的资料,为明年六月给女儿当信息军师做好准备了。

陪读家长早早将饭带到学校,在风雨棚下等待孩子们放学 图源视觉中国

担忧

6月7日,2019年高考的第一天,在北京市人大附中和首师大附中门口,聚满了陪孩子参加高考的家长们。

他们有着相似的担忧。孩子买的2B 铅笔是不是正规的,准考证要是忘记带了怎么办?这两天要怎么吃才算有营养,万一拉肚子怎么办?晚上孩子睡不着觉,自己能做什么?

他们是这几个月里想关心下孩子,却最常做的事情是提前放轻脚步声,扒在孩子门外用耳朵去听动静的一群人。

有的家长一开始没打算在考点外面一直等,但把孩子送进去之后,看不到人影了放不下心,如果突然有什么事情,孩子一定很慌张,那时候他们要尽可能马上出现。这是孩子的首次大考,没有一个爱孩子的家长能做到视若无睹。

考场外等待孩子的父母 图源视觉中国

特别是孩子本身就已经竭尽全力的时候,陪伴的过程里,家长全都看在眼里。 「一个偌大的教室看着女儿小小的背影,眼圈当时就有点红了。」一位考生家长在Vlog 里说。

参加过1990年代高考的仇先生在接受《现代教育报》采访的时候说:「那时候是有一些家长在考场外等,但更多同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考场的,看到有父母陪着的,哈哈,说实话当时还特瞧不起……现在想,我儿子要是去高考,不让我陪那是大逆不道!」

时代不同了,高考反而愈发牵动着父母们的心。

六月是一个上「战场」的月份,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也在小心翼翼地通过那条独木桥。独生子女时代走过来的家庭,父母都是第一次当考生家长,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已经做到完美,就像一位妈妈对孩子说的,「妈妈从来没有觉得做的事情有多伟大,也从来不希望你去感恩妈妈一辈子,妈妈只是想让你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去战斗。」